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2,647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议张伯驹晚年的“疏放词”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恩岭
王丽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47-51,共5页
张伯驹是我国现代十大词人之一,曾被周汝昌誉为词坛之"殿军"。张伯驹词以婉约为突出特色,但亦多豪放词,晚年又突显疏放词风。疏放词是介于婉约、豪放之间的一种风格。研究张伯驹的疏放词对于研究张伯驹词风的转变及其疏放词...
张伯驹是我国现代十大词人之一,曾被周汝昌誉为词坛之"殿军"。张伯驹词以婉约为突出特色,但亦多豪放词,晚年又突显疏放词风。疏放词是介于婉约、豪放之间的一种风格。研究张伯驹的疏放词对于研究张伯驹词风的转变及其疏放词的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晚年
疏放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谕的再审视——《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序
2
作者
王朝军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在西方宗教文化里,有个词,叫神谕。中国也有,我们称为谶语,佛教中则唤作佛偈。意思虽有些微的差别,但大同小异,皆是来自彼岸世界的某种暗示性或隐喻性的话语。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民族的认知系统中,其实质都是一种语言或语言的艺术。在...
在西方宗教文化里,有个词,叫神谕。中国也有,我们称为谶语,佛教中则唤作佛偈。意思虽有些微的差别,但大同小异,皆是来自彼岸世界的某种暗示性或隐喻性的话语。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民族的认知系统中,其实质都是一种语言或语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与神谕便有了相通的地方。所以,对诗歌的解读最难,也最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你无法与诗人同时同地获得和他完全相同的情感体验,却要在他有限的分行文字中窥出真相来。这是对解读者洞察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生命意识和耐力的考验。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解读者“劳心”的程度一点也不会比诗人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谕
解读者
语言艺术
彼岸世界
西方宗教
暗示性
诗感
认知系统
原文传递
徘徊在城乡间的梦想与乡愁——何真宗诗歌论
3
作者
季德方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9-31,共3页
打工诗人何真宗的诗歌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里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他以城市寻梦和乡愁叙事为主旋,深情赞美了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农民工,表现了他们对梦想的追求,表达了乡愁、亲情和爱情。他的语言口语化,善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
打工诗人何真宗的诗歌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里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他以城市寻梦和乡愁叙事为主旋,深情赞美了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农民工,表现了他们对梦想的追求,表达了乡愁、亲情和爱情。他的语言口语化,善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诗歌新奇巧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诗歌
何真宗
城市
乡村
梦想
乡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语张力:略论地方志对舒位《黔苗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蒋立松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清代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竹枝词创作的高峰时期。这类竹枝词的创作并不是对各种民族风情的客观描绘,其内容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形象的描写深受地方志等官方文本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乾嘉诗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与乾隆《贵州通志》等...
清代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竹枝词创作的高峰时期。这类竹枝词的创作并不是对各种民族风情的客观描绘,其内容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形象的描写深受地方志等官方文本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乾嘉诗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与乾隆《贵州通志》等的相关内容,讨论了在"苗蛮"形象的书写中,官方立场与文人视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研究发现,《黔苗竹枝词》的叙事主题、主要内容、叙事重点,多取材于同一时期的地方志,尤其是乾隆《贵州通志》。本文从地方志的记载中提取素材,将官方叙事与个人表述有机结合,进行加工、创作,系统地还原了乾嘉时期贵州不同民族的形象。这说明在清代前期的民族叙事中,官方话语能够强有力地影响、规约人们的创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苗竹枝词》
地方志
贵州
叙事
原文传递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文学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争鸣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03-322,共20页
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有《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等传世。张继先诗作中有很多与徽宗朝道士石元矩的唱和诗词,张、石二人的联句词《西江月》当为最早的联句词之一;道人联句诗在宋人联句诗中有一定代表性。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
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有《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等传世。张继先诗作中有很多与徽宗朝道士石元矩的唱和诗词,张、石二人的联句词《西江月》当为最早的联句词之一;道人联句诗在宋人联句诗中有一定代表性。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全为格律严整的七律,属辞比事,极为恰切,且能就复杂的内丹修炼学说自出机杼,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春从天上来》、《雪夜渔舟》两个词牌别出一体,或始创于张继先。张继先词作清新淡雅,洗落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词人冲淡自适、心清行洁的高道形象。《度清霄》则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道教“五更曲”,张继先有创始之功,今《全宋词》误收为词作。虚靖真君的文学是道教文学,也是宋代诗词艺术中的上品,其文学成就和文学史价值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先
虚靖真君
文学
原文传递
“漫与”“深愁”总关情——杜甫草堂诗歌的两维世界
被引量:
4
6
作者
钟继刚
姚小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1,共4页
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心境相对轻松,有吟咏村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诸多诗作,这些诗歌初看是随意抒写、优美从容,但杜甫本心是不安静也不轻松的,其“漫与”之下别有“深愁”,此二者两相矛盾,又共同建构,使杜甫的草堂诗有一种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关键词
杜甫
草堂
冲突
紧张
两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神》之日本文化背景
7
作者
刘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富的艺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日本文化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煜后期顿宕哀婉词风探微
8
作者
庞维跃
陈俊文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李煜词以南唐亡国(公元97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他的后期词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顿宕哀婉的特色。
关键词
李煜
后期
词风
探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语言的文化透视
9
作者
张红运
《汉字文化》
2000年第2期39-42,63,共5页
关键词
唐诗
多义
诗歌
诗歌语言
唐代诗人
原文传递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茶陵派与台阁体社会环境之比较
10
作者
司马周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0-102,266,共4页
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与"三杨"为代表台阁体两个文坛流派在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宗公案。本文以两派的社会环境为立足点,通过比较,研究两派之所以有着趋同与变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茶陵派
台阁体
社会环境
异同
原文传递
不屈诗魂 叩问生命——文革地下知青诗歌浅议
11
作者
杜祥
《东南传播》
2008年第4期138-139,共2页
"文革"期间,一部分由"知青"创作的诗歌以手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着,后来成为"文革"后朦胧诗的先声。本文以几位"文革"期间"地下诗人"的诗作为文本,分析这批诗人在那一特定时期如...
"文革"期间,一部分由"知青"创作的诗歌以手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着,后来成为"文革"后朦胧诗的先声。本文以几位"文革"期间"地下诗人"的诗作为文本,分析这批诗人在那一特定时期如何用诗的形式呼唤对生命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诗歌
知青
白洋淀诗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军旅诗在军营文化中的地位和创作问题
12
作者
朱坤岭
《诗词月刊》
2006年第10期119-120,123,共3页
关键词
军营文化
军旅诗
创作
诗歌
文化生活
格律体
诗词歌赋
军人
军旅生涯
古体诗
原文传递
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
13
作者
邵宁宁
《社科纵横》
1999年第1期48-51,共4页
一自白话诗运动发轫以来,中国现代诗的发展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单薄到丰厚的过程,其间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和艺术均能卓然自立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直观而又突出地体现了本世纪20年代前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状况,以...
一自白话诗运动发轫以来,中国现代诗的发展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单薄到丰厚的过程,其间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和艺术均能卓然自立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直观而又突出地体现了本世纪20年代前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中国人的精神形貌,同时也使现代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诗歌语言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生活语言
文化背景
生命体验
表现手法
台湾诗坛
基本主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僧贯休“得得来”
14
作者
吴宝金
《语文月刊》
1999年第4期12-12,共1页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这是唐代诗僧贯休《诺矩罗赞》中的名句。诗名景象迷蒙,境界高寂,出尘逸思,不同凡俗。贯休,唐末僧人,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七岁出家,云游四方。定属西蜀后,常于诵经参禅之...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这是唐代诗僧贯休《诺矩罗赞》中的名句。诗名景象迷蒙,境界高寂,出尘逸思,不同凡俗。贯休,唐末僧人,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七岁出家,云游四方。定属西蜀后,常于诵经参禅之余,研墨展纸,挥毫赋诗,深得蜀王王建礼遇,受赐"禅月大师"。所著《禅月集》,多以佛眼看世俗,于空静显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贯休
禅月集
唐代
王建
西蜀
境界
唐末
僧人
名句
原文传递
论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局限
15
作者
梅琼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掩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解释的真正原因.正确的古代楚辞文化阐释思维路向应是: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楚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文化
阐释
二元性倾向
文化范域
地域文化
全文增补中
老编辑来信
16
作者
王燕生
《诗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79-79,共1页
昨晚在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关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通知,随后读到《诗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诗歌专号",心情为之激荡。 "专号"形象地、历史地重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
昨晚在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关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通知,随后读到《诗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诗歌专号",心情为之激荡。 "专号"形象地、历史地重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及人民的心灵历程。没有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的诗歌。在面对世界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诗歌
伟大旗帜
心灵历程
新闻联播
专号
纪念
诗会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诗论琐谈
17
作者
佳山人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12期21-21,共1页
中国古代的诗歌评论,系统论述专著很少,大多散见于各种诗话词话、选集序跋、友朋信札、诗词评语之中,这些诗论虽然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论述的周密性、完整性,但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们记录了大量有关古代诗人生平事迹和文学...
中国古代的诗歌评论,系统论述专著很少,大多散见于各种诗话词话、选集序跋、友朋信札、诗词评语之中,这些诗论虽然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论述的周密性、完整性,但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们记录了大量有关古代诗人生平事迹和文学活动的具体材料,记述了许多诗歌本事,品评了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论
古代诗人
诗歌评论
艺术成就
生平事迹
琐谈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序跋
词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诚边塞诗论稿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杨富学
《兰州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58-61,共4页
陈诚(1365—1458年),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永乐年间,他曾四次奉使西域,足迹远至中亚的撒马尔罕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塞外风光激发了陈诚的创作灵感,他以诗记下了沿途的见闻,汇成《西域往回纪行诗》一书,共92首.这个数量不仅在明代...
陈诚(1365—1458年),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永乐年间,他曾四次奉使西域,足迹远至中亚的撒马尔罕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塞外风光激发了陈诚的创作灵感,他以诗记下了沿途的见闻,汇成《西域往回纪行诗》一书,共92首.这个数量不仅在明代,就是在历代西域诗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他继承了比兴传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奇异的梦境般的边塞风物,自成境界,为唐、元之后边塞诗中的稀世佳作.只是由于这些诗篇现存刊本绝少.极难觅得,致使其诗篇长期不为学界所知,一般的诗集上未见收录,中国诗歌史上更没有他的一席之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陈诚诗集的发现,陈诚的诗作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即以笔者在甘肃省图书馆找到的陈诚诗集为依据,对陈诚边塞诗略作述论,以引起文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陈诚西使
撒马儿罕
西域地区
西域诗
陈竹山先生文集
山川风物
西北地区
葡萄酒
甘肃省图书馆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史体制的新尝试──评《宋词概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岳珍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学史
词史
历史意识
李清照词
周邦彦
宋人词
花间词
豪放词
婉约词
吴文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陈与义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庆存
张玉顺
《菏泽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4-56,共3页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又号园公,洛阳人。他幼年好学,“卓厉不群,篇籍之在世者无不读,既读辄记不忘”(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早年曾学诗于颇有重名的崔德符;后又就读于太学。政和三年(1113)年春,以上舍甲枓及第,授文林郎,...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又号园公,洛阳人。他幼年好学,“卓厉不群,篇籍之在世者无不读,既读辄记不忘”(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早年曾学诗于颇有重名的崔德符;后又就读于太学。政和三年(1113)年春,以上舍甲枓及第,授文林郎,教授开德府(今河南濮阳)。六年八月解职归京,常与亲旧赏画吟诗,直到八年十一月方除辟人录。“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赢马帝王州”(《苦拙弟说汝州可居……用韵寄元东》)即是诗人写自己教授开德,闲居都城的经历。 宣和二年,母张氏病逝,于守制中识汝州守葛胜仲。宣和四年服除入京,葛氏力荐于朝,擢为太学博士。次年,“徽宗皇帝见所赋《墨梅》诗善,亟命台对,有见晚之嗟,遂登册府”(《陈去非诗集序》),除秘书省著作佐郎,六年闰三月,除司勋员外郎,旋擢符宝郎,并曾充任省闱考官。年末,陈与义受人牵累,贬为陈留(今河南开封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与义
诗歌创作
陈去非
葛胜仲
德符
用韵
简斋
外郎
于朝
司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议张伯驹晚年的“疏放词”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恩岭
王丽歌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47-51,共5页
文摘
张伯驹是我国现代十大词人之一,曾被周汝昌誉为词坛之"殿军"。张伯驹词以婉约为突出特色,但亦多豪放词,晚年又突显疏放词风。疏放词是介于婉约、豪放之间的一种风格。研究张伯驹的疏放词对于研究张伯驹词风的转变及其疏放词的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张伯驹
晚年
疏放词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谕的再审视——《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序
2
作者
王朝军
机构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文摘
在西方宗教文化里,有个词,叫神谕。中国也有,我们称为谶语,佛教中则唤作佛偈。意思虽有些微的差别,但大同小异,皆是来自彼岸世界的某种暗示性或隐喻性的话语。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民族的认知系统中,其实质都是一种语言或语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与神谕便有了相通的地方。所以,对诗歌的解读最难,也最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你无法与诗人同时同地获得和他完全相同的情感体验,却要在他有限的分行文字中窥出真相来。这是对解读者洞察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生命意识和耐力的考验。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解读者“劳心”的程度一点也不会比诗人小。
关键词
神谕
解读者
语言艺术
彼岸世界
西方宗教
暗示性
诗感
认知系统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徘徊在城乡间的梦想与乡愁——何真宗诗歌论
3
作者
季德方
机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9-31,共3页
文摘
打工诗人何真宗的诗歌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里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他以城市寻梦和乡愁叙事为主旋,深情赞美了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农民工,表现了他们对梦想的追求,表达了乡愁、亲情和爱情。他的语言口语化,善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诗歌新奇巧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关键词
打工诗歌
何真宗
城市
乡村
梦想
乡愁
Keywords
Working poetry
He Zhenzong
city
country
dream
homesicknes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语张力:略论地方志对舒位《黔苗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4
作者
蒋立松
机构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JJD88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清代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竹枝词创作的高峰时期。这类竹枝词的创作并不是对各种民族风情的客观描绘,其内容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形象的描写深受地方志等官方文本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乾嘉诗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与乾隆《贵州通志》等的相关内容,讨论了在"苗蛮"形象的书写中,官方立场与文人视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研究发现,《黔苗竹枝词》的叙事主题、主要内容、叙事重点,多取材于同一时期的地方志,尤其是乾隆《贵州通志》。本文从地方志的记载中提取素材,将官方叙事与个人表述有机结合,进行加工、创作,系统地还原了乾嘉时期贵州不同民族的形象。这说明在清代前期的民族叙事中,官方话语能够强有力地影响、规约人们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
《黔苗竹枝词》
地方志
贵州
叙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文学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罗争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湖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03-322,共20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道教与古典诗词关系论稿”(编号13JHQ05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有《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等传世。张继先诗作中有很多与徽宗朝道士石元矩的唱和诗词,张、石二人的联句词《西江月》当为最早的联句词之一;道人联句诗在宋人联句诗中有一定代表性。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全为格律严整的七律,属辞比事,极为恰切,且能就复杂的内丹修炼学说自出机杼,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春从天上来》、《雪夜渔舟》两个词牌别出一体,或始创于张继先。张继先词作清新淡雅,洗落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词人冲淡自适、心清行洁的高道形象。《度清霄》则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道教“五更曲”,张继先有创始之功,今《全宋词》误收为词作。虚靖真君的文学是道教文学,也是宋代诗词艺术中的上品,其文学成就和文学史价值值得重视。
关键词
张继先
虚靖真君
文学
Keywords
Zhang Jixian
Xujing Zhenjun
Literary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漫与”“深愁”总关情——杜甫草堂诗歌的两维世界
被引量:
4
6
作者
钟继刚
姚小波
机构
西昌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1,共4页
文摘
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心境相对轻松,有吟咏村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诸多诗作,这些诗歌初看是随意抒写、优美从容,但杜甫本心是不安静也不轻松的,其“漫与”之下别有“深愁”,此二者两相矛盾,又共同建构,使杜甫的草堂诗有一种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关键词
杜甫
草堂
冲突
紧张
两维.
Keywords
DU Fu
Humble cottages
Conflict
Tenseness
Two dimensionalitie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神》之日本文化背景
7
作者
刘静
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文摘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富的艺术启示。
关键词
<女神>
日本文化
影响
Keywords
Goddess
Japan culture
influenc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煜后期顿宕哀婉词风探微
8
作者
庞维跃
陈俊文
机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摘
李煜词以南唐亡国(公元97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他的后期词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顿宕哀婉的特色。
关键词
李煜
后期
词风
探微
Keywords
Li Yu
later-stage
style of verses
a survey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语言的文化透视
9
作者
张红运
机构
河南驻马店师专
出处
《汉字文化》
2000年第2期39-42,63,共5页
关键词
唐诗
多义
诗歌
诗歌语言
唐代诗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茶陵派与台阁体社会环境之比较
10
作者
司马周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0-102,266,共4页
文摘
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与"三杨"为代表台阁体两个文坛流派在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宗公案。本文以两派的社会环境为立足点,通过比较,研究两派之所以有着趋同与变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茶陵派
台阁体
社会环境
异同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屈诗魂 叩问生命——文革地下知青诗歌浅议
11
作者
杜祥
机构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08年第4期138-139,共2页
文摘
"文革"期间,一部分由"知青"创作的诗歌以手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着,后来成为"文革"后朦胧诗的先声。本文以几位"文革"期间"地下诗人"的诗作为文本,分析这批诗人在那一特定时期如何用诗的形式呼唤对生命的关照。
关键词
地下诗歌
知青
白洋淀诗群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军旅诗在军营文化中的地位和创作问题
12
作者
朱坤岭
出处
《诗词月刊》
2006年第10期119-120,123,共3页
关键词
军营文化
军旅诗
创作
诗歌
文化生活
格律体
诗词歌赋
军人
军旅生涯
古体诗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E223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
13
作者
邵宁宁
机构
西北师大中文系
出处
《社科纵横》
1999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摘
一自白话诗运动发轫以来,中国现代诗的发展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单薄到丰厚的过程,其间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和艺术均能卓然自立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直观而又突出地体现了本世纪20年代前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中国人的精神形貌,同时也使现代诗...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诗歌语言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生活语言
文化背景
生命体验
表现手法
台湾诗坛
基本主题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僧贯休“得得来”
14
作者
吴宝金
出处
《语文月刊》
1999年第4期12-12,共1页
文摘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这是唐代诗僧贯休《诺矩罗赞》中的名句。诗名景象迷蒙,境界高寂,出尘逸思,不同凡俗。贯休,唐末僧人,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七岁出家,云游四方。定属西蜀后,常于诵经参禅之余,研墨展纸,挥毫赋诗,深得蜀王王建礼遇,受赐"禅月大师"。所著《禅月集》,多以佛眼看世俗,于空静显生机。
关键词
诗僧
贯休
禅月集
唐代
王建
西蜀
境界
唐末
僧人
名句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局限
15
作者
梅琼林
机构
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3-56,共4页
文摘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掩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解释的真正原因.正确的古代楚辞文化阐释思维路向应是: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楚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楚辞文化
阐释
二元性倾向
文化范域
地域文化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老编辑来信
16
作者
王燕生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79-79,共1页
文摘
昨晚在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关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通知,随后读到《诗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诗歌专号",心情为之激荡。 "专号"形象地、历史地重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及人民的心灵历程。没有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的诗歌。在面对世界和未来。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诗歌
伟大旗帜
心灵历程
新闻联播
专号
纪念
诗会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诗论琐谈
17
作者
佳山人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12期21-21,共1页
文摘
中国古代的诗歌评论,系统论述专著很少,大多散见于各种诗话词话、选集序跋、友朋信札、诗词评语之中,这些诗论虽然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论述的周密性、完整性,但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们记录了大量有关古代诗人生平事迹和文学活动的具体材料,记述了许多诗歌本事,品评了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古代诗论
古代诗人
诗歌评论
艺术成就
生平事迹
琐谈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序跋
词话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诚边塞诗论稿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杨富学
机构
敦煌研究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58-61,共4页
文摘
陈诚(1365—1458年),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永乐年间,他曾四次奉使西域,足迹远至中亚的撒马尔罕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塞外风光激发了陈诚的创作灵感,他以诗记下了沿途的见闻,汇成《西域往回纪行诗》一书,共92首.这个数量不仅在明代,就是在历代西域诗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他继承了比兴传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奇异的梦境般的边塞风物,自成境界,为唐、元之后边塞诗中的稀世佳作.只是由于这些诗篇现存刊本绝少.极难觅得,致使其诗篇长期不为学界所知,一般的诗集上未见收录,中国诗歌史上更没有他的一席之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陈诚诗集的发现,陈诚的诗作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即以笔者在甘肃省图书馆找到的陈诚诗集为依据,对陈诚边塞诗略作述论,以引起文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
关键词
边塞诗
陈诚西使
撒马儿罕
西域地区
西域诗
陈竹山先生文集
山川风物
西北地区
葡萄酒
甘肃省图书馆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史体制的新尝试──评《宋词概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岳珍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学史
词史
历史意识
李清照词
周邦彦
宋人词
花间词
豪放词
婉约词
吴文英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陈与义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庆存
张玉顺
出处
《菏泽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摘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又号园公,洛阳人。他幼年好学,“卓厉不群,篇籍之在世者无不读,既读辄记不忘”(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早年曾学诗于颇有重名的崔德符;后又就读于太学。政和三年(1113)年春,以上舍甲枓及第,授文林郎,教授开德府(今河南濮阳)。六年八月解职归京,常与亲旧赏画吟诗,直到八年十一月方除辟人录。“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赢马帝王州”(《苦拙弟说汝州可居……用韵寄元东》)即是诗人写自己教授开德,闲居都城的经历。 宣和二年,母张氏病逝,于守制中识汝州守葛胜仲。宣和四年服除入京,葛氏力荐于朝,擢为太学博士。次年,“徽宗皇帝见所赋《墨梅》诗善,亟命台对,有见晚之嗟,遂登册府”(《陈去非诗集序》),除秘书省著作佐郎,六年闰三月,除司勋员外郎,旋擢符宝郎,并曾充任省闱考官。年末,陈与义受人牵累,贬为陈留(今河南开封境内)
关键词
陈与义
诗歌创作
陈去非
葛胜仲
德符
用韵
简斋
外郎
于朝
司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议张伯驹晚年的“疏放词”
张恩岭
王丽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神谕的再审视——《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序
王朝军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0
0
原文传递
3
徘徊在城乡间的梦想与乡愁——何真宗诗歌论
季德方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话语张力:略论地方志对舒位《黔苗竹枝词》创作的影响
蒋立松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
0
原文传递
5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文学创作研究
罗争鸣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
1
原文传递
6
“漫与”“深愁”总关情——杜甫草堂诗歌的两维世界
钟继刚
姚小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女神》之日本文化背景
刘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李煜后期顿宕哀婉词风探微
庞维跃
陈俊文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诗语言的文化透视
张红运
《汉字文化》
2000
0
原文传递
10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茶陵派与台阁体社会环境之比较
司马周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1
不屈诗魂 叩问生命——文革地下知青诗歌浅议
杜祥
《东南传播》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谈军旅诗在军营文化中的地位和创作问题
朱坤岭
《诗词月刊》
2006
0
原文传递
13
现代诗读解:目标与策略
邵宁宁
《社科纵横》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诗僧贯休“得得来”
吴宝金
《语文月刊》
1999
0
原文传递
15
论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局限
梅琼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
全文增补中
16
老编辑来信
王燕生
《诗刊》
北大核心
1998
0
原文传递
17
中国古代诗论琐谈
佳山人
《阅读与写作》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陈诚边塞诗论稿
杨富学
《兰州学刊》
CSSCI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文学史体制的新尝试──评《宋词概论》
岳珍
《中国韵文学刊》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陈与义及其诗歌创作
杨庆存
张玉顺
《菏泽学院学报》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