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史视角下的图像研究与艺术史的独特经验 被引量:9
1
作者 葛兆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4,160,共8页
2019年9月21日,作为"文研三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跨学科对话"思想史与艺术史"在北京大学举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 2019年9月21日,作为"文研三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跨学科对话"思想史与艺术史"在北京大学举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担任与谈人。近年来,思想史与艺术史领域对图像的关注与日俱增,对图像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发生了鲜明转向。就思想史而言,学者不再拘泥于仅仅把图像当作文献的旁证,而更加注重图像本身的色彩、位置、结构等元素,试图使它本身就成为史料;就艺术史而言,学界也将研究视域从纯粹的审美或技术分析转向图像背后的时代思想和价值观念。基于上述研究转向,思想史和艺术史之间出现了对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风格分析 政治史 思想史 书法艺术 艺术史家 图像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书法在美国 被引量:9
2
作者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共14页
二十多年前,博申先生在他和中田勇次郎合编的《欧美收藏中国法书名迹》一书的序言中,回顾了西方收藏中国书法的简史,他指出,在西方,中国书法是最后被认识和收藏的一种艺术.欧洲和美国收藏家收藏中国文物和艺术品,首先是从器物,如陶瓷、... 二十多年前,博申先生在他和中田勇次郎合编的《欧美收藏中国法书名迹》一书的序言中,回顾了西方收藏中国书法的简史,他指出,在西方,中国书法是最后被认识和收藏的一种艺术.欧洲和美国收藏家收藏中国文物和艺术品,首先是从器物,如陶瓷、青铜器等开始,以后才逐渐扩展到绘画,收藏书法还要更晚.部分原因是语言上的障碍,但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并没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收藏家 张充和 安思远 艾略特 美术馆 中国书法史
原文传递
清初贵戚收藏家王永宁(下) 被引量:9
3
作者 章晖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0,共10页
二 与江南文人的交往 王永宁在成为吴三桂的乘龙快婿后,并没有依仗权势投身政坛,而是携娇妻居住在远离云南的扬州和苏州,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康熙初年,他搬进了苏州城内的拙政园,以这里为中心和江南文人进行了密切的交往。
关键词 王永 收藏家 清初 江南文人 苏州城 吴三桂 拙政园 交往
原文传递
清初父子收藏家张若麒和张应甲 被引量:9
4
作者 章晖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8,共12页
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向为研究者关注,近年来,一位名叫张应甲(字先三)的山东籍收藏家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他于康熙初年间在苏州府一带活动,蒐集过手的古代名迹蔚为可观(张氏收藏的书画见文后附表)。根据同时代鉴藏家吴其贞(1607-1678... 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向为研究者关注,近年来,一位名叫张应甲(字先三)的山东籍收藏家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他于康熙初年间在苏州府一带活动,蒐集过手的古代名迹蔚为可观(张氏收藏的书画见文后附表)。根据同时代鉴藏家吴其贞(1607-1678)的记述,他的身份大略得以揭晓:先山,山东胶州人,阀阅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若 吴其贞 王时敏 曹娥碑 鹊华秋色图 鉴藏 孙承泽 湖庄清夏图 职方司郎中 山东胶州
原文传递
清初贵戚收藏家王永宁(上) 被引量:8
5
作者 章晖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1,共6页
明末清初之际,伴随着江山易主,收藏界也经历了一次大换手。不少古代书画名迹从迅速衰落的世家流出,而一批新兴的收藏家成为这些宝物的新主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此人以江南为活动中心,往来于江南和北京之间,在短短几年... 明末清初之际,伴随着江山易主,收藏界也经历了一次大换手。不少古代书画名迹从迅速衰落的世家流出,而一批新兴的收藏家成为这些宝物的新主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此人以江南为活动中心,往来于江南和北京之间,在短短几年内聚集了为数相当可观的宋元巨迹,与当时的文人圈和收藏界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往。由于他特别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收藏家 王永 古代书画 活动中心 收藏界 江南
原文传递
关于傅山研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文物世界》 2007年第6期39-43,共5页
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作为一位傅山艺术的研究者,能够参加纪念这位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盛会,我深感荣幸。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傅山研究,提一些看法。我的看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 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作为一位傅山艺术的研究者,能够参加纪念这位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盛会,我深感荣幸。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傅山研究,提一些看法。我的看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傅山研究文献的整理工作,第二部分对研究课题的开发提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著名学者 学习心得 整理工作 研究文献 研究者 书法家 艺术
下载PDF
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 被引量:6
7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9-56,共8页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在其晚年曾多次临写王羲之的『临河序』,(图一)根据八大山人专家王方宇先生的研究,至少有十九件有八大山人款的『临河序』存世,其中有十二件可确认为真迹。八大山人反复书写『临河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在其晚年曾多次临写王羲之的『临河序』,(图一)根据八大山人专家王方宇先生的研究,至少有十九件有八大山人款的『临河序』存世,其中有十二件可确认为真迹。八大山人反复书写『临河序』除了说明他晚年对王羲之的书法的喜爱外,他的这些『临』作也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书坛『临』的观念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和当时文化氛围中所发生的人们对传统经典的态度的变化息息相关。比较八大山人所书『临河序』和墨迹本中的神龙本『兰亭序』和传拓本中最著名的定武本『兰亭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不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临河序 八大山人 兰亭序 王铎 书法 明末清初
原文传递
王鉴生年考 被引量:6
8
作者 章晖 《中国书画》 2009年第11期60-64,共5页
王鉴(字玄照,康熙即位后,避讳,改字为圆照或元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和王时敏被誉为当时的画坛领袖,对清代山水绘画影响至巨,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王鉴的生年在各种重... 王鉴(字玄照,康熙即位后,避讳,改字为圆照或元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和王时敏被誉为当时的画坛领袖,对清代山水绘画影响至巨,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王鉴的生年在各种重要的辞书和美术史著作中都记录为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历来没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鉴 生年 中国美术史 山水画家 明末清初 绘画影响 王时敏
下载PDF
如何理解书法:以晚清官员的实践为中心
9
作者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6期39-50,F0003,共13页
本文以晚清官员的书法实践为中心,认为晚清官员的书法活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日常的书法练习,追求艺术上的精进,并通过书法作品进行社交应酬。从而进一步认为,晚清时期书法艺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本文以晚清官员的书法实践为中心,认为晚清官员的书法活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日常的书法练习,追求艺术上的精进,并通过书法作品进行社交应酬。从而进一步认为,晚清时期书法艺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仍保持了遵循传统这一稳定性,且通过吸收部分现代技术提升了写作效率,而科举制度的终结是导致书法教育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晚清官员的书法实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变革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书法 官员
下载PDF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10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9,141,142,144-147,F0003,共15页
从宋代开始,拓片就成为金石学的重要载体。清代中期以后,金石收藏和研究的品类扩大,对金石拓本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吴大澂不但本人会传拓,而且培训拓工,派遣他们访碑拓碑。因此,拓工在晚清金石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 从宋代开始,拓片就成为金石学的重要载体。清代中期以后,金石收藏和研究的品类扩大,对金石拓本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吴大澂不但本人会传拓,而且培训拓工,派遣他们访碑拓碑。因此,拓工在晚清金石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拓工 晚清 金石
原文传递
文物市场里的晚清官员:吴大澂及其友人的青铜器收藏活动 被引量:5
11
作者 《美成在久》 2018年第4期6-25,共20页
古物收藏习俗古已有之,尤以官员贵胄为甚。三千午前的王后妇好,两千午前的海昏候刘氪都喜前朝文物。末代金石学兴起,慕古之风日盛。清代官员好雅,收藏更是蔚然成风。清延重臣吴大激便是活跃于文物市场的伟岸身影。本文描述的,正是... 古物收藏习俗古已有之,尤以官员贵胄为甚。三千午前的王后妇好,两千午前的海昏候刘氪都喜前朝文物。末代金石学兴起,慕古之风日盛。清代官员好雅,收藏更是蔚然成风。清延重臣吴大激便是活跃于文物市场的伟岸身影。本文描述的,正是吴大激及其文友当午的收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藏活动 文物市场 官员 青铜器 吴大澂 晚清 金石学 习俗
原文传递
华人德书法史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中国书画》 2009年第12期74-77,共4页
对于当代中国书学来说,20世纪的8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在80年代以前,真正的断代史研究以及断代史中深入的个案分析是非常缺乏的。即使是沙孟海先生那篇写于30年代、广受好评的《近三百年来的书学》,也还只是流派的梳理和主要书家的点评... 对于当代中国书学来说,20世纪的8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在80年代以前,真正的断代史研究以及断代史中深入的个案分析是非常缺乏的。即使是沙孟海先生那篇写于30年代、广受好评的《近三百年来的书学》,也还只是流派的梳理和主要书家的点评,谈不上是深入的个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研究 价值 人德 80年代 个案分析 当代中国 30年代 断代史
下载PDF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书画》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一枫江书屋主人藏有一部《簠斋封泥》,共五册,收入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旧藏古封泥拓片422枚,内有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吴大澂(1835—1902)手批129处。收藏印有"愙斋集古"(图1)、"趛斋审定"、"... 一枫江书屋主人藏有一部《簠斋封泥》,共五册,收入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旧藏古封泥拓片422枚,内有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吴大澂(1835—1902)手批129处。收藏印有"愙斋集古"(图1)、"趛斋审定"、"赵叔孺收藏印"等。第一册有袁克文(1889—1931)的引首"古封泥",款曰:"簠斋藏泥,愙丈考释,今归冰铁盦。丁巳三月克文观记。"(图2)丁巳为1917年,此时,这一册页由苏州吴县篆刻家王大炘(斋号冰铁盦,1869—1924)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名宦 陈介祺 袁克文 封泥 赵叔孺 收藏印
下载PDF
王季迁藏中国古代绘画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1991年春,由王方宇先生和业师班宗华教授策划的“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展”在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举行。王方宇先生亲临开幕式自不待言,著名的华人收藏家王季迁先生和翁万戈先生也到场了。开幕式的酒会上,班先生致辞,言辞... 1991年春,由王方宇先生和业师班宗华教授策划的“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平和艺术展”在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举行。王方宇先生亲临开幕式自不待言,著名的华人收藏家王季迁先生和翁万戈先生也到场了。开幕式的酒会上,班先生致辞,言辞虽短,但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班先生热情赞扬了王季迁、王方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耶鲁大学 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史研究 私人收藏 八大山人 开幕式 美术馆 艺术展
下载PDF
傅山研究札记 被引量:2
15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1-76,共6页
“朱衣道人案”是傅山生平中的一件大事,如实的考证,对了解傅山的思想观点、艺术观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之,考证其与孙茂兰、王铎的关系,为研究傅山提供了更丰富的史料。
关键词 董其昌 博山 《霜红龛集》 书法家 清政府 明遗民 山西文化 《山西大学学报》 布政使 《山西通志》
下载PDF
承前启后之作——评傅申著《书法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从1965年入故宫书画处,在库房里拿着放大镜一遍遍地仔细观察院藏古书画,到2004年10月参与《自叙帖》真伪之辨、撰写《书法鉴定》一书,在这近四十年的岁月中,傅申曾撰写以下和鉴定相关的书籍(散篇的论文不计):
关键词 书法鉴定 临床诊断 承前启后 怀素 《自叙帖》 古书画 放大镜 撰写
下载PDF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新罕布什尔州地处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由于纬度高,夏季较为凉爽。八月中旬,已故著名收藏家王方宇先生之子王少方先生约了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副主任张子宁先生和我联袂前往新罕布什尔州拜著名收藏家... 新罕布什尔州地处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由于纬度高,夏季较为凉爽。八月中旬,已故著名收藏家王方宇先生之子王少方先生约了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副主任张子宁先生和我联袂前往新罕布什尔州拜著名收藏家、艺术家,学者翁万戈先生。翁先生的别墅座落在景色优美的山中,由于小镇的名字为莱姆,宅前又有一条小溪流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陈洪 溪居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 收藏家 翁同和
原文传递
记五件傅山的早期作品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84,共10页
在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1607~1684年)的传世作品中,早期作品极少,人们所见多为其五十岁后的作品。目前人们所见其最早的作品,是一件书于1641年的碑刻拓本。碑正文为行书,是傅山本人的散文“上兰五龙祠场圃记”,文后又有傅山的隶书... 在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1607~1684年)的传世作品中,早期作品极少,人们所见多为其五十岁后的作品。目前人们所见其最早的作品,是一件书于1641年的碑刻拓本。碑正文为行书,是傅山本人的散文“上兰五龙祠场圃记”,文后又有傅山的隶书所书铭赞。林鹏先生曾有专文讨论这件作品,指出此时书风有赵孟頫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与考订几件鲜为人知的早期作品,并对傅山的书风在清初的转变略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早期作品 明末清初 书法艺术 书风 书法家 山西省 黄道周 小楷 颜真卿
原文传递
关于“现代书法”三人谈 被引量:3
19
作者 弋夫 颐斋 《中国书法》 1986年第2期35-39,共5页
我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急迫的问题:创新。去年秋天,在北京,一批有志于书法艺术创新的书画家成立了'现代书画学会',并举办了'现代书法首展'。本刊今年第一期刊出其中部分作品后,引起了书学界的反响。现选发... 我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急迫的问题:创新。去年秋天,在北京,一批有志于书法艺术创新的书画家成立了'现代书画学会',并举办了'现代书法首展'。本刊今年第一期刊出其中部分作品后,引起了书学界的反响。现选发对此展览作品及创新问题不同观点的三篇论文,意在引起海内外学者和广大书法家对于书法创新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艺术创新 海内外学者 中国书法 似与不似之间 碑学 书学 参展者 结字 书风
原文传递
吴大澂和他的艺术家幕僚 被引量:3
20
作者 《艺术工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70,共13页
本文以晚清名宦吴大澂为例,讨论幕主和艺术家幕僚之间的互动,从中观察艺术在官员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吴大澂 幕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