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8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948
1
作者 金其庄 王玉柱 +1 位作者 叶朝阳 施雅雪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6期365-381,共17页
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 版)》自2014 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也看到,国际上主要的血管通路指南或专家... 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 版)》自2014 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也看到,国际上主要的血管通路指南或专家共识,如美国的K/DOQI 指南、日本血管通路指南,欧洲血管通路指南等都在这些年来做了更新或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专家 中国 K/DOQI 国内外 指南
下载PDF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 被引量:583
2
作者 王玉柱 叶朝阳 金其庄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8期549-558,共10页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在...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维持性透析患者 专家 中国 生存质量 国外 住院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1
3
作者 段晓峰 王开颜 刘惠兰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2期669-672,共4页
关键词 尿毒症瘙痒 UP 发病机制 治疗 血液透析
下载PDF
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终末期肾病治疗负担 被引量:146
4
作者 Li Zuo M.D.1 and Mei Wang M.D.2 for Chinese Society of Blood Purification Institute of Nephrology,Peking University First 1 Hospital Institute of Nephrolog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2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报告2008年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病率和发病率,并估计未来维持性透析的趋势。方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制定调查表,以透析登记软件及纸质版形式下发至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质... 目的报告2008年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病率和发病率,并估计未来维持性透析的趋势。方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制定调查表,以透析登记软件及纸质版形式下发至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收集各透析室的数据,包括2007年底和2008年底患者数量,以及2008年新进入透析的患者数量;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原因以及所有死亡患者的原因。分析2007和2008年底ESRD的点患病率、2008年ESRD发病率、ESRD病因以及死亡原因构成。结果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27个应答。2007年底,共报告65074例ESRD患者,点患病率为每百万人口51.7;2008年底患者数增至102863例,点患病率为每百万人口79.1,患病率增长52.9%。2008年ESRD新患者数为45423例,发病率每百万人口36.1。ESRD的病因依次为肾小球肾炎(45%)、糖尿病(19%)、高血压(13%)、多囊肾病(2%)和其他或未知(20%)。ESRD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31%)、中风(20.3%)、感染(19.9%)和其他(28.8%)。结论虽然我国ESRD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但发病率极高,未来几年患病率也将快速增加,从而增加我国ESRD的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终末期肾脏病 登记 患病率 发病率
下载PDF
我国与全球终末期肾脏病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139
5
作者 乔勤 顾波 马骏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0期729-732,共4页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可逆衰退的终末阶段,患者只能依赖肾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来维持正常生命需要,属于慢性病范畴.近年来ESR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可逆衰退的终末阶段,患者只能依赖肾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来维持正常生命需要,属于慢性病范畴.近年来ESRD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预后差、年限长、花费高,己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重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本文对照国外ESRD的流行情况和经验,对我国近年ESRD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加以综述,提高对ESRD的认识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流行现状 ESRD 公共卫生问题 肾替代治疗 肾脏功能 肾脏疾病 腹膜透析
下载PDF
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9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28
6
作者 姚力 张凌 +5 位作者 刘鹏 卞维静 花瞻 张建荣 李文歌 谌贻璞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8期431-4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选择89例行PTX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平均透析龄143±50.6月;平均年龄49.4... 目的回顾性总结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选择89例行PTX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平均透析龄143±50.6月;平均年龄49.4±12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iPTH和生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症状及术后症状是否缓解、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判断疗效。结果89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30例;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11例;甲状旁腺全切除48例。手术成功率96.6%(86/89)。术后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5位患者发生喉返神经一过性损伤,发生率为5.6%。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达73%(65/89),均经积极静脉补钙后有效控制。患者的骨痛及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肌无力、失眠和纳差症状快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好转。术后iPTH(P<0.001)、血清磷(P<0.001)血清钙(P<0.001)和血清ALP(P<0.001)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长期随访3年以上患者27例,iPTH全部上升>100pg/ml,9例SHPT复发(33.3%),其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占7例。最长随访病例5年时间。结论PTX治疗终末期肾病所致的难治性SHPT是一种安全和有效手段,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式的术后SHPT复发率较高,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后未见严重骨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下载PDF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23
7
作者 刘虹 刘伏友 +3 位作者 彭佑铭 朱健玲 李军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其对透析中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65岁(43.46... 目的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其对透析中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65岁(43.46±21.58),透析前血BUN(20.86±4.53)mmol/L,血肌酐(1050.56±253.27)μmol/L,6人4周透析按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各一周方式进行,另外6人按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方式进行,每人每周透析两次,可调钠透析方式按东丽透析机面板上的6个钠档次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根据我中心检测,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的15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6mmol/L,普通钠透析组钠浓度为139mmol/L,在透析过程中观察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频数,测定透析前透析后血钠的浓度。结果 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可调钠透析组,其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的症状和体症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透析前血压与透析中最低血压差可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透析前、透析后血钠浓度可调钠组、普通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并不增加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钠 血液透析 透析低血压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13
8
作者 郑智华 马祖等 +2 位作者 张涤华 沈清瑞 余学清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4期187-190,23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测定患者Hb、ALB、握力、IGF - 1;使用KDQOL -SFTM表调查114例...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测定患者Hb、ALB、握力、IGF - 1;使用KDQOL -SFTM表调查114例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根据HaysRonD等提供的方法计算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学分析营养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按MQSGA评估,MQSGA >10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 4 .1% ;生存质量评分KDTA为(6 4 .8±6 .3) ,SF - 36为(74 .8±10 .2 ) ;②MQSGA与肾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认知功能、睡眠;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 - 36 )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情感问题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呈显著相关性;③Hb与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社交质量、性功能、睡眠;和SF - 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总体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状况呈现显著相关性;④ALB与KDTA总分及其分支领域: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睡眠;SF - 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体能、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总体健康状况、精力状况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15
9
作者 雷延兰 罗玲 +2 位作者 陈莉 李萍 刘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119名,其中71名为实验组,48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自我护理量表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的前测。实验组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119名,其中71名为实验组,48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自我护理量表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的前测。实验组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4~5个月,两组接受后测。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依从性改变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90.27±13.12 vs.96.15±8.48,t=-5.140,P=0.000)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80.32±10.71 vs.86.58±8.18,t=-6.948,P=0.000)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96.15±8.4 vs.90.25±10.52,t=3.376,P=0.001)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86.58±8.18 vs.80.98±9.14,t=3.509,P=0.001)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提升。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透析依从性
下载PDF
近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15
10
作者 张晓华 李静 王利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1期698-702,共5页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医疗费用类型、肾脏病病因、首次透析使用的血管通路、并发症、转归、死亡原因及生存率等。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 ①近5年新进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共计513例,其中男性291例,女性222例,男女比例1.3:1。②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年龄最主要集中在40~49岁和50~59岁。③发病原因明确431例,居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07例占48.0%,糖尿病肾病112例占25.9%,高血压肾损害46例占10.7%。④首次透析时使用的血管通路中,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居于第1位,占到76.8%,其次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占21.5%。⑤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最常见为贫血,其次为高血压、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等。血红蛋白、血压、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达标率均不足50%。⑥513例MHD患者,12人行肾移植,11人转为腹膜透析,385人转其他医院治疗,5人脱离透析,9人放弃治疗,67人在我院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死亡24人。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⑦MHD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3.3%,5年生存率75.3%,10年生存率14.6%,生存期最长1例超过228月仍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本组MHD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原发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首次透析时的血管通路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自体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死亡原因 生存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0
11
作者 陈香美 孙雪峰 蔡广研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8期440-443,共4页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 专家 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并发症 一体化治疗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被引量:102
12
作者 陈香美 张冬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症状态 尿毒症 死亡率 长期存活 血液净化技术 经济发 增加 发达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配合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4
13
作者 高红波 李连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8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6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6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护理1年后透析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1年内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感染、高血压、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显著降低(χ^2=11.105,8.387,11.243,33.727,20.674;P=0.001,0.004,0.001,0.000,0.000),并且患者在生理、情感、生活满意度及感情的评分均显著提高(t=3.537,3.429,3.572,3.827;P=0.032,0.019,0.015,0.016)。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65,P=0.000)。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效果
下载PDF
中国腹膜透析发展70年 被引量:103
14
作者 倪兆慧 金海姣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661-663,共3页
我国尿毒症患者约100~200万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负担。腹膜透析具有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尿毒症患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从1999年的全国腹膜透析患者4380例,至2018年底登记存活腹膜透析... 我国尿毒症患者约100~200万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负担。腹膜透析具有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尿毒症患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从1999年的全国腹膜透析患者4380例,至2018年底登记存活腹膜透析患者86 264例,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人数增长近20倍。随着透析登记系统的完善、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的推广、腹膜透析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推进,腹膜透析质量不断改善,中国的腹膜透析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和管理经验,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发展史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5
15
作者 马祖等 郑智华 +9 位作者 张涤华 叶任高 郝元涛 娄探奇 毛晓玲 刘岩 张弘 汪华林 付君舟 余学清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7期380-384,396,共6页
目的 通过多中心研究 ,旨评估目前我国南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方法 病例主要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以及广州市等 6家大型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 180名。使用KDQOL -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Ro... 目的 通过多中心研究 ,旨评估目前我国南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方法 病例主要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以及广州市等 6家大型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 180名。使用KDQOL -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RonD .Hays提供的计分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分 ,用SPSS1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①血液透析患者肾脏病和透析相关生存质量 (KDTA)和SF - 36总分两部分均较欧美日的同类报道偏低 ;②血液透析男性患者在KDTA和SF - 36及其肾脏病的影响、肾脏病的负担、工作状态方面、体能、和情感方面优于女性血液透析 ,而女性血液透析满意度优于男性血液透析 ;③血液透析患者三个年龄段之间的KDTA和SF - 36以及多数分支领域并无显著差异 ,仅在症状与不适、工作状态、性功能、体能方面高龄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青年组 ;④不同血液透析时间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各有不同 ,血液透析 4~ 10年组患者在睡眠、疼痛、体能方面低于血液透析 2年以内组和血液透析 2~ 4年组 ,血液透析 10年以上患者 ,在KDTA、SF - 36及其多数领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结论 ①广州市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②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生存质量多项优于女性患者 ;③不同年龄组血液透析患者之间 ,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防治 被引量:94
16
作者 蔡砺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期3-5,共3页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常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①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②复...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常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①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②复发性低血压指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血压值可参照上述标准;⑧慢性持续性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100mmHg。常见的IDH症状有肌肉痉挛、晕厥、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会表现为休克或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心肌梗死。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IDH在普通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血压 血液透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防治 透析过程 独立危险因素 伴有症状 收缩压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94
17
作者 季大玺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1995年,第一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议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1995年,第一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议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CRRT的定义是采用每天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近年来,CRRT技术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已超出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在国外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普遍地得到使用.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CRRT这一名词似乎尚不能完全概括此项技术的实际内容,因此,作者认为将CRRT系列技术改为"CBP"更符合临床实际内容,更有利于这一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病 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 酸碱紊乱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83
18
作者 林爱武 严玉澄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开始后每小时的动脉血路的温度(反映患者体温)、相对血容量(RBV)、血压、心率、超滤量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共进行常温透析149次和低温透析151次。随着透析的进行,两组的RBV逐渐下降,出现低血压时的RBV分别为78%(低温组)和80%(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25.2%,39.6%,P=0.002),发生低血压的时间明显晚(3.93±0.49)小时,(3.66±0.73)小时,(P=0.038),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明显多(3500.21±843.10,3157.28±729.50,P=0.035)。RBV和心率两组无差异。但二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均逐渐升高,常温组始终明显高于低温组。结论 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减少透析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避免这种温度的升高可望进一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透析 透析过程 低血压 发生 血液透析 常温透析
下载PDF
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83
19
作者 张伟明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5期233-236,共4页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血液透析共60所医院63家血液透析室,开展腹膜透析共38家医院),对所登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年新增透析患者1621例(每百万人口发病率114.8pmp),较上一年度增加9.2%;其中血液透析占75.8%,腹膜透析占24.2%。2010年12月31日年末透析患者10508例(每百万人口点治疗率744.0pmp),较上一年度增加14.6%;其中血液透析占80.6%,腹膜透析占19.4%。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病因仍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6.2%),新增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第2位(19.5%)。全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22.4%)、感染(19.6%)和心血管事件(15.2%);年末透析患者中透析龄5年以上的占30.8%。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治疗状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结论上海市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主要原发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新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仍是目前上海市ESRD患者主要透析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登记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82
20
作者 樊晓智 李月红 +3 位作者 刘宇 肖顺贞 韦洮 于仲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6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可能原因和预防发生阻塞的护理对策。方法  183例透析患者中有 4 1例发生血管内瘘阻塞。对比内瘘发生阻塞前后的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白蛋白 (ALB)、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O)、红细胞压...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可能原因和预防发生阻塞的护理对策。方法  183例透析患者中有 4 1例发生血管内瘘阻塞。对比内瘘发生阻塞前后的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白蛋白 (ALB)、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O)、红细胞压积 (HCT)的变化。并用logistic分析方法 ,将 4 1例发生内瘘阻塞与14 2例内瘘未发生阻塞的患者的年龄、性别、HB、PLT、ALB、TG、CHO、HCT以及内瘘使用年限用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内瘘阻塞多发生在使用的早期 ,其阻塞发生率为 2 2 .4 % (41/ 183)。配对t检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 ,结果显示透析后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的升高和白蛋白 (ALB)的降低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P <0 .0 0 0 1)。结论 为避免患者内瘘阻塞 ,特别是在内瘘成熟早期行血液透析时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提高血浆白蛋白 ;适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缓慢地提高血红蛋白 ,避免上升过快 ;恰当地应用抗凝治疗 ;采取阶梯式穿刺法 ,透析后采取点状压迫 ,防止力量过大 ,加压时间勿过长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都是预防内瘘发生阻塞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阻塞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