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 被引量:158
1
作者 曾德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经验学习的关键,要求教师信任和尊重学生,要有"移情理解"的能力。罗杰斯的贡献不在于创造出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与观念,这些原则与观念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教育 非指导性教学 移情理解
下载PDF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被引量:176
2
作者 郭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核心素养导向。通过课程目标的素养表述、课程内容结构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的素养描述,让学生进入课程,让核心素养从理念变成实践,落地生根,实现课程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结构化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生主体
下载PDF
如何理解“深度学习” 被引量:173
3
作者 郭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5,共7页
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时代对知识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对于深度学习,应从深度学习的性质、内容、过程以及任务与目的等方面去理解。深度学习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带领下学生主体的主动活动。深度学习的内容主... 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时代对知识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对于深度学习,应从深度学习的性质、内容、过程以及任务与目的等方面去理解。深度学习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带领下学生主体的主动活动。深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来看,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是历史上一切优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凝炼、提升,是良好教学的理想形态。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学生主体 主动发展 学习单元
下载PDF
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132
4
作者 蒋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从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树立校企合作新理念,从宏观上建立以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三大中心的资源交换器,从微观上探寻尽可能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结...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从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树立校企合作新理念,从宏观上建立以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三大中心的资源交换器,从微观上探寻尽可能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结合目前中国国情,提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十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模式 创新
下载PDF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 被引量:103
5
作者 林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容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摸索、探究的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定论。我们试图围绕高等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梳繁理纷,作一综...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容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摸索、探究的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定论。我们试图围绕高等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梳繁理纷,作一综述,以期推进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95
6
作者 何成军 李晓琴 曾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9,共9页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动力系统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互相有效改善的各种力量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总和,而整个耦合动力系统是由集散机制的集聚力和扩散力、市场机制的推动力和拉动力、调控机制的促进力和抑制力构成。其中,六大力量在...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动力系统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互相有效改善的各种力量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总和,而整个耦合动力系统是由集散机制的集聚力和扩散力、市场机制的推动力和拉动力、调控机制的促进力和抑制力构成。其中,六大力量在耦合的驱动、状态和响应三大阶段的主导作用也不尽相同,由于动力组合模式不同,形成自然耦合型、市场主导耦合型、政策主导耦合型、产业主导耦合型和逆向耦合型五种主要的耦合类型。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实际耦合状态类型选择不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 耦合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被引量:90
7
作者 张华 谢祥琼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以母语学习为起点、以言语交际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机制和教学反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以母语学习为起点、以言语交际为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机制和教学反思,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言 思维 个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90
8
作者 王超 蒋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共11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力度、提高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精准保障五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精准扶贫 创新生态系统 农村问题
下载PDF
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曹正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7,共7页
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里最富前沿性和交叉性的重大课题。当代教学论研究认为 ,教学实际上起源于社会交往活动 ,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课堂教学交往... 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里最富前沿性和交叉性的重大课题。当代教学论研究认为 ,教学实际上起源于社会交往活动 ,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交往主体具有互主体性 ,教学交往活动具有互动性 ,教学交往组织具有异质性 ,教学效果具有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交往 互主体性 互动性 差异性 整体性 课堂教学 组织形式 交往主体 交往效果 有效交往 教学交往
下载PDF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杜伟 黄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优化与否,既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应该是下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振兴战略 乡村 “三农”问题 国计民生 农民问题 社会需要 优先发展
下载PDF
美国教学督导的历史发展及其作用之演变 被引量:53
11
作者 曾德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9-96,共8页
教学督导是美国庞大公立教育机构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美国教学督导与公立教育同步发展。它起源于一般行政管理,逐渐向专职化方向发展,成为研究和指导教学,以提高中小学教学为宗旨的独特实践活动。工业管理理论(本世纪初的“科学管... 教学督导是美国庞大公立教育机构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美国教学督导与公立教育同步发展。它起源于一般行政管理,逐渐向专职化方向发展,成为研究和指导教学,以提高中小学教学为宗旨的独特实践活动。工业管理理论(本世纪初的“科学管理”及后来的“人际关系”理论)对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刻影响。教学督导的新发展更注重直接为教学服务以及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潜力与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育 教学督导 组织框架 理论框架
下载PDF
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61
12
作者 隋文馨 秦燕 黎红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短视频时代,高校依托作为流行文化现象的短视频拓宽育人渠道、创新表达路径、提升育人效果,在育人形式“变”与育人内核“不变”中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育人的方式方法。而在现实实践中,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存在“身份之困”“文化... 短视频时代,高校依托作为流行文化现象的短视频拓宽育人渠道、创新表达路径、提升育人效果,在育人形式“变”与育人内核“不变”中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育人的方式方法。而在现实实践中,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存在“身份之困”“文化之困”和“受众之困”的价值困境,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将短视频作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新媒介,以“短视频+思政”跨界和“短视频+主导价值观念”融合方式破解短视频在网络文化育人中的价值困境,发挥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引领和价值塑造的正向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高校 网络文化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胡小平 李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业劳动力后继者缺失问题的关键。为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步伐,首先要在准确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基础上广泛开辟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其次政府要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责任...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业劳动力后继者缺失问题的关键。为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步伐,首先要在准确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基础上广泛开辟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其次政府要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责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的投入力度;最后通过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法律法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投资主体
下载PDF
“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 被引量:61
14
作者 范涌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2,共11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减负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减负主体和减负对象从单一走向多元,减负方式从线性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基础教育逐步进入“后减负时代”。然而,时至今日,减负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周而复始的基础教育“减负令... 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减负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减负主体和减负对象从单一走向多元,减负方式从线性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基础教育逐步进入“后减负时代”。然而,时至今日,减负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周而复始的基础教育“减负令”效果差强人意,症结在于千年考试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通道窄化、科层化的教育政绩考核制度、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教育发展不均衡、商业资本的强势介入等社会生态失衡,“双减”政策对于治理上述问题具有全新的价值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要直面根源性问题,重新回归教育初心和本质规律,拓宽社会上升渠道并消解人才和职业偏见,实施基础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推进以个性化、开放化、智慧化为特征的课程改革,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指标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和自主多元的考试招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双减”政策 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生态
下载PDF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转型:从“城市文化下乡”到“乡村文化振兴” 被引量:57
15
作者 罗哲 唐迩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内生性激发文化自觉,重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战略任务,是以重塑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理念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应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开放—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效—增能”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空洞、服务机制空转的困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质量与治理能力,并重构农村社会认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结构转型 城市文化下乡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及改革展望 被引量:54
16
作者 廖鸿 石国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8,共7页
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组织带来了契机,社会组织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社会组织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政策有专门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qu... 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组织带来了契机,社会组织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社会组织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政策有专门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归口登记,双重管理,分级负责"。近年来,各地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采取了包括创新培育发展政策、登记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系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等做法。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应从战略高度把握和认识社会组织的价值;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调整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综合监管体系,落实行业指导;构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引导型管理政策体系;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健全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做好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我国社会组织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登记管理机关建设,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协调领导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发展 管理 改革 展望
下载PDF
再谈《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答刘新民先生 被引量:53
17
作者 肖明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述者是旧传统的代言人,他为镇上人推卸造成爱米丽的悲剧的责任。爱米丽的爱情悲剧不是新旧的冲突而是以清教思想为核心的旧传统造成的。福克纳对待传统与变革的态度复杂而矛盾,他既批判了南方清教传统,也对...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述者是旧传统的代言人,他为镇上人推卸造成爱米丽的悲剧的责任。爱米丽的爱情悲剧不是新旧的冲突而是以清教思想为核心的旧传统造成的。福克纳对待传统与变革的态度复杂而矛盾,他既批判了南方清教传统,也对一些传统美德的沦丧感到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小说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下载PDF
创业教育简论 被引量:54
18
作者 胡晓风 姚文忠 金成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共8页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过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和民主教育等几个阶段的连续演变和发展。这些阶段是生活教育在不同时期调整了新的不同内容融合一体连续不断前进的。十分清楚,陶行知所创...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过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和民主教育等几个阶段的连续演变和发展。这些阶段是生活教育在不同时期调整了新的不同内容融合一体连续不断前进的。十分清楚,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是紧紧联系着时代的发展并推动时代前进的。在陶行知生活和工作的年代里,他的祖国历经了严酷的考验和复杂的变化。今天,人类已经跨进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期;在政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陶行知 职业教育 终生教育 职业意识 生活教育 全面教育 德育为本 民主教育 教学做合一
下载PDF
“双减”引发的对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4
19
作者 杨兆山 陈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1,共7页
“双减”是我国针对基础教育中多年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片面化等顽瘴痼疾,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立场出发,为保障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双减”是我国针对基础教育中多年存在的功利化、短视化、片面化等顽瘴痼疾,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立场出发,为保障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双减”意见真正落实,需解决好几个前提性的认识问题:一是明确“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引领基础教育重新回归正确轨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归育人本质;二是认清减负的“标”与“本”,标本兼治,建立推进“双减”目标实现的长效机制;三是推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双减”政策 课外培训
下载PDF
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秦美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节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产业化的过程,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旅游节庆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并期望深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节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产业化的过程,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的重要指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旅游节庆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并期望深化旅游节庆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节庆活动 文化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