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墨麦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汉民 吴淑筠 +1 位作者 张富国 钱晓曦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4期8-12,共5页
29年来,宁夏墨麦种质资源研究课题共引进CIMMYT小麦1万余份,在墨麦引种成功原因的分析、墨麦遗传特点的研究、墨麦F1代杂交优势规律的探索、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墨麦种质资源方... 29年来,宁夏墨麦种质资源研究课题共引进CIMMYT小麦1万余份,在墨麦引种成功原因的分析、墨麦遗传特点的研究、墨麦F1代杂交优势规律的探索、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墨麦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全国引种墨西哥小麦种质资源效果最好的省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墨麦 种质资源 引种 墨西哥 小麦种
下载PDF
影响小麦RAPD稳定性的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安德荣 程继红 +1 位作者 成卓敏 慕小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随着 PCR和 RAPD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RAPD的可重复性差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该技术最难克服的缺点。作者在利用 RAPD技术标记进行小麦的抗病毒基因研究中 ,对影响扩增结果的模板、... 随着 PCR和 RAPD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RAPD的可重复性差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该技术最难克服的缺点。作者在利用 RAPD技术标记进行小麦的抗病毒基因研究中 ,对影响扩增结果的模板、底物、引物和扩增程序等进行了实验探索 ,结果表明 :模板的浓度、d NTP浓度、引物浓度及反应程序均对 RAPD扩增结果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PCR 小麦 可重复性 模板浓度 DNTP浓度
下载PDF
小麦旗叶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蛋白含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单保山 常文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9,共5页
以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在开花期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10个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十个性状中,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穗重的影响最大,而对蛋白含量影响甚... 以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在开花期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等10个性状及其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十个性状中,去掉旗叶对单株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穗重的影响最大,而对蛋白含量影响甚微。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蛋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籽粒产量的下降。旗叶不仅对籽粒碳素积累,而且对籽粒的氮素积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去掉旗叶对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蛋白质含量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种子体积、幼苗活力和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遗传变异及相关系数的关系
4
作者 K A +4 位作者 Nayeem S V Deshpande 董海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1-73,共3页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幼苗活力,种子指数、种子密度和某些物理化学特性。所得资料经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种子指数与幼苗根长、芽长、鲜重、体积和种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表明:种子指数和幼苗根长对干物质有直接效...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幼苗活力,种子指数、种子密度和某些物理化学特性。所得资料经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种子指数与幼苗根长、芽长、鲜重、体积和种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表明:种子指数和幼苗根长对干物质有直接效应。环境和基因型对种子的发芽速率、田间出苗和糖份渗出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幼苗 活力 体积 相关性
下载PDF
提高小麦体细胞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在全 王芳 +2 位作者 宋令荣 普双有 黄兴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在从小麦种子体细胞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组培试验中,以 M 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适当减少 N 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成为 M S P培养基,小麦种子经1 个月的低温(4℃) 处理, 接种时种子的腹沟朝上, 在有光照条件下 (12h 光照... 在从小麦种子体细胞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组培试验中,以 M 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适当减少 N 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成为 M S P培养基,小麦种子经1 个月的低温(4℃) 处理, 接种时种子的腹沟朝上, 在有光照条件下 (12h 光照/d), 多数小麦材料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显著提高,最高达866% 。具有 A A B B D D染色体组型的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具有 A A B B染色体组型的小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愈伤组织 培养基 光照 温度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普通小麦特殊染色体构型环状单价体和类等臂单价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万隆 李振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93-395,共3页
在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的单价体,因不配对常呈捧状或弯曲成V形而独立于赤道板之外,然而有时其自身的两臀也会配对发生交叉而成环状,这种环状单价体在黑麦、大麦和小麦中已有报道。环状单价体的研究对染色体特异性配对等基... 在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的单价体,因不配对常呈捧状或弯曲成V形而独立于赤道板之外,然而有时其自身的两臀也会配对发生交叉而成环状,这种环状单价体在黑麦、大麦和小麦中已有报道。环状单价体的研究对染色体特异性配对等基本理论问题有重要的意义。1987和1988年,我们在鉴定(中国春单体×小偃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单体 单价体 染色体 构型
下载PDF
小麦性状的遗传参数与综合选择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哲民 李维平 +1 位作者 闵东红 李学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13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足够而合理的穗数是高产品种高产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来提高群体平均单穗重应作为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目标;多性状组合选... 对13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足够而合理的穗数是高产品种高产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来提高群体平均单穗重应作为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目标;多性状组合选择的效果优于单性状选择;矮秆与高籽秆比无必然因果关系,两性状组合选择方能高产;“千粒重+株高”相对选择效率较高、简单易行,可作为综合选择的较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遗传参数 综合选择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2 位作者 张安静 傅杰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47-452,共6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庆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6-282,共7页
对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及其进化进行了全面综述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小麦进化途径,并认为:(1)Triticummonococumvarurartu是多倍体小麦A组的原初供体,在A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Tmonovar... 对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及其进化进行了全面综述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小麦进化途径,并认为:(1)Triticummonococumvarurartu是多倍体小麦A组的原初供体,在A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Tmonovarboeoticum的基因渗入;(2)B和G组的原初供体是Tspeltoides的S组,在该S组进入多倍体小麦后有两个进化方向,即S组结构分化形成G组和S组经外源染色体代换及重组等而进化成B组;(3)Tturgidum和Ttimophevi都是来自Tspeltoides为母本与Tmonovarurartu杂交后并双二倍化而形成的原初四倍体小麦(SSAA),并由它分别经遗传渗入和结构分化而成;(4)Tzhukovskyi是Ttimophevi作母本与Tmonovarboeoticum杂交并双二倍化而形成,故它具有分别来自Tmonovarurartu和Tmonovarboeoticum的两类A组;(5)Taestivum的D组来自Ttauschi;(6)无论A组、B组、D组、G组在进入多倍体小麦后均有相当分化,同时在其供体种中也有一定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组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Ⅲ.影响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童依平 李继云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98-604,共7页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系)在成熟期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tEB=生物学产量/吸氮量)、收获系数、氮素收获系数和籽粒氮浓度对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tEG=籽粒产量/吸氮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证明,这4个...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系)在成熟期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tEB=生物学产量/吸氮量)、收获系数、氮素收获系数和籽粒氮浓度对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tEG=籽粒产量/吸氮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证明,这4个因子对UtEG的影响各不相同。无论是低氮还是高氮处理,UtEG与UtEB和收获指数呈正相关,而与籽粒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氮素收获指数的相关性较差。从相关系数的高低判断,在这名个因子中,籽粒氮浓度对UtEG的影响最大,其次是UtEB和收获指数。虽然氮素收获指数与UtEG的相关性较差,但它在高氮处理的水平较低,致使利用效率(UtEG)降低。此外还分析了开花期单株顶3叶叶绿素含量与利用效率(UtEG和UtEB)的关系。开花期单株顶3叶叶绿素含量与吸氮量的比值(UtEC)因品种(系)而异,且大多数品种(系)的UtEC受供氮水平的影响小,推测该性状可能受遗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在低氮处理中,UtEC分别与UtEG和UtEB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UtEC可能是导致品种间利用效率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在高氮处理中,由于叶绿素含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UtEC与UtEG、UtEB相关性较差,对其原因的深入研究,可为采取措施提高高肥条件下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品种 品系
下载PDF
麦胚乳贮藏蛋白组分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青文 万平 +1 位作者 陈佩度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8-83,共6页
从本世纪 50年代至今 ,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的胚乳贮藏蛋白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并已被国外许多实验室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了解麦胚乳贮藏蛋白各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必然有助于小麦品... 从本世纪 50年代至今 ,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的胚乳贮藏蛋白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并已被国外许多实验室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了解麦胚乳贮藏蛋白各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必然有助于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本文就麦胚乳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 ,即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麦醇溶蛋白、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等 ,从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中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多态性变化、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乳贮藏蛋白 品质改良 组分 生化 遗传
下载PDF
矮败小麦株高遗传动向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思衡 巫升鑫 +1 位作者 郭玉春 李维明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1-15,共5页
1990~1995年5年6季试验结果,各季矮败小麦不育株高为44.67cm、56.60cm、66.59cm、66.08cm、54.55cm和37.61cm,平均61.57cm,仅及可育株平均数的三分之二。不育株和可育... 1990~1995年5年6季试验结果,各季矮败小麦不育株高为44.67cm、56.60cm、66.59cm、66.08cm、54.55cm和37.61cm,平均61.57cm,仅及可育株平均数的三分之二。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比数为1:0.89、1:1.29、1:1.17、1:1.15、1:1.10和1:1.15,平均为1:1.14,高秆株略多,X2测定结果,除个别例外,两类单株比数符合1:1。花器特征特性如同太谷核不育小麦,未出现变异类型。环境因素可一定程度上影响不育株和可育株的高度,但不能改变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矮败小麦矮秆性和不育性的连锁遗传是稳定的,1990~1992年3年定株测量拔节至抽穗阶段的株高,前后期高度相关,表明从拔节期开始,可以根据植株高矮预测育性。1993年进一步验证了早期预测育性的效果。矮败小麦后代不育株和可育株株高等性状都会分离,但株内分离仍小于株间分离,故在后代种植方式上,经一定轮选世代,部分不育株采取株行种植,有利于提高田间选择效率。用晋麦2148连续回交4次,可育株综合性状接近回交父本,株高趋于一致,不育株除植株较矮外,其他性状也类似父本。、0.8935、0.8501。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株高 育性 遗传 小麦
下载PDF
小麦系谱育种中四种选择程序下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进展
13
作者 R.B.Srivastava R.S.Paroda 陈新民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0年第5期5-8,共4页
在F_3和F_4代比较了世代进展的四种方法(SPS、SSD、BP和MMS)。对于F_3代单株籽粒产量和至少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来说,SPS和SSD世代进展法优于BP和MMS法。F_3SSD群体与F_3SPS群体的任何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F_3SSD群体的不同性状比其它... 在F_3和F_4代比较了世代进展的四种方法(SPS、SSD、BP和MMS)。对于F_3代单株籽粒产量和至少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来说,SPS和SSD世代进展法优于BP和MMS法。F_3SSD群体与F_3SPS群体的任何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F_3SSD群体的不同性状比其它世代进展法所产生的群体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幅和变异系数。来自F_3SSD群体的F_4后裔籽粒产量显著优于来自其它三个F_3代群体的品系。MMS世代进展法证明,如果进行早代选择它对提高千粒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遗传变异 遗传进展
下载PDF
冬小麦主要亲本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云凤 李希陵 +2 位作者 孙翊燕 李关健 刘存尧 《山西农业科学》 1992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小麦主要亲本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遗传,除加性效应外,同时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其余各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为部分显性,千粒重为部分显性到完全显性,... 采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小麦主要亲本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遗传,除加性效应外,同时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其余各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为部分显性,千粒重为部分显性到完全显性,单株分蘖、单株成穗数和主穗粒数为显性到超显性.除株高的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水准.从遗传模型和配合力分析两个角度考察,对各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作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双列杂交 遗传模型 配合力
下载PDF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y10单克隆抗体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Ⅰ.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希云 高文淑 +1 位作者 刘广田 黄铁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2-528,共7页
本文研究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y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中是否含有优质亚基1Dx5+1Dy10的免疫化学测定条件,建立适宜的间接ELISA测定法。结果表明:蛋白质提取剂种类对籽粒贮藏蛋白提取效率及1Dx5+1Dy10与1Dx2+1Dy12... 本文研究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y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中是否含有优质亚基1Dx5+1Dy10的免疫化学测定条件,建立适宜的间接ELISA测定法。结果表明:蛋白质提取剂种类对籽粒贮藏蛋白提取效率及1Dx5+1Dy10与1Dx2+1Dy12亚基的识别起决定作用。其中以10mMHCl较理想,还原剂DTT能提高1Dx5+1Dy10与1Dx2+1Dy12亚基的识别能力,蛋白提取时间、醇溶蛋白含量以及封闭液的种类都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 谷蛋白亚基 小麦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利用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淑惠 李璋 +2 位作者 阎正禄 何一哲 陈新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所获杂种经与普通小麦回交,克服了杂种自交不孕,从回交后代选出了具有大麦某些特性或超亲性状的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小麦新类型或新品系。以其中的新类型作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亦培育成功了一些小...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所获杂种经与普通小麦回交,克服了杂种自交不孕,从回交后代选出了具有大麦某些特性或超亲性状的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小麦新类型或新品系。以其中的新类型作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亦培育成功了一些小麦新品系。育成的这些小麦新品系分别具有早熟、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大麦 远缘杂交 育种
下载PDF
T型杂种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生理...
17
作者 陈希勇 《河北农作物研究》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杂种 产量 蛋白 遗传
下载PDF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y10单克隆抗体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Ⅱ.胚乳贮藏蛋白HMW-GS1Dx5+1Dy10的鉴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希云 高文淑 +1 位作者 刘广田 黄铁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8-303,共6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免疫化学方法鉴别小麦胚乳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Dx5+1Dy10和1Dx2+1Dy12亚基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不同,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鉴别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中是否含有1Dx5+1Dy10亚基,鉴别... 本文研究了利用免疫化学方法鉴别小麦胚乳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Dx5+1Dy10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Dx5+1Dy10和1Dx2+1Dy12亚基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不同,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鉴别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中是否含有1Dx5+1Dy10亚基,鉴别的准确度受抗体种类、抗体浓度及包被蛋白浓度的影响;HMW-GS在F_1籽粒中表现为倾母遗传。免疫化学测定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所需样品少等特点,可用于育种早代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高分子量谷蛋白 亚基 小麦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种子蛋白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自力 徐乃瑜 何瑞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6,共3页
本文以稳定的核质杂种小麦为材料,以其同核亲本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种子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卵园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蛋白含量和主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指出了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有较大应用... 本文以稳定的核质杂种小麦为材料,以其同核亲本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种子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卵园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蛋白含量和主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指出了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细胞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细胞质 小麦 种子蛋白
下载PDF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遗传
20
作者 王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11,共4页
利用8个亲本的双列杂交材料.按Hayman分析法研究了小麦将粒灌浆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部分显性。籽粒灌浆期性状的显性方向指向增效.籽粒灌浆速率的显性方向... 利用8个亲本的双列杂交材料.按Hayman分析法研究了小麦将粒灌浆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部分显性。籽粒灌浆期性状的显性方向指向增效.籽粒灌浆速率的显性方向指向减效。所有性状均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hn2=0.71~0.93.可在杂种早优选择。灌浆期与灌浆速率二类性状群分别有一致的遗传行为.在遗传方式上与一个单位性状的表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双列杂交 遗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