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子与地表植被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6
1
作者 徐兴奎 朝晖 +1 位作者 薛峰 曾庆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 ,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它们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利用我国 334个气象台站和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卫星数据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 4~ 7月份各气候区域降水和活动... 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 ,地表植被的生长对它们的响应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利用我国 334个气象台站和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卫星数据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我国 4~ 7月份各气候区域降水和活动积温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结果显示 ,不同的气候区域和月份 ,降水和积温对地表植被的作用程度明显不同 ;前期降水和活动积温对植被作用的有效时间尺度也分布不均 ,并与土壤质地类型分布有关 ,因此 ,通过某一固定时间尺度的降水或活动积温不能准确的预测大区域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地表植被生长 相关性分析 植被指数 降水 活动积温 土壤质地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年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 被引量:59
2
作者 朝晖 李旭 +5 位作者 赵彦 周广庆 王会军 袁重光 郭裕福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2-61,共10页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下载PDF
基于TRMM卫星雷达降雨的流域陆面水文过程 被引量:58
3
作者 杨传国 余钟波 +3 位作者 朝晖 郝振纯 王振龙 李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6,共6页
利用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驱动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研究流域尺度陆面水文过程,评估该数据在水文模拟与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性能。通过与实测雨量资料比较,验证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的质量。分别将TRMM卫星雷达降雨... 利用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驱动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研究流域尺度陆面水文过程,评估该数据在水文模拟与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性能。通过与实测雨量资料比较,验证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的质量。分别将TRMM卫星雷达降雨与观测降雨作为耦合模型的气象输人,模拟和研究淮河流域1998~2003年的陆面水文过程时空变化。结果表明,TRMM卫星雷达降雨数据能够很好地描述降雨的时空分布,利用TRMM降雨模拟的结果与利用观测降雨模拟的结果精度相当;模拟流量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卫星雷达降雨数据在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雨观测计划 卫星雷达降雨数据 水文过程 水文模型 时空尺度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54
4
作者 徐伟康 朝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2,共14页
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是指通过数据驱动、算法服务和平台赋能推动全民健身走向智能化。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进行探析。认为: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具有促进... 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是指通过数据驱动、算法服务和平台赋能推动全民健身走向智能化。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进行探析。认为: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具有促进全民健身的个体参与、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和产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预期。目前,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面临技术支撑不足、市场驱动有限、社会基础薄弱、制度规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促进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需要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协同并进、市场开发与产业生态互动发展、社会参与和外部支持双线促进、宏观激励和监管规制共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融合发展 技术 市场 社会参与
下载PDF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5
作者 朝晖 刘辉志 +2 位作者 谢正辉 王爱慧 刘少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5-949,共15页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模拟的偏差,指出典型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修正的必要性;随后重点描述了陆面过程模式中积雪覆盖度和冻土参数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大尺度水文模式的研制和应用等;最后给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文模式 陆气相互作用 土壤湿度 地下水
下载PDF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雪芹 彭莉莉 朝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概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主要进展。首先,对用于开展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系统及地球系统模式及其模拟能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虽然目前气候系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大体说来可... 概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主要进展。首先,对用于开展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系统及地球系统模式及其模拟能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虽然目前气候系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大体说来可提供当前气候状况的可信模拟结果;进而介绍了IPCC不同的排放情景,以及不同排放情景下全球与东亚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的主要结果。研究表明,尽管不同模式对不同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结果存有差异,但对未来50~10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大体一致,即全球将持续增温、降水出现区域性增加。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的区域化技术,并重点介绍了降尺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同时对气候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讨论了未来我国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气候变化预估 降尺度 不确定性
下载PDF
陆面过程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朝晖 杨小松 郭裕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利用IAP94陆面过程模式,采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HUBEX)期间两种下垫面(森林和旱田)、不同季节(5月、8月和11月)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于森林和旱田下垫面,当土... 利用IAP94陆面过程模式,采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HUBEX)期间两种下垫面(森林和旱田)、不同季节(5月、8月和11月)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于森林和旱田下垫面,当土壤含水量减少时,地表净辐射均略有减少,同时潜热通量减少而感热通量增加。另外,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相对而言在晚春和夏季较强,而在秋季明显减弱。这说明春夏季节的土壤含水量初值在淮河流域区域气候的模拟和预测中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陆面过程模式 淮河流域 下垫面 敏感性 水份循环试验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兴奎 朝晖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我国和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高原地表反照率是决定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十分重要的参数。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应用目前国际上...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我国和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高原地表反照率是决定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十分重要的参数。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应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向反射模型 ,建立了动态的地表反照率反演方法 ,并对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演 反照率 青藏高原 核驱动模型 地形 气候 热力作用 卫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少锋 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4-699,共16页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的幅值跟观测相比显著偏小;对于能量通量而言,除感热通量外,CLM所模拟出的其它能量通量的变化均与观测实况比较一致。对于淮河流域的森林下垫面,CLM所模拟出陆气间的各能量通量均与实测较为接近,尤以夏季(8月份)的模拟性能最好。对于水田下垫面,CLM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各能量通量的主要变化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如水田的净辐射以及潜热通量夏季最大,而感热通量则是秋季最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过程模式 能量通量 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 森林 水田 东亚区域
下载PDF
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II 被引量:38
10
作者 曾庆存 朝晖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303,共15页
概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 ,及其在我国夏季降水距平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的试用始于 1 988年 ,1 998年定型为现今版本 (即IAPDCP II)。 1 998年起至今 ,每年预测的检验说明 ,该... 概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跨季度动力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 ,及其在我国夏季降水距平预测业务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的试用始于 1 988年 ,1 998年定型为现今版本 (即IAPDCP II)。 1 998年起至今 ,每年预测的检验说明 ,该系统有较好的跨季度预测能力 ,能预报出夏季降水距平的大范围分布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夏季旱涝 ENS0预测 季度预报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基于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 Cam3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2 位作者 王维强 朝晖 倪东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利用1950-1999年逐月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的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50年模拟结果及1958-1999年ECMWF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比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 利用1950-1999年逐月全球观测海表温度驱动的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50年模拟结果及1958-1999年ECMWF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比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初步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模拟的东亚夏季风具有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由强夏季风转为弱夏季风,大气环流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强夏季风时期,500hPa距平高度场上,在亚太地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为负、正、负距平分布,呈现出一个西南东北向的波列;850hPa距平风场上,在孟加拉湾及南海附近为异常反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则为强大的异常气旋,日本北部有一异常反气旋存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南压、西伸。在垂直经向环流上,东亚Hadley环流减弱,对流层低层出现异常南风,东亚夏季风加强。在弱夏季风时期,大气环流变化则基本相反。通过对模拟的东亚夏季风与观测海温关系的探讨,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可能与北印度洋和南海附近海温年代际增暖并导致孟加拉湾、南海及日本附近产生异常气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和模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曾庆存 朝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概述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由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模拟进展。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是描述全球气候以及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整体耦合演变的数学表达。利用他作大规模数值模拟,以便认识和预测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应对防灾减... 概述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由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模拟进展。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是描述全球气候以及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整体耦合演变的数学表达。利用他作大规模数值模拟,以便认识和预测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应对防灾减灾和规划可持续发展等。目前国内外尚未完全研制出可供实用的地球系统模式,还须二三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 气候系统 生态和环境系统 全球变化 防灾减灾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和检验 被引量:34
13
作者 朝晖 赵彦 +1 位作者 周广庆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97-108,共12页
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IAPPSSCA) ,结合IAPENSO预测系统所预测的 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 ,对 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 1999年夏季北半... 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IAPPSSCA) ,结合IAPENSO预测系统所预测的 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 ,对 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 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 ,并较好地预测出 1999年中国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 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 ,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 ,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 ,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大气物理 大尺度环流 海温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热带太平洋 北半球 夏季 南方 北方
全文增补中
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在四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凤飞 朝晖 +1 位作者 郑明 梁珪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 AO/ASIF 复杂骨折 四肢
下载PDF
甲胎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楚霞 朝晖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70-873,共4页
以合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载体,在压电石英晶体表面涂覆共聚物涂层,经CNBr活化后固定AFP抗体,研制成AFP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研究了固定化方法、载体量、抗原抗体结合时间、重现性、选择性等实验... 以合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载体,在压电石英晶体表面涂覆共聚物涂层,经CNBr活化后固定AFP抗体,研制成AFP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研究了固定化方法、载体量、抗原抗体结合时间、重现性、选择性等实验条件和参数的影响。压电晶体的频移值与AFP浓度在100ng/mL~800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将此传感器初步用于人体血清样品的测定,并与放射免疫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生物传感器
全文增补中
人工髋关节不同材料假体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凤飞 郑明 +4 位作者 朝晖 宋卫 清坚 谢建荣 陈日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0-543,550,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方法,了解在应力状态下不同材料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组合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从生物力学角度为人工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和设计制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全髋置换前后进行单髋站立生物力学...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方法,了解在应力状态下不同材料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组合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从生物力学角度为人工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和设计制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全髋置换前后进行单髋站立生物力学测试,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和髋臼总体的应力模式和植入后各种组合的假体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1、各种假体置换后等效应力(vonMises)峰值均位于假体远端相应股骨区域,但应力峰值有所下降,以股骨距区下降最为明显,遮挡率最大,而以弹性模量较钛合金低的CFR/PSF作为柄的股骨的相应区域的遮挡率较低。2、各种组合的假体对股骨界面的应力从近端至远端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对于相同的柄比较而言,不管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还是金属-聚乙烯组合,其相应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以CFR/PSF作为柄对股骨相应界面存在较高的应力。3、置换前在髋臼顶穹部存在较高应力,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置换后应力主要集中在髋臼的周边区域,但从髋臼顶部→后下→前下呈逐渐递减趋势;而在相同区域的不同组合其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各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股骨距处形成较高的应力遮挡,而用弹性模量较低的CFR/PSF作为柄,其股骨相应区域的应力遮挡率较低,但股骨相应界面应力较大,而界面应力过大是产生假体微动主要因素。2、股骨界面从近端至远端呈逐渐增高趋势的应力规律符合该假体的设计原理;相同假体柄的不同组合其股骨和髋臼相应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实验表明力学因素并不是选择假体组合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应力/物理 生物力学/有限元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被引量:31
17
作者 徐伟康 朝晖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8,共10页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法偏差等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技术衍生的网络安全、体育公平、市场垄断等风险。应对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挑战,首先,要在法律上划定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合理界限,令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多元规制架构,把风险框进制度的“笼子”;最后,要辅之以健全的配套监管,实现风险的有效治理。于我国而言,可借《体育法》修改契机,依循“技术—制度”导向,补足“人工智能体育”相关条款,并由此妥善地安排相关利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育应用 大数据 体育风险 法律规制 体育法
下载PDF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曾庆存 周广庆 +11 位作者 浦一芬 陈文 李荣凤 廖宏 朝晖 刘辉志 王必正 谢正辉 徐永福 薛峰 曾晓东 张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90,共38页
将地球上大气、海洋、地理环境和生态各圈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并统一协调全球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有关研究(如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IPCC、Global Change等),现称为地球系统动力学。它是新兴的学科,其核心之一就是... 将地球上大气、海洋、地理环境和生态各圈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并统一协调全球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有关研究(如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IPCC、Global Change等),现称为地球系统动力学。它是新兴的学科,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建立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式并作模拟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制和发展的有关现状及近年来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资源和海洋科技创新基地重要方向项目群"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究"启动前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主要进展,指出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发展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其主要特色,其中有不少结果是新颖的和具有我国特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动力学 模式 模拟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8
19
作者 凤飞 陈宾 +2 位作者 朝晖 郑科 郑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96-804,共9页
目的探讨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 目的探讨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不同的体位术式分为两组。无牵引床侧卧位组106例,男42例,女64例;年龄65~98岁,中位年龄为78岁;术中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牵引床仰卧位组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66-101岁,中位年龄为76岁;术中采用牵引床仰卧位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髋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使用骨钩辅助复位率、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无牵引床侧卧位组麻醉时间为(59.3±8.7)min、手术操作时间为(46.6±6.5)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2.9±0.9)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76.4±15.6)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4例(13.2%,14/106);牵引床仰卧位组麻醉时间为(62.6±7.4)min,手术操作时间为(51.4±9.7)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4.2±1.1)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105.3±17.4)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7例(25.4%,17/67)。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骨钩辅助复位病例数均少于牵引床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4.53%(26/106)、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3.77%(4/10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72%(5/106)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0.94%(1/106);牵引床仰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6.71%(38/67)、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体位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近500年洪旱事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传国 陈喜 +4 位作者 张润润 胡琪 余钟波 郝振纯 朝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为了认识淮河流域过去500年洪旱事件发生规律并鉴别当前的洪旱情势,收集并对比分析了流域实测降雨资料、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历史旱涝等级资料、历史洪旱文献记录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等多源洪旱灾害数据。以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和... 为了认识淮河流域过去500年洪旱事件发生规律并鉴别当前的洪旱情势,收集并对比分析了流域实测降雨资料、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历史旱涝等级资料、历史洪旱文献记录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等多源洪旱灾害数据。以重建历史雨季降雨资料和历史旱涝等级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滑动平均、频率计算、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流域过去500年洪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7世纪淮河流域洪旱灾害最严重,但20世纪极端洪旱事件发生频次最多。淮河流域洪旱事件存在40年左右的稳定长周期,主周期从18世纪的15~20年逐渐减少到19世纪的5年周期,近20年来出现2~3年的主周期,洪旱灾害事件呈增加趋势,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洪旱灾害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干旱 重建历史降雨 演变特征 淮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