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48
1
作者 邹明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采用鼻咽侧位平片测定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A/N比率)来判断儿童的增殖腺属正常抑或病理性肥大。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106例门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治疗前作A/N比率测定。结果:A/N比率在0.50~0... 目的:采用鼻咽侧位平片测定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A/N比率)来判断儿童的增殖腺属正常抑或病理性肥大。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106例门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治疗前作A/N比率测定。结果:A/N比率在0.50~0.70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显著改善,而A/N比率≥0.71的患儿中有半数需行增殖腺刮除术。结论:A/N比率是一种实用、方便的增殖腺X线测定方法。当A/N比率≥0.71时为增殖腺病理性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腺 鼻咽腔 中耳炎 儿童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 被引量:328
2
作者 郭佑民 +5 位作者 刘士远 史河水 喻杰 郑传胜 金晨望 沈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9-285,共7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工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心胸学组部分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本推荐意见,阐述总结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流程、放射学表现和分期、放射学转归和基于放射学表现的出院依据等。同时阐述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放射学表现,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7
3
作者 林晓珠 沈云 陈克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前,用于临床的能量CT设备,一种是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另一种是以双X线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双源CT。纵观能量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量成像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前者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实现了早期双能量... 目前,用于临床的能量CT设备,一种是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另一种是以双X线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双源CT。纵观能量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量成像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前者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实现了早期双能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之后由于技术的原因又沉寂了多年。近年来,由于能量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加,能量CT的研究重新成为了热点,特别是2009年出现的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CT设备 能谱 双能量 2009年 双源CT CT成像
原文传递
经皮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63
4
作者 俞志坚 何晓峰 +5 位作者 陈勇 曾庆乐 刘炽洪 赵忠清 陆勇 李彦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 观察臭氧对家犬正常髓核组织的作用及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方法 家犬 5只 ,于透视下用 2 0GChiba针刺入犬腰椎间盘中心部 ,抽取 10ml臭氧 ,经穿刺针注入3ml,在椎间孔处将剩余气体注入椎旁组织。其中L 2~ 3和L 3... 目的 观察臭氧对家犬正常髓核组织的作用及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方法 家犬 5只 ,于透视下用 2 0GChiba针刺入犬腰椎间盘中心部 ,抽取 10ml臭氧 ,经穿刺针注入3ml,在椎间孔处将剩余气体注入椎旁组织。其中L 2~ 3和L 3~ 4注入臭氧浓度为 5 0 μg/ml,L4~ 5和L 5~ 6注入臭氧浓度为 30 μg/ml,以L6~ 7椎间隙作为正常对照。 3只犬注射臭氧 1次 ,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和 2个月后处死取标本 ,另外 2只犬注射臭氧 2次 ,间隔 1周 ,术后 1个月和 2个月处死取标本 ;将实验和正常对照标本中椎间盘髓核作大体、电镜下和光镜下观察 ,将相应水平的终板、脊髓、神经根和腰大肌作大体、光镜下观察。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术后 1个月和2个月 ,腰椎间盘髓核水分较正常明显减少而萎缩 ,胶原纤维明显增生。 2种不同浓度的臭氧对髓核影响无明显差别 ,注射 2次臭氧较注射 1次者髓核的萎缩程度更明显。 5处椎间盘水平的腰大肌标本内有少量肌纤维萎缩 ,16个终板呈轻到中度增厚。结论 本研究显示椎间盘内 2种浓度的臭氧注射安全性好、能使髓核缓慢萎缩 ,为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 臭氧 介入性放射学 动物实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 被引量:201
5
作者 高培毅 林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动态CT灌注成像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作了CT灌注成像和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比值 (病侧 /健侧 )测量。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 ,包括Ⅰ1期 :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 ;Ⅰ2 期 :TTP和MTT延长 ,rCBF正常 ,rCBV正常或轻度升高 ;Ⅱ1期 :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Ⅱ2 期 :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结果 Ⅰ1期 4例 ,CT灌注成像见脑局部TTP延长 ,MTT、rCBF和rCBV正常。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0、1 0 0和 1 30。Ⅰ2 期 13例 ,表现为脑局部TTP和MTT延长 ,rCBF和rCBV正常 (8/ 13)或rCBV轻度增高 (5 / 13)。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1 0 0、1 0 3、1 38和 1 30。Ⅱ1期 8例 ,CT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以及rCBF下降 ,rCBV正常 (3/ 8)或轻度下降 (5 / 8)。rCBF、rCBV、MTT和TTP平均比值分别为 0 5 6、0 94、1 4 9和 1 4 7。Ⅱ2 期 4例 ,表现为脑局部区域TTP、MTT延长 ,rCBF和rCBV下降。rCBF、rCBV、MTT和TTP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局部低灌注 CT灌注成像 分期 梗死前期 脑局部缺血
原文传递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 被引量:221
6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8-335,共8页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5%~16%[1-3],预后仍无明显改观。众所周知,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尤其是Ⅰ期)进行手术切除,则肺癌的预后将显著改善...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5%~16%[1-3],预后仍无明显改观。众所周知,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尤其是Ⅰ期)进行手术切除,则肺癌的预后将显著改善。因此,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最终降低病死率。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X线胸片虽能检出更多肺癌、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并未降低肺癌病死率,故目前不推荐X线胸片作为肺癌筛查工具[4-9]。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胸部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技术的发展,肺癌筛查研究进入LDCT时代,并成为近20余年来肺癌筛查研究的热点。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下降20%[10]。基于NLST令人振奋的获益结果,美国多家权威医学组织陆续推出了肺癌筛查指南,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LDCT肺癌筛查。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LDCT肺癌筛查,但国内尚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造成对LDCT肺癌筛查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实践不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参照国外最新版肺癌筛查指南,并结合国外大型肺癌筛查项目经验及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起草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癌筛查 肺癌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随机对照研究 手术切除率 X线胸片 专家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O_2-O_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11
7
作者 何晓峰 俞志坚 +8 位作者 滕皋军 李彦豪 曾庆乐 陈勇 卢伟 孔伟东 许小丽 李龙 彭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 O3 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 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 ,突出 78例 ,脱垂 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 19~ 2 1G穿刺针...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 O3 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 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 ,突出 78例 ,脱垂 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 19~ 2 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 ,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O2 O3 混合气体注射术。盘内注射 5ml,椎旁间隙注射 10~ 15ml ,O3 浓度为 40 μg/ml。 结果 随访 3~ 18个月 ,总有效率为 76.0 %。显效 79例 ( 61.2 % ) ,有效 19例 ( 14 .7% ) ,无效 3 1例( 2 4 0 % ) ,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O2 O3 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术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MR检查 脱垂 总有效率 间隙 查证 穿刺针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02
8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王晓颖 汪登斌 陈克敏 江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 ,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 ,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 ( 2 )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 7例 ,囊性结构为主者 3例 ,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 ( 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 1例 ,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 ( 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 ,呈圆形、椭圆形 ,多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强化明显 ,与胰腺分界清晰。 ( 5 )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 6 ) 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 ,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重视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01
9
作者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3-294,共2页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1]。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1]。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3位。在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述评
原文传递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184
10
作者 顾雅佳 周康荣 +2 位作者 陈彤箴 王玖华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1)癌灶的X线表现为有钙化者 170个 ( 42 8%) ,有肿块者 2 5 8个 ( 6 5 0 %) ,有结构扭曲者 33个( 8 3%)。 ( 2 )有钙化者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 ( χ2 =30 90 ,P <0 0 0 1) ,尤其单纯钙化多出现在导管原位癌中 ( 6 5 8%,2 5 / 38)。 ( 3)呈肿块表现的多见于髓样癌 ( 90 9%,2 0 / 2 2 )和黏液腺癌 ( 81 0 %,17/ 2 1) ,与其他乳腺癌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χ2 =30 87,P <0 0 0 1)。肿块伴钙化 99个 ,在各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 ,但当钙化颗粒 >10枚 ( χ2 =11 47,P <0 0 0 1)或钙化灶直径≥ 3cm(Fisher法精确 χ2 检验 ,P =0 0 2 3 7)则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肿块改变 15 9个病灶 ,各类乳腺癌的边缘改变不完全相同 ( χ2 =34 82 ,P <0 0 5 )。 ( 4)结构扭曲伴钙化仅见于浸润性导管癌 ,单纯结构扭曲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其他类型未见。 ( 5 )对浸润性导管癌 ,Ⅰ、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检查 病理类型 钙化 肿块 结构扭曲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 被引量:191
11
作者 任安 张雪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9-202,共4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任安张雪哲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简称ANFH)进行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尚无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任安张雪哲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简称ANFH)进行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尚无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2)人类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因 病理学 诊治
原文传递
被覆支架成形术在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6
12
作者 杨仁杰 张宏志 +3 位作者 黄俊 王向东 尹化斌 刘赓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61-464,共4页
为了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姑息治疗,作者采用涤纶被覆金属支架置入术对1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合并食管气管瘘者4例。支架的体部直径为18mm或12mm,支架两端直径是22mm,支架体部和端部的连接处成钝角,以防止支... 为了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姑息治疗,作者采用涤纶被覆金属支架置入术对1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合并食管气管瘘者4例。支架的体部直径为18mm或12mm,支架两端直径是22mm,支架体部和端部的连接处成钝角,以防止支架的移位。全部支架置入术均经口腔在X线监视下进行。所有病人的支架留置均获成功,未出现技术问题。在有食管气管屡的4例中,支架置入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人的摄食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食管支架成形术对食管癌进行姑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介入放射学 食管支架成形术 姑息疗法
原文传递
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91
13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7,共9页
多排CT(multi—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MDCT)近5年来发展极为迅速。2004年底全球首次推出64排CT,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目前在诊断和排查冠心病方面已经成为临床重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手段。
关键词 心脏冠状动脉 临床应用 多排CT 专家 冠状动脉成像 64排CT 检查手段
原文传递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被引量:180
14
作者 李彦豪 刘彪 +5 位作者 曾庆乐 蒋忠仆 陈勇 黄伟浪 申麒 赵忠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27-830,共4页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inyangmycinlipiodolemulsion ,PLE)子宫动脉灌注对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 2 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PLE灌注 ,随访 3~ 18个月 ,平均 6个月 ,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和...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inyangmycinlipiodolemulsion ,PLE)子宫动脉灌注对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 2 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PLE灌注 ,随访 3~ 18个月 ,平均 6个月 ,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和子宫缩小程度。结果 除 2例仅完成单侧操作外 ,其余均治疗成功。子宫肌瘤的动脉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分支数量增多、纡曲。子宫体增大 ,染色明显并排空延迟等。 3例栓塞后手术切除者病理见肌瘤体呈凝固性坏死。 18例完整随访者术后 1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40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副作用为术后下腹部疼痛 (13/2 5 ) ,严重者 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子宫肌瘤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子宫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7
15
作者 李子平 许达生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术 CT 计算机仿真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63
16
作者 罗德红 石木兰 罗斗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58-760,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探讨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5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32例边缘不规则(82.5%),11例原发...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探讨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5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32例边缘不规则(82.5%),11例原发肿物及5例转移淋巴结内有细颗粒状钙化,4例原发肿瘤及6例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手术证实气管受侵22例;10例CT示气管内壁呈锯齿状,5例肿物突入气管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21例,颈动脉受侵10例。以肿物包绕食管1/2周或颈动脉1/3周以上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1.4%、100.0%;特异性分别为96.3%、95.2%。结论原发肿物及转移淋巴结内颗粒状钙化及囊性变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是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密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CT 诊断
原文传递
MR扩散与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2
17
作者 韩鸿宾 谢敬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4-369,共6页
目的总结脑缺血在MR扩散与灌注成像上的表现,阐述其技术原理,评价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GdDTPA血流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回波平面快速成像技术对缺血性中风发作后2小时至2个月的36名患... 目的总结脑缺血在MR扩散与灌注成像上的表现,阐述其技术原理,评价MR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GdDTPA血流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回波平面快速成像技术对缺血性中风发作后2小时至2个月的36名患者进行扩散或表观扩散系数成像、常规T1、T2加权像。其中12例同时进行GdDTPA血流灌注成像。结果在扩散加权像或T2加权像显示异常的区域,GdDTPA灌注图示10例梗死区较对侧相应区有不同程度的相对脑血容量及血流量下降,1例与对侧相同,1例较对侧升高。梗死中心区的造影剂通过时间较对侧延长(配对t检验:P<0.05)。梗死灶位于顶叶及豆状核区的病例中外侧近皮层区脑血流下降程度较内侧及病灶中心为轻(方差分析F检验,P<0.01)。MR扩散加权像能够在缺血发作后2小时显示缺血病灶。早期梗死灶在扩散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低于对照区。随发作与检查间隔延长,ADC比率(ADCR)上升,与时间呈明显相关:r=0.89,P<0.01。结论GdDTPA血流灌注成像可以分析缺血区血容量、血流量下降及恢复。扩散加权像较常规T1、T2加权像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其演变中更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成人胸部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164
18
作者 潘纪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83-587,共5页
关键词 成人胸部结核 CT 原发性肺结核 粟粒性肺结核
原文传递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46
19
作者 赵斌 蔡世峰 +1 位作者 高佩虹 彭洪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计算26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1000~0、1000~500、5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b=1000~0、1000~500、500~0 s/mm2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5.74,P<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 ADC 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0,P<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把恶性肿瘤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01×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64.0%,特异性为96.7%.结论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MR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表观扩散系数 平面回波成像 鉴别诊断 腺体组织 良性病变 500 诊断敏感性 统计学 乳腺病变 单次激发 正常乳腺 病理证实 可信区间 恶性肿瘤 特异性 b值 病灶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8
20
作者 赵力 郎志瑾 +4 位作者 伍建林 刘爱连 宁殿秀 苗延巍 张中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116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34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16例 ,近期大手术史 11例 ,肺癌 1例 ,不明原因 6例。34例均使用GELight... 116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34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16例 ,近期大手术史 11例 ,肺癌 1例 ,不明原因 6例。34例均使用GELightSpeedPlus多层螺旋CT (MSCT)行平扫及造影增强扫描 ,1次采集 4层图像。结果 分析 34例共 182 4支肺动脉分支 ,其中 5 0 7支肺动脉分支显示了栓塞 ,占 2 7 8%。在 6 80支肺段动脉中 ,2 4 6支显示了栓塞 ,占 36 2 % ;而亚段肺动脉 10 4 1支中 ,14 1支显示了栓塞 ,占 13 5 %。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少 19例 ,肺动脉高压 2例 ,胸水 16例 ,胸膜下梗死灶共 4 1个 ,梗死灶多发 11例 ,单发 12例 ,双肺 6例。1例慢性栓塞栓子钙化 ,极为少见。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有 4种表现形式 :中心型 5 7支 ,偏心型 16 0支 ,附壁血栓 131支 ,完全阻塞型 15 9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 ,可与电子束CT媲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CT征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