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3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乞大》与《朴通事》中的存在句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建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8,共3页
存在句在《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均有广泛的分布。文章在穷尽考察、描写的基础上 ,着意开展了内外两项对比研究 :一方面求同 ,确认了二书的成书年代 ;一方面辨异 ,区别了二书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老乞大》 《朴通事》 存在句 对比 异同
原文传递
格理论和存在句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剑仪 梁淑新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格理论是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句子的生成以及句中名词短语的句法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但格理论对存在句的解释却不尽人意,虽然先后有过几种解决方案,但仍然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以格理论为指导,结合格传递说和LF词缀说对... 格理论是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句子的生成以及句中名词短语的句法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但格理论对存在句的解释却不尽人意,虽然先后有过几种解决方案,但仍然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以格理论为指导,结合格传递说和LF词缀说对存在句的一致问题和名词短语的确指问题进行再探讨,解释存在句的主谓一致受制于there和其后的NP,其后的NP大部分情况下是不确指的NP,但有时也有确指的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指派 LF词缀说 存在句 名词确指
下载PDF
严式定域条件下论元共指型话题结构的推导分析
3
作者 孙文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9-52,78,共5页
作为一种最能体现语言普遍性的话题结构,论元共指型话题结构在汉语中有其独特的句法语义表现。充当话题的成分与述题中的空位或复指性成分(Resumptive)同指,从而获得语义解释。作为一种更为激进的局域性理论,严式定域条件(Strict Local ... 作为一种最能体现语言普遍性的话题结构,论元共指型话题结构在汉语中有其独特的句法语义表现。充当话题的成分与述题中的空位或复指性成分(Resumptive)同指,从而获得语义解释。作为一种更为激进的局域性理论,严式定域条件(Strict Local Condition)为本类话题结构的生成提供了全新的推导方式和方法论视角。其生成过程是基于严格局域性的特征匹配(Feature Matching)的过程,所导致的结果是成分留存(Survive)或是成分外移(Exp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共指型话题 严式定域条件 特征匹配 留存原则
下载PDF
论“应答非协调”式“神回复”语用现象——基于语义背景决定原则 被引量:2
4
作者 黎立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3-85,94,共4页
"神回复"起源于街头采访,爆发形成了一种全民娱乐文化。本文对"你幸福吗"主题采访语料中的"神回复"现象进行分类,对"神回复"定性分析,基于"语义背景决定原则"揭示其产生机制,分析其... "神回复"起源于街头采访,爆发形成了一种全民娱乐文化。本文对"你幸福吗"主题采访语料中的"神回复"现象进行分类,对"神回复"定性分析,基于"语义背景决定原则"揭示其产生机制,分析其产生动因。并讨论了"应答协调一致原则"和"刻意曲解"之间的区分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回复 “你幸福吗?” 语义背景决定原则 应答协调一致原则 刻意曲解
下载PDF
反问构式“X的什么Y”试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毕晋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5期655-663,共9页
反问构式"X的什么Y"在日常口语中较为常见。"XY"由述宾短语、离合词、述宾式复合词和惯用语构成。"的"是时体助词。"什么"起加重反诘语气、强化否定的作用。该构式可对行为的发生、结果以及方... 反问构式"X的什么Y"在日常口语中较为常见。"XY"由述宾短语、离合词、述宾式复合词和惯用语构成。"的"是时体助词。"什么"起加重反诘语气、强化否定的作用。该构式可对行为的发生、结果以及方式进行否定,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对违反预期的已然行为及其相关要素的否定。"X的什么Y"、"X什么X"和"X什么Y"这三个构式存在诸多不同,可以从充当构式变项词语的种类、否定对象的引发域、独立运用情况和否定涉及的时间域等方面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的什么Y” 构式 构件 比较
下载PDF
语义一致性视角下“各种+X”的生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敏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各种+X"可分为"各种+NP""各种+VP""各种+AP"三种情况。"各种+VP/AP"在"各种+NP"基础上通过类推机制产生。考察"各种+X"中"各种"与"X"的... "各种+X"可分为"各种+NP""各种+VP""各种+AP"三种情况。"各种+VP/AP"在"各种+NP"基础上通过类推机制产生。考察"各种+X"中"各种"与"X"的语义特征,发现两者之间的语义一致性是其组配的内在动因。"各种+X"凸显的是"X"的指称性语义特征,"各种+VP/AP"中"各种"激活了"VP/AP"中的指称性语义特征,这是"各种+VP/AP"产生的现实语义基础。随着"各种+VP/AP"的高频使用,"各种"又受到"VP/AP"描述性语义特征的激发,语义逐渐虚化,由指量结构逐渐向副词性结构转变。追新逐异、类推作用和追求表达的经济简洁是"各种+VP/AP"产生的外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一致性 “各种+X” 语义特征
下载PDF
从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看“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
7
作者 李思旭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对"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出乎X意料"与"出乎X意料之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利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理论探讨"出乎意料之外"... 本文对"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出乎X意料"与"出乎X意料之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发现了一些倾向性规律,利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理论探讨"出乎意料之外"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之外 概念叠加 构式整合
下载PDF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金色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从句法—语义两方面 ,对“把”字句进行由表及里分析 :揭示“把”字句隐藏在语法形式内部的隐性语法关系 ,探讨其更为本质的特点。
关键词 把字句 句法-语义结构 名词 动词
下载PDF
并列结构的并列体、中心语和结构形成 被引量:3
9
作者 邱艳春 陈明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并列结构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句法现象.非典型并列结构有三种句法特性不一致的并列体.在X标杆理论的框架下,连词投射缺乏独立的证据,但并列结构的中心语偏向连词而不是并列体.并列结构有两种构成方式:句子并列和短语并列.
关键词 并列结构 中心语 句子并列 短语并列
下载PDF
“给”字句及其英语同类句式的句法论析(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荣 沈本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9-121,共3页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list Program(1995))为理论基础,对“给”字句进行句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句式生成时其合并顺序遵守Grim shaw提出的论元层级结构;在多标志语结构(MSC)中,宾语提升以核查泛动词的强名词特征并使自己的格...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list Program(1995))为理论基础,对“给”字句进行句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句式生成时其合并顺序遵守Grim shaw提出的论元层级结构;在多标志语结构(MSC)中,宾语提升以核查泛动词的强名词特征并使自己的格得到核查,但在有两个宾语的情况下哪个提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具体的特征核查要求为条件。经过系列语义搭配和句法操作,最后发现S1和S4的差别是同一结构在生成过程中由语义和句法方面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结果。S2的生成运用V'-reanalysis。S3中的Gei+Np2仍看作动词前修饰语。这一系列操作既符合MP最新精神,又避免了前人研究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字句 共性与个性 最简方案
下载PDF
试析句法变化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晓苑 《嘉应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以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句法的变化(句法简化和句法冗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句法简化还是句法冗余都有助于受试的听力理解,而且在推测含义、归纳信息方面,后者更甚... 以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句法的变化(句法简化和句法冗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句法简化还是句法冗余都有助于受试的听力理解,而且在推测含义、归纳信息方面,后者更甚于前者。最后,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实验结果,并认为句法变化对促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简化 句法冗余 问题类型 听力理解
下载PDF
汉英日韩接近性副词和相关格式的句法语义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毓林 郑仁贞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 2015年第2期20-34,共15页
本文比较汉语、英语、日语和韩语中'差点儿'类接近性副词的句法表现、语义结构及其概念结构基础,通过详细的实例分析和特征对比,发现:(1)接近性副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可以构成表示庆幸、遗憾等感情的主观化句式;(2)由于乐观原... 本文比较汉语、英语、日语和韩语中'差点儿'类接近性副词的句法表现、语义结构及其概念结构基础,通过详细的实例分析和特征对比,发现:(1)接近性副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可以构成表示庆幸、遗憾等感情的主观化句式;(2)由于乐观原则的制约,'接近性副词+真性否定词语+消极性动词短语'(如:'差点儿没摔断大腿'=摔断了大腿)之类的格式一般不能成立;(3)为了强调积极性的结果,可以有冗余性否定形式(如:汉语'差点儿没摔断大腿'、英语'nearly not got knocked down'),或者隐含否定的肯定形式(如:日语「危うく命拾いした」)等强调推论意义的特殊句式。这四种语言中有关接近性副词及其相关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相似性,源于人类接近性心理和乐观原则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近性副词 庆幸/遗憾 乐观原则 接近性心理 冗余性否定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中的“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的句法归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确定"是"和"有"的句法属性有助于确定两类句式的句法地位,"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两类句式中的"是&... "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的句法归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确定"是"和"有"的句法属性有助于确定两类句式的句法地位,"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两类句式中的"是"和"有"都是作为强调标记使用的助动词;它们都是位于"谓头"位置,两类疑问句式都是在"谓头"位置上通过正反重叠语法手段形成的,应该归属正反问句。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两类疑问句式能够得到统一的句法分析,这种统一分析和"是"与"有"在句法上有若干平行的特征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不是VP” “有没有VP” 助动词“是” 助动词“有” “谓头”位置
下载PDF
“死活+VP”格式考察——兼及反义语素合成副词的主观化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婉玉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5期664-669,共6页
反义语素合成词"死活"经过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意愿态的语气副词,多见于口语,常与谓语动词搭配使用。"死活+VP"格式多为否定形式,核心谓语多见能愿动词与使令动词,常出现在转折语境中,也可以与副... 反义语素合成词"死活"经过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意愿态的语气副词,多见于口语,常与谓语动词搭配使用。"死活+VP"格式多为否定形式,核心谓语多见能愿动词与使令动词,常出现在转折语境中,也可以与副词"也/都"搭配使用。意愿态以及"死活"的无条件义赋予格式"无条件对抗义","死活"在语用功能方面也具有主观性和反预期的表达效果。现代汉语中其他反义语素合成副词也与"死活"有相似的话语功能和主观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活+VP” 反义语素合成副词 无条件对抗 主观化 反预期
下载PDF
汉语焦点句中的主宾不对称现象考察
15
作者 何丽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7-41,共5页
汉语常用焦点句的主语焦点和宾语焦点表现出不同的句法特征,主语焦点可以直接后置于焦点标记或焦点辖域标记,宾语焦点则必须提升或者置于准分裂结构中。汉语常用焦点句中主宾焦点的不同句法特征既受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影响,同时受汉语... 汉语常用焦点句的主语焦点和宾语焦点表现出不同的句法特征,主语焦点可以直接后置于焦点标记或焦点辖域标记,宾语焦点则必须提升或者置于准分裂结构中。汉语常用焦点句中主宾焦点的不同句法特征既受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影响,同时受汉语焦点中心语的语类特征影响,是汉语主宾不对称现象的体现。多种焦点句的句法表现证明了汉语主宾不对称现象在焦点句中存在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句 宾语提升 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 主宾不对称
下载PDF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淑美 施春宏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4,共12页
本文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在构式语法的理论体系下探讨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问题。首先我们提炼出形成中动范畴的两个基本要素即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力作用,然后梳理了印欧语中动句的形义匹配格局。由于中动句是性质触... 本文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在构式语法的理论体系下探讨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问题。首先我们提炼出形成中动范畴的两个基本要素即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力作用,然后梳理了印欧语中动句的形义匹配格局。由于中动句是性质触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整合,因此本文从信息包装的角度揭示了中动句以性质触发事件为前景、以动作事件为背景的双重信息包装机制,论证了中动句区别于其他相关句式的结构理据。本文由此构建了英语和汉语的中动句层级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最后对汉语中动句的理论地位做出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跨语言比较 形义关系 构造机制 层级系统
原文传递
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评述
17
作者 曹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传统语言教学多关注语言现象本身,而并未对其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认知科学的构式语法理论一经提出,便深受语言学界普遍关注,其中,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最为完善并广为接受。本文在回顾Goldberg构式语法的相关概念同时,并... 传统语言教学多关注语言现象本身,而并未对其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认知科学的构式语法理论一经提出,便深受语言学界普遍关注,其中,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最为完善并广为接受。本文在回顾Goldberg构式语法的相关概念同时,并试对其进行客观评述以阐释该理论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理论评述 理论优势
下载PDF
最简方案特征一致操作再探——以法语附着化为例
18
作者 胡笑适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本文聚焦法语附着词的句法分布及其句法允准机制。前人将法语附着化的句法机制诉诸于附着词的“结构缺损”或“特征缺损”。然而,法语不同类型附着词具有不同的形态表征,且在致使结构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因此无论“结构缺损论”还是“特... 本文聚焦法语附着词的句法分布及其句法允准机制。前人将法语附着化的句法机制诉诸于附着词的“结构缺损”或“特征缺损”。然而,法语不同类型附着词具有不同的形态表征,且在致使结构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因此无论“结构缺损论”还是“特征缺损论”都无法对上述现象给出统一解释。本研究在生成句法理论框架下,将决定句法依存关系的特征一致操作拆分三个独立句法操作,并系统考察了法语不同类别附着词的句法分布及附着词的句法允准机制,提出了“共同决定论”:附着词的允准是其结构的不完整性与其携带的形式特征共同决定的。研究指出,附着化的根本动因是附着词的结构性缺损,而附着词的位置由附着词携带的特征内容以及三个句法操作的不同参与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一致 法语附着化 致使结构 句法依存关系 生成句法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19
作者 陈松松 张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评介了Alan Juffs和G.Rodriguez合著的《第二语言句子加工》。文章首先指明该书对于二语研究领域的意义及其适用对象,然后对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介绍,尤其注重介绍争议问题和实验,最后结合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该书对二... 本文评介了Alan Juffs和G.Rodriguez合著的《第二语言句子加工》。文章首先指明该书对于二语研究领域的意义及其适用对象,然后对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介绍,尤其注重介绍争议问题和实验,最后结合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该书对二语加工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作了全面、清晰的介绍,为二语习得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句子加工 句法分析器
原文传递
“所有”HAVE新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松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8,共5页
动词HAVE一直是生成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最简方案尤其关注"所有"HAVE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因为,"所有"HAVE与其他HAVE结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句法差异——"所有"HAVE不是一个可以分派题元的中心语... 动词HAVE一直是生成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最简方案尤其关注"所有"HAVE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因为,"所有"HAVE与其他HAVE结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句法差异——"所有"HAVE不是一个可以分派题元的中心语。随即便产生一个问题:"所有"HAVE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语义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句法界普遍认为有两类"所有"关系:"可分割性所有"与"不可分割性所有"。笔者在总结两类"所有"异同的基础之上,反对这种把二者截然分开的二元论,认为这只是语法范畴化的任意性程度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割性所有 不可分割性所有 题元角色 同指 生命性限制 方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