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外救治创伤患者应用改良KTS评分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邱晨 邹圣强 +3 位作者 吴敏 潘鑫 魏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方法在院外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76例院外救治的创伤患者采用现场改良KTS方法,评分分为0-4分、5-6分和7-8分。分析不同分数患者的分布特点与病情的关系,并对其人院后的去向及... 目的探讨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方法在院外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76例院外救治的创伤患者采用现场改良KTS方法,评分分为0-4分、5-6分和7-8分。分析不同分数患者的分布特点与病情的关系,并对其人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进行回访。结果院外急救创伤患者中KTS以7-8分为主,占77.18%(1988/2576),重症患者仅占1.66%(33/1988);KTS5-6分占15.54%(400/2576),重症患者增加到38.00%(152/400);KTS≤4分仅占7.28%(188/2576),重症患者增加到87.77%(165/188)。KTS分数段越低,重症患者的比率就越高,KTS0-4分及5。6分的重症患者比率与KTS的7-8分重症患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TS0-4分及5-6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比率较KTS7-8分的患者明显增加(均P〈0.01),病死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KTS评分能在院外急救中早期预警潜在危重创伤患者,评分分数越低,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 院外急救 创伤
下载PDF
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志刚 吴敏 +3 位作者 邱晨 潘鑫 何斌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014-01-01至2014-12-31和2015-01-01至201... 目的探讨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014-01-01至2014-12-31和2015-01-01至2016-12-31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前者未采用无线心电图传输(对照组,n=118),后者采用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观察组,n=227)。比较两组从入院到接受PCI治疗时间,并分析两组出院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胸痛发生至到达院内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入院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为(41.9±17.4)min较对照组的(84.9±32.4)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6,P<0.001);观察组的出院生存率(97.40%)较对照组的出院生存率(89.8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4,P=0.003)。结论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可以使急性STEMI患者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出院生存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177名临床医生单人徒手CPR按压时间与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邹圣强 潘鑫 +7 位作者 吴敏 章衡 邱晨 陆素琴 王金鑫 盛家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徒手心肺复苏(CPR)按压的质量。方法对参加CPR培训和竞赛的177名(其中男性组91名,女性组86名)临床医生,进行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平均按压深度,男性组CPR为(3.9±0.3)cm,女性组为(3.8±0.7)cm,...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徒手心肺复苏(CPR)按压的质量。方法对参加CPR培训和竞赛的177名(其中男性组91名,女性组86名)临床医生,进行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平均按压深度,男性组CPR为(3.9±0.3)cm,女性组为(3.8±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按压频率,男性组为(90±2.7)次/min,女性组为(85±3.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CPR的按压质量不高,建议在CPR指南在2015年修订时,要求徒手CPR操作者,在CPR操作的第3周期结束与第4周期未开始前,及时更换临床医生,特别女性医生,以保证CPR徒手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徒手 深度 频率
下载PDF
接受CPR培训人员现场实施意愿的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章衡 +3 位作者 姜皓冰 姚静 吴敏 陈志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前后现场实施意愿改变对开展公众CPR培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在镇江市急救中心接受CPR培训的人员(≥16岁)进行调查,该调查为自愿、... 目的探讨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前后现场实施意愿改变对开展公众CPR培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在镇江市急救中心接受CPR培训的人员(≥16岁)进行调查,该调查为自愿、匿名。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填写一次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67%。绝大多数接受培训人员学习心肺复苏的动机是“有备无患”(81.8%)。在培训前后,做CPR的信心、对陌生人进行CPR的可能性、对家庭成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可能性均显著提升(P〈0.01)。而且在培训后,因害怕被起诉、担心感染疾病、担心CPR不正确伤害患者、担心判断不准而CPR等顾虑均显著减轻(P〈0.01)。结论CPR技术培训能够增加旁观者CPR的信心和可能性,但对于陌生人进行CPR仍然存在部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院外心脏骤停 旁观者
下载PDF
院前救治596例心脏骤停患者特点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志刚 吴敏 +2 位作者 邱晨 何斌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镇江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特点,对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院前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的基本情况、发病地点、... 目的:探讨镇江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特点,对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院前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的基本情况、发病地点、急救时间与效果,以及此两年心肺复苏知识普及工作对旁观者心肺复苏和患者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结果:心脏骤停发生地主要是家中,共416例(69.80%),其中2013年173例(29.03%),2014年243例(40.77%)。接报警电话至急救小组到达现场的应急反应时间:2013年为(10.29±5.89)min,2014年为(10.83±6.48)min,急救所耗时间2013年为(24.32±13.00)min,2014年为(24.80±13.35)min,两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013年共计246例,2014年共计350例。其中接受旁观者心肺复苏2013年16例(6.50%),2014年18例(5.14%),两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013年12月心脏骤停患者最多,共36例(14.63%),2014年11月患者最多,共41例(11.71%)。2013年辰时(7:00~9:00)心脏骤停患者最多,共32例(13.01%),2014年巳时(9:00~11:00)患者最多,共51例(14.57%)。结论结论:为提高镇江地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水平,应尝试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急救建设,提高群众急救知识水平和增强急救意愿,同时需要缩短急救中心的应急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院外救治3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流程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敏 陈志刚 +4 位作者 邱晨 潘鑫 何斌 花长松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离型心肌梗死(ST—elevatl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存院外救治流程中加入无线传输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4年不采用心电图传输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离型心肌梗死(ST—elevatl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存院外救治流程中加入无线传输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4年不采用心电图传输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和2015-2016年采用传输ECG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时间,并分析两组出院生存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胸痛发生至到达院内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生存出院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外救治急性STEMI患者采用无线传输12导联ECG流程,可影响患者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和出院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流程
下载PDF
116例急性卒中患者院前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晨 吴敏 +3 位作者 樊冬雪 潘鑫 何斌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116例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镇江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3例;年龄23~96岁,平均(55.1±14.0)岁。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本... 目的探讨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116例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镇江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3例;年龄23~96岁,平均(55.1±14.0)岁。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本特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送达医院时的生命体征等。结果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占全部患者的22.4%,65岁以下患者占78.4%。卒中患者以男性居多(62.9%),城市居多(72.4%)。从卒中症状开始到到达医院的时间平均为27 h(范围为0.5~72 h)。40例患者(34.5%)在症状出现后4.5 h内(窗口期)到达有溶栓能力的医院。患者总体NIHSS为(15.71±7.52)分,出血性卒中患者[(17.54±7.54)分]高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4±7.15)分](P<0.05)。所有脑卒中患者入院平均GCS评分为(12.12±3.35)分,缺血性卒中为(13.07±2.56)分,出血性卒中为[(11.11±3.80)分](P<0.05)。结论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卒中患者以65岁以下患者为主,男性居多,尽管患者意识水平尚可,但普遍病情较重,而且仅约1/3患者能短时间到达医院。因此,社会、媒体和医疗机构应积极的宣传,使人们提高对危险因素和卒中的认识。急救中心也应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院前急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原文传递
医护人员基于人体模型实施单人徒手CPR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圣强 朱丽娜 +8 位作者 潘鑫 吴敏 章衡 邱晨 陆素琴 王金鑫 盛家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73-275,共3页
我国有600万名医护人员,但从未完全掌握CPR这一简单的救命技术。从国内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即使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会CPR,但做得并不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宗的院内、院前CPR病例前瞻和回顾性研究报告发表。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徒手 深度 频率
下载PDF
镇江市院前救治0~14岁儿童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刚 吴敏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救治的镇江市0~14岁儿童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群体的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低龄儿童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救治209例,年龄[M(Qr)=3(2,11)],其中男126例,女83例,男...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救治的镇江市0~14岁儿童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群体的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镇江市急救中心院前救治的低龄儿童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救治209例,年龄[M(Qr)=3(2,11)],其中男126例,女83例,男女比例1.25:1。其中因高热引起的惊厥是主要的救治原因,共79例(37.80%),其中以4岁及以下儿童多见,共63例(79.75%);创伤占第二位,共38例(18.18%)。溺水的2例,其中1例为院前呼吸心跳停止。救治时间主要分布在10:00~22:00,总数为151例(72.25%)。意外伤害导致的儿童患者共47例(22.49%),其中男31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94:1,但差异不显著(χ~2=0.8143,P>0.05);导致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伤28例(59.57%)。结论:针对儿童的健康,镇江地区应特别关注4岁及以下低龄儿童,并特别注意预防热性惊厥、交通伤导致的意外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院前急救 特征
原文传递
护理专业新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娣 吉成禹 +5 位作者 乔艳 朱冬 王凯旋 邹圣强 张利岩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 目的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健康教育 学生 护理
原文传递
急产产妇的院前救治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晓云 +1 位作者 章衡 陈志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急产产妇的救治和效果。方法选择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01-01至2018-12-31救治的急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院前救治流程与措施,观察急救情况,同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急产产妇的救治和效果。方法选择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01-01至2018-12-31救治的急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院前救治流程与措施,观察急救情况,同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6例急产产妇,年龄25~44岁,平均(28.3±4.8)岁,入院孕周为37~40^(+3)周;初产妇55例,经产妇21例。其中观察组40例,院外分娩1例(2.5%);对照组36例,院外分娩9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救治的孕产妇发生急产主要与年龄、分娩史(距离上次分娩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年龄>35岁、有2年以上分娩史的经产妇是引起急产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产妇院外急产时,尽早的院前干预措施可降低院前分娩率,同时建议经产妇、居住边远的孕产妇临产期临近应及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产产妇 院前急救 孕产妇
下载PDF
提高实用急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敏 +1 位作者 潘鑫 邹圣强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第9期519-521,共3页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实用急救学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用语、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实用急救学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用语、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提高实用急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急救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院外应用NIHSS评分对急救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晨 陈志刚 +2 位作者 吴敏 潘鑫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24-1326,1369,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院外急救人员(NIHSS组)和常规评估的急救人员(对照组)的总院外时间和现场滞留时间以及比较入院后到做CT的时间。结果 共有274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9例,年龄33~89岁,平均(72±11)岁。所有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为7(2~15)min.,平均转运时间为12(1~22)min。NIHS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院外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6(65~128) min与84(56~140)min,P>0.05]。在现场停留时间分别为18(13~25)和16(11~23)(P>0.05)。院外NIHSS评分值为(5.2±5.7)分,院内医生NIHSS评分值为(4.2±5.9)分,院外略高于院内评分(P<0.05)。74.8%患者的院外和院内评分相差≤3分。在二次分析中,临床分类0~5分(轻度卒中)和6~40分(中度至重度卒中)的评价者间一致性为k=0.62,这表明一致性良好。结论 经过培训的院外急救医生可以在现场采用NIHSS作为准确的卒中严重程度量化工具,院外NIHSS评分不会影响急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卒中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实践共同体模式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娣 周闯 +2 位作者 邹圣强 张利岩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现状,评估实践共同体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镇江市市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往预约接种的婴儿家长185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91人)和实验组(960人)。对...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现状,评估实践共同体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镇江市市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往预约接种的婴儿家长185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91人)和实验组(9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实验组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开展培训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相同的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2.54±11.55)岁,男性占40.14%,曾经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2.52%,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8.22%。实验组干预后素养总分(194.48±8.97)及基本知识(38.80±4.67)、基本技能(60.37±4.48)、判别能力(40.98±5.57)、行为意愿(54.33±4.07)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前后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医院、社区应迫切重视民众灾难素养教育,建立成熟完善的实践共同体,开展系统多样的教育与培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灾难素养 自救互救 社区居民 城市 培训
下载PDF
镇江市院前救治3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义萍 吴敏 +4 位作者 邱晨 陈志刚 何斌 潘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12期666-669,共4页
目的 分析院前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特点,并为优化ACS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院前救治所有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共救治376例,其中男232例,... 目的 分析院前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特点,并为优化ACS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院前救治所有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共救治376例,其中男232例,女144例,平均年龄(69.89±13.88)岁,男平均(68.72±14.32)岁,女平均(71.78±12.9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8);患者以〉60岁的老年人为主,共297例,占78.99%,〉60岁和≤60岁人群的比例为3.76∶1,≤44岁与〉44岁ACS患者人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31);一年中4月份为高发期,共44例(11.71%),一天中主要高峰时段出现在09:00-19:59为28例(7.45%);应急平均时间[6(6)]min;其中5min内者为155例(41.22%)。结论 镇江地区突发ACS老年患者之间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院前急救中仍需确保首次医疗接触的质量,确保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 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76例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刚 何斌 +1 位作者 邱晨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6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救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特点,为制定区域范围内ACS救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救治376例,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44例(男:女=1.61:1),平均... 目的:分析院前救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特点,为制定区域范围内ACS救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救治376例,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44例(男:女=1.61:1),平均年龄(69.89±13.88)岁,男性平均(68.72±14.32)岁,女性平均年龄(71.78±12.98)岁(P<0.05);1年中4月人数最多,共44例(11.71%),救治患者的主要高峰时段出现在9:00~10:00(28例,7.45%);应急平均时间M(Qr)=7(4,10)min;其中5min内为155例(41.22%)。结论:镇江市老年人预防ACS需关注性别差异、气候特点,急救工作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
原文传递
在心脏骤停病人院外抢救中视频远程指导对复苏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衡 吴敏 +2 位作者 潘鑫 何斌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收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视频远程指导,观察...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收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视频远程指导,观察对比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除颤时间与救护车到达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复苏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外抢救 视频远程指导 复苏疗效
下载PDF
镇江市初级中学心肺复苏知识教育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刚 +4 位作者 章衡 吴敏 盛家鹏 姚静 姜皓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9期494-497,共4页
目的调查镇江市初中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培训的现状,为初中生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镇江市4个区及3个周边辖市区所有学校,随后对熟悉学校培训实践的工... 目的调查镇江市初中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培训的现状,为初中生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镇江市4个区及3个周边辖市区所有学校,随后对熟悉学校培训实践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采访。登记匿名问卷的调查数据,并纳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总结。结果共有35所学校完成调查,涵盖镇江及辖市区,共涉及中学生约14 000人。在所有学生中,最早接触CPR培训的是在七年级(约11岁)。尚无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普及培训计划,但有3所(8.6%)学校由个别班级自己组织培训,1所(2.8%)学校曾经将培训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缺乏规范的CPR培训计划最常见原因是需要额外的上课时间,且无资金支撑(28.6%)。1所(2.8%)学校已经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17所(48.6%)学校愿意无条件安装AED,1所(2.8%)学校认为没必要安装,其他16所(45.8%)学校表示如果有要求会考虑安装。过去10年间有5名学生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结论镇江市中学的CPR培训率较低,大多数学校在需要时无法立即获得AED。建议镇江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上课时间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增加对初中生CPR的培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中学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下载PDF
院间转诊203例不同通气方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志刚 +2 位作者 吴敏 陈伟 任艳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车载呼吸机与人工球囊辅助呼吸在院间转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21日期间,镇江市急救中心院间转诊过程中,分别采用车载呼吸机和人工球囊辅助呼吸的共203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车载呼吸机与人工球囊辅助呼吸在院间转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21日期间,镇江市急救中心院间转诊过程中,分别采用车载呼吸机和人工球囊辅助呼吸的共203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使用车载呼吸机人工球囊转运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与转运前相比,使用车载呼吸机112例,途中氧饱和度显著下降(P<0.05),心率显著增快(P<0.05),呼吸频率加快并不显著(P>0.05);人工球囊91例,氧饱和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心率增快非常显著(P<0.01),呼吸频率加快非常显著(P<0.01)。结论:车载呼吸机对比人工球囊转运危重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球囊面罩 辅助呼吸 院前急救
原文传递
综合视频技术在胸痛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20
作者 章衡 黄晓云 +2 位作者 吴敏 潘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83-183,186,共2页
探究综合视频技术应用在胸痛病人转运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急救中心急救的186例胸痛病人展开研究,分成两组,分别为参照组(行常规转运干预)与研究组(加以综合视频技术应用),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转运成功率与生存率高于参照组,... 探究综合视频技术应用在胸痛病人转运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急救中心急救的186例胸痛病人展开研究,分成两组,分别为参照组(行常规转运干预)与研究组(加以综合视频技术应用),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转运成功率与生存率高于参照组,且各个救治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视频技术应用在胸痛病人转运中能够缩短D-B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视频技术 胸痛 转运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