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岸带监测剖面侵淤分析
1
作者 刘楚源 《水上安全》 2023年第11期87-89,共3页
基于CORS的RTK无验潮水深测量对广西北海涠洲岛进行海岸带侵蚀淤积监测,通过2022年度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涠洲岛西南面滴水丹屏JC02监测剖面高潮带以侵蚀为主,表现为强侵蚀和严重侵蚀,中部高潮带为轻微淤积,除了西北侧低潮带为侵蚀... 基于CORS的RTK无验潮水深测量对广西北海涠洲岛进行海岸带侵蚀淤积监测,通过2022年度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涠洲岛西南面滴水丹屏JC02监测剖面高潮带以侵蚀为主,表现为强侵蚀和严重侵蚀,中部高潮带为轻微淤积,除了西北侧低潮带为侵蚀外,其余区域低潮带和潮下带整体表现为淤积;涠洲岛东北面苏牛角坑JC05监测剖面高潮带表现为严重侵蚀和侵蚀,中部高潮带表现为淤积,低潮带和潮下带整体表现为淤积。在分析后发现,基于CORS的RTK无验潮水深测量对海岸带侵蚀淤积剖面监测,其数据具有高精度、高效便捷、测量范围大和可全天候作业的优点,可以填补一般监测项目空白期过长的不足,开展常态化监测,为取得成果提供可靠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监测剖面 常态化监测 侵蚀淤积
下载PDF
基于近海定常环流高程模式的平均海面地形联合解算方法
2
作者 章传银 牟秀珍 《测绘科技动态》 CSCD 1999年第3期6-11,共6页
联合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海面地形和测高大地水准面(以下称联合问题)是卫星测高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出发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 联合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海面地形和测高大地水准面(以下称联合问题)是卫星测高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出发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最后联合 T/ P、 E R S- 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了东中国海( 22°- 41°×116°- 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联合问题 近海 定常环流 平均海面地形
原文传递
南沙群岛道明群礁库归沙洲脊槽地貌定量研究
3
作者 梁鹏 张永战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775,共8页
脊槽地貌(Spur and Groove)是现代珊瑚礁礁坪和礁前的典型地貌,其发育特征是揭示珊瑚礁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关环礁各地貌带脊槽地貌形态及成因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南海南沙群岛岛礁脊槽地貌发育,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区域。... 脊槽地貌(Spur and Groove)是现代珊瑚礁礁坪和礁前的典型地貌,其发育特征是揭示珊瑚礁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关环礁各地貌带脊槽地貌形态及成因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南海南沙群岛岛礁脊槽地貌发育,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南沙群岛北部道明群礁东北库归沙洲的典型脊槽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借助小波分析和过零点分析等方法,对环礁脊槽地貌形态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库归沙洲各地貌带脊槽发育平均起始水深为15~16 m,主要为深水脊槽,最大起始水深相差较大(达8 m),而终止水深相似(平均为16 m左右)。脊槽高差在礁前斜坡和内礁坪为2.15 m左右,在潟湖坡为1.24 m;平均槽宽在礁前斜坡为47.30 m,在潟湖坡达54.92 m。因此,在礁前斜坡脊槽发育相对密集且高差大,潟湖坡脊槽发育相对稀疏且高差小。从礁前斜坡至潟湖坡,脊槽边坡坡度逐渐增大,由“V”型脊槽向“U”型脊槽过渡,槽谷由左倾逐渐转化为右倾。同时,在内礁坪和潟湖坡多发育次一级脊槽,“V”型和“U”型共存。与全球代表性珊瑚礁脊槽形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地区各环礁多发育深水脊槽,其槽宽和延伸长度的关系部分符合波浪侵蚀作用主控的“V”型脊槽的拟合直线,部分符合生物建造作用主控的“U”型脊槽的拟合直线,表明其可能受上述两个作用共同控制,不同地貌带两者相对强弱不同。同时,频繁的热带风暴的破坏作用可能也是一个要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礁 脊槽地貌 形态参数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开展海岸侵蚀调查研究寻求海岸侵蚀应变对策
4
作者 张瑞安 《海洋信息》 1991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海岸 侵蚀 调查
下载PDF
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进展
5
作者 詹滨秋 《海洋信息》 1991年第6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全球 海洋 通量 研究 海陆架
下载PDF
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区的M2潮波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东生 张君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5-40,共6页
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模拟了M2分潮波的传播,以研究M2分潮波的时空分布与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和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M2分潮波进入南黄海后,部分受山东半岛阻隔,在半岛以南水域及海州湾呈逆时针旋转.旋转波与后继的... 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模拟了M2分潮波的传播,以研究M2分潮波的时空分布与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和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M2分潮波进入南黄海后,部分受山东半岛阻隔,在半岛以南水域及海州湾呈逆时针旋转.旋转波与后继的南黄海前进波在江苏北部沿海相遇,并在弓京港附近的水域形成潮波辐聚.在辐聚区内,潮差大,流速急,成为塑造海底沙脊间深槽的主要动力条件.7000年前古海岸下M2分潮的数值试验表明,古河口附近的潮波为移动驻波型,其范围刚好与现在的南通市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底 辐射沙洲 M2分潮 潮波 海洋地貌
下载PDF
江苏沿海大规模围垦对近海潮汐潮流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陶建峰 张长宽 姚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基于江苏近海二维潮汐潮流预报数值模型,以2008年为基准水平年(现状),对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10—2020年)的3个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该海域主要分潮潮波分布、潮汐通道流速和单宽纳潮通量变化3个方面探讨了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对江... 基于江苏近海二维潮汐潮流预报数值模型,以2008年为基准水平年(现状),对江苏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10—2020年)的3个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该海域主要分潮潮波分布、潮汐通道流速和单宽纳潮通量变化3个方面探讨了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对江苏近海潮汐潮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个阶段围垦工程实施后,M2分潮无潮点位置向东北方向略有平移,沿岸潮波传播速度加快,潮波辐聚有所增强;第1和第2阶段围垦工程实施后,西洋通道涨落潮单宽纳潮通量增幅超过10%,涨落急流速增幅20%左右,其他通道涨落潮单宽纳潮通量变化5%左右,涨落急流速变化不大;第3阶段围垦工程实施后,西洋通道涨落潮单宽纳潮通量和涨落急流速增幅均超过20%,小庙洪通道落潮单宽纳潮通量减幅超过20%,流速减幅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海 滩涂围垦 潮汐通道 潮汐潮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扫声呐探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春花 张俊明 +1 位作者 梁建峰 殷汝广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侧扫声呐调查获得的数据是一类格式特殊、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数据量庞大、包含信息丰富的数据,设计和建立侧扫声呐数据管理系统是数据深层次应用和共享的前提。针对侧扫声呐数据的特点,本文将侧扫声呐获得的完整数据体系规划为原始数... 侧扫声呐调查获得的数据是一类格式特殊、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数据量庞大、包含信息丰富的数据,设计和建立侧扫声呐数据管理系统是数据深层次应用和共享的前提。针对侧扫声呐数据的特点,本文将侧扫声呐获得的完整数据体系规划为原始数据层、标准化数据层、目标数据层和元数据层4个层次,设计并开发了侧扫声呐数据管理系统,整个管理系统包括原始数据管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质量评价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和数据成果集成展示与服务模块。各个模块既可独立运行,相互之间又有关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侧扫声呐原始数据及各类成果数据多样化有效处理与管理。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的全部侧扫声呐调查数据的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数据 数据管理 数据体系 管理系统
下载PDF
侧扫声呐在人工鱼礁跟踪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刚 李妍 +2 位作者 许祝华 张鹏程 范海波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工鱼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人工鱼礁的设计时已考虑了防沉降、防倾覆等因素,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会面临上述问题,影响礁区的建设效果。利用侧扫声呐对...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工鱼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人工鱼礁的设计时已考虑了防沉降、防倾覆等因素,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会面临上述问题,影响礁区的建设效果。利用侧扫声呐对连云港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鱼礁数据采集,根据阴影长度计算目标物高度的原理计算目标鱼礁的高度,分析对比鱼礁沉降量,结果表明个别礁体存在破损、倾斜,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的偏差,方形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十”字形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 人工鱼礁 跟踪监测 海洋牧场 江苏连云港
下载PDF
南沙道明群礁珊瑚礁地貌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心迪 张永战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9-479,共11页
珊瑚礁支持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部分特征地貌是海面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目前,无论是对珊瑚礁现代地貌还是埋藏古地貌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匮乏。基于2017年8~9月采集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遥感... 珊瑚礁支持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部分特征地貌是海面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目前,无论是对珊瑚礁现代地貌还是埋藏古地貌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匮乏。基于2017年8~9月采集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遥感影像研究显示,道明群礁目前是发育有1个岛、4个沙洲、7个干出礁和若干座暗礁的典型珊瑚群礁,其形状率为0.11,紧凑度为0.52,延伸率为4.20,礁坪发育指数为0.30,正处于群礁发育早期阶段,为半开放型—准封闭型群礁,远未台礁化,礁体结构遵循Darwin建立的“上截锥型”理论。道明群礁末次冰期以来的古地貌特征揭示了其地貌演化具有阶段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生长期和两次停滞期,表明冰后期海面上升过程中,在相对水深80~90 m和50~60 m处发生停滞;道明群礁现代珊瑚礁开始发育于全新世早期。道明群礁向海坡、礁坪和潟湖盆相关钻孔的采集,将有助于建立可靠的年代标尺与海面变化过程曲线,进一步揭示冰后期南沙北部珊瑚礁地貌发育及其对海面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地貌 埋藏古地貌 地震相 侵蚀面 海面变化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侧扫声呐图像轮廓自动提取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进华 蒋锦朋 朱培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57,共8页
侧扫声呐图像特征自动提取的难点在于特征地貌边缘检测较困难,依据图像灰度突变检测得到的边缘比较粗糙、不连续,而且有断口和小洞。本文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阈值化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即用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 侧扫声呐图像特征自动提取的难点在于特征地貌边缘检测较困难,依据图像灰度突变检测得到的边缘比较粗糙、不连续,而且有断口和小洞。本文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阈值化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即用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元素去量度和提取图像中的对应形状,得到连续化、粗化、圆滑的特征区域边缘填充目标内部阴影且消除背景噪声。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侧扫声呐图像特征自动提取的主要步骤为:首先对侧扫声呐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灰度阈值化,接着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出特征地貌边缘。实验表明,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处理后,错断、离散的海底目标物变得连续,背景噪声大大减少,自动提取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呐图像 数学形态学 海底地貌特征 自动提取
下载PDF
中海达市场捷报频传
12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第8期238-238,共1页
6月,中海达市场频传捷报,先后在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全站仪、CORS站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中标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
关键词 多波束声纳 市场 测深系统 CORS 全站仪
下载PDF
基于GeoDatabase的侧扫声纳数据库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春花 陈斐 +1 位作者 张俊明 梁建峰 《地矿测绘》 2012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侧扫声纳各类数据的特点分析及用户需求分析,基于ERSI公司推出的GeoDatabase模型,采用UML和Case工具,后台采用Oracle10g和ArcSDE建立侧扫声纳数据库,将侧扫声纳调查过程中获取的所有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经过加工处... 通过对侧扫声纳各类数据的特点分析及用户需求分析,基于ERSI公司推出的GeoDatabase模型,采用UML和Case工具,后台采用Oracle10g和ArcSDE建立侧扫声纳数据库,将侧扫声纳调查过程中获取的所有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各类数据、成果数据、元数据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通过建立数据库的空间关系、开发数据库查询检索功能,建立标准化数据库管理模式,满足用户对侧扫声纳数据的多样化查询检索和空间分析需求,实现侧扫声纳数据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可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扫声纳 GEODATABASE 数据库设计
下载PDF
回声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正惕 胡辉 +1 位作者 胡方西 谷国传 《海洋技术》 1998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在介绍回声测深仪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回声测深仪在杭州湾口外一拟建大型码头水下地形测量的一个应用实例。实验表明:回声测深仪在探测水下地形变化中是十分有效的,可为有关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下地形 海底地形 回声测深仪 地形测量
下载PDF
“深海6500号”对鸟岛海山的潜航调查
15
作者 方孝悌 《海洋地质信息通报》 1994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深海 鸟岛海山 潜航调查 地形调查 日本
下载PDF
越南的海洋科学研究活动
16
作者 盖明举 《海洋信息》 1998年第12期24-24,共1页
一、海洋科学研究活动 越南的海洋研究工作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1922年就在芽庄建立了海洋研究所,当时是印度支那最早的海洋研究机构之一。越南的海洋科学研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芽庄海洋研究所的建立至30年代末。
关键词 海洋科学 科学研究 地形测量 生物资源 水域动力
下载PDF
盐城滨海港区防波堤建设对水下地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强 闫玉茹 +2 位作者 项立辉 张晓飞 彭修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8,共9页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自然侵蚀的影响,水下岸坡继续向岸内移,目前最强侵蚀区已内移至–8~–12 m水深的水下岸坡;近年来自然侵蚀明显减弱,年均侵蚀速率约为前10年的1/4;受防波堤挡流效应的影响,口门南侧已由往复流转变为旋转流;目前已出现三大淤积区域,其中以口门处淤积最严重,最大淤积厚达3.5 m,已造成口门处水深不足–10 m;防波堤对周边海域直接影响范围约13.4 km^2,最远可达废黄河口。分析认为,防波堤建设是引起港区海底冲淤格局发生变化的主因。该研究为防波堤的后续维护及滨海港区30万t级航道工程论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港区 防波堤 冲淤变化 废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我国海岸带调查硕果累累
18
作者 鸿海 《海洋信息》 1991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海岸 海涂 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基于多子阵检测法的多波束海底成像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晓 李海森 +2 位作者 周天 徐超 么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提高多波束测深声呐海底成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子阵检测法的海底成像技术.其以多子阵检测法得到的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回波到达时间(TOA)和到达角度(DOA)估计序列为基础,对每个接收窄波束的波束输出信号经采样处理估计各个海底... 为提高多波束测深声呐海底成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子阵检测法的海底成像技术.其以多子阵检测法得到的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回波到达时间(TOA)和到达角度(DOA)估计序列为基础,对每个接收窄波束的波束输出信号经采样处理估计各个海底检测点的空间位置和回波强度,并考虑实际水声环境以及角度的影响对成像数据进行修正.由于该方法估计对回波强度与空间位置的解算都源于相同的TOA与DOA数据,所以两者能准确地一一对应,提高了成像质量,湖上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成像 多子阵检测法 多波束测深声呐 回波强度 空间位置
下载PDF
基于T/P卫星海面测高的黄东海海面地形变化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鹤翔 谢志仁 +1 位作者 崔树红 信忠保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Topex/Posedi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a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 利用Topex/Posedi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a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mm/a之间,海面上升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南快北慢,东快西慢。海面地形的年内变化在时间上呈正弦波动,空间上中、北部区域变化速度快,年较差大;南部区域变化速度慢,年较差小;变化空间特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ex/Posedion(T/P) 海面测高 海面地形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