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654
1
作者 黄祖辉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共11页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从区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具有相互联系性,因此,既要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又要把握好这"二十字"方针中五大目标任务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即"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的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 中国
原文传递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 被引量:426
2
作者 黄祖辉 徐旭初 冯冠胜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共9页
关键词 浙江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产业分布 产品特性 组织成员 行政干预
原文传递
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45
3
作者 夏显力 陈哲 +1 位作者 张慧利 赵敏娟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5,共14页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痛点,总结了数字技术助推发达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需求与数字技术共同促进...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痛点,总结了数字技术助推发达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需求与数字技术共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实现“数字乡村”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一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兴旺找准“数字乡村”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着力点;二要善于利用“数字乡村”战略挖掘农业发展潜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要素市场,优化政策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 被引量:530
4
作者 王小林 Sabina Alkire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0,23,共8页
本文采用Alkireand 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存在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城市和农村近1/5的家庭存在收入之... 本文采用Alkireand 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存在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城市和农村近1/5的家庭存在收入之外任意3个维度的贫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状况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以收入为标准测量的贫困发生率。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健康保险和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对样本地区的分解结果表明,贵州省多维贫困指数最高。城乡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和广西的城市多维贫困比较突出。因此,中国下一个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应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测量 中国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 被引量:486
5
作者 何婧 李庆海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6,共15页
本文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将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机制细分为信贷约束缓解机制、信息约束缓解机制和社会信任强化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不仅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增加了农户... 本文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将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机制细分为信贷约束缓解机制、信息约束缓解机制和社会信任强化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不仅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可得性,还通过特有的社会信任强化机制提升了农户的社会信任感,最终促进农户创业,提高创业绩效。同时,数字金融对非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涉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的影响不明显。互联网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而银行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数字金融使用对那些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群体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户创业 社会信任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475
6
作者 黄祖辉 俞宁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6,56,共12页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来自浙江省186个农业专业大户、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4家农业企业...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来自浙江省186个农业专业大户、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4家农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业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企业 浙江省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271
7
作者 熊巍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44,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效率 公平 转移支付制度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分析 模式选择
原文传递
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被引量:297
8
作者 何广文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农村 民间借贷 金融抑制 金融深化 农村金融
原文传递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390
9
作者 张军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共9页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乡村振兴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设置乡村振兴机构,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价值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 被引量:380
10
作者 李小云 董强 +1 位作者 饶小龙 赵丽霞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9,共8页
本文通过设计农户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方法,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不同群体的脆弱性表现出差异性,生计资产的单一缺乏或者多元缺乏都是导致农户脆弱性的直接原因。最为脆弱的农户就是多种资产缺乏型农户。在此... 本文通过设计农户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方法,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不同群体的脆弱性表现出差异性,生计资产的单一缺乏或者多元缺乏都是导致农户脆弱性的直接原因。最为脆弱的农户就是多种资产缺乏型农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农户内部结构,并且为扶贫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脆弱性 生计资产
原文传递
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 被引量:359
11
作者 罗必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共15页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与专业化,但在主流经济学文献中,纵向分工理论与横向分工理论则是相互割裂的。本文研究表明,在要素(服务)市场开放的条件...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与专业化,但在主流经济学文献中,纵向分工理论与横向分工理论则是相互割裂的。本文研究表明,在要素(服务)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农业分工并不仅仅停留于农户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一旦农户卷入社会化分工与生产性服务外包,同样能够内生出服务规模经济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是诱导农业服务主体生成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纵向分工中的交易频率与横向分工中的交易密度两个方面的含义。单纯扩大纵向分工及其交易半径将产生交易成本倍增的负效应,而通过横向专业化并引导连片种植,则能够有效扩大市场容量并促进分工深化。本文有助于增进对"斯密定理""杨格定理"及交易成本理论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规模经营 服务外包 纵向分工 横向分工 连片专业化
原文传递
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358
12
作者 王小林 冯贺霞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共20页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多维相对贫困标准 2020年后
原文传递
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356
13
作者 程名望 张家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41,共23页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互联网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互...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互联网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9年左右已经越过拐点,表明互联网技术给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同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在充分考虑样本的分布特征和选择性偏差等问题后,发现现阶段互联网普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从多维度降低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中国 互联网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若干问题刍议 被引量:349
14
作者 曾亿武 宋逸香 +1 位作者 林夏珍 傅昌銮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5,共15页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在立足"三农"、对标城市、审视全国、放眼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配套,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在立足"三农"、对标城市、审视全国、放眼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配套,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提高农村居民现代信息素养与技能,以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内容上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据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数字产业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五大维度。以协同理论、信息可视化理论和内源式发展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对把握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应坚持顶层设计、试点探索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论,注重试点的多层次性、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之间的双向反馈,以及加强对试点实践的理论总结与经验辨识,逐步探索形成全国层面的统一化框架和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数字治理 农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原文传递
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64
15
作者 李焕彰 钱忠好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3,共6页
本文在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 ,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农业公共... 本文在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 ,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 ,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结构 中国 农业发展 农业公共产品 资源配置 财政支出 农业投资 格兰杰因果检验法
原文传递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26
16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113,共16页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线 贫困类型转变 潜在贫困人口 人力资源培育
原文传递
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 被引量:217
17
作者 王秀清 孙云峰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食品质量 质量信号传递机制 市场失灵 食品市场
原文传递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 被引量:191
18
作者 汪晖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城乡结合部 土地征用 征用权 征地补偿 法律 价值衡量
原文传递
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 被引量:306
19
作者 曾亿武 郭红东 金松青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64,共16页
本文利用江苏省沭阳县1009个花木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电子商务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采纳能够对农户农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利润率和销量的提升构成增收效应的来源机制;与此同... 本文利用江苏省沭阳县1009个花木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电子商务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采纳能够对农户农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利润率和销量的提升构成增收效应的来源机制;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加剧了农户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禀赋状况是导致电商农户增收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继续缩小互联网接入可及性的差异,为更多地区的农户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环境,同时要有意识地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农户进行政策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红利 信息沟通技术 电子商务 农民收入
原文传递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 被引量:205
20
作者 周德翼 杨海娟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5,52,共8页
关键词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 信息不对称 政府监管机制 中国 食品安全标识制度 美国 欧盟 日本 市场准入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