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原中小城市楚雄市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萍 龙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在对楚雄市近2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楚雄市风、太阳辐射、气温分布、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其与城市规划及其建筑设计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改善... 在对楚雄市近2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楚雄市风、太阳辐射、气温分布、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其与城市规划及其建筑设计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规划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 气候条件 楚雄市
下载PDF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气候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峰贵 李春花 +1 位作者 张海峰 陈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55,83,共6页
城市气候资源是宜居、休闲城市重要的评价条件,旅游城市气候资源对城市旅游业具有影响显著.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业再一次被推倒历史的前沿.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14个旅游城市的气候... 城市气候资源是宜居、休闲城市重要的评价条件,旅游城市气候资源对城市旅游业具有影响显著.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业再一次被推倒历史的前沿.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14个旅游城市的气候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认为,西宁市综合舒适度指数在0.953,居丝绸之路沿线14个旅游城市之首,属于唯一非常舒适型旅游城市,武威、张掖、兰州、酒泉属于舒适型,伊宁、银川、玉门为基本舒适型,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西安、宝鸡为不舒适型旅游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城市 气候比较
下载PDF
1997年夏季郑州市气温与能源消耗
3
作者 夏立新 韩雪英 +1 位作者 李志明 郏建义 《河南气象》 1998年第4期32-32,共1页
利用1997年5~8月份郑州市温度资料,对郑州市5~8月份的能源消耗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的消耗量(或产品的销量)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日平均温度 日用电量 日用水量 气温 能源消耗
下载PDF
连云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多海伟 张银意 +3 位作者 王桂臣 朱云凤 任曙霞 解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42-5944,共3页
通过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6~8月)气候预测的回顾,总结了该季的气候特征,并将预测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一些对连云港市2010年夏季气候预测效果较好的方法,以期将这些方法逐步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建立连云港市夏季气候预测的模型。
关键词 气候预测 气候特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雪佛兰科鲁兹观星之旅——试驾温都水城
5
作者 王强 《中国国家天文》 2010年第1期94-99,共6页
简介:温都水城是集高档商务会议、温泉健康养生、水上嘉年华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休闲中心。目前已开发的六眼温泉井深度达三千余米,出水温度达79℃,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日出水量达近万方。
关键词 水城 试驾 兰科 矿物质含量 商务会议 出水温度 生态型 出水量
原文传递
北方水城 中国沁县
6
《农村百事通》 2012年第22期61-61,共1页
山西沁县历史上称沁州,是三晋文化之乡、太行山革命老区之一,地处太行太岳相拱卫的上党北部,浊漳河西源,是一个山魂水韵、风光秀丽的地方,有2524年的建县史,文化深厚,人文荟萃。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交汇,有大小支流126条,湖泊湿地62处... 山西沁县历史上称沁州,是三晋文化之乡、太行山革命老区之一,地处太行太岳相拱卫的上党北部,浊漳河西源,是一个山魂水韵、风光秀丽的地方,有2524年的建县史,文化深厚,人文荟萃。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交汇,有大小支流126条,湖泊湿地62处,泉水270多处,水资源总量1.76亿立方米,号称"千泉之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城 沁县 北方 中国 水资源总量 湖泊湿地 太行山 文化
下载PDF
减化比值植被指数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伟 申双和 +1 位作者 赵小艳 杨沈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以南京市ETM+影像为数据源,经嵌套于ERDAS IMAGINE9.1中的ATCOR2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南京城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educed simple ... 以南京市ETM+影像为数据源,经嵌套于ERDAS IMAGINE9.1中的ATCOR2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南京城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减化比值植被指数(reduced simple ratio,RSR),基于实测值和同时相AS-TER数据反演结果的双重验证,拟合了两种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水体外,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地表温度明显低于植被稀少或无植被区;地表温度与NDVI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RSR呈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后者的相关性高于前者;当RSR小于3.2时,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增加而锐减,当RSR大于3.2时,植被覆盖继续增加,地表温度却趋于恒定,呈现植被降温效应"饱和"现象;对比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应用结果发现,近红外和红光比值的线性拉伸是导致NDVI和RSR表征城市热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的主因,还与短波红外对水分敏感和能真实反映植被冠层结构有关。中国6大城市热环境案例研究均表明,RSR能直接解释对于不同下垫面,增加相同的植被覆盖度其降温效果存在差异的现象,而不进行土地利用分类,NDVI则无法揭示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化比值植被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城市热环境 地表温度
下载PDF
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关系之考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1-11,共11页
采用城市化的多项要素指标,系统考察了上海1985—2005年期间城市化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和加剧的主要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作为一种常态因素,通过常态作用"加温"... 采用城市化的多项要素指标,系统考察了上海1985—2005年期间城市化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影响关系,发现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和加剧的主要原因.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作为一种常态因素,通过常态作用"加温"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区气温的平均状态,从而形成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是考察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关系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与人口规模有关,亦与人口密度有关;上海在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0 km2、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人、实质人均GDP超过5 000元以后,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提升作用呈明显减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热岛效应 上海
下载PDF
城市生活消费对最低温度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贾素贞 吴延年 +2 位作者 郭豫晋 罗美娟 程艳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28期137-141,共5页
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南昌、太原1956—2010年长序列最低温度资料,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影响程度。1990... 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南昌、太原1956—2010年长序列最低温度资料,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影响程度。1990年前的30多年里,两地下半年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倾向率十分小,最低温度变化缓慢,说明城市工业发展规模的适度控制可以防止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倡导绿色消费,以延缓城市最低温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消费 最低温度 城市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城市面临的气候生态问题与减缓措施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惠英 汤海燕 高权恩 《广东气象》 2004年第4期24-25,共2页
因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而使大气污染日益恶化 ,城市正面临着灰霾天气增加、酸雨频率加大、气候变暖、热岛效应明显等一系列气候生态问题。应当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 ,营造城市森林 ,减少排放 ,发展生态城市 ,从而使城市气候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关键词 气候生态 城市森林 天气 营造 生态环境 高度 气候变暖 问题 增加 正面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30a城市与郊区气候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卫平 张帆 +1 位作者 魏文寿 王敏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1-685,共5页
利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7个站点1978—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城市、郊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乌鲁木齐近30 a来城郊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城市上升幅度大于郊区,冬季城郊温差逐渐增大,春夏秋... 利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7个站点1978—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城市、郊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乌鲁木齐近30 a来城郊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城市上升幅度大于郊区,冬季城郊温差逐渐增大,春夏秋3季城、郊温差逐渐缩小。冬季城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其余3季城市的温度略低于郊区,冬季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乌鲁木齐城郊年降水量差值逐渐增大,其增幅为3.7 mm/10a,其差值最大年为2003年,两地相差181.3 mm。城市相对湿度逐渐减小,郊区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城郊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城郊水汽压差值均逐渐增大,除冬季外,郊区水汽压均大于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气温 降水量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站的肥城市气候区划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广美 王继鹏 梁国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28-17130,共3页
立足于地形,结合实际土壤植被,利用肥城市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划指标,对肥城市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肥城市共分4个区,Ⅰ类属于康汇河流域的康汇盆地平原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高产区;Ⅱ类为... 立足于地形,结合实际土壤植被,利用肥城市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划指标,对肥城市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肥城市共分4个区,Ⅰ类属于康汇河流域的康汇盆地平原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高产区;Ⅱ类为桃园低山丘陵气候区,适宜种植耐旱植物;Ⅲ类为大汶河北畔汶北平原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高产区;Ⅳ类属于肥东、肥北低山丘陵区,常年平均风力较大,土壤贮水能力差,适宜种植耐旱抗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城 区域自动气象站 气候区划
下载PDF
近55年绥中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忠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473-17475,共3页
[目的]研究近55年绥中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6~2010年绥中县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日滑动平均和离差系数等方法,分析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稳定通过某界限值的时间和稳定度,从而... [目的]研究近55年绥中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6~2010年绥中县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日滑动平均和离差系数等方法,分析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稳定通过某界限值的时间和稳定度,从而掌握近55年来绥中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近55年绥中温度变化呈上升趋势,近25年(1986~2010年)升温明显,冬季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较大且变化幅度大,稳定性差;无霜期、≥10℃积温等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冬半年呈上升趋势,夏半年呈下降趋势,夏季下降趋势明显;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呈下降趋势;冬季降水变化幅度较大,稳定性差,夏季降水变化幅度较小,稳定性较好。[结论]该研究为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地方性气候变化特征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特征分析 绥中
下载PDF
广州,一座水城的应急预案
14
作者 扶庆 《瞭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10-10,共1页
“落雨大,水浸街。”这一当地古老童谣形象地描绘出了广州雨季的情蒂。如果翻看一下降雨记录,你会发现在北方多年一遇的大雨,在这里几乎每年都会来“约会”。 近三年来在广州的最大降雨量分别是:1小时155毫米、3小时215毫米、24小... “落雨大,水浸街。”这一当地古老童谣形象地描绘出了广州雨季的情蒂。如果翻看一下降雨记录,你会发现在北方多年一遇的大雨,在这里几乎每年都会来“约会”。 近三年来在广州的最大降雨量分别是:1小时155毫米、3小时215毫米、24小时319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应急预案 水城 降雨量
原文传递
郑州市市区风环境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申鑫杰 赵芮 +2 位作者 何瑞珍 王琦 郭煜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探究潜在通风廊道,科学量化城市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首先借助WindNinja软件,对城市背景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该计算方法提高了风道定位的精度。然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SM),结合OSM计算下垫面地表粗糙度。进一步借助ArcGIS软件,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LCP)确定城市潜在通风廊道的位置。结果表明:①郑州市近年来平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26 m/s;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进入城市后受城市形态影响在京广铁路线附近以西逐渐转为东北偏东风,其中在京广快速路以东风速较高,在京广快速路以西风速较低;②金水区西部、中原区、二七区以及管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高,通风环境较差;金水区东部和惠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低,通风环境较好;③根据盛行风向模拟的潜在通风廊道,其共同特点是趋向于低粗糙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环境 城市形态 地表粗糙度 最小成本路径 潜在通风廊道 主导风向 郑州市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群对城区小气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迎春 关克志 《北方环境》 2003年第3期48-50,共3页
高层建筑群对城市区域气候存在着一定影响,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原哈尔滨车辆厂地区开发建设对区域小汽候的影响。
关键词 高层建筑群 城区小气候 周边风场 影响 热岛效应 湿度场 日照
下载PDF
长春城市绿地、湖泊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苗雅杰 《吉林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46-47,共2页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众多,有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建筑物,纵横交错的柏油路,从而改变了地表的自然性质;又有工业、交通、民用燃料消耗,排放大量的热量、烟尘和有害气体,致使城市气候具有独特的性质.长春城区公园绿地、...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众多,有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建筑物,纵横交错的柏油路,从而改变了地表的自然性质;又有工业、交通、民用燃料消耗,排放大量的热量、烟尘和有害气体,致使城市气候具有独特的性质.长春城区公园绿地、街路绿地、街坊庭院绿地等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全国闻名的绿化城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 城市绿地 小气候效应 人工湖泊 城市环境
下载PDF
宣城市2010年气候影响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有训 史跃玲 +3 位作者 包明木 程雪生 吴迎春 应七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76-6578,6642,共4页
利用宣城市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除绩溪、宁国较常年偏少外,其余各县偏多;入梅、出梅期偏迟,梅雨日数和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多。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 利用宣城市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除绩溪、宁国较常年偏少外,其余各县偏多;入梅、出梅期偏迟,梅雨日数和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多。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7月3~23日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全市梅雨型暴雨洪涝灾害以及3月上旬末和12月15~16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业方面病虫害迁入量小,较常年偏轻;受气象灾害影响,油菜、茶叶、棉花减产,但水稻产量增加,气候上属正常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城市 气候影响 评价
下载PDF
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483-17484,17488,共3页
[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 [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市或农村,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邢台和南宫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2℃/10a,尤其自1996年以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约1.0℃/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致相当,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农村,体现出城市的热岛效应特征。无论城市或农村,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日数明显延长;城市的初霜日晚于农村,终霜日则早于乡村,无霜期日数明显长于农村,间接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地区热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地区 气温 无霜期 趋势分析
下载PDF
A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to Beijing Yanqi Lake 被引量:1
20
作者 FANG Xiao-Yi CHENG Chen +3 位作者 LIU Yong-Hong DU Wu-Peng XIAO Xiao-Jun DANG Bi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23-35,共13页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such as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meteorological model simul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 set of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is developed and established. These methods mainly focus on surface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nd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With the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located i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re conducted,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development, the ventilation capacity will decrease overall and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dex will decrease from 0.53 to 0.44. While this is not a large reduction, and is still at a favorable level,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 some local areas will markedly decrease. Furthermor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poorer to some extent; the urban heat island(UHI) area and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continuous heat islands may occur in local areas; the UHI potential index of the core area will rise from 0.0878 to 0.1217(still a favorable level).Therefore, urban surfaces should be carefully developed and arranged during plann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arge areas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in the Yanqi Lake could be mitigated by 1) strengthening the airflow by introducing fresh,cold, northwesterly air via constructed ventilation corridors, 2)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cold sources, particularly for water bodies and green belts to prevent the UHI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Yanqi Lake from becoming linked with each other, and 3) considering a pre-program before sub-domain and building planning to obtain opt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environment Thermal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