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药新用的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绍龑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创新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的来源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论证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建立在中药的临床新用上;以"反治调平衡"学说和中药外治新用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结果:中药临床新用广泛,但缺乏归纳和系统研究;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是发展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结论:归纳、分析中药临床新用,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治调平衡 中药新用途 中药新用系统性分析 现代中医药理论创新 中医药理论发展
下载PDF
中药不良反应108例报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英芬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10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 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10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29.6%(32/1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不良反应,占66.7%(76例),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2.2%(2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9.5%;不良反应发生在1 d以内者89例,占82.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艾迪注射液(9.3%)、丹红注射液(5.6%)、生脉注射液(4.6%).中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茴三硫胶囊(6.5%)、先声咳喘宁(5.6%)、舒肝宁(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72例,占66.7%)和口服给药(24例,占22.2%)为主.10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治愈40例,好转67例,无死亡病例,1例严重不良反应留有后遗症.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辨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对中药毒性作用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英民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毒性作用
下载PDF
具有雌激素类似作用的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晓晓 刘胜 薛晓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KEY WOKDS estrogen analogs; breast diseases; Chinese herbal
关键词 雌激素类似物 乳腺疾病 中药药理
下载PDF
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5
作者 王锡品 李和柏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期95-96,共2页
穿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再生成单钾盐制成的针剂(水溶液或冻干粉剂)。肖庆贵报道,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 穿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穿心莲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再生成单钾盐制成的针剂(水溶液或冻干粉剂)。肖庆贵报道,穿琥宁注射液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腮腺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性肝炎。它具有解毒、抗病毒、抗炎作用。临床用途虽然广泛,但不良反应偶有报道,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琥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脱水穿心莲内酯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中药野菊花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建萍 《天津药学》 2007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从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对野菊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野菊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菊花 化学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参、五灵脂并用抗应激、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常敏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人参和五灵脂并用的动物实验表明,在抗应激方面(游泳耗竭时间、缺氧耐受能力、低温存活时间等)均强于单味人参;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EAC)有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
关键词 人参 五灵脂 抗应激 抗肿瘤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四气燃烧焓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启泉 贺福元 +4 位作者 罗杰英 皮凤娟 黄胜 江欢英 吴德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4-627,638,共5页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燃烧焓的变化,验证所创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大鼠服用不同四气中药前后体内能量变化平均值分别为寒性组-5.218×104J、热性组4.885×104J、平性组1.175×104J和空白组-7.639×103J,组间进行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的以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性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不同药性中药引起机体的寒、热、温、凉的变化,可用来定量表达中药四性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气 燃烧焓 代谢产物 中药药性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茶绿色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9
作者 徐德祥 王取南 +3 位作者 孙美芳 魏凌珍 余素贞 王家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中国绿茶提取物茶绿色素的致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绿色素800(1/16LD50)mg/kg、1600(1/8LD50)mg/kg和3200(1/4LD50)mg/kg各剂量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3.... 对中国绿茶提取物茶绿色素的致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绿色素800(1/16LD50)mg/kg、1600(1/8LD50)mg/kg和3200(1/4LD50)mg/kg各剂量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3.6‰,32‰,26‰,与阴性对照组(28‰)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125μg/皿、625μg/皿、1250μg/皿、2500μg/皿、5000μg/皿各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等测试菌株加与不加S9均未见回复突变率增加(MR<2);茶绿色素800mg/kg、1600mg/kg、3200mg/kg各剂量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800mg/kg和3200mg/kg剂量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单价体(4.8%,6.8%)与对照组(2.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剂量组常染色体单价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绿色素 突变性 致突变作用 微核试验
下载PDF
“百草婆婆”胡秀英
10
作者 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11年第3期38-39,共2页
身体健康是胡老高寿的主要原因。胡老从小就喜欢运动,从学生时代起,她就爱玩各种球类,无论是棒球、羽毛球,还是篮球、乒乓球,她都喜欢。其中最喜欢的是棒球,曾代表金陵女子大学棒球队和上海西人队比赛。
关键词 百草 身体健康 羽毛球 乒乓球 棒球
下载PDF
法象中药的历史源流及其应用概况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谌海军 贺青姣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1期67-69,共3页
阐述中药法象药理概念,总结其从北宋萌芽到近现代的发展,从形、色、习性、时间、药名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药物之象,并从以形治形、以情治病、相生相克、五运六气、鉴别用药等方面归纳其相关临床联系。
关键词 法象 象思维 取类比象 中药 源流
下载PDF
证候要素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发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琛洁 张广中 王耘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09-4116,共8页
目的 基于证候要素与药性组合的关系获取相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创建出适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方剂,以期为疾病的方剂和食疗原创设计以及相应的作用机理解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5版《中国药典》中中药所对应的药性和功能数据,对同时... 目的 基于证候要素与药性组合的关系获取相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创建出适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方剂,以期为疾病的方剂和食疗原创设计以及相应的作用机理解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5版《中国药典》中中药所对应的药性和功能数据,对同时出现大于或等于两次以上的药性组合与功能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基于前期已筛选的核心证候要素,结合相应的治法,对证候要素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进行分类。结果 共统计出250个药性组合和152条功能数据。共确定37个证候要素均有对应的治法和药性组合模式。结论 基于证候要素与药性组合的关系,可以依据证候要素诊断结果,抽提出相应的药性组合模式,不仅保留了辨证论治的特色,也为实现智能诊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要素 药性组合 药性组合模式 治法 关联规则
下载PDF
论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一论中药四性与现代化学的统一 被引量:38
13
作者 盛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5,29,共3页
化学元素具有四性。一般而言 ,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的元素为寒 ,接受电子而放出能量的元素为热 ,元素四性是由元素原子外层电子的给出或吸收数量所决定的 ,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为寒 ,非金属元素易接受电子为热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性... 化学元素具有四性。一般而言 ,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的元素为寒 ,接受电子而放出能量的元素为热 ,元素四性是由元素原子外层电子的给出或吸收数量所决定的 ,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为寒 ,非金属元素易接受电子为热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性有强弱不同 ,电子得失有难易不同 ,故元素有寒凉温热四性。元素性质具有周期性 ,元素四性也具有周期性 ,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中药四性也同样具有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化学元素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黄芪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汝良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74-74,共1页
黄芪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报告温汝良黄芪是补气药,在治疗气血虚的病人常用之。而因服黄芪引起过敏在临床上确为少见,笔者曾用黄芪治血虚患者而引起药疹1例,现报告如下。刘××,女,28岁,病历号485。1993年3... 黄芪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报告温汝良黄芪是补气药,在治疗气血虚的病人常用之。而因服黄芪引起过敏在临床上确为少见,笔者曾用黄芪治血虚患者而引起药疹1例,现报告如下。刘××,女,28岁,病历号485。1993年3月13日初诊。于月经干净第2天觉头晕,心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历号 补气药 当归补血汤 气血虚 益气补血 天觉 四物汤 汝良 脉细 祛风止痛
下载PDF
中药毒性相对性及可变性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仁寿 周轶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中药的毒性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相对性体现在"毒有不同概念"、"毒有程度之分"、"毒是相对认识"、"毒是因人而识"等方面。中药毒性的有无和程度,可以通过炮制加工、药物配伍、剂型和剂量改变等... 中药的毒性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相对性体现在"毒有不同概念"、"毒有程度之分"、"毒是相对认识"、"毒是因人而识"等方面。中药毒性的有无和程度,可以通过炮制加工、药物配伍、剂型和剂量改变等方法得以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毒性 相对性 可变性
下载PDF
浅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血化瘀方药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赟虎 《河南中医》 2014年第5期964-965,共2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常用的活血药物有丹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三七、血余炭、水蛭、川芎、桃红、血竭等。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疗各种血瘀之证,如虚劳、痹症、中风、肺痈、瘰疬、癥积等多种疾病。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下载PDF
寿而康中草药烟熏毒性试验
17
作者 董德英 丁正琪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寿而康 中草药烟熏毒性试验
下载PDF
附子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被引量:38
18
作者 江京莉 周远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7-38,共2页
综述了附子的毒性、强心、抗炎、提高免疫功能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并阐明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Ac)类生物碱。中国附子的强心成分有好几种,而且强心与毒性的成分并非同一种物质,可以分离。也介绍了各家对其强心作用的机理研究。
关键词 附子 药理 毒性
下载PDF
中药酸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9
作者 曹煌 张静雅 +3 位作者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617-3622,共6页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性的表达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中药 中药药性理论 仿生技术 物质基础 临证配伍
原文传递
刺五加片有刺五加注射液那样严重的毒副作用吗?
20
作者 沈炜明 《家庭用药》 2004年第8期1-1,共1页
关键词 刺五加片 刺五加注射液 毒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