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稳定性及抗虫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可方 董爱武 +4 位作者 忻骅 詹树萱 丁波 其敏 曹凯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 A2)存在于种子中,2种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a和Tid得到纯化,并对它们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通过人工饲料喂养鳞翅目昆虫棉铃虫来研究SBTi A2的抗虫性.结果显示,棉铃虫的幼虫喂...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 A2)存在于种子中,2种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a和Tid得到纯化,并对它们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通过人工饲料喂养鳞翅目昆虫棉铃虫来研究SBTi A2的抗虫性.结果显示,棉铃虫的幼虫喂食含有Tia的人工饲料后,表现出生长延缓、体重减轻、羽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由此显示了SBTi A2作为生物农药及利用转基因方法使作物提高抗虫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稳定性 抗虫性 生物农药
原文传递
大豆(G.max)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新类型Ti^x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严晴燕 曹凯鸣 +4 位作者 徐隽 林锐 李严 其敏 赵述文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用丙酮脱脂、稀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从大豆(G.max)中分离纯化得一种新类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x.SDS-PAGE分析显示Tix与已知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剂Tia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100... 用丙酮脱脂、稀酸处理、硫酸铵盐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从大豆(G.max)中分离纯化得一种新类型胰蛋白酶抑制剂Tix.SDS-PAGE分析显示Tix与已知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剂Tia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1000,且N-末端均为AsP;亲和电泳分析显示Tix与Tia均可与胰蛋白酶完全结合;BAEE法测定显示出Tix对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略小于Tia;两者经CNBr裂解后电泳分析得到相同带型;纯化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Tix比Tia多了两个碱性氨基酸,因而Tix带有更多的正电荷.研究结果初步证明Tix是Kunitz类型中一种新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纯化 SBTi-A2 分离
原文传递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忻骅 江瑛 +2 位作者 黄伟达 其敏 孙崇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0期729-735,共7页
应用pUC118/pUC119载体,将一个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asarce)基因文库中分离到的含高分子量(HMW)谷蛋白基因的重组子进行了亚克隆,并制作了它们的逐次缺失系列克隆。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其中HMW谷蛋白结构基因及编... 应用pUC118/pUC119载体,将一个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asarce)基因文库中分离到的含高分子量(HMW)谷蛋白基因的重组子进行了亚克隆,并制作了它们的逐次缺失系列克隆。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其中HMW谷蛋白结构基因及编码区上游约560bp的核苷酸顺序,全长3067bp,结构基因由830个密码子组成。基因内部没有内含子,与以前报道的一个小麦HMW谷蛋白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其编码区内部却出现了一个TAA终止密码,这是否是一个假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 谷蛋白基因 结构
下载PDF
抽提大豆各组织总DNA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忻骅 袁卫明 其敏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719-721,共3页
抽提大豆各组织总DNA方法的比较研究忻骅袁卫明顾其敏(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选择性沉淀DNA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抽提生物组织,特别是植物组织的总DNA,它简便快速,所得... 抽提大豆各组织总DNA方法的比较研究忻骅袁卫明顾其敏(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上海20043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选择性沉淀DNA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抽提生物组织,特别是植物组织的总DNA,它简便快速,所得DNA的纯度好,适用于进一步的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 提取
下载PDF
细茎大豆(G.gracilis)rbcS基因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二荃 王喜萍 +2 位作者 曹凯鸣 其敏 庄炳昌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从细茎大豆的嫩叶中提取总DNA,用PCR方法扩增得到包含完整编码区的 rbc S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BLUESCRIPT载体中.完成全基因 1089个核苷酸测序后,运用PC-GENE进行顺序编辑和同源比较,并应用MEGA... 从细茎大豆的嫩叶中提取总DNA,用PCR方法扩增得到包含完整编码区的 rbc S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BLUESCRIPT载体中.完成全基因 1089个核苷酸测序后,运用PC-GENE进行顺序编辑和同源比较,并应用MEGA1.02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方法画出Rubisco小亚基分子的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 rbcs基因 细茎大豆
原文传递
麦麸中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志安 李万水 +1 位作者 彭金荣 其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 G200层析等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并纯化了多酚氧化酶。该酶在60℃保温1h仍有44%的活性,最适反应pH为5.6。该酶可作用于多巴胺、多巴及邻苯二酚,但对绿原酸和酪氨酸没有作用。在以多巴...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 G200层析等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并纯化了多酚氧化酶。该酶在60℃保温1h仍有44%的活性,最适反应pH为5.6。该酶可作用于多巴胺、多巴及邻苯二酚,但对绿原酸和酪氨酸没有作用。在以多巴胺为底物时,该酶的K_m为5.0 mmol/L。低浓度的亚硫酸氢钠、L-抗坏血酸和苯基硫脲对该酶均有抑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纯 麦麸 特性 多酚氧化酶
原文传递
中国野生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严 宗晖 +2 位作者 黄小莺 曹凯鸣 其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9-532,共4页
采用分离提取,电泳回收,PAGE,SDS-PAGE,亲和电泳和抑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我国一年生和多年生野生大豆种子蛋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进行了初步研究.在45°N 来源的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 采用分离提取,电泳回收,PAGE,SDS-PAGE,亲和电泳和抑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我国一年生和多年生野生大豆种子蛋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进行了初步研究.在45°N 来源的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中得到纯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电泳迁移率、分子质量、末端分析和抑制活性等测定,证明为SBTi-A2的Tib型.从我国24°N 的2种多年生野生大豆多毛豆(G.tom entella)和胭豆(G.tabacina)种子蛋白中发现存在SBTi蛋白.PAGE显示各有3条谱带;亲和电泳证明这3条带均能与胰蛋白酶相结合;BAEE测定法证明它们均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经SDS-PAGE电泳发现这3条带均能各自再分离为2条带,且彼此分子质量相等.这些研究结果表现为胰蛋白酶同工抑制剂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 野生 大豆 多年生 胰蛋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新类型Tid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忻骅 曹凯鸣 +1 位作者 谢可方 其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71-673,共3页
It was widely thought that 3 variants of Kunitz type trypsin inhibitor(SBTi A 2) existed in soybean seed storage protein.Three of codominant alleles Ti a,Ti b and Ti c were identified to decode these SBTi A 2 inhibito... It was widely thought that 3 variants of Kunitz type trypsin inhibitor(SBTi A 2) existed in soybean seed storage protein.Three of codominant alleles Ti a,Ti b and Ti c were identified to decode these SBTi A 2 inhibitors and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m were determined,of which one or more different amino acid were found.Ti d was a new variant allele of SBTi A 2 discovered after analyzing more than 15 000 samples of soybean seed in China.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Ti d protein,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is protein was deduced from its coding region which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soybean genomic DNA and sequenced.By comparison with Ti a protein,two different amino acid residue were found between Ti a and Ti d proteins.One was an extra Ala inserted in the signal peptide of Ti d,with 8 residues from N terminal,and the other existed in the mature protein,with Glu 69 in Ti a protein turned into Lys 69 in Ti d protein.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i d mature protein was also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i a and Ti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Kunitz型 胰蛋白酶抑制剂 TID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A_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ⅠTi^b型×Ti^x型(新类型)F_2种子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述文 孟祥勋 +3 位作者 其敏 曹凯鸣 王海 王颢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是对作者在1991年用PAOE技术检测甘肃省大豆(G.max)时发现的SBTi—A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结果之一。对单株上收获的212粒F2种子的电泳检测结果进行了卡方测验,符合孟德尔1:2:1基因分离规律。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电泳谱带新类型 遗传规律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所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片段的克隆和顺序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育庆 曹凯鸣 +2 位作者 忻骅 其敏 孙崇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9期651-657,共7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以两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对,在Taq DNA聚合酶催化下,经35个反应循环后,从'扬麦4号'的核DNA中直接扩增出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高分子量(HMW)谷蛋白亚基的基因片段。体外扩增得到的片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以两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对,在Taq DNA聚合酶催化下,经35个反应循环后,从'扬麦4号'的核DNA中直接扩增出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高分子量(HMW)谷蛋白亚基的基因片段。体外扩增得到的片段克隆于pBSSK^+质粒中,并对608bp插入片段的顺序进行了双向测定。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包含了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启动子CAAT box下游区域以及为谷蛋白肽链N-末端166个氨基酸编码的区域,通过与其它小麦中已知HMW谷蛋白亚基基因结构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扩增得到的顺序代表一个新的HMW谷蛋白亚基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小麦 谷蛋白
下载PDF
野生大豆rbcS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凯鸣 袁卫明 +2 位作者 詹树萱 其敏 徐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9期753-756,共4页
About 1 kb fragment of rbcS (ribulose 1,5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small subunit) gene in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Ji 50017) was amplified from total DNA by PCR assa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fragment indicated th... About 1 kb fragment of rbcS (ribulose 1,5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small subunit) gene in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Ji 50017) was amplified from total DNA by PCR assa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fragment indicated that 1089 bp sequenced included the whole coding region for Rubisco small subunit. The rbcS gene in wild soybean encoded a precursor composed of a transit peptide of 55 amino acids and a mature protein of 123 amino acids. There were two introns found in the rbcS gene as other dicotyledonous species previously sequenced.Comparison of DNA sequences showed high degree homology of rbcS genes between wild soybean and cultivated soybean (Glycine max var. wayne). Some changes of amino acids emerged from the diverse nucleotides did not affect the function of the small subunit. These results may contribute some basic data in molecular biology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大豆 rbcS基因 克隆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与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探针杂交的阳性克隆分离及基因在重组子上的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忻骅 李育庆 +2 位作者 曹凯鸣 其敏 孙崇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2-317,共6页
将经San 3A部分酶切后的小麦总DNA片段克隆到λCharon40载体上构建了小麦基因文库.以两个人工合成的同源于小麦高分子量(HMW)谷蛋白基因的片段对此基因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推测其中一个包含了HMW谷蛋白全部的基因顺序.两个... 将经San 3A部分酶切后的小麦总DNA片段克隆到λCharon40载体上构建了小麦基因文库.以两个人工合成的同源于小麦高分子量(HMW)谷蛋白基因的片段对此基因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推测其中一个包含了HMW谷蛋白全部的基因顺序.两个克隆的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已被确定.在Southern杂交中,用位于基因编码区内的寡核苷酸片段作探针,将阳性部分定位在一定的酶切片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寡核苷酸 HMW 谷蛋白 基因
原文传递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新类型Ti^d突变位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晴燕 曹凯鸣 +2 位作者 黄伟达 其敏 赵述文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Tia和Tib分别经烷基化、CNBr裂解、普通PAGE电泳、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初步证明Tid的突变位点发生在蛋白N端1~84氨基酸残基上.
关键词 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突变位点 SBTi-A2
原文传递
兔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锐 施巍 +2 位作者 王孟丽 黄伟达 其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7-583,共7页
用乙醇—氯仿处理、丙酮分级沉淀、DEAE—纤维层析等方法,从兔血红细胞中纯化出钢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率为51%,比活力为12430u/mg·该酶经冷冻干燥后呈淡蓝色.天然状态下,该酶的分子量约为3000... 用乙醇—氯仿处理、丙酮分级沉淀、DEAE—纤维层析等方法,从兔血红细胞中纯化出钢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率为51%,比活力为12430u/mg·该酶经冷冻干燥后呈淡蓝色.天然状态下,该酶的分子量约为30000,由相同的两个亚基组成.紫外扫描表明纯酶在265nm处有最大光吸收值.经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后,用蛋白染色及NBT活性染色均显示出三条带.结果表明用该纯化方法得到的SOD为均一性纯酶.氨基酸组成分析及元素分析表明兔血铜锌与采用其他来源的酶基本相同.化学修饰结果表明兔血铜锌SOD没有游离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兔血 纯化
原文传递
四种进化类型大豆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15
作者 姜学军 其敏 +1 位作者 朱俭 徐豹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酯酶同工酶,使酶谱清晰度大为提高.用此法分析了我国北纬35°和45°地区四种进化类型的大豆种子.结果表明,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的酯酶同工酶谱有较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酯酶 同功酶
原文传递
栽培和野生大豆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结晶及其大小亚基等电聚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庆 杨茹 +2 位作者 曹凯鸣 朱俭 其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3-536,共4页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片的蛋白抽提液经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50柱层析以及浓缩透析等步骤,分别得到核酮糖-1,5-二磷酸羟化酶(简称Rubisco)的结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酶标抗体...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片的蛋白抽提液经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50柱层析以及浓缩透析等步骤,分别得到核酮糖-1,5-二磷酸羟化酶(简称Rubisco)的结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酶标抗体技术鉴定证实为Rubisco.用IEF-PAGE方法分析这2种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ubisco 大小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核酮糖 二磷酸羧化酶 结晶 等电聚焦
原文传递
中国多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亚属rbcS基因的结构和系统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凯鸣 季菊英 +1 位作者 苏勇 其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用PCR法从我国多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亚属的烟豆 (GlycinetabacinaBenth .)和多毛豆 (短绒野大豆GlycinetomentellaHayata)的总DNA中扩增到Rubisco小亚基基因 (rbcS) ,2个基因的顺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包含了 5 37bp长的编码区 ,其编码的 ... 用PCR法从我国多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亚属的烟豆 (GlycinetabacinaBenth .)和多毛豆 (短绒野大豆GlycinetomentellaHayata)的总DNA中扩增到Rubisco小亚基基因 (rbcS) ,2个基因的顺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包含了 5 37bp长的编码区 ,其编码的 178肽的Rubisco小亚基前体由 5 5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导肽和 12 3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组成 .基因内有 2个内含子 .比较Glycine亚属内烟豆和多毛豆之间的rbcS间碱基同源性为94 5 % ,差别主要存在于内含子中 ;Soja亚属的G .soja和G .max之间该基因同源性高达 99 7% ,而Glycine亚属和Soja两亚属之间rbcS同源性则为 84 8% .从这 2个亚属内 4个种的rbcS成熟肽 12 3个氨基酸顺序可知 ,同一亚属内 2个种之间仅有 2~ 3个氨基酸不同 ,而Glycine亚属和Soja亚属之间差异增大至 5~ 6个氨基酸 .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明Glycine亚属与Soja亚属在进化过程中分离较早 ,这从分子水平上为大豆属的分类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 野生大豆 Glycine亚属 rbcS基因 结构
原文传递
与太谷雄性不育单基因Tal连锁的基因表达产物的双向电泳分析
18
作者 其敏 李育庆 +2 位作者 赵志安 张培德 方深高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0-320,共1页
应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三个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高代回交材料及其相应父本的单粒种子蛋白。在三个核不育材料的电泳图谱中,发现有一部分种子在pH偏中性和分子量为73~75kD的区域,均较其父本多一个蛋白质斑点。该斑... 应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三个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高代回交材料及其相应父本的单粒种子蛋白。在三个核不育材料的电泳图谱中,发现有一部分种子在pH偏中性和分子量为73~75kD的区域,均较其父本多一个蛋白质斑点。该斑点被确证为高分子量的谷蛋白,是与太谷核不育基因Tal紧密连锁的基因产物,可作为不育基因在种子阶段的标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雄性不育 基因 电泳
原文传递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
19
作者 其敏 李育庆 +2 位作者 曹凯鸣 忻骅 孙崇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1-211,共1页
生物体尤其是高等动植物,绝大多数基因的拷贝数是很低的,如果没有基因扩增的手段,几乎无法研究基因的结构及其与表达的关系。当今分子生物学发展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基因克隆,实际上就是基因体内扩增(in vivo amplification)的技术。近... 生物体尤其是高等动植物,绝大多数基因的拷贝数是很低的,如果没有基因扩增的手段,几乎无法研究基因的结构及其与表达的关系。当今分子生物学发展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基因克隆,实际上就是基因体内扩增(in vivo amplification)的技术。近年来发展了一种基因体外扩增(in vitro amplification)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体外扩增 高分子量 谷蛋白基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