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彩超联合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章建静 +2 位作者 张宁霞 邹彩萍 杨博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28-2231,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联合胱抑素C(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心内科收治的149例CHF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3例,死亡组36例,记录患...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联合胱抑素C(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心内科收治的149例CHF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3例,死亡组3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脏彩超数据,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ysC的含量。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3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LVEF、LAD、LVD和CysC对预测CHF患者3年病死率的价值,并进一步评价心脏彩超指标与CysC联合检测对评估CHF患者3年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BMI、SBP、LAD、LVD、BNP、CysC、Cr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LVEF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 is 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0.79,95%CI:0.72~0.95,P=0.002)是影响CHF预后的保护因素,LAD(OR=1.32,95%CI:1.17~1.45,P=0.003),LVD(OR=1.31,95%CI:1.11~1.53,P=0.001),CysC(OR=2.04,95%CI=1.03~5.07,P=0.023),Cr(OR=1.27,95%CI:1.12~1.24,P=0.018)均是影响C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LVEF、LAD、LVD和CysC AUC分别为0.742(95%CI:0.664~0.810)、0.766(95%CI:0.689~0.831)、0.740(95%CI:0.662~0.809)以及0.768(95%CI:0.692~0.833)。LVEF、LAD、LVD和CysC 4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64(95%CI:0.798~0.914),优于单一检测LVEF、LAD、LVD或者CysC(P<0.01)。结论 LVEF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LAD、LVD和CysC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彩超联合CysC可以更准确地判断C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胱抑素C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高龄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葛世俊 +2 位作者 周建庆 柳俊平 周军波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14例,其中慢径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8例、旁路消融5例、线性消融房扑1例。结果80岁以上的...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14例,其中慢径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8例、旁路消融5例、线性消融房扑1例。结果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PSVT患者14(男11,女3)例,年龄80—87(83.7±3.0)岁。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脑梗死、糖尿病、肥厚性心肌病和主动脉瓣狭窄等。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例;髂动脉迂曲,选择对侧动脉或使用长血管鞘跨过迂曲部位消融成功3例;术中发生心衰1例,在导管操作及电生理检查中诱发房颤(AF)2例;主动脉瓣狭窄应用直接穿间隔法后消融1例;在放电时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电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4s)2例。穿刺点出现血肿1例。14例患者均首次消融均成功,其中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共随访6—24月,均未复发,也无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龄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龄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方任远 杜先锋 +13 位作者 何斌 丰明俊 边昶 冷冰 王彬浩 卓伟东 周忠 李恒栋 孙汉泽 赵乾磊 谢达奇 吴斌 储慧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评估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的真实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各合作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空白期予口服决奈达隆片,每次400 mg,早晚各1次,持续3个月。术后3... 目的评估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的真实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各合作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空白期予口服决奈达隆片,每次400 mg,早晚各1次,持续3个月。术后3个月±14 d至门诊随访,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肝功能、肾功能等,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术后用药3个月时患者的心率、PR间期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QTc间期延长[(434.0±29.2)ms vs.(443.5±31.8)ms,P=0.017],左房内径[(40.6±6.5)mm vs.(38.4±6.0)mm,P=0.007]及左室舒张末内径[(47.9±4.3)mm vs.(46.4±5.1)mm,P=0.012]减小。6例患者空白期内停药,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显著心动过缓2例、QTc间期显著延长1例及消化系统症状2例。未出现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术后随访3个月时,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85.3%(128/150)。结论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抗心律失常药 空白期
原文传递
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达 周建庆 +4 位作者 王自成 廉姜芳 王圣杰 林海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20例行颈动脉彩超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颈动脉斑块所占比例均高于造影正常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20例行颈动脉彩超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颈动脉斑块所占比例均高于造影正常组(P <0.05),其中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P <0.05)。有斑块组男性、年龄、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无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是大多数冠心病组斑块所在位置,多以扁平斑为主要表现形态。冠心病三支组,双支组,单支组在内中膜厚度(IMT)值、Crouse评分均高于造影正常组(均P <0.05)。Gensini积分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呈现显著升高表现(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参数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早期病情筛查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动脉斑块 冠心病 内膜中层厚度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及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肖骅 周建庆 +6 位作者 葛世俊 赵维庆 高丛光 柳俊平 周军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病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254例AMI病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他汀组156例,未用他汀组98 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421 d)以确定转归。...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病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254例AMI病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他汀组156例,未用他汀组98 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421 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住院时他汀类药物等治疗情况和血脂水平,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研究他汀类药物与AMI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他汀类药物使用与AMI死亡率独立相关(OR =0.24,95%CI=0.12-0.46,P<0.001)。他汀组死亡23例(14.7%),无他汀组死亡27例(27.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他汀组中高脂血症者与血脂水平正常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MI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AMI死亡率,且与血脂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药物治疗 梗塞后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降脂药物 2004年6月 AMI病人 血脂水平 急性心肌梗塞 1994年 回顾性分析 生存分析 治疗情况 药物使用 高脂血症 治疗组 多因素 Cox 住院时 正常者 随访
下载PDF
靶点旁补充消融法在AVRT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光泽 陈治奎 +3 位作者 葛世俊 麻付胜 廉姜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712例(1741条旁路)连续性AVRT或者预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S组和M组;S组882例,898条旁路;M组...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712例(1741条旁路)连续性AVRT或者预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S组和M组;S组882例,898条旁路;M组830例,843条旁路,术后观察1~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年观察期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M组观察期各个节点消融累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S组,术后第1、3、6、12、24个月累计复发旁路数(率)分别为4(0.5%)vs 17(1.9%),P=0.007;5(0.6%)vs 27(3.0%),P<0.001;6(0.7%)vs 34(3.8%),P<0.001;6(0.7%)vs 58(6.5%),P<0.001;7(0.8%)vs 63(7.1%),P<0.001;不同术式组间的安全性相当。结论靶点旁补充消融法能显著降低AVRT射频消融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具备操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旁路 补点消融 复发并 发症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主动脉夹层分离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建庆 +3 位作者 葛世俊 柳俊平 周军波 缪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分离 血浆D-二聚体 动脉瘤 早期诊断 炎性标志物 临床症状 浓度检测 诊断依据 病死率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肖骅 周建庆 +6 位作者 葛世俊 高丛光 赵维庆 柳俊平 周军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3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16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3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ACEI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和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或ACEI组、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分别是89.3%、62.2%、35.3%,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比单用更有助于降低AMI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急性心肌梗死(AMI) ACEI 预后 AMI病人 回顾性分析 病死率 联合使用 治疗措施 卡方分析 分析及 多因素 COX 显著性 随访 单用
下载PDF
缓慢型心律失常致晕厥7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麻付胜 +3 位作者 葛世俊 陈燮晶 楼钶楠 周建庆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疾病构成、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构成、合并症、延迟诊断情况、疾病治疗和转归。结果疾病构成:窦性停搏13例,新发或间歇性三度、高...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疾病构成、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所致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构成、合并症、延迟诊断情况、疾病治疗和转归。结果疾病构成:窦性停搏13例,新发或间歇性三度、高度及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58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3例。合并高血压45例,合并糖尿病14例。确诊时平均发作次数(3.79±3.76)次;首次发病确诊38例(51.35%),延迟诊断36(48.65%)例;植入永久起搏器71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新发或间歇性三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缓慢型心律失常致晕厥中的主要病因,起搏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阻滞
下载PDF
老年人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I与QT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楼玉美 郑哲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63-5264,共2页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是否升高尚无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PCI术后心肌CTnT可升高,提示微小心肌损伤。所谓微小心肌损伤是指进行PCI操作时冠脉内粥样斑块因溃疡、裂隙、血小板激活和局部血栓容易在冠... 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是否升高尚无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PCI术后心肌CTnT可升高,提示微小心肌损伤。所谓微小心肌损伤是指进行PCI操作时冠脉内粥样斑块因溃疡、裂隙、血小板激活和局部血栓容易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中引起微循环栓塞和(或)微循环血栓形成,致远端血管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QT离散度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左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楼玉美 马小欣 +4 位作者 陈亚娣 葛世俊 周建庆 郑哲岚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对房间隔缺损(ASD)未行矫正患者左室局部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35例继发孔型房缺患者和25例正常组在心尖四腔切面取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盘后用脱机软件QLab中的TMQA功能测得左室游...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对房间隔缺损(ASD)未行矫正患者左室局部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35例继发孔型房缺患者和25例正常组在心尖四腔切面取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盘后用脱机软件QLab中的TMQA功能测得左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应变率数据(结合心电图及计算得到最大应变/应变率,平均收缩期应变/应变率及平均舒张期应变/应变率)。结果应变:ASD组左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心尖段显著高于正常组(<0.05),但基底段仅平均舒张期应变高于正常组(=0.014)。应变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组左室游离壁各节段的最大应变率、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平均舒张期应变率均普遍高于正常组,但基底段平均舒张期应变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12)。结论 2D-STI是一种无创评价左室局部功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建庆 +4 位作者 葛世俊 周军波 柳俊平 缪群 梁雪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5例,均经再灌注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结果前降支再灌注TIMI分级0-1级在ST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5例,均经再灌注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结果前降支再灌注TIMI分级0-1级在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15例(78.9%)、31例(91.2%)、21例(95.5%),后两组与ST段抬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2~3级血流也类似情况,ST段抬高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犯罪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4例(21.1%)、1例(2.9%)、3例(13.6%),有显著差异(P〈0.0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S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D1,三组无明显差异,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形成2级以上ST段抬高组与无偏移组,下移组与无偏移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临床情况显示ST段抬高组和ST段下移组的血清BNP和cTnI明显高ST段无偏移组(P〈0.05);ST段抬高组和下移组行CABC和IABP应用明显高于无偏移组(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如果a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有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有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肌收缩功能损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AVR导联 ST段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庆 +3 位作者 葛世俊 柳俊平 周军波 缪群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工瓣膜心内膜炎(Protheticvalveendocarditis,PVE)(docarditis,NVE)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决策及预后。方法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成早发型PVE、迟发型NVE、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3组,作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早发型PVE致病菌... 目的探讨工瓣膜心内膜炎(Protheticvalveendocarditis,PVE)(docarditis,NVE)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决策及预后。方法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成早发型PVE、迟发型NVE、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3组,作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早发型PVE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属多见;迟发型PVE的致病菌与PVE相似,致病菌以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多见。PVE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则常规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且对PVE患者是否需手术干预往往有决定性的意义。结论PVE应该尽早寻找诊断依据,及早诊断,再根据PVE的类型,致病菌的种类,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选择内科治疗还是内科联合外科治疗,以提高PVE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致病菌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环单侧靶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麻付胜 +3 位作者 葛世俊 陈燮晶 楼钶楠 周建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Carto系统指导下对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靶肺静脉进行环同侧上、下肺静脉-前庭单环线性消融隔离,观察疗效.方法 对25例术中反复自发肺静脉相关房性早搏(房早),并触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或房颤的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 目的 Carto系统指导下对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靶肺静脉进行环同侧上、下肺静脉-前庭单环线性消融隔离,观察疗效.方法 对25例术中反复自发肺静脉相关房性早搏(房早),并触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或房颤的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进行环靶肺静脉-前庭单环射频消融术,达到肺静脉隔离.结果 消融过程中25例患者房早、房速、房颤终止,其中19例患者有自发的肺静脉电位,15例慢于窦性心率.4例患者隔离后肺静脉内发生房颤或房速,2例在肺静脉内补点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22.24±9.01)个月,23例无房速、房颤发作,2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1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房颤发作减少,1例口服胺碘酮控制.结论 术中能够明确靶肺静脉、单个触发灶的房颤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单环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靶肺静脉
原文传递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灌注心房颤动消融
15
作者 王自成 刘强 +4 位作者 陈世权 王圣杰 徐小勇 蒋晨阳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85-388,392,I0001,共6页
目的 介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灌注消融心房颤动。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9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5例,均在ICE指导下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灌注消融术,分析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 目的 介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灌注消融心房颤动。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9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5例,均在ICE指导下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灌注消融术,分析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是否行心外膜补充消融、消融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且顺利完成双侧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和冠状窦心房侧内膜面消融,并验证了5例患者均存在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双向传导阻滞。平均操作时间为(30.4±6.4)min。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 无水乙醇 Marshall静脉 心房颤动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急性心肌梗塞预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骅 周建庆 +6 位作者 葛世俊 赵维庆 高丛光 柳俊平 周军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67例AMI病人进行随访(平均605天)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67例AMI病人进行随访(平均605天)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阿司匹林(OR=0.46,P〈0.05)、ACEI(0R=0.42,P〈0.01)与AMI病死率独立相关。未用阿司匹林及ACEI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ACEI组病死率分别是68.8%、32.5%、35.3%,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组病死率14.8%,与前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0.0001)。结论:阿司匹林与ACEI合用更能降低AMI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阿司匹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血清唾液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方楚 《浙江医学》 CAS 1996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应用酶法快速检测盒测定121例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浓度,用酶法及免疫周围扩散法同步测定血脂、载脂蛋白,其测定值经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血清平均唾液酸浓度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应用酶法快速检测盒测定121例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浓度,用酶法及免疫周围扩散法同步测定血脂、载脂蛋白,其测定值经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血清平均唾液酸浓度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poB/ApoAI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成负相关,提示血清唾液酸浓度受血脂的影响,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载脂蛋白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右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楼玉美 谢琳媛 +3 位作者 徐卫峰 马小欣 郑哲岚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6-720,F00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对房间隔缺损未行矫正术的成人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进行测量,获得应变和应变率等相关数据,分析右心室的局部功能。方法选择3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成人患者入房间隔缺损组,以20名超声... 目的本研究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对房间隔缺损未行矫正术的成人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进行测量,获得应变和应变率等相关数据,分析右心室的局部功能。方法选择3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成人患者入房间隔缺损组,以20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无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窦性心律、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取得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盘后用脱机软件QLab中的TMQA功能测得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应变率数据(结合心电图,以及计算得到最大应变和应变率、平均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平均舒张期应变和应变率)。结果房间隔缺损组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心尖段的最大应变和平均收缩期应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值均<0.05);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的平均舒张期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0.05),中间段、心尖段的舒张期应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值均<0.05)。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最大应变率和平均收缩期应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值均<0.05),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舒张期应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值均<0.05)。房间隔缺损组室间隔心尖段的平均舒张期应变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节段(P<0.05)。结论未行矫正术的房间隔缺损成人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应变、应变率与正常成人有显著差异,提示右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加对右心局部功能产生显著影响。2D-STI是一种无创评价右心室局部功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电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应变 应变显像 右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下载PDF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建庆 葛世俊 +2 位作者 柳俊平 周军波 《宁波医学》 2000年第6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内支架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严重扭曲及狭窄者 ,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法 (Percutaneousbrachialapproch)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1例同时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  ... 目的 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内支架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严重扭曲及狭窄者 ,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法 (Percutaneousbrachialapproch)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1例同时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  8例均获成功 ,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是安全、有效、操作较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世俊 高从光 +3 位作者 周建庆 柳俊平 周军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心电图无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相似 (81.8 %对85.7% ) ,但高血...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心电图无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相似 (81.8 %对85.7%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42.8 %对81.8 % ,P<0.05)。结论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高血压 冠心病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