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RAPD标记研究蚱属五个种间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蒋国芳 陆敢 +1 位作者 日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9-502,共4页
用RAPD技术对蚱属 5种蚱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 12个随机引物扩增 ,共得到84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 ,片段长度为 2 0 0~ 2 0 0 0bp。统计这些片段 ,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 ,然后... 用RAPD技术对蚱属 5种蚱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 12个随机引物扩增 ,共得到84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 ,片段长度为 2 0 0~ 2 0 0 0bp。统计这些片段 ,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 ,然后用UPGMA和NJ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构建系统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标记 蚱属 种间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被引量:23
2
作者 黎海彬 李琳 +2 位作者 日波 郭祀远 蔡妙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褐色高温单孢菌 (Thermomonosporafusca)为出发菌株 ,通过 6 0s和 80s的紫外线交替诱变孢子悬液 ,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 ,获得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PE_2 11.与原始菌株相比 ,该突变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 1倍多 .... 以褐色高温单孢菌 (Thermomonosporafusca)为出发菌株 ,通过 6 0s和 80s的紫外线交替诱变孢子悬液 ,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 ,获得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PE_2 11.与原始菌株相比 ,该突变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 1倍多 .文中还对PE_2 11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酶条件 褐色高温单孢菌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产酶活力 透明圈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耐高温酵母生产高浓度乙醇 被引量:29
3
作者 申乃坤 王青艳 +2 位作者 陆雁 秦燕 日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利用耐高温酵母GXASY-10菌株对木薯粉同步糖化(SSF)法生产高浓度乙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酒精高温高浓度发酵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酒精生产区域后,利用... 利用耐高温酵母GXASY-10菌株对木薯粉同步糖化(SSF)法生产高浓度乙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酒精高温高浓度发酵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酒精生产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筛选结果表明,影响酒精产量的重要参数是液化时间、糖化酶用量和初始木薯粉(底物)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化时间为35min,糖化酶添加量为1.21AGU/g底物,底物浓度为37.62%。20L发酵罐在此条件下(发酵温度37℃,转速100r/min)经过48h发酵,酒精浓度可达16.07%(V/W)。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酒精浓度提高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木薯 同步糖化发酵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设计
原文传递
广西银杉林主要树种种群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何忠伟 胡仁传 +1 位作者 日波 谢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1-766,共6页
以广西银杉林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不同资源的综合体(资源位),以各物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定量分析银杉林各主要树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银杉、变色杜鹃、华南五针松、五列木、绣... 以广西银杉林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不同资源的综合体(资源位),以各物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定量分析银杉林各主要树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银杉、变色杜鹃、华南五针松、五列木、绣球茜草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占据群落中的重要资源,在所调查的生境中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在银杉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含笑、大头茶、小花桤叶树等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生态位宽度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弱。2)银杉林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比例值多数较大,多数物种间的生态学特性较相似或他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小。3)银杉林中各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各主要树种之间的相互竞争不高。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具有较大生态位重叠值,与其他物种利用或占有同一资源的概率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具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与其他物种的占有或利用同一资源的概率小。4)银杉在各个样方中都占据较大重要值,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是银杉林的优势种和群落的建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 生态位重叠 群落
下载PDF
广西瑶族成年人肾结石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6
5
作者 汤宗源 江顺建 +5 位作者 李江 李秀清 钟明涛 日波 李萍 邹爱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成年人肾结石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10—12月选取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7个社区、31个村屯共3 475例常住瑶族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成年人肾结石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10—12月选取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7个社区、31个村屯共3 475例常住瑶族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习惯、疾病史。并采用肾脏B超确诊肾结石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结石的影响因素。结果 3 475例调查对象中肾结石患者418例,患病率为12.0%(418/3 47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体质指数(BMI)者肾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不同饮用水源、睡前是否饮水、饮用水是否煮沸及不同频率食用新鲜绿色蔬菜、豆类制品、柿子、动物内脏者肾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是否有胆结石、肾炎、泌尿系结石者肾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收入、饮用水源、饮用水煮沸、食柿子、食新鲜绿色蔬菜、食豆类制品、食动物内脏及既往有肾炎、泌尿系结石史是肾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瑶族成年人肾结石患病率较高,与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高危因素开展肾结石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流行病学 广西 瑶族 成年人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的食品酵母表达系统:产朊假丝酵母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颖怡 梁世中 日波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由于其安全性及高效性,产朊假丝酵母表达系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该酵母具有以下特点:严格好气的条件下生长不会产生乙醇、发酵密度高、在廉价的糖蜜中能生长。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生物学特点、转化方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食品酵母 表达系统 产朊假丝酵母 应用
下载PDF
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穗生 日波 +2 位作者 周兴 黎贞崇 志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04-1608,共5页
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ae)一直是主要的生物乙醇和酿酒业发酵菌株,具有发酵速度快、乙醇产量高特性。然而,产物乙醇积累造成的毒性效应是限制乙醇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为解决这一工业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ae)一直是主要的生物乙醇和酿酒业发酵菌株,具有发酵速度快、乙醇产量高特性。然而,产物乙醇积累造成的毒性效应是限制乙醇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为解决这一工业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从乙醇对酵母细胞生理、细胞结构和组分的影响,以及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的遗传基础方面综述了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乙醇耐受性 机理
原文传递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8
8
作者 陆琦 张穗生 +2 位作者 吴仁智 陈东 日波 《广西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368-372,376,共6页
从甘蔗糖厂的废弃物中筛选到3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菌株MF1001、MF1002和MF1003,经rDNAITS序列同源比对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不同菌株。3个菌株均可以完全利用葡萄糖和蔗糖,部分利用棉子糖和半乳糖,均不能利... 从甘蔗糖厂的废弃物中筛选到3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菌株MF1001、MF1002和MF1003,经rDNAITS序列同源比对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不同菌株。3个菌株均可以完全利用葡萄糖和蔗糖,部分利用棉子糖和半乳糖,均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MF1001发酵甘蔗糖蜜的残糖含量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略低于标准测定菌株CICC31149和CICC31279,MF1002和MF1003的残糖含量略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与生产菌株相比,3个菌株在甘蔗糖蜜的生长速率略低,但是维持高菌数的时间较长。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3个菌株30℃发酵72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4.26%(V/V)、14.48%(V/V)和13.50%(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9.5%-28.6%;37℃发酵40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2.03%(V/V)、12.06%(V/V)和12.14%(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0.0%~11.7%。这3个菌株具有提高甘蔗糖蜜发酵醪液酒精含量的潜在工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株 筛选 酒精 糖蜜
下载PDF
木薯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被引量:15
9
作者 日波 陈东 +3 位作者 王青艳 申乃坤 韦宇拓 杜丽琴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8-891,共4页
以下介绍了我国木薯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最新进展,并对我国的木薯资源分布作了分析,特别强调了木薯资源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我国发展木薯原料燃料乙醇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木薯原料燃料乙醇所... 以下介绍了我国木薯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最新进展,并对我国的木薯资源分布作了分析,特别强调了木薯资源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我国发展木薯原料燃料乙醇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木薯原料燃料乙醇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国内外的科技进展对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出了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燃料乙醇 转基因木薯 废糟液处理
原文传递
微生物发酵L-乳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登峰 关妮 +1 位作者 潘丽霞 日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介绍了发酵法生产L-乳酸的天然微生物,对经典和理性育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L-乳酸 发酵 菌种筛选
下载PDF
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靓 孙菲菲 +2 位作者 艳燕 卢福芝 日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3-37,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对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木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氮源为酵母粉,MgSO4·7H2O含量为0.4%,M... 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对木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木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氮源为酵母粉,MgSO4·7H2O含量为0.4%,MnSO4含量为0.01%,CaCO3含量为7%,接种量为6%;木薯淀粉发酵乳酸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3;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从酵母粉、MgSO4·7H2O、MnSO4、CaCO3、接种量、Tween-80、K2HPO4、乙酸钠、柠檬酸二铵等9个因素中筛选出了对L-乳酸产量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为:酵母粉、K2HPO4和MgSO·47H2O,并得到了L-乳酸产量为响应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木薯淀粉 PLACKETT-BURMAN设计
下载PDF
克雷伯氏菌甘油脱水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文广 韦宇拓 +2 位作者 陈发忠 日波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ATCC4 9790 )总DNA中扩增得到甘油脱水酶 (glyceroldehydratase ,DHAB)基因的DNA片段 ,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质粒 pSE380 ,携带有重组质粒 pSE dhaB的大肠杆菌JM 1 0 9实现了dhaB基因的表达 ... 利用PCR技术从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ATCC4 9790 )总DNA中扩增得到甘油脱水酶 (glyceroldehydratase ,DHAB)基因的DNA片段 ,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质粒 pSE380 ,携带有重组质粒 pSE dhaB的大肠杆菌JM 1 0 9实现了dhaB基因的表达 ;对含有dhaB工程菌进行表达研究 ,表明工程菌在 37℃ ,以 1 .0mmol LIPTG诱导 5h酶活力即达到 1 1 6 4.1 4U L ,比野生菌酶活力 (1 6 8.6 9U L)提高了 6 .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甘油脱水酶 基因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质粒
下载PDF
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产抗肿瘤多糖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静娟 王松柏 +3 位作者 庞宗文 詹萍 白先放 日波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筛选到的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具有产生抗肿瘤多糖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到了该海洋细菌产生抗肿瘤多糖的最佳发酵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最佳发酵pH和海盐用量分别为pH7.0和...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筛选到的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具有产生抗肿瘤多糖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到了该海洋细菌产生抗肿瘤多糖的最佳发酵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最佳发酵pH和海盐用量分别为pH7.0和6%~10%。通过正交试验XCB.pumilus PLM4产生抗肿瘤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0%,牛肉膏1.5%,海盐6.0%,pH7.0,30℃下发酵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抗肿瘤多糖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绿色木霉葡聚糖内切酶cDN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利英 刘一 +1 位作者 杨登峰 日波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用L-山梨糖诱导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3711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录,提取其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葡聚糖内切酶(EG)和葡聚糖内切酶(EG)的cDNA基因,将其克隆到酵母载体中,构建产生纤维素酶的酿酒酵母工程菌。重组菌株能够识... 用L-山梨糖诱导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3711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录,提取其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葡聚糖内切酶(EG)和葡聚糖内切酶(EG)的cDNA基因,将其克隆到酵母载体中,构建产生纤维素酶的酿酒酵母工程菌。重组菌株能够识别EG和EG自身携带的信号肽而将表达产物分泌到胞外,故可采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的重组转化子。重组菌株表达的EG酶活在诱导70h时达到最高(为0.08U/ml),表达的EG酶活在诱导60h时达到最高(为0.03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葡聚糖内切酶 酿酒酵母
下载PDF
合成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韦宇拓 汪嵘 +3 位作者 杜丽琴 陆坚 日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PFA是来源于Pyrococcus furious的一种耐高温α-淀粉酶,为了使PFA能够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根据巴斯德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PFA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耐高温淀粉酶PFA基因pfa,并连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载体p... PFA是来源于Pyrococcus furious的一种耐高温α-淀粉酶,为了使PFA能够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根据巴斯德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PFA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耐高温淀粉酶PFA基因pfa,并连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fa。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重组菌株在摇瓶中用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表达酶活最高为220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性能 Α-淀粉酶 巴斯德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温放线菌GPL1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庞宗文 董志刚 +3 位作者 梁静娟 陈思名 韦平 日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20-23,共4页
对高温放线菌GPL1产生的纤维素酶系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系的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个酶组分的活性分别为7.11IU、0.052IU和0.47IU。三个酶组分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65℃、60℃和70℃、最适pH分别为7.0、7.5和5.5,Cx... 对高温放线菌GPL1产生的纤维素酶系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系的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个酶组分的活性分别为7.11IU、0.052IU和0.47IU。三个酶组分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65℃、60℃和70℃、最适pH分别为7.0、7.5和5.5,Cx酶在低于70℃的温度和pH大于6.0的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C1酶在低于65℃的温度和pH大于7.0的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β-葡萄糖苷酶在低于65℃的温度和pH大于6.0的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Ca2+、Fe2+和Ba2+对Cx酶有弱抑制活性,Mg2+、Cu2+、Ag+、Mn2+、Zn2+、Co2+对Cx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Cx酶的Km值为6.19mg/mL,Vmax为6.39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放线菌 纤维素酶 酶学特性
下载PDF
高密度培养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蒙健宗 李晓明 +6 位作者 王青艳 卢福燊 周志强 李庆业 李丛 韦函忠 日波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284-286,290,共4页
在 30 0 0 L 发酵罐中 ,利用分批补料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含分泌型重组质粒 p ETGAU- 10的大肠杆菌TG1,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通过控制发酵条件 ,发酵液的细胞密度 (OD60 0 )可达 30 .5 ,且胞外α-乙酰乳酸脱羧酶活力最高达 890 U .ml-... 在 30 0 0 L 发酵罐中 ,利用分批补料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含分泌型重组质粒 p ETGAU- 10的大肠杆菌TG1,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通过控制发酵条件 ,发酵液的细胞密度 (OD60 0 )可达 30 .5 ,且胞外α-乙酰乳酸脱羧酶活力最高达 890 U .ml- 1 ,达到较为理想的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分批补料 高密度培养 基因工程菌 胞外酶 发酵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木薯粉与甘蔗汁混合发酵生产高浓度乙醇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申乃坤 张红岩 +4 位作者 王青艳 秦艳 廖思明 王成华 日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9-1275,共7页
对木薯粉和甘蔗汁混合原料进行高温高浓度乙醇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发酵的重要参数,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即:木薯粉与甘蔗汁的比例为1∶5(W/V),发... 对木薯粉和甘蔗汁混合原料进行高温高浓度乙醇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发酵的重要参数,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即:木薯粉与甘蔗汁的比例为1∶5(W/V),发酵初始pH为4.0~4.5,尿素添加量为0.25%(W/W),硫酸镁添加量为0.04%(W/W)。最后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梯度温度控制,可显著提高发酵效率。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了2L发酵罐放大实验,经过48h发酵,发酵成熟醪乙醇浓度可达17.84%(V/V),发酵效率达9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粉 甘蔗汁 燃料乙醇 PLACKETT-BURMAN设计 混合发酵
原文传递
单宁酶基因在黑曲霉ST31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小凤 韦宇拓 +3 位作者 韦传东 杜丽琴 庞宗文 日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77,共4页
利用PCR扩增得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单宁酶(tannase)基因的编码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单宁酶基因已成功克隆,然后将其连接到黑曲霉的表达载体ANED2-SP2上构建单宁酶基因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单宁酶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生质转化法导... 利用PCR扩增得到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单宁酶(tannase)基因的编码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单宁酶基因已成功克隆,然后将其连接到黑曲霉的表达载体ANED2-SP2上构建单宁酶基因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单宁酶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生质转化法导入黑曲霉菌株ST31中进行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菌株的单宁酶活力最高为104.02 U/ml发酵液,比原始出发菌株米曲霉提高2~3倍.研究构建了黑曲霉的高效转化体系,提高了黑曲霉表达系统的应用水平,为其它新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黑曲霉 克隆 表达 黑曲霉菌株 酶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 PCR扩增 DNA测序 编码序列
下载PDF
乳酸片球菌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韦宇拓 +2 位作者 张黎 陈发忠 日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与其它微生物相比,用大肠杆菌进行发酵生产乳酸有许多优势,但大肠杆菌没有L乳酸脱氢酶基因,不能利用糖发酵生产L乳酸.本文采用PCR技术,以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i)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L乳酸脱氢酶(Llactatedehydrogena... 与其它微生物相比,用大肠杆菌进行发酵生产乳酸有许多优势,但大肠杆菌没有L乳酸脱氢酶基因,不能利用糖发酵生产L乳酸.本文采用PCR技术,以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i)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L乳酸脱氢酶(Llactatedehydrogenase)基因,将该基因的ORF连接到表达质粒pET22b(+),获得重组质粒pETldhL.将pETldhL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实现了ldhL基因的表达;对含有ldhL基因的重组菌株进行表达研究,在30℃以IPTG诱导8h后,SDSPAGE分析可见明显特异性条带,酶活力达到6.49u/mL,是野生菌酶活力(2.82u/mL)的2.3倍.对重组表达的L乳酸脱氢酶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7~30℃,最适反应pH为5.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L-乳酸脱氢酶 乳酸片球菌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