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的馈赠 |
书琴
|
《高中生(高考)》
|
2009 |
0 |
|
2
|
海德格尔与老庄思维方式的比较与沟通 |
夏绍熙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
2009 |
0 |
|
3
|
普通教师如何做到“诗意栖居”? |
杨林柯
|
《教师博览(中旬刊)》
|
2018 |
0 |
|
4
|
此在的本性之维:论何谓实际存在 |
马迎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5
|
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爱”的概念的解构 |
肖鹏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0 |
|
6
|
作为思想着的理性的科学 |
保罗.帕里尼
杜鹃
|
《第欧根尼》
|
2010 |
0 |
|
7
|
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德格尔意义观——兼论现象学与自然主义的视域差异 |
蔡祥元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美丽大道 |
徐佩仪(译)
|
《空中英语教室(高级版.彭蒙惠英语)》
|
2018 |
0 |
|
9
|
“思想之实事”的指引--对海德格尔《黑格尔与希腊人》一文的疏解与反思 |
蒋茶
|
《汉字文化》
|
2020 |
0 |
|
10
|
关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和《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的胡塞尔的边注 |
埃德蒙德·胡塞尔
肖德生(译)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2020 |
3
|
|
11
|
“回到事情本身”: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 |
崔晓艾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2
|
《变形金刚真人版》 |
|
《电视时代》
|
2007 |
0 |
|
13
|
晚期海德格尔和老子在“物”中相遇 |
蒋邦芹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4
|
海德格尔、佛教与深层生态学 |
麦考·E.齐默尔曼
孙冠臣
于艳玲
|
《宗教与哲学》
|
2014 |
2
|
|
15
|
海德格尔对思想的追问——以《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为例 |
洪祖利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6
|
真伪之辩——基于新近材料的“海德格尔事件”核心问题研究 |
张柯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7
|
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 |
曾云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大地(外二首) |
伊甸
|
《扬子江(诗刊)》
CSSCI
|
2017 |
0 |
|
19
|
哲学家的小木屋 |
毛萍
|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2008 |
0 |
|
20
|
文化网站的发展 |
葛甲
|
《网络传播》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