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1
作者 汪素娟 康安 +7 位作者 狄留庆 张圣洁 田乐 周伟 恽菲 单进军 毕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1,共6页
银杏叶提取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中药提取物之一,具有扩张血管、调血脂、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保护缺血损伤、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总结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性,分析引起其生物利用度... 银杏叶提取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中药提取物之一,具有扩张血管、调血脂、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保护缺血损伤、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总结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性,分析引起其生物利用度低的可能原因,从生物药剂学等角度探讨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旨在为银杏叶提取物相关制剂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活性成分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药剂学
原文传递
中药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52
2
作者 陶金华 狄留庆 +3 位作者 文红梅 单进军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410-2413,共4页
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及制剂质量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建立谱效相关性指纹图谱可以进一步提高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针对性。本研究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中药谱效相关性研究思路... 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及制剂质量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建立谱效相关性指纹图谱可以进一步提高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针对性。本研究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中药谱效相关性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验室工作积累,探索性地提出了中药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的研究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中药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研究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指纹图谱 谱效学
原文传递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岳红 张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1-423,共3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量30kg·h-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萃取物纯度高,无异味,色泽金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柿叶 黄酮苷类化合物
下载PDF
HPLC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33
4
作者 崔小兵 吴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romasilC18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双波长检测 ,测定波长λ1=2 76nm ,λ2 =372nm。结果 :甘草苷在 5 0~ 12 5 0ng范围... 目的 :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romasilC18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双波长检测 ,测定波长λ1=2 76nm ,λ2 =372nm。结果 :甘草苷在 5 0~ 12 5 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甘草素在 5 .0~ 12 5 .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8;异甘草素在 3.0~ 6 .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 :甘草苷为 98.30 % ,RSD为 1.0 1% (n =6 ) ;甘草素为 98.0 1% ,RSD为0 .6 8% (n =6 ) ,异甘草素为 98.73% ,RSD为 0 .89% (n =6 )。结论 :操作简便 ,结果可靠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合剂 双波长 甘草素 异甘草素 含量测定 中药
下载PDF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闫军 +3 位作者 陈中钰 郭旭 孙彧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值 电导率 酸性降水频率
下载PDF
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苑跃 +1 位作者 王小兰 游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自动与人工观测相比,日平均值平均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值平均偏低2.7472%。56.35%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5%以内,86.66%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10%以内,2.61%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20%以上。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的差值无明显地域性差异。湿球纱布包扎不规范、纱布不清洁,干湿球温度表人工读数误差,干湿球温度表的通风状态,观测时间的不一致,自动观测在高湿状况下的非线性以及其他原因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产生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抗菌药物引起二重感染51例报道 被引量:30
7
作者 陆志华 +1 位作者 徐红 巩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8-569,共2页
目的 分析引起二重感染的原因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1~ 6月部分住院患者(5 1例 )住院期间发生的二重感染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患者年龄、原发疾病、住院天数、细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二重感染... 目的 分析引起二重感染的原因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 2 0 0 1年 1~ 6月部分住院患者(5 1例 )住院期间发生的二重感染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患者年龄、原发疾病、住院天数、细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二重感染部位和类型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高龄、严重的原发疾病、长期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住院等是引起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高危患者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适当的给药方案 ,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以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二重感染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翟浩瀚 王玉龙 +4 位作者 王玉珍 程薇萍 夏娣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试验条件的住院卒中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Berg平衡得分(BBS)、“起立-走”计时试验(Up&am...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试验条件的住院卒中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Berg平衡得分(BBS)、“起立-走”计时试验(Up&G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的平衡训练使用平衡仪视觉反馈法,对照组平衡训练使用Bobath平衡训练法,测试指标采用BBS和Up&Go,在试验开始前和训练6周后各评定1次。结果:训练6周后试验组的BBS、Up&Go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平衡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比单纯的Bobath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训练 视觉反馈 偏瘫 脑卒中
下载PDF
富营养化评价的幂函数加和型普适指数公式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祚泳 汪嘉杨 +1 位作者 徐婷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2-400,共9页
提出了一个用幂函数加和型表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综合指数公式,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优化后适用于多指标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该公式的特例也可作为单项指标的富营养化评价指数公式.将优化好的湖泊富营... 提出了一个用幂函数加和型表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综合指数公式,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优化后适用于多指标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该公式的特例也可作为单项指标的富营养化评价指数公式.将优化好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公式用于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65个湖泊的实例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用修正卡森指数公式TSIm和我国营养状态指数公式TSIc及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与实况相符,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综合评价 综合指数 粒子群算法 优化算法
下载PDF
阿奇霉素、β2受体兴奋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吴玉丽 王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原体(MP)感染导致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住院治疗的400例MP感染导致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以阿奇霉素与特布他林联合至,研究组患儿增加布地奈德吸入...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原体(MP)感染导致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住院治疗的400例MP感染导致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以阿奇霉素与特布他林联合至,研究组患儿增加布地奈德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的呼吸最大峰流速、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持续给药3天后的临床症状情况与MP-Ig M抗体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内的复发率、复发时间。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8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儿最大峰流速(92.7±2.7 L/min)、咳嗽消失时间(5.4±1.7 d)、住院时间(6.1±1.8 d)、治疗3天后患儿发热(14.5%)、肺部哮鸣音(10.5%)以及啰音(12.5%)发生率相比对照组(82.4±3.4 l/min,8.6±1.3 d,9.2±1.5 d,32.5%,32.5%,30.5%)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内,研究组的复发时间(24.7±4.3 d)明显长于对照组(12.5±3.7 d),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率(6.5%)低于对照组(18.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奇霉素与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MP感染导致小儿哮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指标,延长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阿奇霉素 β2 受体兴奋剂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
下载PDF
柿叶黄酮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被引量:21
11
作者 岳红 +1 位作者 张颖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利用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柿叶黄酮。以柿叶黄酮在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及其上相分配率和得率为目标,探讨了PEG的相对分子质量(MW)及其质量分数、盐质量分数、MgC l2添加量、温度以及pH值对柿叶黄酮在双水相体系... 利用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柿叶黄酮。以柿叶黄酮在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及其上相分配率和得率为目标,探讨了PEG的相对分子质量(MW)及其质量分数、盐质量分数、MgC l2添加量、温度以及pH值对柿叶黄酮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分离纯化柿叶黄酮的最佳双水相体系是25%PEG 600与25%(NH4)2SO4,最佳的萃取条件是:pH值11,MgC l2的质量分数为3%,温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聚乙二醇 双水相体系
下载PDF
4种湿地植物的生理性状对人工湿地床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徐德福 李映雪 +1 位作者 方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7-591,共5页
野外调查分析了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最长根长,根系体积,植物密度,植株的氮、磷和锌含量等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人工湿地设计和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长根长以美人蕉为最长(43.73cm),芦苇其次(32.50cm),黄花鸢尾最短(12.57... 野外调查分析了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最长根长,根系体积,植物密度,植株的氮、磷和锌含量等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人工湿地设计和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长根长以美人蕉为最长(43.73cm),芦苇其次(32.50cm),黄花鸢尾最短(12.57cm);根系体积以美人蕉最大(66.72cm3),芦苇其次(17.42cm3),黄花鸢尾最低(4.70cm3);密度以芦苇最高(257株·m-2),美人蕉其次(61株·m-2),茭白最低(54株·m-2);单位面积上芦苇、美人蕉、茭白和黄花鸢尾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4.27、2.12、0.94和0.78kg·m-2。相应地,单位面积上植物地上部分对氮、磷和锌的吸收量以芦苇最高,美人蕉其次,黄花鸢尾最低。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植物的最长根长和密度可作为人工湿地基质深度设计和植物数量配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人工湿地设计 最长根长 密度 影响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陶金华 狄留庆 +2 位作者 单进军 毕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02-1904,共3页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有效成分 代谢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经典名方竹茹汤化学成分鉴定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何天雨 王璐 +9 位作者 李林 苏联麟 谢辉 毛靖 郭勇 侯金才 毛春芹 陆兔林 梅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235-5245,共11页
通过UPLC-Q-TOF-MS/MS技术明确经典名方竹茹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讨其清热化痰解毒,治疗胃热呕吐、酒呕的作用机制.以Agilent ZORBAX Extend-C_(18)(2.1 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A)-乙腈... 通过UPLC-Q-TOF-MS/MS技术明确经典名方竹茹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讨其清热化痰解毒,治疗胃热呕吐、酒呕的作用机制.以Agilent ZORBAX Extend-C_(18)(2.1 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质谱采用电喷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500条件下采集质谱数据.通过BATMAN、SYMMAP、TCMSP数据库及参考相关文献共分析、鉴定出98个化合物,包括36个黄酮类、7个三萜类、8个姜辣素类、20个有机酸类、5个氨基酸类以及22个其他类化合物.基于前期已有的研究,选取9个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并且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方法,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的网络信息,并筛选药效作用的10个核心靶点.该研究建立了经典名方竹茹汤UPLC-Q-TOF-MS/MS的分离鉴定方法,全面阐明了竹茹汤中的化学成分,同时整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发挥药效的核心靶点,为竹茹汤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茹汤 经典名方 化学成分 葛根素 甘草苷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核心靶点
原文传递
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概述 被引量:14
15
作者 岳红 《盐湖研究》 CSCD 2005年第2期34-39,共6页
主要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光光度法、平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极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 平面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极谱法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芍药甘草汤总有效部位中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玲娟 +3 位作者 狄留庆 朱蓉蓉 钱桂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甘草汤总有效部位(TPG)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TPG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色谱柱:Lichrospher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 目的:建立芍药甘草汤总有效部位(TPG)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TPG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色谱柱:Lichrospher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作梯度洗脱。0、18、30、40、50、55、60、65min时,A(%)为14、20、28、35、40、60、14、14;流速:1mL.min-1;测定波长:230nm;柱温:25℃。结果:测得TPG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TPG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全面控制TPG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有效部位 芍药苷 甘草苷 甘草素 甘草酸单铵盐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3种湿地植物对锌的吸收分配及其与根表铁氧化物胶膜的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德福 李映雪 +1 位作者 方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以灯心草、茭白和美人蕉3种湿地植物为材料,研究了湿地植物对锌的吸收分配能力与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湿地植物积累锌的总量大小顺序为:茭白>美人蕉>灯心草,茭白积累锌的总量是灯心草的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以灯心草、茭白和美人蕉3种湿地植物为材料,研究了湿地植物对锌的吸收分配能力与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湿地植物积累锌的总量大小顺序为:茭白>美人蕉>灯心草,茭白积累锌的总量是灯心草的1.79倍;它们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含量表现为灯心草>茭白>美人蕉,且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锌在湿地植物中分配比例表现为:根中锌量>地上部分锌量>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锌量;锌主要积累在湿地植物根中,地上部分和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的锌量无显著差异。(3)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锌的数量与湿地植物地下部分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3 5**),增加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锌的数量就能明显提高地下部分锌含量;每千克土壤加入1 g FeSO4后,3种湿地植物积累锌的总量平均增加了21%。可见,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锌的吸附也是湿地植物固定或积累锌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铁膜 积累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绝热层耐烧蚀性能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岳红 +1 位作者 张兴航 张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312,共3页
介绍了与三元乙丙橡胶绝热层耐烧蚀性能相关的阻燃技术、并用的耐烧蚀填料、芳纶纤维的表面处理以及提高金属和三元乙丙橡胶绝热层粘接性能的配方和工艺方法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绝热层 耐烧蚀性能
下载PDF
基于OpenCV的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3
19
作者 马新明 +1 位作者 时雷 钱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冬小麦白粉病为例,在Microsoft Visual C++编译环境下,采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混合编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方便用户处理图像的系统.该系统快速诊断作物病害,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以降低病害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字图像技术 OPENCV 图像处理系统
下载PDF
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苑跃 +1 位作者 王英 刘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6,共7页
利用四川7个基准气候站2005年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和风向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的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风速项目均是自动观测值比人工观测值平均偏高,偏高值在0.06~0.46m·s^(-1)之间,在风速测... 利用四川7个基准气候站2005年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和风向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的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风速项目均是自动观测值比人工观测值平均偏高,偏高值在0.06~0.46m·s^(-1)之间,在风速测量准确度的偏差范围内;2分钟风速、10分钟风速、日最大风速的自动与人工对比观测样本差值在风速观测准确度(±0.5m·s^(-1))范围内的分别占37.72%、55.35%、67.75%,风向相符率分别为62.33%、75.84%、43.64%。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值的差异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且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季节性变化和地域性变化特征。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原理、精度要求、统计方法、观测时间和观测方法的不同,都会引起两种风测量值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风速风向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