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法检测中华鳖肌肉中己烯雌酚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先乐 张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根据酶标免疫法原理 ,用含有针对兔IgG(己烯雌酚抗体 )的羊抗体与待测中华鳖肌肉中的己烯雌酚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洗涤后 ,加入的酶标底物连接未结合的己烯雌酚抗体 ,在酶基质的作用下与无色发色剂生成有色产物。反应后于 45 0nm处... 根据酶标免疫法原理 ,用含有针对兔IgG(己烯雌酚抗体 )的羊抗体与待测中华鳖肌肉中的己烯雌酚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洗涤后 ,加入的酶标底物连接未结合的己烯雌酚抗体 ,在酶基质的作用下与无色发色剂生成有色产物。反应后于 45 0nm处测量吸光度 ,吸光强度与样品中的己烯雌酚浓度成反比。该检测方法平均最低检测下限为 0 .0 12 5 μg/kg ,平均回收率 74.8%,变异系数为 1.76 3~ 3.0 84%。表明本方法快速、灵敏、可靠 ,适合对己烯雌酚残留限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已烯雌酚 中华鳖 酶联免疫法 含量测定 药物残留检测
下载PDF
鲟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5 位作者 赵蕾 郑卫东 邱军强 曹海鹏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6-771,共6页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迅速增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鲟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使得鲟体质普遍下降,发病率大增。鲟鱼多发细菌性疾病,暴发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弗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细菌YX-6特性及鉴定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安健 宋增福 +3 位作者 杨先乐 路怀灯 佘林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1-569,共9页
从对虾池塘筛选得到1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X-6。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pH、盐度及碳源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可将亚硝酸盐氮由... 从对虾池塘筛选得到1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X-6。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pH、盐度及碳源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可将亚硝酸盐氮由10mg/L降至0;该菌最适生长及反硝化温度为30℃;pH值范围为7~9时最适于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发挥。该菌最适盐度范围为0~15;丁二酸钠、乙酸钠为该菌生长及反硝化的最适碳源。通过对YX-6菌株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该菌株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含有亚硝酸还原酶nir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 凝结芽孢杆菌 16SrRNA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主要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 被引量:28
4
作者 郑宗林 唐俊 +3 位作者 喻文娟 叶金明 杨先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通宇 +4 位作者 刘照时 李溥 陆耀宇 甘龙飞 建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18-3220,共3页
目的:探讨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每次10 mg,每周1次;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每次10 mg,每周1次;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每次10 m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飞金止痛胶囊口服,每次3粒,bi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度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RF、CRP、IL-1、IL-6、IL-8、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可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金止痛胶囊 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淡水养殖动物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分型与耐药性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丹 曹海鹏 +1 位作者 杨先乐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2-1099,共8页
以质控菌株ATCC7966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49株分别采集于中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北、上海等主要淡水养殖区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模式,探讨... 以质控菌株ATCC7966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49株分别采集于中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北、上海等主要淡水养殖区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模式,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性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50株受试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这12个基因型,其中Ⅷ型菌株最多,Ⅲ型和Ⅹ型菌株最少。此外,50株受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AMP)的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氨苄(CX)的耐药率高达98%,94%以上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未产生耐药性。受试菌株对12种抗生素呈现出AMP、CX/AMP、CX/AMP/POL(多黏菌素)、CX/AMP/SMZ(复方新诺明)、CX/AMP/NM(新霉素)、CX/AMP/SMZ/POL、CX/AMP/SMZ/POL/GM(庆大霉素)、CX/AMP/SMZ/LOM(洛美沙星)/ENR(恩诺沙星)、CX/AMP/SMZ/LOM/ENR/OF(氧氟沙星)/LEV(左氟沙星)这9种不同的耐药模式,其中Ⅻ型菌株的耐药谱均为CX/AMP/POL型,Ⅱ型和Ⅺ型菌株的耐药谱多为CX/AMP/SMZ型,Ⅳ型、Ⅵ型和Ⅷ型菌株的耐药谱多为CX/AMP型,Ⅹ型菌株的耐药谱为CX/AMP/NM型。据此推测,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与耐药性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ERIC-PCR 耐药性
下载PDF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2 位作者 郑卫东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3-398,共6页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16S RDNA 药敏特性 西伯利亚鲟
下载PDF
喹乙醇在鱼体内蓄积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先乐 +1 位作者 邱军强 刁进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以含 35 0mg/kg和 4 0 0mg/kg喹乙醇的饲料经 99d分别连续投喂鲤和银鲫 ,以测定喹乙醇在鲤和银鲫体内的蓄积及其对鲤、银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银鲫单养还是鲤鲫混养 ,无论是鲤还是银鲫 ,试验组喹乙醇在肝脏组织中蓄积量最... 本文以含 35 0mg/kg和 4 0 0mg/kg喹乙醇的饲料经 99d分别连续投喂鲤和银鲫 ,以测定喹乙醇在鲤和银鲫体内的蓄积及其对鲤、银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银鲫单养还是鲤鲫混养 ,无论是鲤还是银鲫 ,试验组喹乙醇在肝脏组织中蓄积量最高 ,99d单养银鲫组可达 10 0 5 7± 0 0 15 (3)mg/kg ,鲤鲫混养组银鲫、鲤分别达 10 10 7± 0 2 2 6 (3)mg/kg,9 883± 0 0 32 (3)mg/kg ,肾脏次之 ,99d单养鲫鱼组的银鲫 ,鲤鲫混养组的银鲫、鲤分别为 7 4 94± 0 0 6 4 (3)mg/kg,7 777± 0 138(3)mg/kg和 7 6 0 8± 0 0 86 (3)mg/kg ,肌肉中较低 ,分别为 0 1170± 0 0 0 3(3)mg/kg ,0 16 0± 0 0 0 3(3)mg/kg,0 4 86± 0 0 0 6 (3)mg/kg;经检验三种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量差异显著 (P <0 0 5 )。由于喹乙醇在鱼体内的蓄积 ,虽鲤鲫混养组的银鲫、鲤的相对增重率达到 10 2 7%和 110 7% ,但是它们的抗应激反应率明显下降 ,而且随喹乙醇摄入量的增加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当给予一定程度的应激刺激后 ,单养鲫鱼组的银鲫应激反应率由 5 8d的4 4 8%上升到 99d的 6 4 3% ,鲤鲫混养组的银鲫和鲤分别由 5 8d的 6 6 7%和 4 6 2 %分别上升到 99d的 88 3%和76 9% ,无论是 5 8d还是 99d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喹乙醇 体内蓄积毒性 生长 饲料添加剂 抗应激反应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彭博文 杨移斌 +2 位作者 艾晓辉 杨先乐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本试验通过对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X4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克氏原螯虾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致病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 本试验通过对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X4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克氏原螯虾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参考。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致病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菌株X4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克氏原螯虾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新霉素及氟苯尼考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及苯唑西林3种抗生素耐药。分离得到的菌株X4对克氏原螯虾有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氟苯尼考、新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特性
原文传递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俊 郑宗林 +2 位作者 杨先乐 喻文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5,共8页
在水温25℃,以100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E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 在水温25℃,以100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E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0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d,4.74d、1.7d和2.2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d、24.61d、10.33d和14.52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基异噁唑 中华绒螯蟹 代谢 消除
下载PDF
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及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海迪 杨先乐 +1 位作者 王翔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0,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口灌给药途径下,研究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中华绒螯蟹以20 mg/kg剂量给药双氟沙星后,其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中药物-时间曲线关系符合开...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口灌给药途径下,研究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中华绒螯蟹以20 mg/kg剂量给药双氟沙星后,其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中药物-时间曲线关系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双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吸收迅速,在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达峰时间短。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中的Vd分别为3.170 L/kg、2.122 L/kg、1.045 L/kg、1.051 L/kg和0.203 L/kg;双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消除缓慢,在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6.316 h、88.228 h、137.524 h、67.021 h和124.679 h;总体清除率CLs分别为0.783 L/h.kg、0.040 L/h.kg、0.013 L/h.kg、0.011 L/h.kg和0.008 L/h.kg。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中药物水平的变化趋势与双氟沙星相似,都呈现多峰现象。但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4种组织中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出现药峰的时候恰好是这4种组织中双氟沙星下降缓慢时期。鉴于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消除缓慢,而可食组织中脂肪含量较高,因此若规定可食组织中双氟沙星的最大残留限量以脂肪中最大残留限量(100μg/kg)为标准,沙拉沙星的最大残留限量为30μg/kg,则建议双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休药期大于24d,才能保障食用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双氟沙星 沙拉沙星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鲟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4 位作者 邱军强 曹海鹏 肖艳翼 杨先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4s-15对左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防治鲟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国内分离株的毒力因子分布与致病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付乔芳 邱军强 +2 位作者 杨先乐 安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了研究分析国内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的分布及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及其防治,选取5种主要毒力因子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抗金属蛋白酶(ast)、肠毒素(altA)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采用... 为了研究分析国内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的分布及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及其防治,选取5种主要毒力因子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抗金属蛋白酶(ast)、肠毒素(altA)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菌株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扩散(K-B)法检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除菌株Hong12的LD50约为109 cfu,毒力弱外,其他毒力均较强,LD50均在106 cfu左右。aerA、ahpA、hlyA、altA、ast 5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77.8%、88.9%、100%、100%、77.8%。通过比较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与其对鲫鱼致病性试验结果可以发现,aerA、ahpA为嗜水气单胞菌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与致病性存在相关性,ast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不是主要毒力因子,hlyA、altA与致病性不存在相关性。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对复合磺胺、头孢噻肟、利福平中毒敏感,对呋喃妥因、氯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毒力因子 致病性 相关性
下载PDF
41种中草药对3种鲟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移斌 曹海鹏 +4 位作者 夏永涛 杨婷 赵蕾 杨先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 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等均高度敏感,对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均中度敏感,对麦冬、当归、胖大海、玉竹均不敏感。此外,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和15.6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以及15.625 mg/mL和31.25 mg/mL,而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中度敏感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分别高于31.25 mg/mL和62.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Acipenser sp.) 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中草药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病原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宗英 张一柳 +4 位作者 刘力硕 蔡红桂 张凤翔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病因,对病蟹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病原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健康蟹为对照,对病蟹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分析未见致病性生物...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病因,对病蟹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病原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健康蟹为对照,对病蟹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分析未见致病性生物;病蟹的鳃、肌肉和肝胰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的病理特征为鳃组织增厚,鳃腔增大,血细胞增多,细胞核边缘化;肝胰腺组织中单层上皮细胞空泡化,并出现转运泡,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细胞排列紊乱,转运泡和空泡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且转运泡内内容物增多,更甚者肝小管基膜破裂、内容物外流,细胞核解体,肝细胞出现坏死;肌细胞的病变特征主要是肌丝松弛变性、细胞核固缩深染。病原学研究和发病情况调查表明该病为非生物性疾病,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发病原因,将该病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病原学 病理学
下载PDF
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养殖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晓华 曹海鹏 +2 位作者 侯三玲 杨先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8,共8页
评价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的安全性,为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在观察了聚维酮碘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抑制作用、对水产益生菌抑... 评价水产用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的安全性,为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在观察了聚维酮碘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抑制作用、对水产益生菌抑菌效果以及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异育银鲫及其养殖水体主要有害理化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在终浓度为6.00~14.00 mg/L时对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小球藻的半数抑制浓度大于14.00 mg/L,对水产益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8~512 mg/L,对大型蚤、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3.44 mg/L、17.63 mg/L。此外,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浓度为74.77 mg/L,而且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聚维酮碘至终浓度为0.20~1.40 mg/L后14 d内,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增加,各浓度组异育银鲫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缓慢下降。本研究证实聚维酮碘低毒,但考虑到其可能对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大型蚤等浮游动物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其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浓度应不高于1.34 mg/L,在该安全应用浓度内不会引起养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大型蚤 斑马鱼 异育银鲫养殖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氯霉素在尼罗罗非鱼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先乐 湛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5,共6页
建立了尼罗罗非鱼血浆内氯霉素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法(RT HPLC),并研究了以50mg·kg-1剂量的氯霉素单次给药后,不同水温、不同年龄尼罗罗非鱼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的差异。结果表明,RT HPLC法检测血浆中的氯霉素基线走势平稳,药峰与杂质... 建立了尼罗罗非鱼血浆内氯霉素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法(RT HPLC),并研究了以50mg·kg-1剂量的氯霉素单次给药后,不同水温、不同年龄尼罗罗非鱼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的差异。结果表明,RT HPLC法检测血浆中的氯霉素基线走势平稳,药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在空白血浆样品中添加0.25,2.5和12.5μg·mL-1标准品,3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可达(90.47±3.42)%,且变异系数小于10%;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较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199%和1.770%。研究揭示,水温和年龄对氯霉素在尼罗罗非鱼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水温升高,氯霉素在罗非鱼血浆中吸收、分布和消除速度则明显加快,26℃下T1/2ka仅为18℃的1/3,T1/2α和T1/2β也明显缩短,Tp不到18℃的一半,CLs是18℃的1.74倍;氯霉素在一龄罗非鱼血浆中的吸收速度比二龄罗非鱼快,达峰时间短,消除速度明显减慢,但分布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AUC)大小二者比较接近。鉴于CAP毒性强,在对水产品中的CAP残留进行监控时,应以养殖水温较低、年龄较小者作为监控的重点,以确保水产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氯霉素 水温 年龄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绒螯蟹中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先乐 +2 位作者 唐俊 郑宗林 吕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研究了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前用无水硫酸钠作脱水剂、酸化乙腈作提取剂振荡提取、正已烷去脂、旋转蒸发并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灵敏、快速、准确、经济、实用... 研究了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组织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前用无水硫酸钠作脱水剂、酸化乙腈作提取剂振荡提取、正已烷去脂、旋转蒸发并离心的前处理方法,灵敏、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μg/kg、1.0μg/kg、5.0μg/kg;在加入标准品水平分别为5.0-15.0μg/kg、1.0-5.0μg/kg和5.0-15.0μg/kg时,回收率分别为68.67%-82.89%、66.67%-74.83%和72.67%-81.3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2%-7.32%、5.19%-8.18%和2.52%-5.73%。该前处理方法适合检测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诺氟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 恩诺沙星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前处理
下载PDF
壳聚糖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肖艳翼 夏永涛 +4 位作者 刘腾飞 利静 杨移斌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7.5和10 g/kg的壳聚糖,投喂12 g左右的俄罗斯鲟50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7.5和10 g/kg的壳聚糖,投喂12 g左右的俄罗斯鲟50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 g/kg的壳聚糖可显著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而当添加量超过10 g/kg时会抑制其生长(P<0.05);1.25和2.5 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和5 g/kg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壳聚糖添加量超过7.5 g/kg时则会抑制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1.25和5 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Ig M含量不受壳聚糖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能力,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壳聚糖添加量以2.5 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壳聚糖 生长 免疫
下载PDF
人参多糖对黑鲷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春震 +3 位作者 唐雪莲 吴月喜 梁成锦 杨先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100,共7页
为探讨人参多糖对黑鲷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给试验黑鲷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人参多糖(0.2、0.4、0.8g/kg)的3种饲料,统计分析生长数据,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参多糖组黑鲷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过氧化氢酶(CAT... 为探讨人参多糖对黑鲷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给试验黑鲷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人参多糖(0.2、0.4、0.8g/kg)的3种饲料,统计分析生长数据,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参多糖组黑鲷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过氧化氢酶(CAT)mRN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RNA在42d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参多糖显著提高黑鲷增重率和肝指数,脾指数、头肾指数、成活率无显著差异;SOD、CAT、GSH-PX mRNA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Ⅰ组CAT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显著,Ⅱ组SOD、CAT、GSH-PX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均显著且分别提高137.28%、57.00%、117.62%;Ⅲ组SOD mRNA对比NC组差异不显著,CAT、GSH-PX m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均显著且分别提高38.87%、170.59%。人参多糖能促进黑鲷生长并影响黑鲷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以0.4g/kg剂量人参多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黑鲷 抗氧化酶 生长性能 非转异性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