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创伤性和出血性休克时盐溶液和胶体溶液经胃输注问题
1
作者 Koch.,GP 周景春 《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休克 输液
下载PDF
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梁大顺 廖历兴 +2 位作者 李敏 曹金良 彭丽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评估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预计手术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AHH组、输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AHH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于30 min内输注60 g·L^-1羟乙基淀粉15 mL·k... 目的评估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预计手术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AHH组、输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AHH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于30 min内输注60 g·L^-1羟乙基淀粉15 mL·kg^-1,输血组输注悬浮红细胞1-2单位,对照组则于30 min内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5 mL·kg^-1,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及输液30 min后(T3)3个时点采集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的变化。结果 T1、T2时点3组患者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的CV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vO2、C(a-jv)O2与CERO2在T1、T2、T3时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AHH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相反,AHH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更稳定,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脑氧供需平衡 安全性
下载PDF
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吴胜楠 洪澄英 +2 位作者 温隽珉 周志强 赖旭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对88例急性失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及输血后定时血气分析监测,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分析成分输血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观察期间14例患者存在其他影响酸碱平衡因素退出。纳入分析的74例...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对88例急性失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及输血后定时血气分析监测,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分析成分输血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观察期间14例患者存在其他影响酸碱平衡因素退出。纳入分析的74例中,44例输血前存在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输血后26例酸中毒消失,17例减轻,1例略加重。74例患者中输血后发生输血相关性碱中毒24例,其24h内新鲜冰冻血浆(FFP)平均用量2063ml,明显高于非碱中毒患者。输血相关性碱中毒的病例未使用酸性药物进行治疗,停止输血后13~48h自动恢复。结论: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前大部分存在程度不同的代谢性酸中毒,经有效止血、输血后多能缓解。成分输血对急性失血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罕见。输血相关性碱中毒一般为自限性,停止输血后可自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血 成分输血 酸碱平衡
下载PDF
野战条件血液保存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景汉 韩玮 +1 位作者 骆群 李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血液保存 可行性研究 野战条件
下载PDF
新护士静脉治疗规范化培训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梅 张纪平 +3 位作者 李菁 安凌云 李娜 宫静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766-767,共2页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疾病谱复杂化,给药方式多样化,静脉输液出现了多途径和长时间留置的趋势。
关键词 新护士 静脉治疗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一种带报警器的输液器介绍
6
作者 吕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247-248,共2页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容器与静脉建立药液通道。输液终末需要及时拔针或换药,否则会引起回血,造成重新排气、重新穿刺等不良后果[1]。因此保证稳定、安全的输液过程是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容器与静脉建立药液通道。输液终末需要及时拔针或换药,否则会引起回血,造成重新排气、重新穿刺等不良后果[1]。因此保证稳定、安全的输液过程是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为了减少更换液体次数,在单头或双头输液器的下面还加了一个输液袋,这样一次可以挂2~3组液体,减少了护士挂液体次数,但液体配制时间过长,药效又不能保障。加之部分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没能力请陪护,输液时患者会担心液体输完自己没发现。本研究发明主要通过在输液器上加一输液报警装置,当液体即将输完时报警装置便发出报警提醒患者液体即将输完。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报警器 输液报警装置 更换液体 静脉输液 治疗方法 重新穿刺 医护人员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娅鸽 李淑丽 杨慧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84-1885,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的有效方法,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的认识。方法:利用直接观察法和采访调查法,对不同职称的60名在职、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每人在接受减少药液丢失相关技术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的有效方法,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的认识。方法:利用直接观察法和采访调查法,对不同职称的60名在职、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每人在接受减少药液丢失相关技术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静脉输液的操作,对比护理干预前后,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失的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护士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的认知程度提高,各层级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药液丢失的量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简单、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的丢失,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药液丢失问题的认识,提高药品的利用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 药液丢失
下载PDF
输液疼痛的抚慰
8
作者 张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背景 王女士,50岁,因车祸致左下肢多发性骨折伴皮肤缺损一年。因创面长期疼痛不愈,家属因工作繁忙而对患者照顾不周,因此患者心情忧郁和急躁,对轻微的不适就缺乏忍耐。
关键词 输液疼痛 左下肢多发性骨折 抚慰 皮肤缺损 心情忧郁 患者
下载PDF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殷作明 李素芝 +8 位作者 胡德耀 叶峰 石权贵 杨志焕 何代平 宋俊 林秀来 袁文 刘建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战时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特点。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入口内距伤道壁0.5~1.5 cm处伤道周围肌肉...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战时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特点。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入口内距伤道壁0.5~1.5 cm处伤道周围肌肉组织,匀浆后行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栓烷B2(TXB2)含量的测定,并测定伤道周围组织血流量和血球运动速率。结果(1)3组伤后伤道组织中TXB2均显著升高,伤后12小时形成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天时形成一个低点,在3天时再次升高;伤后PGF1α的变化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GZ组在伤前就出现PGF1α/TXB2下降,并且伤后PGF1α/TXB2变化的幅度最大;其次是GP组。(2)3组伤后2~6小时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均显著降低,均在12小时时有所回升,PP组3天时达最低点、5天时开始逐渐回升,GZ及GP组均在5天时达最低点、7天开始回升。结论3组伤后血流灌注有相似的变化特点,但GZ组伤道组织发生的血液灌注障碍最重、血流恢复最慢;GP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枪弹伤 血液灌注
下载PDF
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勇 李斌飞 +2 位作者 凌泉 杨源锋 林志光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51,454,共2页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港)是一种完全埋藏于皮下且长期留置于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特别适用于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多选择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有研究推荐中位穿刺点(环状软骨水平)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1]。随着超声引...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港)是一种完全埋藏于皮下且长期留置于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特别适用于肿瘤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多选择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有研究推荐中位穿刺点(环状软骨水平)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1]。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临床应用,经低位穿刺点(锁骨切迹上2cm)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的优势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静脉穿刺点 经颈内静脉 临床应用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 输液装置 长期留置
原文传递
23例手术和非手术疾病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磊 吴蔚 何萍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对手术和非手术疾病所致的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该院ECMO中心接受治疗的CS患者23例,分为手术组(n=12)和非手术组(n=11)。比较两组ECMO置管前、后和ECMO转流期间的临床生... 目的探讨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对手术和非手术疾病所致的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该院ECMO中心接受治疗的CS患者23例,分为手术组(n=12)和非手术组(n=11)。比较两组ECMO置管前、后和ECMO转流期间的临床生化指标及动态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56.52%)患者成功撤机,11例(47.83%)存活出院。手术组ECMO置管后3~7d的血清尿素氮(UN),以及ECMO置管后3~5d的血肌酐(Cr)与非手术组比较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UN和Cr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ECMO置管前1d和置管当天,非手术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相较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ECMO置管后4~7d两组均呈下降趋势。在ECMO置管当天至置管后2d,手术组的血小板(PL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非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ECMO置管后期,两组APTT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正常趋势,而PL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在ECMO治疗的CS患者中,内科疾病所致患者的肝功能障碍更严重,而手术所致患者的心、肾功能障碍更严重,在ECMO转流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这种病理生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心源性 体外膜氧合作用 内科 外科
下载PDF
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聂树涛 李登平 +1 位作者 姚彩泉 杨建国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4℃)输血,另一组采用复温(37℃)输血,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复温输血组与低温输血组相比较,肠... 目的探讨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4℃)输血,另一组采用复温(37℃)输血,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复温输血组与低温输血组相比较,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微静脉管径显著增大(P<0.001),微动脉血流速度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05),毛细血管血流流态由线流变为线粒流。结论复温输血对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并对因输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库存 复温 肠系膜微循环
下载PDF
成分输血及输血风险防范分析
13
作者 焦凤琴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4期38-39,共2页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输血的安全意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保证受血者的健康。通过分析成分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例数及种类.认识成分输血的安全隐患,科学合理输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反应,丰富临床输血知识。
关键词 成分输血 风险 防范
下载PDF
高位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玉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臧立群 季玉宁 《医疗装备》 2018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比较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输液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试验组采用自动排气与分隔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比较两... 目的比较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输液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试验组采用自动排气与分隔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比较两组平均液体损失量、平均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液时,试验组平均液体损失量、平均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输液器,采用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排气 分隔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下载PDF
自行研制的野战非重力输液装置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志丽 周满臻 +1 位作者 王俊 谭春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3期218-218,223,共2页
院前急救中紧急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用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据统计,有50%的一线重症伤员在得到救治前都需要进行快速液体补充。在各种灾害救护、战地救护或医疗后送中,经常看到医护人员高举输液袋(瓶)对伤员进行连... 院前急救中紧急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用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据统计,有50%的一线重症伤员在得到救治前都需要进行快速液体补充。在各种灾害救护、战地救护或医疗后送中,经常看到医护人员高举输液袋(瓶)对伤员进行连续输液,但是在现场条件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非重力 战伤救治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117-117,共1页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102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常规流程,对比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的输液瓶及...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102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常规流程,对比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的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残留液体量。结果观察组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93±0.46)m L,对照组输液患者行拔针常规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0.42±1.9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操作简单可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输液剂量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拔针时机 规范化管理
下载PDF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18
作者 古哈尼沙·买合木提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4Z期243-243,共1页
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输液外渗的预防。外渗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才能使护理工... 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输液外渗的预防。外渗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才能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 预防 护理体会
下载PDF
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老年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邵瑛 武云涛 王瑶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04期38-38,共1页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科病房静脉滴注灯盏花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科病房静脉滴注灯盏花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0.1%),显著低于对照组(0.3%)(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输液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精密过滤输液器 输液反应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华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600例,统计输液不良反应的例数、类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输液不良反应129例,发生率21.5%。其中,药...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600例,统计输液不良反应的例数、类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输液不良反应129例,发生率21.5%。其中,药物不良反应56例,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42例,循环负荷过重23例,热原反应8例。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输液操作等是产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静脉输液时,应高度重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疗法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