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83
1
作者 唐洪钦 赵丽 +4 位作者 小云 徐纪玲 焦培培 陈晶 乐惠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及基础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基础护理的落实和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提高,值得临床科室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骨科 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洪钦 赵丽 +2 位作者 小云 焦培培 乐惠飞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引入全程式健康教... 目的探讨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引入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处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儿童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硬化剂无水乙醇与平阳霉素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靖 李海波 +5 位作者 周少毅 陈昆山 牛传强 小云 蒋贻洲 林雀卿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比较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与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介入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对80例临床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80例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 目的比较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与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介入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对80例临床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80例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行无水乙醇碘油混合液治疗,B组行平阳霉素碘油混合液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疗效评价分为4级: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无效,治愈、基本治愈、有效的总例数为治疗有效例数。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检验比较。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B组治疗有效率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不良反应:A组8例皮肤破溃、4例瘤体肿胀、2例肌肉纤维化、1例并发脑梗死;B组2例术后出现发热及呕吐,2例皮肤破溃,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1)。结论无水乙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较平阳霉素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以皮肤破溃较多见,甚至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瘤 硬化疗法 硬化溶液 乙醇 平阳霉素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1403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建庭 小云 +1 位作者 金大地 唐焕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2-264,267,共4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 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 1 4 0 3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 (L2 L4 前后位及L3侧位 )、非优势 (左 )股骨近端各部位 (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 )BMD值 ,按 1 0岁一个年龄组分 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腰椎骨峰含量出现在 30~ 39岁组 ,而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 2 0~2 9岁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腰椎和Ward’s三角部位在 50~ 59岁和 60~ 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现象。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呈相关性 (P <0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和体重对绝经前女性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影响 (P <0 0 1 ) ,而绝经后女性腰 3侧位骨密度除了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外 ,身高和绝经年限均对其有影响 (P <0 0 1 )。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 ,年龄、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成年女性 骨密度 测定 分析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 被引量:25
5
作者 小云 张靖 +5 位作者 周少毅 陈昆山 李海波 牛传强 蒋贻洲 林雀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22例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予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B型超声、CT或MRI检查诊断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结合临床特... 目的探讨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22例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予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B型超声、CT或MRI检查诊断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结合临床特征及术中穿刺抽液进一步证实为淋巴管畸形。全身麻醉下通过B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颈部囊性肿物,尽量抽尽囊液后注入平阳霉素,平阳霉素注药时注意让药液在囊内弥散,注药后轻轻揉捏病灶使药液均匀涂布于囊内壁。4周后若患儿未达治愈标准可重复进行,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22例治疗后留置气管插管6~48h,均顺利拔管,无紧急性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本组16例治疗后,影像检查未见病灶或仅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经随访无复发,达到治愈标准,其中5例注射2次,9例注射4次,2例注射5次。本组6例瘤体缩小50%以上,影像学检查提示少量囊性病灶残留,达到好转标准,建议其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再次行介入硬化治疗。总体有效率达100%。22例术后均不同程度出现轻至中度发热、局部肿胀,予对症处理后1h~2周可恢复正常。本组22例均无过敏、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介入硬化术治疗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疗程短,创伤小,分次治疗后可达到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硬化疗法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文 小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切痂植皮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注射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切痂植皮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右美托咪定0.25μg/kg;B组静脉注射与A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前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A组MAP、HR与T0无明显差异;B组T1、T2时MAP、HR则明显高于T0(P<0.01)。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0.25μg/kg复合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可减少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并降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烧伤患者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7
作者 邹守平 黄强 +1 位作者 小云 蒲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508-509,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3例,分别采用PFNA钉内固定57例(PFNA组)和DHS钉内固定46例(DHS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3例,分别采用PFNA钉内固定57例(PFNA组)和DHS钉内固定46例(DHS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PFNA钉内固定治疗与DHS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良好的效果,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老年 疗效 比较
下载PDF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小云 石涛 徐明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总结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8年4月收治的56例64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6岁。单侧48例,双侧8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18侧,Ⅲ型43... 目的总结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8年4月收治的56例64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6岁。单侧48例,双侧8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18侧,Ⅲ型43侧,Ⅳ型3侧。受伤至手术时间3h~14d,平均7.5d。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例11侧发生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其中伤口乙级愈合9侧,丙级愈合2侧。11侧中切口裂开6侧,局部皮肤坏死3侧,发生感染2侧。分析原因发现4侧为未待水肿明显消退即进行手术;3侧为手术时间>2h;2侧为医生对手术入路解剖不完全熟悉、术中对皮瓣保护意识不强所致;2侧原因不明,可能与术后过早拔除引流有关。余53侧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骨折后待皮肤皱褶征阳性再行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熟悉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全层切开皮肤和"不接触"皮肤保护技术、锐性分离皮瓣方法及术后恰当处理是预防切口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术 切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介入再通联合臭氧治疗阻塞性输卵管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申刚 小云 +2 位作者 陈德基 何明基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输卵管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介入途径建立炎性阻塞动物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0μg/ml臭氧治疗组(A组)、40μg/ml臭氧治疗组(B组)、常规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输卵管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介入途径建立炎性阻塞动物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0μg/ml臭氧治疗组(A组)、40μg/ml臭氧治疗组(B组)、常规介入治疗组(C组)及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10只,同时取正常兔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后,A组和B组再经导管分别注入30μg/ml及40μg/ml臭氧各10 ml;D组和E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观察各组兔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B、C、D组介入术中输卵管再通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8.9%、85.0%、88.9%和81.3%。与D组比较,A、B、C组输卵管炎症改善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和40μg/ml臭氧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输卵管慢性阻塞性炎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炎 臭氧 介入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改善矫形复位效率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邹守平 小云 +1 位作者 黄强 卢道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242-3248,共7页
背景: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伤椎置钉复位方案能够从后方进行力学作用承载从而有效复位,但是由于青年人的骨质特点,后方作用力不能有效撑开前、中柱,提高修复手术时后方复位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目的:... 背景: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伤椎置钉复位方案能够从后方进行力学作用承载从而有效复位,但是由于青年人的骨质特点,后方作用力不能有效撑开前、中柱,提高修复手术时后方复位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延伸后路钉棒置入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的复位重建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延伸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方案治疗,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主要观察患者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主观功能指标(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1影像学指标: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压缩度、伤椎后凸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主观功能指标:治疗后患者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无手术操作脑脊液漏现象。4结果提示,采用延伸后路钉棒置入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可以针对青年型特殊的骨质条件进行有效的矫形复位,改善复位效率,且并不增加患者创伤,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骨折 青年患者 后路矫形手术 脊柱内固定 围手术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建庭 小云 +2 位作者 杨春露 唐焕章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ic-magneticfields,PEM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寻找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d龄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和...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ic-magneticfields,PEM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复合体系中成骨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寻找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d龄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和四肢骨破骨细胞,利用共育培养板将两者培育在同一环境中;实验分空白组、维拉帕米组、河豚毒素组及维拉帕米+河豚毒素组,根据荧光探针DiBAC4(3)及Fluo-3/AM能与活细胞细胞膜及胞内钙离子特异性动态结合后发出荧光的特性,分别对各组成骨细胞进行膜电位和钙离子荧光染色,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技术分别测量各组行PEMF处理前后荧光强度的改变,以间接反应细胞膜电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在行PEMF处理前各组细胞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稳定在一定基线水平(空白组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荧光基准值分别为:(37.68±1.81)和(164.24±2.82),而在PEMF作用后,空白组细胞胞内膜电位荧光值于40s后开始升高,150s左右达峰值(75.05±2.27),表明细胞膜电位出现了去极化;而钙荧光值的升高出现在PEMF作用后约60s时,120s后达到峰值(237.22±2.67),且升高后在PEMF作用过程中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PEMF使细胞出现去极化的效应能被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膜电位 细胞内钙离子 体外培养 复合培养
下载PDF
椎体骨密度、体积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文军 廖进民 +3 位作者 小云 伦报国 赵卫东 钟世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80-881,共2页
目的:研究椎体骨密度、体积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强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8具完整胸腰段脊柱标本,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每个椎体的骨矿含量、面积、高度。游离成单个椎体,测出每个椎体的体积,计算出体积骨密度,按骨质疏松试行诊断标准分... 目的:研究椎体骨密度、体积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强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8具完整胸腰段脊柱标本,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每个椎体的骨矿含量、面积、高度。游离成单个椎体,测出每个椎体的体积,计算出体积骨密度,按骨质疏松试行诊断标准分成正常对照组、轻中度骨质疏松组和重度骨质疏松组,进行生物力学凹入实验,测试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载荷和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轻中度骨质疏松组和重度骨质疏松组平均骨密度分别为(0.92±0.14),(0.59±0.10)和(0.39±0.09)g/cm2;体积骨密度分别为(0.33±0.10),(0.23±0.09)和(0.15±0.08)g/cm3,3组间的最大载荷分别为(247.923±50.811),(128.141±49.524)和(84.631±30.522)N;抗压刚度分别为(202.22±73.32),(100.33±65.21)和(80.55±15.48)N/mm。骨密度、体积骨密度与椎体最大载荷和刚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椎体骨密度、体积骨密度与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质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体积骨密度与生物力学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更好,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生物力学 强度 比较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医用冷敷贴应用于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穿刺局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苏伟平 官文娜 +2 位作者 黄柳轩 廖晓梅 小云 《护理学报》 2019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冷敷贴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医用冷敷贴组、纱块组以及常规组,3组患者术后穿刺处予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医用冷敷贴组予冷敷... 目的探讨医用冷敷贴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医用冷敷贴组、纱块组以及常规组,3组患者术后穿刺处予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医用冷敷贴组予冷敷贴覆盖穿刺处,纱块组以纱布覆盖,常规组不予覆盖,并对3组发生血管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肿胀及程度比较,医用冷敷贴组明显降低穿刺局部出血、肿胀的发生率,低于2个对照组(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比较,医用冷敷贴组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与2个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用冷敷贴可降低PCI术后局部出血、肿胀发生率,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冷敷贴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疼痛 舒适度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注射硬化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高流量血管瘤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靖 周少毅 +4 位作者 陈昆山 谢小斐 李海波 牛传强 小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 目的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次使用碘油博莱霉素乳剂及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栓塞。术后2周对残余病灶行博莱霉素局部IS治疗。对照组25例仅行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结果 32例共行TASE术35次,其中3例行2次。32例术后共行博莱霉素IS治疗112次,每例行3~5次,平均3.5次。32例中达治愈标准25例(78.1%),达显效标准7例(21.9%),无效0例,显效率100%,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13个月(6~16个月),无复发病例。单纯TASE组25例共行TASE术35次,每例行1~3次,平均1.4次。其中达治愈标准19例(76.0%),达显效标准6例(24.0%)。TASE+IS组治疗次数较单纯TASE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5)。本组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婴儿巨大血管瘤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联合局部IS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大多数病例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可较单纯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减少手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聚乙烯乙醇 博莱霉素碘油乳剂
下载PDF
护理人员远洋卫勤保障任务岗前训练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洪钦 赵丽 +2 位作者 小云 焦培培 乐惠飞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9期660-661,共2页
目的探讨远洋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人员岗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参训人员实施岗前训练,包括战备职能教育、军事体能训练、卫勤技能训练、护理岗位轮训和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学习。结果通过岗前训练,护理人员出色完成了多项远洋卫勤保障... 目的探讨远洋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人员岗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参训人员实施岗前训练,包括战备职能教育、军事体能训练、卫勤技能训练、护理岗位轮训和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学习。结果通过岗前训练,护理人员出色完成了多项远洋卫勤保障任务。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系统的培训,是完成远洋卫勤保障任务护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船 卫勤保障 岗前训练 护理人员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焕章 陈建庭 +2 位作者 金大地 杨春露 小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 (nacre/ polylactic acid,N/ P)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成骨细胞复合 ,植入体内后异位成骨的作用机制 ,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18只 ,按 2、4和 8周3个时间点随机分成 3...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 (nacre/ polylactic acid,N/ P)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成骨细胞复合 ,植入体内后异位成骨的作用机制 ,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18只 ,按 2、4和 8周3个时间点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只。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成骨细胞 ,种植到 N/ P人工骨材料上 ,并植入每只兔左侧背部皮下为实验组 ;以不复合成骨细胞的 N/ P人工骨材料植入右侧背部皮下作对照 ,分别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取材 ,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 实验组 2周时材料周围有少许炎性细胞聚集 ,4周时有类骨质形成 ,8周时有成熟骨组织形成 ,其中可见骨髓腔 ;对照组 2、4周时仅见大量纤维组织长入材料内 ,8周时材料内纤维组织增多 ,但无成骨发生。 结论  N/ P人工骨可作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人工骨材料 异位成骨 植入 体内 皮下 同种异体 雄性 纤维组织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儿童静脉畸形硬化治疗方法选择与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海波 张靖 +8 位作者 申刚 周少毅 陈昆山 刘浪 牛传强 小云 蒋贻洲 林雀卿 姜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24个月... 目的: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患者疗效按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并统计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57例患儿成功进行硬化治疗。随访期发现174例治愈,82例基本治愈,8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有短暂的视力障碍6例,皮肤破溃14例,瘤体肿胀39例,肌肉纤维化2例,并发脑梗死1例,肌肉萎缩3例。结论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分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和治疗终点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栓塞 儿童
下载PDF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海波 张靖 +5 位作者 周少毅 陈昆山 牛传强 小云 蒋贻洲 林雀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间.对93例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选择泡沫硬化剂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诊断标准为出生时病变存在或出生后出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变范同逐渐增大;病变位...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间.对93例诊断为静脉畸形的患儿选择泡沫硬化剂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诊断标准为出生时病变存在或出生后出现,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病变范同逐渐增大;病变位置表浅时表现为蓝色,体位试验阳性,MRI显示特征性表现。根据回流速度将静脉崎形分为高回流和低回流2种类型,其中高回流型39例.低回流型5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93例患儿成功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平均每例次应用泡沫硬化剂6.5ml,其中24例治愈,38例基本治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7%(76/93)。2种类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4例一过性视觉障碍,16例瘤体肿胀、6例皮肤色素沉着。结论DSA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小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低回流类型的静脉畸形,疗效更为硅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泡沫硬化剂 儿童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小云 陈建庭 +3 位作者 刘文军 唐焕章 杨春露 金大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316-2317,F003,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50只(体质量200~23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做腹腔开关手术,其余4组做双侧卵巢切...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50只(体质量200~23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对照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做腹腔开关手术,其余4组做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术后3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仪证实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随后对正常对照组和去势对照组大鼠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mL/kg,每2周1次;脉冲电磁场组大鼠选用强度为50Gs、频率为15Hz的脉冲电磁场行全身磁疗(以脊柱为中心),2h/d,1次/d;雌激素组腹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次/2周;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腹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每2周1次,同时进行磁疗。各组均于治疗后12周及处死前3d行口饲四环素。于24周末在全麻下将全部大鼠处死,行骨密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切片和骨形态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及去势对照组大鼠L2-L4的骨密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的BMD(g/cm2)(分别为:0.142±0.069,0.145±0.004,0.144±0.007)较治疗前(分别为:0.097±0.010,0.094±0.010,0.094±0.010)显著增加(P<0.05)(t=-17.37,-24.38,-28.52);治疗后同期各组骨密度比较,大小排序为:正常对照组>雌激素组>脉冲电磁场+雌激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去势大鼠 骨代谢 雌激素 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 卵巢切除
下载PDF
外科治疗静脉畸形术后残余静脉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小云 张靖 +5 位作者 周少毅 陈昆山 李海波 牛传强 蒋贻洲 林雀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静脉畸形术后残余静脉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我科接受介入硬化治疗的18例静脉畸形患儿,均曾行外科切除术,术后复查MRI均证实仍有部分残余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四肢并累及肌层6例,病灶位于膝关节或...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静脉畸形术后残余静脉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我科接受介入硬化治疗的18例静脉畸形患儿,均曾行外科切除术,术后复查MRI均证实仍有部分残余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四肢并累及肌层6例,病灶位于膝关节或肘关节腔周围2例,病灶位于颈部且包绕颈部血管或侵入颈动脉鞘3例,病灶位于足底并侵入跖骨间隙2例,病灶位于眼眶2例,累及腮腺1例,累及直肠、乙状结肠2例,上述残余病灶外科往往难于完全切除或家属拒绝再次接受外科手术。上述患儿均在我科接受介入硬化治疗,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直接穿刺病灶,并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4周后若患儿未达治愈标准可重复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18例患儿共接受治疗61次,平均3.4次,术后当天出院率达85.2%(52/61)。治愈3例(16.7%)、好转15例(83.3oA)、无效0例,未出现皮肤明显坏死、神经功能损害及心脑肺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硬化治疗外科治疗静脉畸形术后残余静脉畸形具有操作简易、住院时间短、高效且安全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疗法 乙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