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治疗创伤复发性Bankart损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彦林 王国梁 +5 位作者 何川 李建 郑家礼 陈广超 李松 余洋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随访60例应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重建术治疗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访10~38个月,平均26.6个月;年龄15~45岁,平均29岁。6...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随访60例应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重建术治疗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访10~38个月,平均26.6个月;年龄15~45岁,平均29岁。60例患者均为前方单方向性不稳定,术前平均脱位次数为6.5次(2~17次)。手术中采用缝合锚进行Bankart损伤重建术。随访时采用 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60例患者手术前及终末随访时 ASES平均评分为(83.5±3.2)分与(97.1±2.1)分(t=4.79,P>0.0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角度为(163.8±6.0)°与(185.4±3.9)°(t =4.87,P >0.01),外展角度为(90±1.1)°与(135.4±9.9)°(t=6.40,P>0.01),外旋角度为(57.6±4.3)°与(86.5±5.2)°(t=5.43,P >0.01);术前及终末随访时Constant-Murley平均评分为(77.6±3.5)分与(97.2±3.2)分(t=5.06,P >0.01)。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再脱位,术后残存恐惧试验阳性4例(6.7%)。所有患者均恢复术前工作,52例(8 6.7%)恢复到第一次脱位前的运动水平。结论肩关节镜下微创行 Bankart 损伤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关节镜下操作技术及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关节镜 BANKART损伤
原文传递
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礼庆 原泉 +2 位作者 付勤 许晓军 田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45例患者及未行康复治疗的34例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45例患者及未行康复治疗的34例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2周内有2例发生关节脱位。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术后关节脱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脱位
下载PDF
髋周恶性骨肿瘤人工关节置换保肢术的体会及教训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炜 张光明 +2 位作者 徐中和 郝仕强 周立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切除和个体化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个体化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上段、髋关节和髋骨。使用的假体有... 目的探讨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切除和个体化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个体化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上段、髋关节和髋骨。使用的假体有组合式特制人工半骨盆11例、定制带股骨上段的人工全髋关节23例和半髋关节3例。结果平均随访41.3个月,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78.4%。结论对髋关节周围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或孤立存在的转移瘤,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行瘤段切除和定制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较满意,根治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 置换
下载PDF
肘关节成形术的改进与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先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6-427,共2页
“肘关节叉形成形术”是陈景云在抗美援朝时设计的一种手术,近30年来作者对陈氏法作了一些改良,效果更为满意,共施行40例,但随访1年半以上者只18例,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3岁~57岁(平均27.3岁)。除... “肘关节叉形成形术”是陈景云在抗美援朝时设计的一种手术,近30年来作者对陈氏法作了一些改良,效果更为满意,共施行40例,但随访1年半以上者只18例,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3岁~57岁(平均27.3岁)。除1例类风湿性肘关节炎强直外,余均系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等所致僵直或严重功能障碍。手术距伤后时间为6周~16年,平均22.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作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 沈灏 +1 位作者 蒋垚 曾炳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 目的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行双侧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其中26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1、3、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30.7±122.7ml(100~557ml)。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61.5±437.3ml,B组为888.0±483.3ml(P=0.085)。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07.7±672.9ml,B组为328.0±423.8ml(P=0.082)。两组之间术中和术后异体血总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1269.2±807.8ml,B组1216.0±706.9ml,P=0.804)。两组之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0和P= 0.013),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异体血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秀芳 黄伟平 +1 位作者 赵丽 孟飞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4期1713-1715,共3页
为了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髋关节置换术术式分类,制订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康复原则,以实现康复目标;本综述通过对患者康复前的整体评估、心理康复指导、手术前后的... 为了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髋关节置换术术式分类,制订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康复原则,以实现康复目标;本综述通过对患者康复前的整体评估、心理康复指导、手术前后的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延长假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7
作者 郭华娟 陈秀丽 +2 位作者 孙晓辉 李娜 夏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064-7064,共1页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湘松 李永平 +2 位作者 李峰 蒲丹 肖业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个正常成人膝关节的CT资料,测量临床上采用不同的股骨假体旋转参照轴可能引起的潜在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角度。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地确定胫骨假体...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个正常成人膝关节的CT资料,测量临床上采用不同的股骨假体旋转参照轴可能引起的潜在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角度。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地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其中股骨假体旋转分别以上髁轴线、前后轴线的垂线、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来确定,可能产生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交角的平均值分别为4.54°、7.26°、4.88°。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各自独立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会导致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产生,而上髁轴线及相对于后髁轴线外旋3°的直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轴 胫股关节 股骨髁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成建庆 葛叶盈 +3 位作者 徐云 郑书芬 康亚梅 江琰迪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的ASAI~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乌司他丁30万U组(Ⅱ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的ASAI~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乌司他丁3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6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1D0万U组(IV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术后12h(T2)和术后24h(T5)采血测定DD、TXB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T2~115时DD水平升高(P〈0.05)。I、Ⅱ组T2~T5时TXB2水平升高(P〈0.01).Ⅲ和IV组T2~T3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逐渐升高(P〈0.01);与I组比较,Ⅱ、Ⅲ、IV组T2~T2时DD水平降低(P〈0.01),Ⅱ组T:~T3、Ⅲ组和IV组T2~T2时血浆TXB2水平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IV组T2~L时DD、TXB2水平降低(P〈0.01)。结论术中静脉滴注60~100万U乌司他丁,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DD、TXB2水平,改善其围术期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D-二聚体血栓素B2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NexGen LCCK人工全膝置换术治疗RA并膝内翻畸形1例报道
10
作者 刘强 邱红明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第5期276-277,共2页
临床上膝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多合并膝内翻畸形,如何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矫正内翻畸形,是确保假体长期生存的基础。2011年2月,本院对1例RA并膝内翻畸形的患者,运用NexGenLCCK假体行人工全膝置换... 临床上膝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多合并膝内翻畸形,如何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矫正内翻畸形,是确保假体长期生存的基础。2011年2月,本院对1例RA并膝内翻畸形的患者,运用NexGenLCCK假体行人工全膝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置换术 膝内翻畸形 RA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 长期生存
下载PDF
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昆朋 郭风劲 +3 位作者 陈安民 田林强 尹德龙 徐西强 《骨科》 CAS 2012年第1期9-10,1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术前按Garden分型,Ⅲ型14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结果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术前按Garden分型,Ⅲ型14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治疗
下载PDF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1 位作者 谢杰 汪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17.3个月;发生感染至入院翻修时间为15 d~7个月,平均2.1个月。一期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庆大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8~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假体。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翻修前后患膝功能,并统计总体感染控制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感染,余21例感染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91.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HSS评分由术前(60.6±9.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2.3±7.4)分,KSS评分由术前(110.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34.0±1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透亮影等异常表现。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能有效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并能较好恢复患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迟发感染 二期翻修术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一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6期75-76,共2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解剖原因导致骨折后侧支循环差,容易发生骨折部位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当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解剖原因导致骨折后侧支循环差,容易发生骨折部位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当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股骨头置换。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们对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 骨折 老年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炜 朱锦宇 +1 位作者 王华溢 朱庆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9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入西京医院骨关节外科治疗的21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入西京医院骨关节外科治疗的21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关节整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6~67(33.5±6.9)分提高到术后73 ~92(87.5±4.6)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5);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0°~ 75°(65.7°±15.2°)提高到术后85°~ 208°(165.7°±3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8).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强直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斌 郭新辉 +2 位作者 王建华 张炜剑 许啸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63-866,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肢体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5例,男66例,女79例;年龄48~89岁,平均66.7岁。术中采用3...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肢体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5例,男66例,女79例;年龄48~89岁,平均66.7岁。术中采用3种不同的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31例采用健侧对照法(A法),63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51例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术后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并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及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结果:14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上述3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法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的平均值分别为(8.7±5.7)、(3.1±2.6)、(5.6±5.3)mm,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C、A法。A、B、C法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比例分别为32.3%、1.6%、11.8%,A法的发生比例较B、C法高,B法与C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3种方法中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最为准确,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其次,健侧对照法(A法)准确性最差。建议除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均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下肢 长度不等
下载PDF
Safety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16
作者 顾晓园 陈文红 +1 位作者 张中南 励建安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2年第1期28-29,35,共3页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on the drainage volume of knee joints pos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The drainage volume was measure...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on the drainage volume of knee joints pos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The drainage volume was measured 1 h before,during and after CPM on the day and next day of the operation.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rainage volume before,during and after CPM(P >0.05). ConclusionEarly application of CPM is safe for TK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replacement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线位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宏翊 杨德金 +1 位作者 周一新 徐辉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404-407,共4页
背景: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线位置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技术对关节线位置改变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的X线片资料及临床资... 背景: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线位置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技术对关节线位置改变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的X线片资料及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关节线的位置,分析关节线位置改变情况与股骨前后径变化和是否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线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变(1.2±3.4)mm(-4.0~8.7 mm);关节线位置改变情况与股骨前后径变化呈线性相关;使用与未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患者的关节线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变(-0.54±2.39)mm和(2.59±3.55)mm,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使用股骨远端金属加强垫块能更精确重建关节线。结论:目前,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技术可以重建膝关节关节线,但需要注意股骨大小的重建和骨缺损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翻修 关节线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案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祖涛 王利 +4 位作者 徐万龙 哈巴西.卡肯 缪晓刚 李海建 袁宏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TKA)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17例,其中183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TKA)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17例,其中183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63例(A组);分次手术组58例(B组);与分次住院组5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因素、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与C组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总住院时间较B组与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围术期输血量较B组和C组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差值、总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期或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单病种质量控制前后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雯薇 杨静 +2 位作者 袁素维 危凤卿 马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7-289,292,共4页
目的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前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在缩短住院日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方法对该医院2007年至2013年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 目的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前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在缩短住院日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方法对该医院2007年至2013年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摘录病历首页的人口社会信息、疾病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对住院日和各项费用在质控实施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住院日和住院日显著缩短;住院总费用有所上升、药费和其他费用显著降低,而检查费和治疗费有所增加;对住院总费用变异影响显著的变量主要有手术类型、年龄、是否在质量管理实施后入院、住院日、主要诊断以及是否输血。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后,低效和无效住院日有所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渐趋合理,但总费用有所增加。在将来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继续考察住院日延长的原因,减少低效和无效住院日;科学测算单病种成本费用,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和费用管理水平,从长远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质量管理 髋关节置换术 住院日 住院费用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静 刘玲 刘妍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13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护理组,一组为品管圈护理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运用循环管理( PDCA)模式具体实施。记录并比...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护理组,一组为品管圈护理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运用循环管理( PDCA)模式具体实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分数、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主动伸直至0°;的时间、出院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护理组患者术后前3 d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主动伸直0°;的时间均明显减少,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P〈0.05);护理满意度也较普通护理组高( P〈0.05)。而术后第4、5天,两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疼痛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增加患者膝关节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品管圈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