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秋梅 尹林克 +2 位作者 王蕾 杨美琳 军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142,共6页
为了解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地理分布与保护情况,采用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各类... 为了解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地理分布与保护情况,采用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83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珍稀濒危植物79种,被IUCN收录28种、CITES收录5种,被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中国四国红色名录收录49种。在保护区整个海拔梯度内,除了冰雪带其余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海拔1000-3200m,珍稀保护植物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国家级保护植物和IUCN收录的珍稀濒危植物均在1200-1500m达到峰值,分别为6种和19种,各占11种的54.54%和28种的67.86%;而CITES物种在1300-2200m达到峰值,占5种的100%。研究结果显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保护区内各类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文中据此提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促进地区生态文明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 分布特征 新疆阿尔泰山
原文传递
砾漠区微地形下梭梭群落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更强 严成 +3 位作者 军纪 徐磊 武晓亚 曹秋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7,共4页
以克拉玛依盐渍化砾漠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形态地形进行植被调查,研究微地形对梭梭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发现植物14种,隶属7科11属,不同地形之间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地形改变对梭梭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植被密... 以克拉玛依盐渍化砾漠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形态地形进行植被调查,研究微地形对梭梭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发现植物14种,隶属7科11属,不同地形之间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地形改变对梭梭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植被密度、盖度影响显著;地形扰动有利于梭梭群落优势种生物量的提高,地形以深沟效果最优;不同形态地形导致梭梭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深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土垄一次之,CK最小。根据梭梭群落盖度、灌木密度、优势种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可知,深沟是进行砾漠植被生态恢复的有利工程措施,并为盐渍化砾漠植被恢复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砾漠 梭梭群落特征
下载PDF
兵团十二师外来入侵林业害虫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鹏 军纪 王伟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2期58-60,共3页
随着兵团十二师国有苗圃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一些外来入侵林业害虫通过不同途径趁机侵入。通过近三年的线路踏查、标准地详查、室内饲养害虫、查阅资料等方法,发现近年来侵入本地区且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桑褶翅尺蠖、青杨天牛、榆跳象,具... 随着兵团十二师国有苗圃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一些外来入侵林业害虫通过不同途径趁机侵入。通过近三年的线路踏查、标准地详查、室内饲养害虫、查阅资料等方法,发现近年来侵入本地区且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桑褶翅尺蠖、青杨天牛、榆跳象,具有极高扩散风险的害虫有黄刺蛾、山楂绢粉蝶、吐伦球坚蚧、扁平球坚蚧。这7种入侵害虫破坏了本地苗圃的生态平衡和苗木的正常生长,阻碍了林业发展,制约了生态建设步伐。为此,在对以上7种林业害虫危害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外来入侵害虫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外来入侵 害虫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北庭故城遗址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4
作者 赵艳芬 尹林克 +1 位作者 马君凤 军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文章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共有种子植物122种,隶属于105属37科。科的组成中,属和种都是以单属科和单种科为主体;属的组成... 文章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共有种子植物122种,隶属于105属37科。科的组成中,属和种都是以单属科和单种科为主体;属的组成中,单种属和寡种属构成属的结构主体。Drude生活型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共102种,占总种数的83.60%。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以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为主,其中中生植物共73种,占总种数的59.84%;旱生植物33种,占总种数的27.04%。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科的水平上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是植物区系的核心。在区域气候环境的长期影响下,植物区系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没有中国特有分布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北庭故城遗址区
下载PDF
北庭故城遗址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5
作者 赵艳芬 尹林克 +1 位作者 马君凤 军纪 《绿色科技》 201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共有种子植物122种,隶属于105属37科。科的组成中,属和种都是以单属科和单种科为主体;属的组成中...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庭故城遗址区及临近区域共有种子植物122种,隶属于105属37科。科的组成中,属和种都是以单属科和单种科为主体;属的组成中,单种属和寡种属构成属的结构主体。Drude生活型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共102种,占总种数的83.60%。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以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为主,其中中生植物共73种,占总种数的59.84%;旱生植物33种,占总种数的27.04%。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科的水平上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是植物区系的核心。在区域气候环境的长期影响下,植物区系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没有中国特有分布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庭故城遗址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下载PDF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军纪 王蕾 +4 位作者 刘彬 杨更强 曹秋梅 艳锋 尹林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3,共6页
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体系和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特征,结合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社会状况相关资料,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通过计算获得安西国家级自然保... 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体系和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特征,结合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社会状况相关资料,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通过计算获得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对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南片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优"级别,而北片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中等"级别,总体上,保护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稳定良好,与实际相符,说明该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该研究将为荒漠地区资源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体系 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基于植被指数极旱荒漠区生物量模型研究-以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北片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艳锋 杨美琳 +4 位作者 军纪 王志芳 尹林克 王亮 安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9,共7页
以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北片戈壁草原区为研究区,通过Landsat TM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与研究区地上生物量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建立极旱荒漠区生物量模型,回归模型。对比模型的模拟效果,基于MSAVI得到的指数回归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其次为基于... 以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北片戈壁草原区为研究区,通过Landsat TM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与研究区地上生物量数据做相关性分析,建立极旱荒漠区生物量模型,回归模型。对比模型的模拟效果,基于MSAVI得到的指数回归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其次为基于EVI建立的对数回归模型,基于SAVI和NDVI建立的回归模型模拟精度较低。基于MSAVI得到的指数回归模型y=2166.210e5.37x是反演极旱荒漠戈壁草原区生物量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回归模型 植被指数 极旱荒漠草原 安西
原文传递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两种花型间雄蕊的形态与功能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美琳 尹林克 +1 位作者 军纪 艳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为山柑科山柑属多年生藤本小半灌木,在同一植株上存在着雄花和两性花,为雄全同株植物,雄花和两性花的花内雄蕊均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现象。为了比较刺山柑两种花型间同种雄蕊在形态、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为山柑科山柑属多年生藤本小半灌木,在同一植株上存在着雄花和两性花,为雄全同株植物,雄花和两性花的花内雄蕊均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现象。为了比较刺山柑两种花型间同种雄蕊在形态、数量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探明其是否存在功能分化,以栽培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的成龄刺山柑样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开花生殖物候学和昆虫访花行为观测。统计结果显示,两种花型同种雄蕊长度、颜色、单个花药花粉数、花粉可育率及昆虫访花情况均不存在差异;分别用两种花型长雄蕊和短雄蕊花粉进行单株的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授两种花型长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及果实质量均无差异,但授两性花长雄蕊花粉所得单个果实种子数远远低于授雄花长雄蕊花粉所得单个果实种子数,且种子质量较好;授两性花短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高于授雄花短雄蕊花粉所得结实率,但所得果实质量、单个果实种子数及种子质量无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刺山柑同朵花内长短雄蕊的形态与功能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雄花和两性花 异长雄蕊 形态分化 功能分化
原文传递
三种苹果属植物光合-蒸腾日变化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更强 严成 +2 位作者 军纪 辛慧慧 何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9,共6页
以五一农场3年生移栽苹果属苗木"白眉海棠"、"红叶海棠"、"直立苹果"为研究对象,运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选择典型晴天进行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观测,对光合-蒸腾耦合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变... 以五一农场3年生移栽苹果属苗木"白眉海棠"、"红叶海棠"、"直立苹果"为研究对象,运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选择典型晴天进行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观测,对光合-蒸腾耦合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变化过程中,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PAR、Tl、Gs发生趋向相同的变化,Ci相反,这种变化使光合-蒸腾保持良好的线性耦合关系;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光合日变化趋势相同,"白眉海棠"、"红叶海棠"、"直立苹果"Er-An均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体现出明显的线性耦合特性;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与各因子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Er-Tl、AnCi的相关性最大;通径分析表明Ci与光合速率直接关系最大,Tl最小,Tl对蒸腾速率直接作用最大,Gs次之,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分析者根据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认为,光照增强使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光合速率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气孔导度增大、蒸腾速率增强,而大气CO2浓度和水汽通过气孔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光照增强,叶片温度升高,水蒸汽压差增大,然后通过气孔加速蒸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气孔导度 光合有效辐射 碳循环
原文传递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娜 冯缨 +2 位作者 管开云 范永庆 军纪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9,共7页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等馆藏腊叶标本,获取了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的地理分布数据。并采用Arc GIS 10.0地理绘图软件,绘制蒙古沙拐枣的资源分布图,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蒙古沙拐枣种质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植物学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蒙古沙拐枣最东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12.4°E),最西在新疆的奎屯至精河五台(83.7°E),最大东西经度之差约为28.7°;最北在新疆的阿勒泰巴里巴盖乡(47.5°N),最南在青海的诺木洪(36.2°N),最大南北纬度之差约为11.3°。2蒙古沙拐枣凭证标本所得地理分布范围与植物志记载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蒙古沙拐枣分布范围的扩张或新分布地的发现;也可能存在标本鉴定中的失误,将其与相似种塔里木沙拐枣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分布 制图
原文传递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部植被指数和水热因子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军纪 杨更强 +3 位作者 曹秋梅 刘彬 王蕾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 根据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MODIS影像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对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及水热因子(七月份均温、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至2012年,该保护区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升高;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2006年明显下降、之后持续升高但均低于2003年水平,而RVI指数则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的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均在2003年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其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北部NDVI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与年均温、七月份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仅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RVI指数与七月份均温和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该保护区南部相比,北部植被的NDVI和RVI指数均较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也较低,但七月份均温却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同期的水热因子变化相比,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和北部植被的NDVI指数虽然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效应,但仍然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而它们的植被RVI指数变化不明显,不适用于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影像研究。总体来看,该保护区的荒漠植被的生长缓慢但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比值植被指数(RVI) 时滞效应 水热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克拉玛依粘土地梭梭工程造林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更强 严成 +3 位作者 宋革新 曹秋梅 军纪 姚艳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37-141,共5页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60 L,工程集水沟梭梭造林优于双坡面造林;(3)应选择半径为25cm、深度为60 cm的种植穴进行梭梭造林;(4)粘土地种植穴换沙后添加保水剂抑制梭梭生长;(5)地形改造后梭梭造林成活率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造林 地形改造
下载PDF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线安西两种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变化
13
作者 军纪 刘彬 +4 位作者 杨美琳 刘娜 杨更强 尹林克 王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124,共6页
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荒漠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mgorica)荒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地表植被固碳释氧功能、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定量评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施工完成10年后... 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荒漠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mgorica)荒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地表植被固碳释氧功能、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定量评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施工完成10年后对沿线两种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施工作业区相比,合头草和琵琶柴荒漠生态系统生物量单位面积分别降低了2.146%、2.549%;三维绿量单位面积分别降低了2.80%、2.81%;合头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100cm和0-50cm的范围内平均降低约16.69%和28.86%;生物多样性分别降低9.69%和1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生态系统变化 工程施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