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苏南乡村自然景观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澜 唐晓岚 +2 位作者 熊星 杜娟 王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4,共6页
【目的】科学评估苏南水网地区乡村自然景观生态敏感性,以保护性地开发乡村自然景观,维护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生态的相对稳定。【方法】借助Arc GIS 10.0平台,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通达度、坡度、坡向、地质灾害和水域距离7个指... 【目的】科学评估苏南水网地区乡村自然景观生态敏感性,以保护性地开发乡村自然景观,维护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生态的相对稳定。【方法】借助Arc GIS 10.0平台,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通达度、坡度、坡向、地质灾害和水域距离7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通过查阅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并评估苏南水网地区典型乡村——太湖东村自然景观的生态敏感性。【结果】影响东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指标因子为土地利用类型,其次为地质灾害和水域距离;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度一般,交通通达度和地形的影响度较弱,这和当地地势起伏变化不大、交通密度较小有关。【结论】通过加权叠加方式模拟出生态敏感性分布图,可知东村内部临近水域地区、山体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坡度较陡地区的景观生态敏感性最强,其他靠近村落的地区以及地势平坦的山脚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东村 乡村自然景观 生态敏感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地质灾害 水域距离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动物黑麂适宜生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莎 +1 位作者 王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0-1399,共10页
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野生动物适宜生境的可能变化,对未来有关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至今记录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分布数据和9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两种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2.6和RCP8.5)下未来... 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野生动物适宜生境的可能变化,对未来有关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至今记录的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分布数据和9种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两种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2.6和RCP8.5)下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80s)黑麂的适宜生境。结果表明,到2050s和2080s:(1)在RCP2.6情景下,黑麂适宜生境面积相对于基准气候条件下将分别减少11.9%和6.2%,而在RCP8.5情景下,则分别减少36.9%和52.0%;(2)在RCP2.6情景下,黑麂适宜生境中的"核心区域"景观面积相对于基准气候条件将分别减少20.5%和10.5%,而在RCP8.5情景下,则分别减少55.2%和65.2%;(3)在RCP2.6情景下,稳定不变适宜生境的面积占基准气候条件下适宜生境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5.1%和84.2%,而在RCP8.5情景下,分别为48.3%和35.8%。总体而言,在RCP2.6情景下,与基准气候条件下相比气候变化对黑麂适宜生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RCP8.5情景下则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适宜生境面积和适宜生境中"核心区域"景观的面积明显减少,不变适宜生境面积占基准气候条件下适宜生境面积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建议未来加强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地区黑麂适宜生境的保护,建立黑麂保护区之间的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科 气候情景 物种分布模型 生境 保护
原文传递
东江源区陆域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金梅 +5 位作者 王莎 吴婕 梁屹 陈永林 熊星 王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92-3098,共7页
构建生态网络,加强破碎生境间的连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研究区,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并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以及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景观功... 构建生态网络,加强破碎生境间的连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研究区,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并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以及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景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源区生态网络由15个生态源地、14条重要生态廊道和9个踏脚石组成;本研究所构建的生态网络能够提升东江源区生态源地间的连接度,提高绿色景观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为东江源区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MSPA 东江源
原文传递
基于“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与导控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星 唐晓岚 +2 位作者 叶海跃 王军 刘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策略和实施路径,为传统村镇的规划编制和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分析方法与决策支持,以期探索一条兼顾人文、生态景观保护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景观可持续利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源汇格局 保护与导控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9
5
作者 熊星 唐晓岚 +1 位作者 刘澜 王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51,共9页
【目的】构建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以延续传统乡村地区脆弱的人文与生态景观系统。【方法】基于"源-汇"理论与方法,以太湖西山传统村落为例,通过辨识生态与文化景观系统存续"源"的类别、位置、范围和强度,以土地利... 【目的】构建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以延续传统乡村地区脆弱的人文与生态景观系统。【方法】基于"源-汇"理论与方法,以太湖西山传统村落为例,通过辨识生态与文化景观系统存续"源"的类别、位置、范围和强度,以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与到道路的距离4个指标作为"汇"阻力评价要素,借助ArcGIS 9.3平台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计算传统生态、文化景观"源-汇"过程,获取生态、文化景观存续安全格局。【结果】太湖西山生态与人文景观布局高安全等级区域面积分别占67.11%和38.29%,中安全等级区域分别占19.88%和49.16%,低安全等级区域分别只占13.01%和12.55%。【结论】"源-汇"理论与方法在太湖西山传统乡村景观安全格局构建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生态、文化景观过程的模拟、生态与文化景观安全等级划分与分级分区保护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源-汇”理论 安全格局 太湖西山景区
原文传递
干扰对太湖西山风景林景观格局影响的时间轨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军 唐晓岚 +1 位作者 李明阳 杨玉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5,共7页
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干扰,森林公园风景林存在着快速的空间及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以免费开放的2001~2010年Landsat时间系列堆栈(LTSS)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监督分类、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基础上,分观... 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干扰,森林公园风景林存在着快速的空间及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以免费开放的2001~2010年Landsat时间系列堆栈(LTSS)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监督分类、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基础上,分观光旅游(2001~2004年)、度假旅游(2005~2007年)、综合整治(2008~2010年)3个时段,对研究区域2001~2010年的风景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间轨迹分析。研究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域的森林干扰经历了小幅上升、上下剧烈变动、缓慢下降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2)2001~2010年,研究区域风景林平均斑块大小和面积加权形状指数经历了较大幅度下降、上下剧烈变化、缓慢上升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斑块数量则呈现较大幅度上升、先下降后上升的剧烈变化、缓慢上升3种变化趋势;(3)2001~2010年,森林干扰变化剧烈的地段位于海拔较低、坡度较为平缓、受人类旅游活动影响剧烈的西山岛东部以及南部边缘地带;(4)西山岛森格局指数的时间轨迹变化与森林干扰指数的变化趋势在时空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自然和人为干扰 时间轨迹分析 江苏省太湖西山岛
下载PDF
乡村景观肌理解构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澜 熊星 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9期144-145,共2页
在城乡快速发展和全民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乡村规划建设实践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乡村景观原真性的肌理。如何实现乡村建设发展与乡村景观保护的共赢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乡村景观保护和控制的核心——乡村景观肌理,可以... 在城乡快速发展和全民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乡村规划建设实践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乡村景观原真性的肌理。如何实现乡村建设发展与乡村景观保护的共赢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乡村景观保护和控制的核心——乡村景观肌理,可以为实现两者双赢创造条件。文章通过论述乡村景观肌理研究的意义,梳理当前研究现状,分析主要概念,重点对乡村景观肌理进行解构,为更好地开展乡村景观肌理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肌理 解构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肌理综合定量解析研究——以西山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澜 邱冰 +2 位作者 熊星 王军 蔡润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肌理 综合解析 定量解析
下载PDF
苏南古村落民俗文化景观传承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军 唐晓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古村落景观是地域文化景观的原生样本,具有明确的在地性。将民俗视为理解古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线索,以苏南地区古村落景观和民俗文化的关系作为研究起点,分析当前苏南古村落民俗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民俗文... 古村落景观是地域文化景观的原生样本,具有明确的在地性。将民俗视为理解古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线索,以苏南地区古村落景观和民俗文化的关系作为研究起点,分析当前苏南古村落民俗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民俗文化景观的活化传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古村落 文化
下载PDF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景观小品设计研究——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校园景观小品具有服务校园生活、环境育人、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是校园文化极为重要的物质载体。阐述师范院校文化与景观小品之间的联系,并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探讨符合当代师范院校文化的景观小品设计手段。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 景观小品
下载PDF
明朝南京城市建设思想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军 吕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20期175-176,192,共3页
明朝南京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其不规则的平面形式、"四重城"的结构等都迥异于在此之前的都城形式,这样的形式反映出当时的建城思想,包括我国古代传统的两大建都思想、南京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明朝 南京市
下载PDF
文化景观传承视域下的农业产业园景观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 熊星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13-115,共3页
我国面积广大的乡村是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的乡村文化景观代表了不同自然条件下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结果。本文基于对乡村文化景观的认知和辨析,从村落中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乡村文化景观是具有特定场景氛围的&q... 我国面积广大的乡村是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不同类型的乡村文化景观代表了不同自然条件下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结果。本文基于对乡村文化景观的认知和辨析,从村落中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乡村文化景观是具有特定场景氛围的"活态"景观体系。以南京近郊的八卦洲华实农业产业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将"事件"表现、意象表达和氛围营造作为农业园景观创新设计策略,探索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方式,并以此寻求城市近郊乡村景观的更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传承 农业产业园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高耀宗 +1 位作者 熊星 刘澜 《现代农业》 2019年第11期9-11,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地区乡村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政策的倾向和资金的涌入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但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问题,该文基于乡村保护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江南地区乡村景...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地区乡村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政策的倾向和资金的涌入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但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问题,该文基于乡村保护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江南地区乡村景观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景观研究提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江南地区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VR技术下的城市传统文化景观传播途径构想——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琰 李林 +1 位作者 刘昕晨 王军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传承很大程度依赖于传播途径,不同历史时期传播手段的不同,文化景观遗存的信息保存情况不尽相同。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在梳理城市传统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VR技术(虚拟现实)对非物质形态文化景观...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传承很大程度依赖于传播途径,不同历史时期传播手段的不同,文化景观遗存的信息保存情况不尽相同。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在梳理城市传统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VR技术(虚拟现实)对非物质形态文化景观传播途径的影响,重点阐述其在城市传统文化景观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及传播意义方面的具体路径,以期探索基于网络时代新技术的文化景观传播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传统文化景观 传播途径
下载PDF
《园冶》与中小城市绿化建设
15
作者 王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年第20期140-142,共3页
《园冶》思想中具有极强的环境营造和审美意识,"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人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借体宜""意境"等内容既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关键技法,同时又成为古典文化中环境审美的最高评价标准。然而... 《园冶》思想中具有极强的环境营造和审美意识,"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人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借体宜""意境"等内容既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关键技法,同时又成为古典文化中环境审美的最高评价标准。然而,《园冶》这种基于人居环境的视角长期以来并不被重视。以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化建设为研究着力点,分析了当下中小城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阐述了《园冶》中的经典理念对中小城市绿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冶 中小城市 城市绿化建设
下载PDF
浅析城市遗址景观的开放性利用模式
16
作者 王军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指出了城市遗址景观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文化、审美及科教等多重价值。传统的城市遗址保护方法存在"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遗址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分析当前遗址景观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寻了城市遗址景观属... 指出了城市遗址景观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文化、审美及科教等多重价值。传统的城市遗址保护方法存在"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遗址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分析当前遗址景观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寻了城市遗址景观属性与当代城市功能对接的方法,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遗址景观功能的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开放性遗址景观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景观 开放性 利用模式
下载PDF
玉龙桥桥梁建筑景观造型选择研究
17
作者 高耀宗 汤利梅 王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第5期159-161,172,共4页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和桥梁建筑造型分类等进行分析,在特定的地域内展现桥梁人文和建筑景观,体现滇中建筑景观风貌和地区特色,提出了具有玉溪市地方特色的桥梁建筑景观造型选择,为桥梁建筑景观设计研究创新形式和改变固有设计思维,提...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和桥梁建筑造型分类等进行分析,在特定的地域内展现桥梁人文和建筑景观,体现滇中建筑景观风貌和地区特色,提出了具有玉溪市地方特色的桥梁建筑景观造型选择,为桥梁建筑景观设计研究创新形式和改变固有设计思维,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建筑 造型
下载PDF
户外环境适老性景观“模块”的设计构想——以南京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青青 杨思豫 王军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3期117-119,共3页
户外环境的开放性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适老性景观要求在空间形式和功能上都要对老年人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是一种特殊功能定位的景观类型。但在实践中,此类景观成功的作品较为少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概念模糊、操作难度大等。本... 户外环境的开放性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适老性景观要求在空间形式和功能上都要对老年人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是一种特殊功能定位的景观类型。但在实践中,此类景观成功的作品较为少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概念模糊、操作难度大等。本研究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例,从景观“模块”的角度思考户外适老性环境的构建策略,结合户外家具、绿化及其他景观设施,尝试探索以植入“模块”的方式提高户外景观的适老性,并阐述研究过程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环境 适老性 景观“模块”
下载PDF
江南地区聚落景观特色研究趋势分析
19
作者 王军 高耀宗 +1 位作者 熊星 刘澜 《花卉》 2019年第22期37-38,共2页
研究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是对其保护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南水乡聚落的研究呈现由传统物质空间转向多元化领域的趋势,随着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介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GIS平台的应用,产生了诸多定量研究的新方... 研究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是对其保护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南水乡聚落的研究呈现由传统物质空间转向多元化领域的趋势,随着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介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GIS平台的应用,产生了诸多定量研究的新方法。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江南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角度-方法技术-结论”的路线,从聚落空间、旅游资源、景观格局、聚落文化景观、人居环境以及聚落景观特色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价了2000年以来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聚落景观 特色研究
下载PDF
艺术设计专业同城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
作者 王军 熊星 刘澜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6期87-88,共2页
在综合分析国内协同育人实践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当前同城高校协同教学体系的问题与发展契机,以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和行业要求为原则,以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为目标,在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尝试同城高校跨专业、跨院校的专业协作模... 在综合分析国内协同育人实践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当前同城高校协同教学体系的问题与发展契机,以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和行业要求为原则,以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为目标,在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尝试同城高校跨专业、跨院校的专业协作模式,构建基于实践型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状条件的精准化服务模式,有效弥补高校师资人才不平衡现象,为培养高素质设计专业人才提供实践和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同城高校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