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被引量:330
1
作者 钱穆 中国文化 1991年第1期93-96,共4页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是钱穆先生最后一篇文章,原载一九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联合报》。经钱逊先生推荐,现将此文和胡美琦女士的《后记》一并刊出,以作为本刊对这位刚逝去未久的国学大师的追念。
关键词 《联合报》 钱穆先生 人类未来 圃人 我自己 四身 一九 道一 二字 封人
下载PDF
众妙之门——北极与太一、道、太极 被引量:50
2
作者 葛兆光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46-65,共20页
本文詳盡地考證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神話學、哲學及巫術的四個根本性概念北極、太一、道与太極,指出這四個概念在語義上的互通來源於感覺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產生乃是由於它們的確有一個共同的淵源,即它們都... 本文詳盡地考證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神話學、哲學及巫術的四個根本性概念北極、太一、道与太極,指出這四個概念在語義上的互通來源於感覺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之所以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產生乃是由於它們的確有一個共同的淵源,即它們都出自古人對天象的觀察、想象、體驗及模擬,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古代的發生与整合,使中国古代的科學、宗教、哲學乃至巫術等各個本來差異甚大的領域竟有了一個和諧秩序与內在邏輯,並强有力地影響了中国古代思維模式。因此,中國古代對以北極為中心的天象的觀察、想象、體驗与模擬,有可能是使中國文化迴異於其他文化的一個“众妙之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众妙之门 中国古代人 北極 天皇大帝 紫微宫 泰皇 老子五千文 太乙 《九歌》
下载PDF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 被引量:42
3
作者 罗志田 中国文化 1996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罗志田中国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念①与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念有一重大区别:西人关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早已汗牛充栋,而至今尚无一家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但一般较为广泛接受的界定,都强调族内的同及与外族的...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罗志田中国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念①与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念有一重大区别:西人关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早已汗牛充栋,而至今尚无一家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但一般较为广泛接受的界定,都强调族内的同及与外族的人我之异,对外基本上为一封闭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夷狄 文化认同 《左传》 文野之分 开放与封闭 天下观 蒙文通 《公羊传》 正统论
下载PDF
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 被引量:47
4
作者 梁治平 中国文化 2002年第19期155-185,共31页
一 如果說歷史即是人類對其以往經驗的記錄,則法律史便是其中與法律相關的那一部分。①這種意義上的法律史淵源久遠。在中國,以專門形式對法律史作系統記錄與整理的嘗試,至遲始于東漢班固之撰《漢書》。②班氏以“志”入史,“刑法”居... 一 如果說歷史即是人類對其以往經驗的記錄,則法律史便是其中與法律相關的那一部分。①這種意義上的法律史淵源久遠。在中國,以專門形式對法律史作系統記錄與整理的嘗試,至遲始于東漢班固之撰《漢書》。②班氏以“志”入史,“刑法”居其一。此後,正史中的“刑法志”傳統綿延不絕,蔚為大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溯源 梁启超 中国 发展历程 法学 史学 台湾省
下载PDF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 被引量:40
5
作者 杜正胜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224-237,共14页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杜正胜一史学革命的双璧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相对於清代以前的传统是一种崭新的新史学,不论观念、方法和写作方式都达到革命性之改变的地步,尤其古代史学,堪称史学革命中的革...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杜正胜一史学革命的双璧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相对於清代以前的传统是一种崭新的新史学,不论观念、方法和写作方式都达到革命性之改变的地步,尤其古代史学,堪称史学革命中的革命。古代史学革命有两大流派,一是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顾颉刚 胡适 史学革命 古史辨 疑古派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古史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方法
下载PDF
走出“疑古时代”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学勤 中国文化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是李學勤先生在一次小型座談會上的講演,着重談到了現代考古發現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意義,講演者尤其痛感“疑古”思潮在當今學術史研究中產生的負面作用,於是以大量例證指出,考古發現可以證明相當多古籍記載不可輕易否定,我... 本文是李學勤先生在一次小型座談會上的講演,着重談到了現代考古發現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意義,講演者尤其痛感“疑古”思潮在當今學術史研究中產生的負面作用,於是以大量例證指出,考古發現可以證明相當多古籍記載不可輕易否定,我們應從“疑古”思潮籠罩的陰影下走出來,真正進入“釋古”時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古 下走 《周官》 释古 西周晚期 《墨子》 徐中舒 申徒狄 秦律 余嘉锡
下载PDF
论清华简《耆夜》的《蟋蟀》诗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學勤 中国文化 CSSCI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一前年秋天,我曾在《《光明日报》写过一篇小文,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耆夜》①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现在该篇竹简的图版和考释,已在2010年底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书内发表②。这里想就有关这篇简文的一... 一前年秋天,我曾在《《光明日报》写过一篇小文,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耆夜》①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现在该篇竹简的图版和考释,已在2010年底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书内发表②。这里想就有关这篇简文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篇中的《蟋蟀》诗,作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蟋蟀》 《光明日报》 2010年 竹简 战国
下载PDF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汎森 中国文化 1996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王■森傅斯年在五四前後将近一年间,曾断断续续地讨论到"社会",而且他在这个时期提到社会时,常加引号,以表示他不是在表达一种泛泛的概念。但是由于傅斯年"社会"方面的文字或是...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王■森傅斯年在五四前後将近一年间,曾断断续续地讨论到"社会",而且他在这个时期提到社会时,常加引号,以表示他不是在表达一种泛泛的概念。但是由于傅斯年"社会"方面的文字或是未收入全集,或是仍属手稿,故未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造社会 康有为 梁启超 《新民说》 社会主义 社会有机体 集体主义 机体论 近代中国
下载PDF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平原 中国文化 1996年第1期114-131,共18页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陈平原谈论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最直捷的思路,无疑是从勾勒凡尔纳之进入中国入手,因其传入早且译作多①。实际上学界于此用力甚勤,成绩也比较突出。可仔细推敲,这种研究思路,也不...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陈平原谈论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最直捷的思路,无疑是从勾勒凡尔纳之进入中国入手,因其传入早且译作多①。实际上学界于此用力甚勤,成绩也比较突出。可仔细推敲,这种研究思路,也不无可议之处。中国人创作科学小说,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小说 “飞车” 气球 科普读物 月球殖民地 小说家 万国公报 飞艇 科学杂志 镜花缘
下载PDF
“式”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零 中国文化 1991年第1期1-30,共30页
从天文历算派生的各种占术和相术中,式占居第一位,重要性超过龟卜筮占。所用工具“式”,本身就是模仿古代的宇宙模式。本文以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8件古式这依据,结合传世文献,并参考中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着重讨论式的图式构成(文中简称“... 从天文历算派生的各种占术和相术中,式占居第一位,重要性超过龟卜筮占。所用工具“式”,本身就是模仿古代的宇宙模式。本文以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8件古式这依据,结合传世文献,并参考中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着重讨论式的图式构成(文中简称“式图”)和它所代表的原始思维。作者认为,上述古式虽为与天文有关的考古实物,但其重要性郤并不在于天文或考古方面(它既不是真正的天文仪器,也不是典型的考古器物),而是在思想史方面。因为这种器物的图式同时还是一种相当抽象的思维模式,可从任何一点做无穷推衍,对古人说来,是一种万能工具(可以推验古今未来,还可以配合禁忌,模擬机遇,沟通天人,指导人们的一举一动)。这对理解数术之学和阴阳五行理论,以及古代的实用知识体系,乃至探求中国文化之内心理解,不啻是一把宝贵的钥匙。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见解,如:(1)式的起源,不但可由汉代溯至战国,还可推到商周以前;(2)式的种类并不限于太乙、遁甲、六壬三式,宋以前还有其他种类(如雷公式);(3)式的图式可区别为四分—八分—十二分和五分—九分两大系统;(4)古代的方向是上北下南与上南下北并存;(5)古代的年、月、日均有大、小时,大时四分,小时十二分;(6)秦汉时期的十二、十六、十八时制可能与式的配神有关;(7)河图、洛书和先天图、后天图之谜,可藉“式图配数”加以解释;(8)十二属(生肖)的“辰位”与其“生月”有“对冲关系”,可帮助理解秦简《日书》十二属与后世十二属的异同;(9)古代时令分“四时时令”与“五行时令”,前者配二十四节气,后者配三十节气;(10)古代的六博棋具和游戏方法是模仿式和式法等等。文章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图 筮占 天文历算 洛书 先天八卦 中国古代思想史 遁甲 十二神 下北 天文仪器
下载PDF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余英时 中国文化 1995年第1期1-25,共25页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余英时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就主要在于它提...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余英时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就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儒学 梁启超 回顾与展望 谭嗣同 儒家 黄宗羲 章炳麟 君主专制 公私观 王阳明
下载PDF
原罪意识与忏悔意识的起源及宗教学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摩罗 中国文化 2007年第2期51-60,共10页
原罪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论 中国学人论及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时,总是把它放在基督教背景下来讨论,因为在我们的知识领域内,这是基督教哲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种看法大致无错却又未必完全准确。在基督教哲学之中,这两个概念也有个... 原罪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论 中国学人论及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时,总是把它放在基督教背景下来讨论,因为在我们的知识领域内,这是基督教哲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种看法大致无错却又未必完全准确。在基督教哲学之中,这两个概念也有个发展过程。有人指出,《圣经》中并没有原罪概念,是奥古斯丁创造了“原罪”(peccatum originale)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意识 忏悔意识 教学分析 基督教哲学 起源 知识领域 《圣经》 “原罪”
下载PDF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季羡林 中国文化 1994年第1期8-17,共10页
今年春天,我在新创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天人合一新解》(以下简称《新解》),阐述了我最近对东西文化关系的一些新的想法,大概仍然属於野狐谈禅之类。不意竟引起了很大反响(柴剑虹、向云驹等先生相告)。同时... 今年春天,我在新创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天人合一新解》(以下简称《新解》),阐述了我最近对东西文化关系的一些新的想法,大概仍然属於野狐谈禅之类。不意竟引起了很大反响(柴剑虹、向云驹等先生相告)。同时,我自己也进一步读了一些书。我并无意专门搜集这一方面的资料,资料好像是自己跃入我的眼中。一经看到,眼明心亮。我自己也有点吃惊:资料原来竟这样多呀!这些资料逼迫我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雪莱 李慎之 人体特异功能 我自己 综合思维 东方文明 虎肚 陈寅恪 事物发展规律
下载PDF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 被引量:20
14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文化 1989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出现在西方。正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反应构成了这种一分为三的局面,这种分野一直继续到今天。从长远历史发展来看,保守主义意味着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出现在西方。正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反应构成了这种一分为三的局面,这种分野一直继续到今天。从长远历史发展来看,保守主义意味着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保守主义者认为长期延续成长、积淀下来的人类的理性和智慧远胜于个人在存在瞬间的偶然创造,因此不相信未经试验的革新。他们主张在原有基础上的渐进和改良,不承认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璧德 激进主义 文化对话 十九世纪初 李衡 思想言行 赞易 使人 军实 李圃
下载PDF
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学勤 中国文化 1992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一九八七年六月,在安徽含山凌家灘的一座史前墓葬中,發現了一組玉龜、玉版。這組玉器的性質和圖紋極富於啟發性,因而很快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我自己是在該年下半年看到一些照片的,後夾又有幸讀到有關文稿。
关键词 玉龟 薛家岗文化 考古工作 玉象 一九 我自己 墓主 象甲 史前文化 四神规矩镜
下载PDF
火曆钩沉——一个遗失已久的古历之发现 被引量:21
16
作者 庞朴 中国文化 1989年第1期3-23,共21页
在人们熟知的阴阳历之前,人类曾以星象来记示时间,形成一套疏阔的历法,作为生产与生活的时节依据,但是由于史料遗阙,这种历法已渐渐湮没而不为人知了。本文根据各种片断的文献、考古资料及民俗资料,率先揭示了中国古代——大约从新石器... 在人们熟知的阴阳历之前,人类曾以星象来记示时间,形成一套疏阔的历法,作为生产与生活的时节依据,但是由于史料遗阙,这种历法已渐渐湮没而不为人知了。本文根据各种片断的文献、考古资料及民俗资料,率先揭示了中国古代——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曾以大火星(天蠍α)为示时星象,并存在着一套本文名为“火历”的历法的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确认,使许多过去一直难以解读的文献、文物及民俗现象在本文中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释。火历虽然由于时代遥远久已消失,但它却在后世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踪影,因此,火历的发现,不仅一举突破了中国历法史局限于种种晚出的阴阳历范围的现状,丰富了远古中华文明的内涵,而且昭示了后来种种文化现象的奥秘。这一文化之“谜”的破译,将赢得天文学界的深切关注,同时也一定能引起中国文化研究者们的浓烈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融 火正 文化研究者 火神 昏见 史局 左傅 十二辰 故事流 共工
下载PDF
唐人的诗体分类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运熙 中国文化 199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唐人的诗体分类王运熙中国诗歌自诗三百篇、楚辞以後,自两汉迄清代,是五言诗、七言诗的时代。五、七言诗肇始于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唐。五、七言诗的几种基本样式,到唐代也臻于完成和齐备。对五、七言诗,长期以来人们大致... 唐人的诗体分类王运熙中国诗歌自诗三百篇、楚辞以後,自两汉迄清代,是五言诗、七言诗的时代。五、七言诗肇始于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唐。五、七言诗的几种基本样式,到唐代也臻于完成和齐备。对五、七言诗,长期以来人们大致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题乐府 新题乐府 新乐府 古体 《乐府诗集》 歌行 律诗 唐人 七言 《唐音审体》
下载PDF
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 被引量:16
18
作者 梁治平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147-164,共18页
法律实证主义为十九世纪法律思潮,近世英国的分析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历史实证主义,俱是此种思潮的产物。然而,讨论中国的法律实证主义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找出中国的分析法学派或历史法学派。实际上,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考察某一具体的法学流... 法律实证主义为十九世纪法律思潮,近世英国的分析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历史实证主义,俱是此种思潮的产物。然而,讨论中国的法律实证主义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找出中国的分析法学派或历史法学派。实际上,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考察某一具体的法学流派,而是在明了一般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主义 分析法学派 法律教育 政治法律 西方法律 圃人 知藏 大清现行刑律 羲上 十九世纪
下载PDF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被引量:16
19
作者 方立天 中国文化 1992年第2期56-70,共15页
本文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視角,揭示因果報應論所包含的人本論、因果論、生死觀和來世觀等哲學内涵,强調因果報應、三世輪回說是一種以自我道德行為來改變未來生命的理論。由於這種理論把道德律和自然律結合起來,作為一種社會... 本文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視角,揭示因果報應論所包含的人本論、因果論、生死觀和來世觀等哲學内涵,强調因果報應、三世輪回說是一種以自我道德行為來改變未來生命的理論。由於這種理論把道德律和自然律結合起來,作為一種社會行為準則,而為廣大佛教信徒所接受,成為中國古代儒、道以外别樹一幟的人生理論,而發揮了補充儒、道思想的作用。文章通过與中國固有的報應觀念和印度佛教因果報應說兩方面的比较,指出中國佛教因果報應論所受中國本土的分命說、天命論、神話、傳說、泰山崇拜、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和心性論的影響,同時又構成為對中國固有報應觀念乃至宗教觀念的重大衝擊,指出中國佛教因果報應論是既繼承又區别於印度佛教因果報應說的帶有自身民族思想色彩的獨特學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佛教信徒 佛教思想 道德律 佛教信仰 株宏 持戒 自然律 奉法要 地藏
下载PDF
论经学三篇 被引量:16
20
作者 蒙文通 中国文化 1991年第1期59-63,共5页
蓋至秦汉之间,而儒之宏深莫可与为伦也。惟晚周之学重于议政,多与君权不相容,而依托之书遂猥起战国之季。始之为托古以立言,名《太公》、《伊尹》之类是也;断之为依古以传义,则孔氏六经之事出焉。
关键词 九流百家 托古 依古 世卿制度 儒家思想 传义 擎之 子言 今文家 喜而不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