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 被引量:394
1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96,75,共7页
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家关系中的权力属... 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家关系中的权力属性。总的软权力态势对谁有利,谁在国际社会中就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影响国际“软权力”势能的因素是工业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科学技术 工业主义 国际社会 经济体制 当今世界 软权力 扩散性 自然资源 历史发展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51
2
作者 陈华文 刘康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94,共8页
本文针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章首先给出了一个EKC的微观解释 ,并应用上海市环保局 1 990— 2 0 0 1年度有关空气质量的环境指标数据 ,通过一个简化型模型的回归分析 ,论证了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针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章首先给出了一个EKC的微观解释 ,并应用上海市环保局 1 990— 2 0 0 1年度有关空气质量的环境指标数据 ,通过一个简化型模型的回归分析 ,论证了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对于多数指标而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 ,即经济增长初期会造成环境质量恶化 ,但到达一个转折点后 ,经济增长又会引致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并且证实不同的环境质量指标对应于不同的转折点。总体上讲 ,经济增长最终将会改善环境质量 ,对环境破坏问题的解决还需依靠经济增长本身 ,但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 ,而要通过政策响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ARCH效应
下载PDF
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99
3
作者 林毅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一概都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应该要...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一概都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应该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文章指出,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共同作用,进而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运用产业政策时为何会失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将我国的产业分为追赶型、领先型、退出型、弯道超车型、战略型这五种类型,阐述了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文章指出,应根据各种产业的特征,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被引量:148
4
作者 诸大建 朱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6,共7页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 ,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效率 脱钩发展
下载PDF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68
5
作者 胡春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照,主要是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视角,撷取网络社区的大量语料作微观考察。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狂欢本质,它是人类现实自由追求的一种历史样态,它对人的现实自由的实现既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由 想象 巴赫金 狂欢
下载PDF
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74
6
作者 林尚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4,共9页
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其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中国三十年成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治长期有效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政治的有效性... 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其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中国三十年成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治长期有效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政治的有效性是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其核心是:在保证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前提下,顺势而动,积极推进政治建设和发展,推进民主化进程。所以,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不断累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民主化 中国政治发展 有效性 合法性
下载PDF
党内民主与政治发展:开发中国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 被引量:150
7
作者 胡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141,共12页
本文旨在从民主的“转型”与“巩固”的二维视野探讨中国的民主化道路 ,集中论证了中共党内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中国应当努力开发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 ,在现行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寻找和培育民主的生... 本文旨在从民主的“转型”与“巩固”的二维视野探讨中国的民主化道路 ,集中论证了中共党内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中国应当努力开发民主化的体制内资源 ,在现行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寻找和培育民主的生长点。本着这一宗旨 ,作者提出中国在民主化道路上应选择先精英后大众、先共产党内后共产党外的体制内渐进发展路线 ,通过扩大差额选举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并从中央做起。党内民主化不仅可能成为多党制的替代物 ,而且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因此 ,通过党内民主带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并由精英民主导向大众民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体制内资源 政治发展
下载PDF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 被引量:111
8
作者 周振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6,共6页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学术用语长期以来未曾规范化 ,影响了这一研究的学术性。因此本文对行政区划本身及与行政区划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出定义或作出诠释 ,并厘定了一些专门的学术用语 。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定义 行政区划史 学术用语 规范化 正式政区 准政区 行政区域 行政关系 政治关系 城市型政区
下载PDF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 被引量:125
9
作者 胡厚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1956年第1期49-86,共38页
一、甲骨文里的四方和四方风名殷代甲骨文中,或记东南西北四方名和四方风名.如武丁时一大块牛胛骨,刻字四行,说:东方曰析,凤曰?.南方曰?,凤曰?.西方曰?,凤曰彝.?,凤曰?.(京520 附图一)
关键词 甲骨文 殷代 武丁 神人 胡厚宣 武乙 文丁 卜辞 淮南子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05
10
作者 邓晓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0,共7页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 (1 )“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 ;(2 )“实践的自由” ,分为“一般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 (1 )“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 ;(2 )“实践的自由” ,分为“一般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freieWillk櫣r)和“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意志”(derfreieWille) ,两者都具有自由本体的意义 (不纯粹的或纯粹的 ) ;(3 )“自由感” ,分为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历史中的“自由权”(言论自由、立法自由、财产权等 ) ,这两者都被划归“反思的判断力”的范围 ,并非人的自由本体 ,但却都是人的自由本体的“象征”或“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自由感 自由权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9
11
作者 殷醒民 谢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2,共7页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领域。多数的实证分析证实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 ,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呢 ?回归分析表明 :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领域。多数的实证分析证实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 ,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呢 ?回归分析表明 :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 ,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推动了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因而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股票市场发展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资本化率 中国 实证研究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 被引量:79
12
作者 梁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34,共9页
文章从农村社会保障建立的必要性和约束性 ,以及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特殊性等方面 ,论述了建立农村社区保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因而在卓有成效地推行农村社区保障的同时 ,一定要考虑其今后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尤其是... 文章从农村社会保障建立的必要性和约束性 ,以及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特殊性等方面 ,论述了建立农村社区保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因而在卓有成效地推行农村社区保障的同时 ,一定要考虑其今后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尤其是与国民保障体系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
下载PDF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83
13
作者 李春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66,共7页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变迁;批判了诸种功利主义和技治主义行政学理论对于“公共利益”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主张将“公共利益”取向视为行政人必备的一种精神,一种职业信仰和终极向往。
关键词 个体利益 共同利益 操作指南 精神信仰
下载PDF
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14
作者 陈学彬 杨凌 方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54,共13页
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 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率敏感度较差的工薪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甚高,而对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金融资产收入比重甚低;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收入主要为持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微观基础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兼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 被引量:108
15
作者 龙太江 王邦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合法性必须有一定的政绩支持,有效性是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但如果把政绩或有效性作为合法性的唯一依据,则有可能产生所谓合法性的“政绩困局”的现象,危及政治体系的稳定。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成为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但并... 合法性必须有一定的政绩支持,有效性是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但如果把政绩或有效性作为合法性的唯一依据,则有可能产生所谓合法性的“政绩困局”的现象,危及政治体系的稳定。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成为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但并没有成为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因而也就不存在合法性的“政绩困局”。但是,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合法性就稳固了的思想却随处可见,我们对此应该保持警惕。为了避免合法性的“政绩困局”,我们采取的战略是,继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努力强化多元化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合法性 有效性 政绩困局
下载PDF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 被引量:105
16
作者 童世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32,共10页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 :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 :离开了主体间性 ,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 ;离开了主体间性 ,就既不能形成“... 尤根·哈贝马斯的规则观涉及三个理论问题 :遵守规则的条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规则正当性的辩护。他把主体间性看作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 :离开了主体间性 ,就无法知道某人是不是在遵守一条规则 ;离开了主体间性 ,就既不能形成“规则意识” ,也不能从“规则意识”中发展出“原则意识”、分化出“价值意识”。离开了主体间性 ,更无法为规则的正当性提供辩护。哈贝马斯之所以关注规则概念 ,是因为他关注这样三个实践问题 :“区别于自然现象的社会现象的研究何以可能 ?”、“现代社会中真正自由的人格何以可能 ?”、“现代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辩护何以可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性概念来扬弃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把康德关于“无规则即是无理性”的观点和哈贝马斯的“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的观点综合起来 ,可以得出“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理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实践理性 规则意识 原则 价值
下载PDF
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 被引量:98
17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5,共7页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地位上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引起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变革。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向,...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地位上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引起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变革。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向,一是文化扩张主义,表现为文化霸权和横向文化扩张两个方面。一些国家制定了文化战略,用以来确定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关系结构;另一是一些国家在文化霸权的冲击下,积极地维护文化主权。文化冲突也引起了一些新的理论形态.如“文明的冲突”、“软权力”和“历史的终结”等。文化扩张和文化主权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主权斗争的一个新的领域。文化争执实际上是对主权概念的一种挑战。主权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权 国际关系 文化扩张 文化霸权 民族主义 主权观念 文化因素 国家主权 政治主权 文化冲突
下载PDF
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 被引量:110
18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1,35,共11页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 1.社会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历史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心理条件等等。虽然总体上可以把社会发展视为整个历史运动的一个部分,受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是对一个社会在具体时代和具体境况下的发展,还是可以区别出一些具体的现实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源 资源总量 社会调控 经济条件 发达国家 加拿大 印度 生产能力 公共权力 意志
下载PDF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被引量:94
19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会必然会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某种设计,它会赞成某些应付事态的方式和某些估量事态的方式,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整个世界的基础。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生活不单单由诸如制度、体制、权力、规范等“硬件”构成,还有“软件”亦即潜在的或内在的命令,如价值、感情、心理、态度等。政治文化分析恰恰是适应人们的这种认识要求而生的。中国政治正处在变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统 中国社会 近代以来 政治生活 政治文化结构 政治意义 政治体制 政治学 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97
20
作者 陆建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大遗址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保护...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大遗址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保护好大遗址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现状 问题 政策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