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1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评价的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茅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29-34,88,共7页
本文指出了传统的DCF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进行项目评价的思路,分析了实物期权的基本特征以及与投资项目价值的对应关系,并探讨了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及其在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 投资决策分析 项目评价 实物期权 期权定价模型
下载PDF
实现碳中和的多元化路径 被引量:87
2
作者 杨解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4-25,111,共13页
为达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需要确立如下一些基本实现路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技术化路径、建立和完善碳市场的市场化路径、强化政府引导与规制的行政化路径、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绿色化路径、加强碳中和国际合... 为达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需要确立如下一些基本实现路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技术化路径、建立和完善碳市场的市场化路径、强化政府引导与规制的行政化路径、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绿色化路径、加强碳中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化路径以及建立长效稳定机制的法治化路径。而且,这些路径既可行亦必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促进,因而只有系统组合这些不同的路径,多措并举,才能尽早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技术化 市场化 行政化 绿色化 全球化 法治化 多元化
下载PDF
以“负责任创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70
3
作者 曹顺仙 陈崇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负责任创新"(RRI)是近年来欧美学者试图破解创新风险和弥补可持续发展理论缺陷而提出的理念,是欧美谋求成为世界最先进知识体而应用于政策、策略制定的新理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既依赖于创新驱动,又面临着日趋复杂和不... "负责任创新"(RRI)是近年来欧美学者试图破解创新风险和弥补可持续发展理论缺陷而提出的理念,是欧美谋求成为世界最先进知识体而应用于政策、策略制定的新理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既依赖于创新驱动,又面临着日趋复杂和不确定的创新风险。将"负责任创新"嵌入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既是由两者内在关系逻辑和时代特性所决定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先行先试的进程中防范科技创新风险和泡沫,确保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避免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沦为"没有灵魂的卓越"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生态文明示范区 伦理正当性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和替代性修复的概念辨正——基于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小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35-43,111,共10页
生态环境恢复旨在利用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甚或补充性恢复等工程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损害的等值填补。美国《石油污染法》中的"恢复"涵盖恢复、重建、更换或者收购4种措施。欧盟《环境责任指令》中的修复涵盖基本修复、补充性... 生态环境恢复旨在利用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甚或补充性恢复等工程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损害的等值填补。美国《石油污染法》中的"恢复"涵盖恢复、重建、更换或者收购4种措施。欧盟《环境责任指令》中的修复涵盖基本修复、补充性修复和补偿性修复3个部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二十条中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替代性修复都是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措施。通过制定和筛选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或替代性修复方案,可以估算采取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措施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环境修复 替代性修复 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措施
下载PDF
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55
5
作者 陈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的转变,性质也由社会福利转变为市场行为。通过对英国社区... 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的转变,性质也由社会福利转变为市场行为。通过对英国社区照顾重要环节的分析,希望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土化过程乃至养老模式的建构做出参考,在社会福利与服务的范畴予以启示,并在我国的安老服务与社会工作实务做衔接的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照顾 居家养老服务 服务模式 社会福利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创新研究——基于江浙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被引量:53
6
作者 卞素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62-72,112,共12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面临着绿色发展导向不明确、机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以及忽视了村民主体性及参与性等问题,江苏和浙江两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面临着绿色发展导向不明确、机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以及忽视了村民主体性及参与性等问题,江苏和浙江两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说明,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要明确乡村绿色发展导向、处理好系统谋划特色发展和差别化生态保护的关系、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因村施策的专项环境整治规划和系统化布局、坚持“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环保技术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下载PDF
从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谈中国的都市圈建设 被引量:31
7
作者 徐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56-59,63,共5页
本文通过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过程 ,以及对荷兰和日本都市圈建设经验教训的分析和介绍 ,提出都市圈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选择合理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式 ,能否有机整合城市关系 ,形成合理的空间关系和有机的功能协作。在此基础上 ,阐述... 本文通过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过程 ,以及对荷兰和日本都市圈建设经验教训的分析和介绍 ,提出都市圈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选择合理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式 ,能否有机整合城市关系 ,形成合理的空间关系和有机的功能协作。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中国都市圈成长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大都市连绵区 城市空间扩展 中国
下载PDF
回归生活:农村环境整治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实现路径——以陕西Z镇5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50
8
作者 唐国建 王辰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24-37,111,共15页
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必须禁止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是一个需要治理的社会问题,而是村民的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案例研究显示,不管是选择性治理模式还是综合性治理模式,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本质都是为了应对来... 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必须禁止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是一个需要治理的社会问题,而是村民的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案例研究显示,不管是选择性治理模式还是综合性治理模式,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本质都是为了应对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而选择目标效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村民的生活需求,其结果就是村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沉默性对抗与应付性参与。基于生活者的视角,村民"自收—自支"模式的实践表明,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实现积极的村民主体性参与,就需要从村民是生活者的前提出发,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村民的地方性生活常识为基础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生活环境主义 地方性知识 主体性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PPP模式与传统模式孰优孰劣?--基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杜焱强 刘瀚斌 陈利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59-68,112,共11页
PPP到底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灵丹妙药"还是"美丽谎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PPP模式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孰优孰劣?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大背景下,回答该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 PPP到底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灵丹妙药"还是"美丽谎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PPP模式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孰优孰劣?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大背景下,回答该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PPP模式有效性及其评价内容,选取两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案例,从成本、阶段等方面对比分析了PPP模式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发现,PPP模式并非更有效率或更节约成本,两者的总成本差异不大,整体效率还比较低,但PPP模式更加注重前期投入以确保质量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在不同阶段中两种模式各具优劣,尤其是在市场机制驱动下PPP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而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性与价值公平性。总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不存在"万能模式",在城乡要素快速流动的现实情境下需区别对待各种环境整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PPP模式 环境整治市场化
下载PDF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四十年:问题演进、政策应对及机构变迁 被引量:45
10
作者 金书秦 韩冬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2期71-78,共8页
从1973年至今的40年中,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态不断变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也不断出台。回顾40年历程,农村环境保护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政策体系仍不完善;应对措施滞后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实际需求,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持续萎缩。保... 从1973年至今的40年中,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态不断变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也不断出台。回顾40年历程,农村环境保护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政策体系仍不完善;应对措施滞后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实际需求,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持续萎缩。保护农村环境,一要完善政策体系,细化已有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二要在"三农"政策中强化环境保护,凸显国家意志;三要强化管理机构;四要大幅增加资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政策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晓文 吴胜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对200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他们进行SCL-90和PEI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两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主观的自我评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贫困生的心... 本文对200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他们进行SCL-90和PEI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两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主观的自我评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贫困”因素有关,但贫困生对于“贫困”的认识及对自己的信心是不容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自我评价 贫困生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和本质要求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云飞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12,111,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现代化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科学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集约、清洁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现代化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科学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集约、清洁循环、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等方式;必须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斗争精神。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永续性、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进展及“十四五”减量目标和路径 被引量:39
13
作者 金书秦 张惠 唐佳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66-74,112,共10页
自2015年农业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至2018年,全国化肥使用总量已经实现连续3年减少,大多数省份实现了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双下降。然而,近年来化肥使用量减量的主要动因还是播种面积的减少,部分省份和主要农作物施肥强度仍有... 自2015年农业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至2018年,全国化肥使用总量已经实现连续3年减少,大多数省份实现了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双下降。然而,近年来化肥使用量减量的主要动因还是播种面积的减少,部分省份和主要农作物施肥强度仍有所提高,当前的成就主要是遏制了增量。"十四五"期间,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农作物播种面积几乎没有下降空间。化肥使用量减量目标要从"减总量"向"降强度"转变,减量路径应从"控增量"向"去存量"转变,要更加注重对施肥强度的考核和评估,化肥使用量减量的主力要从经济作物转向大田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绿色农业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关系定位 被引量:39
14
作者 林莉红 邓嘉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37-46,111,共11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方面,该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且被告不能为行政主体,契合民事诉讼的特征;另一方面,该诉讼所保护的生态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且胜诉之利益由全民共享,契... 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方面,该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且被告不能为行政主体,契合民事诉讼的特征;另一方面,该诉讼所保护的生态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且胜诉之利益由全民共享,契合公益诉讼的特征。鉴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上述关系定位,对两者予以规范整合可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目的:在起诉资格上,通过立法使前者之原告能被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在审判机构上,明确需由环境资源审判庭或指定的专门法庭审理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案件;在证据规则上,统一对行政机关于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制作的报告等材料之证据能力进行规范;在责任承担上,应以"修复生态环境"取代"恢复原状"的用语,合理界定修复标准、完善修复方式并明确赔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属性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
下载PDF
“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环境运动及其战略选择 被引量:39
15
作者 郇庆治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28-35,共8页
从环境政治学的"政治机会结构"视角来说,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精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性"政治机会环境"。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的成功案例和国家制度性渠道的渐趋开放,从理论上说为其展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 从环境政治学的"政治机会结构"视角来说,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精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性"政治机会环境"。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的成功案例和国家制度性渠道的渐趋开放,从理论上说为其展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初宽阔得多的政治成长/参与空间。但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政治机会结构"却呈现为一种似乎难以消化的"政治挑战"。绝大多数民间草根性环保社团(对于大量的政府依赖型环境NGO来说更多只是一种资源渠道拓展问题,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政治学意涵)似乎既不太确信这样一种政治机会环境的真实出现,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没有选择主动加入或引领近年来明显增加增强的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或"环境集体抗议事件",而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甚至"主动划清界限"的心态与立场。结果是,这种战略选择在遭到日益激烈的媒体与社会责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环保组织的"转型迷茫"、"策略窘境"和"合作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运动 环境集体抗争事件 政治机会结构 环境政治 中国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海存 于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员、学习引导员、职业培训师、心理疏导员等重要角色,还承担科技文化及社团活动教导员、学生纠纷调解员、生校协调员等角色。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角色的职业特...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员、学习引导员、职业培训师、心理疏导员等重要角色,还承担科技文化及社团活动教导员、学生纠纷调解员、生校协调员等角色。充分认识到辅导员角色的职业特点,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学生工作 角色 大学生
下载PDF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路与进路--以环境风险的规范阐释为中心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梦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2期37-48,111,共13页
环境风险俨然已成为现代公共领域的典型风险。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有其正当性。从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规范基础和现实样态出发,结合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潜伏性和长期性特点,探索风险语境下预防性环境公益... 环境风险俨然已成为现代公共领域的典型风险。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有其正当性。从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规范基础和现实样态出发,结合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潜伏性和长期性特点,探索风险语境下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困境。从环境风险的基本特质着手,提出环境风险类型化为环境污染风险和生态破坏风险,探索不同风险的认定路径;区分“公益”和“私益”诉讼因果关系判断规则,在预防性环境司法因果关系认定中引入价值判断;从环境风险评估范围、法律效力层级和风险评估内容上完善风险鉴定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基准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原理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康之 熊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第2期5-9,共5页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但是,在人类所面对的风险中,绝大多数风险是由处于中心地带的人们生产出来的。由于工业社会所拥有的是一种中心—边缘结构,处于中心地带的人们在生产风险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风险分配的权力,他们总是能够成功...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但是,在人类所面对的风险中,绝大多数风险是由处于中心地带的人们生产出来的。由于工业社会所拥有的是一种中心—边缘结构,处于中心地带的人们在生产风险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风险分配的权力,他们总是能够成功地把自己所遇到的风险分配出去,让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人们去承担更多的风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个合作应对风险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风险分配 中心-边缘结构
下载PDF
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凯 顾荣 胡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61-70,112,共11页
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主流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深入阐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剖析其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意识这一利他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环境意识对新... 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主流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深入阐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剖析其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意识这一利他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环境意识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包括情感价值、品牌价值、质量价值和价格因素;感知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功能风险和时间风险。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环境意识对购买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路径,其主要驱动因素是情感价值和品牌价值;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主要驱动因素是财务风险;环境意识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感知价值 感知风险 环境意识 购买意愿 绿色消费
下载PDF
大学生择业心理、择业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申勤俭 李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的时代意识明显 ,定位基本标准 ,而择业期望偏高、社会责任感淡薄、专业意识淡化。因此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心理 择业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