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牛玉莲 金鑫 +4 位作者 郑佳 李在均 严涛 方银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8-1884,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中,这改善了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传导性和结构稳定性。在0.25 A.g-1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是800.2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比电容量为386.5 F.g-1,恒电流充-放电500次后比电容量仍能保持99%以上,这些呈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锂同位素分离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在均 杨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92-1905,共14页
锂的同位素在核能源中具有重要应用,锂同位素分离近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非汞萃取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目前主要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如锂汞齐法、萃取法、... 锂的同位素在核能源中具有重要应用,锂同位素分离近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非汞萃取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目前主要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如锂汞齐法、萃取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类及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分离
原文传递
石墨烯/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牛玉莲 肖雪清 +1 位作者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1-756,共6页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再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分散液。分散液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后,氧化石墨烯还原氯铂酸产生大量铂纳米粒子,铂粒子被牢固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上,最后将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铂复合物置于管式炉中...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再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分散液。分散液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后,氧化石墨烯还原氯铂酸产生大量铂纳米粒子,铂粒子被牢固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上,最后将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铂复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气氛中于800℃下热裂解制备出石墨烯/铂复合材料。形貌与纳米结构分析表明,氧化石墨已被彻底还原成石墨烯,铂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间。电化学阻抗研究进一步揭示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阻抗明显小于石墨烯,呈示铂纳米粒子掺入石墨烯片层大大改善了导电性。石墨烯/铂复合材料应用于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达1.6×10-7mol.L-1,这说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催化
下载PDF
火电厂锅炉电动给水泵系统优化及节能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辉 王曰峰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3,共4页
介绍了火电厂电动给水泵节能改造的方案,分析了给水泵变频控制节能的原理、优点,针对生产的实际工况,对设备选型和改造方案进行了具体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给水泵液力耦合器调速改成高压变频调速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介绍了火电厂电动给水泵节能改造的方案,分析了给水泵变频控制节能的原理、优点,针对生产的实际工况,对设备选型和改造方案进行了具体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给水泵液力耦合器调速改成高压变频调速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变频改造后,可以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厂用电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同类电厂节能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电动给水泵 高压变频器 节能
下载PDF
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纳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孔丽娟 周晓燕 +2 位作者 范赛英 李在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0-628,共9页
以柠檬酸和组氨酸混合物为碳源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CH-GQD).CH-GQD是由平均尺寸仅为3.5 nm的石墨烯片组成,片的边缘含有丰富亲水基团,产品极易溶于水,具有强而稳定的荧光发射.将CH-GQD包覆于硅纳米粒子表面得... 以柠檬酸和组氨酸混合物为碳源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CH-GQD).CH-GQD是由平均尺寸仅为3.5 nm的石墨烯片组成,片的边缘含有丰富亲水基团,产品极易溶于水,具有强而稳定的荧光发射.将CH-GQD包覆于硅纳米粒子表面得到石墨烯量子点@硅复合物,以此复合物电极为负极、金属锂片为正极装配锂电池,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CH-GQD的引入使硅负极的电子转移阻抗下降超过14.7倍,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提高310倍,减少了因硅与电解液分子发生副反应造成的储锂容量迅速衰减.CH-GQD@Si电池在50和1000 m A·g-1恒电流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是3325和1119 m Ah·g-1.在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放电容量仍保持1454.4 m Ah·g-1.CH-GQD@Si的电池行为明显优于硅负极和柠檬酸和丙氨酸热解产生石墨烯量子点(CA-GQD)改性后的硅负极.由于CH-GQD和CA-GQD在结构上仅相差一个咪唑边缘基团,上述结果还证明咪唑基对提高复合物电极电化学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石墨烯量子点 纳米杂合物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电网“两个细则”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喜生 胡勇 +1 位作者 吕剑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6年第12期80-82,共3页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网运行的火电机组需时刻保持电网频率稳定和电网能量的供需平衡,则火电机组需不断改变负荷来满足电网一次调频的要求。针对米东热电厂300MW CFD循环流化床机组,在分析其一次调频特性的基础上,针对...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网运行的火电机组需时刻保持电网频率稳定和电网能量的供需平衡,则火电机组需不断改变负荷来满足电网一次调频的要求。针对米东热电厂300MW CFD循环流化床机组,在分析其一次调频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提高了机组动态调节特性、满足电网"两个细则"的考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阀门流量特性 两个细则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热控班组安全生产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9S期106-107,共2页
在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一直是发电厂最关注的问题。热控班组是火力发电厂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与生产现场和安全紧密相连,做好热控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火力发电厂热控班组所涉及到的系统和机械设备较... 在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一直是发电厂最关注的问题。热控班组是火力发电厂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与生产现场和安全紧密相连,做好热控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火力发电厂热控班组所涉及到的系统和机械设备较多,安全工作更应该谨慎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本文将对火力发电厂中热控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热控班组 安全生产管理
下载PDF
手性CdTe量子点制备及在药物青霉胺对映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晓燕 李在均 +1 位作者 王光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共5页
以青霉胺对映体作为稳定剂水相制备D-型和L-型CdTe量子点。研究表明,D-型和L-型CdTe量子点的圆二色谱图呈现镜像分布,证明两种量子点是互为光学异构的。D-型量子点(或L-型量子点)与L-型青霉胺(或D-型青霉胺)相互作用将导致其荧光强度的... 以青霉胺对映体作为稳定剂水相制备D-型和L-型CdTe量子点。研究表明,D-型和L-型CdTe量子点的圆二色谱图呈现镜像分布,证明两种量子点是互为光学异构的。D-型量子点(或L-型量子点)与L-型青霉胺(或D-型青霉胺)相互作用将导致其荧光强度的明显下降,而加入同型青霉胺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几乎不改变。当D-青霉胺浓度在0.01~0.5 mmol/L之间(或L-青霉胺浓度在0.01~0.2 mmol/L之间)量子点荧光强度峰值与对映体浓度符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33 mmol/L(S/N=3)。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物中青霉胺对映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量子点 制备 青霉胺 对映体 检测
原文传递
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及反思——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创新素养培养的需要 被引量:5
9
作者 《数学教学通讯》 2018年第32期37-38,共2页
创新是常见的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永恒话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解,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创新意识培养步骤.为了呼应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创新意识需要向创新素养转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意识 创新素养
下载PDF
带死区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阳阳 +1 位作者 钟祎勍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90,共5页
针对被控对象的大惯性、大迟延、非线性等特性,基于PID控制抗干扰性强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对惯性和延迟系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带死区的MFAC-PID串级控制系统。以米东热电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烟气脱硝系统为对... 针对被控对象的大惯性、大迟延、非线性等特性,基于PID控制抗干扰性强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对惯性和延迟系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带死区的MFAC-PID串级控制系统。以米东热电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烟气脱硝系统为对象,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将MFAC-PID与PID控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阶跃扰动和模型失配情况下,带死区的MFAC-PID串级控制系统较常规PID串级控制系统,超调更小,调节时间更短;在机组负荷扰动下,带死区的MFAC-PID串级控制系统波动很小。因此,带死区的MFAC-PID串级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区 串级控制 抗干扰性 鲁棒性 自适应性
下载PDF
新型结构诱导缝在曲面混凝土墙中的应用
11
作者 付鹏 李欣 +2 位作者 贾海军 佟大磊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3期2873-2875,共3页
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超长结构地下室越来越多,根据《混凝土设计规范》“地下室现浇墙壁等类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室内为30 m,露天为20 m。常见作法是对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预加应力措施)分段施工,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目... 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超长结构地下室越来越多,根据《混凝土设计规范》“地下室现浇墙壁等类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室内为30 m,露天为20 m。常见作法是对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预加应力措施)分段施工,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目前地下室都远超规范所规定的长度,仅设置后浇带,难以保证地下室不开裂。通过在外墙上设置温度诱导缝,引导结构在诱导缝处开裂,起到释放诱导缝间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作用,确保地下室墙体不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缝 弯折钢筋 轴力监测
下载PDF
离子液体/苯并15-冠-5浸渍XAD-7树脂萃取分离锂同位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利 +3 位作者 任冬红 邱丹 李在均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424,共10页
以XAD-7树脂为支撑担体制备了含有三种不同咪唑型离子液体([C_8mim][BF_4]、[C_8mim][PF_6]、[C_8mim][(SO_2CF_3)_2N])和萃取剂(苯并15-冠-5)的浸渍树脂,并用于锂同位素的萃取分离。浸渍树脂的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表明,离子液体... 以XAD-7树脂为支撑担体制备了含有三种不同咪唑型离子液体([C_8mim][BF_4]、[C_8mim][PF_6]、[C_8mim][(SO_2CF_3)_2N])和萃取剂(苯并15-冠-5)的浸渍树脂,并用于锂同位素的萃取分离。浸渍树脂的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表明,离子液体成功负载到了树脂上;热重分析表明,该浸渍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水相初始pH=5.55时,浸渍树脂具有最佳萃取率。浸渍树脂在LiSCN溶液中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而在CF_3COOLi溶液中呈现较大的单级分离因子,最大单级分离因子达到1.045±0.002。浸渍树脂的萃取平衡时间为2.5~3h。萃取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为自发过程,温度对体系的影响较小。~6Li富集于固相,~7Li富集在水相。该系列浸渍树脂易于再生,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分离 萃取 离子液体 浸渍树脂 苯并15-冠-5
下载PDF
自旋交叉配合物[Fe(mtt)(phen)(NCS)_2·]py的合成和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建清 +1 位作者 王天维 左景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设计制备了一个新的自旋交叉配合物[Fe(mtt)(phen)(NCS)2·]p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变温磁化率研究发现该配合物的自旋转换温度为Tc↑=197K,Tc↓=188K,回滞宽度9K。通过与同体... 设计制备了一个新的自旋交叉配合物[Fe(mtt)(phen)(NCS)2·]p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变温磁化率研究发现该配合物的自旋转换温度为Tc↑=197K,Tc↓=188K,回滞宽度9K。通过与同体系其他配合物的比较发现,配体的修饰对自旋交叉临界温度以及回滞宽度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磁化率 自旋交叉 自旋转换 分子材料
下载PDF
基于[(Tp)Fe(CN)_3]-氰基桥联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建清 王天维 +2 位作者 左景林 游效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07-2211,共5页
采用[TpFeⅢ(CN)3]-作为构筑基块,合成并表征了一个氰基桥联双核配合物[(Tp)FeⅢ(CN)3CuⅡ(bpy)2]ClO·4CH3OH(1)。对化合物1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晶胞参数为a=0.90426(5)nm,b=1.35256(7)nm,c=1.55602(8)nm,α=106.08(1)°,β=... 采用[TpFeⅢ(CN)3]-作为构筑基块,合成并表征了一个氰基桥联双核配合物[(Tp)FeⅢ(CN)3CuⅡ(bpy)2]ClO·4CH3OH(1)。对化合物1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晶胞参数为a=0.90426(5)nm,b=1.35256(7)nm,c=1.55602(8)nm,α=106.08(1)°,β=95.79(1)°,γ=91.01(1)°,P1空间群。在这个化合物中,[TpFeⅢ(CN)3]通过其中1个氰基与[Cu(bpy)2]2+桥联,而另外2个氰基未参与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髤与Fe髥离子之间表现为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FeSCu对其χMT-T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1的朗德因子g=2.34和交换常数J=5.52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双核配合物 磁化率 氰基桥联
下载PDF
一价金的氮氧自由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磁性(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承辉 +1 位作者 左景林 游效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82-1586,共5页
本文合成了一个含一价金的氮氧自由基配合物(PPh_3)Au(p-NN)(1)[p-NN=2-(对-乙炔基苯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基氧自由基],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它的结构。由于三苯基膦具有较大的位阻效应,因此配合物中不存在明显的分... 本文合成了一个含一价金的氮氧自由基配合物(PPh_3)Au(p-NN)(1)[p-NN=2-(对-乙炔基苯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基氧自由基],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它的结构。由于三苯基膦具有较大的位阻效应,因此配合物中不存在明显的分子内或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磁化率研究表明,相邻分子间的O…O相互作用使之形成二聚体,因而导致了分子之间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金配合物 氮氧自由基 磁性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种子生长法制备尺寸可调的单分散金纳米棒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颖娟 周晓燕 +2 位作者 李在均 王光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1148,共8页
以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对金纳米棒形貌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在十二烷基苯基磺酸钠(SDBS)存在下,金纳米棒的产率明显高于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反应体系。对添加SDBS的种子生... 以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对金纳米棒形貌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在十二烷基苯基磺酸钠(SDBS)存在下,金纳米棒的产率明显高于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反应体系。对添加SDBS的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DBS、抗坏血酸和硝酸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04 mol.L-1、2.4 mmol.L-1、1.2 mmol.L-1和0.08 mmol.L-1。在此条件下,金纳米棒的生长在30 min内完成,所制备的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于823 nm,其横纵比为(5±0.03)。当改变生长液中硝酸银浓度时,金纳米棒的尺寸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我们还探讨了SDBS的作用机理。相对于经典种子生长法,新方法制备纳米金棒在尺寸可调性、单分散性和生物毒性方面明显改善,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及生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金纳米棒 单分散性 尺寸可调
下载PDF
新型Li_4Ti_5O_(12)@石墨烯的微波辅助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腾远 张晨军 +1 位作者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91-2698,共8页
将钛酸四丁酯和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于叔丁醇,微波辐射下加入醋酸锂溶液制备尖晶石Li4Ti5O12(LTO)前驱体/氧化石墨烯.一方面,微波作用促进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前驱体的形成能在15 min内完成.另一方面,叔丁醇的“软模板”限域作用导致形成... 将钛酸四丁酯和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于叔丁醇,微波辐射下加入醋酸锂溶液制备尖晶石Li4Ti5O12(LTO)前驱体/氧化石墨烯.一方面,微波作用促进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前驱体的形成能在15 min内完成.另一方面,叔丁醇的“软模板”限域作用导致形成粒子极小且形貌单一的LTO前驱体.同时,细小的LTO前驱体粒子通过二次团聚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完全包埋.最后,LTO前驱体/氧化石墨烯在800 ℃下煅烧8h得到尖晶石LTO@石墨烯(LTO@G).研究表明,LTO@G晶体尺寸在0.2~1.5μm之间,其振实密度达到1.7 g·cm^-3.石墨烯位于晶体内部,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子传导性.LTO@G的电导率为1.84×10^-3 S·m^-1,远高于纯相LTO(1.1×10^-7 S·m^-1).1C和4C下,LTO@G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是170.1和97.5 mAh·g^-1.可见,LTO@G具有高倍率性能和振实密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振实密度 高倍率性能
下载PDF
His-CDs@NaTbF_4的合成及其在组氨酸检测和肿瘤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玲 李瑞怡 +2 位作者 来婷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0-1248,共9页
以组氨酸功能化碳点为稳定剂水热合成His-CDs@NaTbF_4。所制备的NaTbF_4为六方相晶体,碳点以共价键方式包覆于NaTbF_4表面,粒子尺寸仅为4~6 nm。小尺寸和丰富亲水基团使复合材料易分散于水,形成的分散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碳点紫外-可... 以组氨酸功能化碳点为稳定剂水热合成His-CDs@NaTbF_4。所制备的NaTbF_4为六方相晶体,碳点以共价键方式包覆于NaTbF_4表面,粒子尺寸仅为4~6 nm。小尺寸和丰富亲水基团使复合材料易分散于水,形成的分散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碳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NaTbF_4的荧光发射光谱有较大程度重叠,且距离极短,因此碳点和NaTbF_4的复合将导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与单独碳点相比,His-CDs@NaTbF_4的荧光强度增加超过7倍。His-CDs@NaTbF_4可与Cu^(2+)配位而产生明显的荧光猝灭。然而,猝灭的荧光可被组氨酸恢复。基于以上行为,建立了一种"开-关"型组氨酸荧光检测方法。当组氨酸浓度在1.0×10^(-6)~2.0×10^(-4)mol·L^(-1)之间,峰荧光强度随组氨酸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该方法检出限为3.8×10^(-7) mol·L^(-1),已成功应用于人体尿液中组氨酸检测和Hela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NaTbF4 光学响应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铜离子
下载PDF
电喷雾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pq、ttd合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建清 孙冲 +2 位作者 张利民 费正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谱学手段研究phen-5,6-d ione与乙二胺、二胺基顺式丁烯二腈等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羰基和胺基将首先加成形成中间体,然后脱水形成双键。如果能形成共轭体系,将进一步脱氢形成稳定的... 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谱学手段研究phen-5,6-d ione与乙二胺、二胺基顺式丁烯二腈等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羰基和胺基将首先加成形成中间体,然后脱水形成双键。如果能形成共轭体系,将进一步脱氢形成稳定的稠环共轭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反应机理 配体dpq 配体ttd
下载PDF
常温自旋交叉配合物[Fe(dpp)(Mepy)2(NCS)2]的合成与磁性
20
作者 陶建清 云兰 +2 位作者 左景林 游效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1-794,共4页
设计制备了一种新的常温自旋交叉配合物[Fe(dpp)(Mepy)2(NCS)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变温磁化率研究发现,该配合物的自旋转换温度Tc=330K。通过与同体系其它配合物的比... 设计制备了一种新的常温自旋交叉配合物[Fe(dpp)(Mepy)2(NCS)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和紫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变温磁化率研究发现,该配合物的自旋转换温度Tc=330K。通过与同体系其它配合物的比较发现,配体的修饰对自旋交叉临界温度以及回滞宽度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自旋交叉 自旋转换 分子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