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87
1
作者 常光其 陈翠菊 +48 位作者 陈忠 董国祥 段志泉 符伟国 戈小虎 谷涌泉 管珩 郭平凡 郭曙光 郭伟 姜维良 蒋米尔 金毕 金辉 金星 景在平 赖传善 晓强 毅清 林勇杰 刘冰 刘昌伟 刘长建 刘鹏 马杰 潘松龄 时德 舒畅 谭最 王劲松 王深明 王玉琦 汪忠镐 吴丹明 吴庆华 吴向未 辛世杰 叶建荣 苑超 张柏根 张福先 张鸿坤 张纪蔚 张小明 赵纪春 赵渝 周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 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CEAP 深静脉 浅静脉 静脉压力 交通静脉 血管病 曲张静脉 下肢浅静脉曲张 中国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55
2
作者 阎福礼 范湘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稀疏的植被覆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因此长期定量的植被分布和变化观测能够分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在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要的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森林减少、土地侵蚀、盐碱化和沙漠扩张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稀疏的植被覆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因此长期定量的植被分布和变化观测能够分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在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要的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森林减少、土地侵蚀、盐碱化和沙漠扩张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NOAA/AVHRR建立近2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NDVI变化序列,利用差分法、斜率变化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分析植被变化。3种方法显示出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部分地区植被状况恶化,局部地区有所好转。通过分析植被变化与温度、降水变化的关系,发现NDVI与降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表明降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变化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研究 被引量:119
3
作者 钱晓栋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6,共6页
针对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比例过高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指出了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空调设备节能、气流组织优化和自然冷源合理利用三方面分析了相关的节能方法与手段,为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节能... 针对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比例过高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指出了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空调设备节能、气流组织优化和自然冷源合理利用三方面分析了相关的节能方法与手段,为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空调系统 节能 研究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雪花梨品质无损检测 被引量:111
4
作者 洪添胜 乔军 +3 位作者 Ning Wang Michael O. Ngadi 赵祚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为探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雪花梨品质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高光谱图像系统提取雪花梨中糖和水的光谱响应和形态特征参数,获取样品含糖量和含水率的敏感水分吸收光谱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雪花梨含糖量和含水率预测模型... 为探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雪花梨品质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高光谱图像系统提取雪花梨中糖和水的光谱响应和形态特征参数,获取样品含糖量和含水率的敏感水分吸收光谱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雪花梨含糖量和含水率预测模型及利用投影图像面积预测雪花梨鲜重。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雪花梨品质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雪花梨含糖量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96,误差平均值为0.5°Brix;含水率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4,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62%;鲜重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雪花梨 无损检测 人工神经网络 水果品质
下载PDF
溶液除湿空调系列文章 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 被引量:94
5
作者 江亿 +1 位作者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8-97,共10页
分析了目前空调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原理和系统构成方式 ,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进空调末端装置方式、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方式的优... 分析了目前空调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原理和系统构成方式 ,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进空调末端装置方式、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方式的优点和特点。分析表明 ,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有效消除空气的霉菌、粉尘 ,可以根据人员数量调节新风量 ,并通过独立的吸收或提供显热的末端装置调节温度 ,实现室内温湿度的分别控制。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还可有效地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 ,并在过渡季利用干燥或低温的新风 ,从而降低空气处理能耗。由于冷水不承担除湿任务 ,因此只需要 1 8~ 2 1℃冷水用于吸收除湿过程释放的热量和室内显热。这就有可能利用各种自然冷源或采用高COP的冷水机组。溶液除湿方式还可实现高密度的能量蓄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湿空气 室内 量调节 空调末端 排风 新风 成方 处理方式 冷水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6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4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高人 金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84-1690,共7页
通过用静态碱吸收法对中国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33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为期2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5月至6月份,最小值出现... 通过用静态碱吸收法对中国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33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为期2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5月至6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份。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一年中变化范围分别在403.47~1001.12mgCO2m-2h-1、193.89~697.86mgCO2m-2h-1和75.97~368.98mgCO2m-2h-1之间。2002年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但在极端干旱的2003年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双因素关系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土壤温度或土壤湿度的单因素关系模型,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不同年份不同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80%~96%。杉木林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高于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为13.742、9.439和4.543tC·hm-2·a-1,前者分别约是后二者的1.5倍和3.0倍。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可能与枯落物数量和质量、根系呼吸、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天然林 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叶面积指数地面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7
作者 吴伟斌 洪添胜 +3 位作者 王锡平 彭万喜 张文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0-275,共6页
介绍了目前使用的直接和间接地面测量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方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间接方法的仪器进行了比较,并对地面测量LAI的方法、检验LAI测量仪器的测试平台和基于光学模型方法的LAI测量仪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冠层 空隙率 测量方法
下载PDF
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77
8
作者 陈晓阳 江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一个以溶液处理新风实现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送风含湿量的控制策略。测试结果表明 ,在室外潮湿的情况下 ,溶液除湿机组提供的冷量约占所需冷量的 5 0 % ;在...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一个以溶液处理新风实现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送风含湿量的控制策略。测试结果表明 ,在室外潮湿的情况下 ,溶液除湿机组提供的冷量约占所需冷量的 5 0 % ;在室外相对干燥的情况下 ,除湿机组提供的冷量约占所需冷量的 40 %。与传统电压缩制冷系统相比 ,当电热价比值为3时 ,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可减少 2 0 %的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 空调系统 新风 送风 溶液除湿 热价 工程实践 情况 独立 实际
下载PDF
溶液除湿空调及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被引量:70
9
作者 江亿 +1 位作者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29,33,共5页
综合比较各种除湿方式 ,得出溶液除湿是实现湿度独立处理的较为可行的方式。对溶液除湿空调的溶液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采用分级和热回收的方法提高其效率 ,并通过模拟计算 ,得出其夏季工况下的能效比为 1~ 3。介绍了基... 综合比较各种除湿方式 ,得出溶液除湿是实现湿度独立处理的较为可行的方式。对溶液除湿空调的溶液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采用分级和热回收的方法提高其效率 ,并通过模拟计算 ,得出其夏季工况下的能效比为 1~ 3。介绍了基于溶液除湿的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其能源利用率高且可用低品位热源驱动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溶液除湿 分级 再生 能效比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系呼吸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1
10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3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高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41-1947,共7页
通过用挖壕沟+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根系呼吸进行为期2a定位研究.不同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春末或夏初,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年中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 通过用挖壕沟+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根系呼吸进行为期2a定位研究.不同森林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春末或夏初,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年中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根系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在157.76~480.40 mg CO2/(m2·h)、53.03~339.45 mg CO2/(m2·h)和16.66~228.02 mg CO2/(m2·h)之间.在近似正常气候状况的2002年,不同森林根系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R2=0.52~0.72);而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则可解释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81%~90%.在极端干旱的2003年,根系呼吸受土壤温度或湿度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仅能解释根系呼吸变化的24%~60%,这与根系在持续干旱期间长期处于近休眠状态有关.根系呼吸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大小顺序均为杉木人工林>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天然林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47.6%)均高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42.5%和40.2%),不同森林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均以冬季最低,而以5月或6月最高.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根系呼吸年通量分别为6.537、4.013和1.828 tC/(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呼吸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2
11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4 位作者 王小国 谢锦升 董彬 高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应用密闭室碱吸收法对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的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进行为期1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皆伐后前4个月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未伐地)的,皆伐6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的,但伐后1年内的平均土壤呼吸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 应用密闭室碱吸收法对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的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进行为期1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皆伐后前4个月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未伐地)的,皆伐6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的,但伐后1年内的平均土壤呼吸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分别在伐后的5个月和6个月内显著高于对照的,但此后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根系呼吸除在伐后当月显著高于对照的外,第3个月迅速降低至消失。皆伐地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的有所提前。伐后1年内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分别为34·5%、63·9%和1·6%,而对照的则分别为23·4%、50·1%和26·5%。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皆伐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4%和90%。皆伐地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低于对照的,但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则高于对照的。皆伐地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枯枝落叶层呼吸的Q10分别为1·42、1·53和1·34,而对照的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根系呼吸的Q10则分别为2·42、1·81、2·40和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 土壤呼吸 杉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80
12
作者 朱昌平 +1 位作者 范新南 郭铁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3+1”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它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4进行创新实践锻炼。对于现今大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佳... “3+1”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它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4进行创新实践锻炼。对于现今大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佳的现状是一种改变,探索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3+1”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能力
下载PDF
内燃机曲轴强度研究的现状、讨论与展望 被引量:55
13
作者 孙军 桂长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从分析计算 (包括应力计算和疲劳强度计算 ,应力计算主要概述目前普遍应用的有限元方法 )和试验研究两方面论述了内燃机曲轴强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讨论并展望了在曲轴强度的设计预测中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计算边界条件处理。
关键词 内燃机 曲轴 强度 现状 展望 计算 应力 疲劳强度
下载PDF
内燃机曲轴轴系振动分析研究的现状、讨论与展望 被引量:57
14
作者 桂长林 孙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4,共6页
评述了内燃机曲轴轴系振动研究的力学模型、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动向 ,讨论了目前内燃机曲轴轴系振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有关曲轴振动与轴承摩擦学的耦合、轴系阻尼系数的精确确定以及非线性振动问题 ,都是... 评述了内燃机曲轴轴系振动研究的力学模型、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动向 ,讨论了目前内燃机曲轴轴系振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有关曲轴振动与轴承摩擦学的耦合、轴系阻尼系数的精确确定以及非线性振动问题 ,都是曲轴轴系振动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曲轴 轴系振动 现状 展望 计算模型 耦合振动
下载PDF
综合RS与GIS方法提取青藏高原冰川变化信息——以布喀塔格峰为例 被引量:68
15
作者 孙文新 曾群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冰川变化的常规观测方法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无法实施。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冰川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以位于昆仑山脉中段的布喀塔格山峰冰川为例,利用1973年至1994年的RBV、MSS和TM遥感资料为信... 冰川变化的常规观测方法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无法实施。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冰川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以位于昆仑山脉中段的布喀塔格山峰冰川为例,利用1973年至1994年的RBV、MSS和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目视判读与统计分类方法提取冰川界限,形成冰川边界图,并规一化坐标系统,以GIS为工具分析该冰川群的变化情况,计算冰川进退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布喀塔格山峰北部冰川呈前进趋势,速度为58m/a~105m/a,南部冰川呈退缩趋势,速度为50m/a~8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变化 GIS 遥感 布喀塔格峰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顾朝林 姚士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并不具有随机性分布特征,过去运用泊松方程规定的随机分布模型对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定量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牛顿引力学方程对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空间分布的引力模型,利用2002年数据,以...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并不具有随机性分布特征,过去运用泊松方程规定的随机分布模型对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定量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牛顿引力学方程对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空间分布的引力模型,利用2002年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对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定量研究,得出6个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10个条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和8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其中东部省区以多核心多组团式的城市块状聚集区为主,中部省区以单中心单组团式的条状聚集区为主,西部省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主。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发育水平差别较大,梯度现象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地域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实施儿童风疹疫苗免疫后风疹发病年龄变化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65
17
作者 许青 徐爱强 +6 位作者 宋立志 张丽 肖作奎 王常银 漫时 王爱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自1995年开始实施儿童风疹疫苗免疫后风疹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9-2004年通过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得到的风疹疫情资料以及风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4年山东省风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59/10万,多为暴... 目的分析山东省自1995年开始实施儿童风疹疫苗免疫后风疹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9-2004年通过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得到的风疹疫情资料以及风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4年山东省风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59/10万,多为暴发(占总病例数的81.17%);发病主要集中在7~15岁学龄儿童(77.77%),7岁以下发病较少(占7.93%),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0.37岁、11.66岁、11.41岁、12.81岁、14 28岁和13.96岁,发病高峰年龄逐年后移,成人发病有所增加;学龄前儿童风疹疫苗基础免疫估算接种率约为60%,学龄儿童约为20%。结论风疹发病年龄后移,将威胁育龄期妇女,增加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危险性;应在继续做好儿童风疹免疫的同时,积极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筛查及疫苗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疫苗免疫 年龄变化趋势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原文传递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3
18
作者 胡学梅 马丽娅 +4 位作者 张进华 建军 王秋霞 胡道予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1-815,共5页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和高渗对比剂)各40例.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270 mg/ml)20 ml,图像重建采用60%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照组扫描参数:12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普胺(含碘370 mg/ml)40 ml,100%FBP.应用GE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用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肺动脉干及左、有肺动脉和各叶动脉CT值,计算其平均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差异,应用x2检验比较2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 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塞33例(试验组14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35.0%)与对照组(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9,P>0.05).2组均可以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9±0.6)、(4.0±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试验组出现上腔静脉周围条纹伪影的例数(28例)低于对照组(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2,P<0.0l).试验组CT值和噪声分别为(426.8±84.8)、(14.9±1.5)HU,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9.4±75.3)、(7.4±1.4)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8、22.848,p值均<0.01).但是试验组SNR(28.8±6.3)和CNR(24.5±6.1)低于对照组(SNR、CNR分别为50.4±14.7、42.9±13.8),差异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2
19
作者 郭云良 +1 位作者 徐新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icrodide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1)和丹...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icrodide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1)和丹参素钠(10mg·kg-1)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法检测Caspase-3和PARP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大鼠出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半球出现梗死病灶,脑组织Caspase-3和PARP表达增强,细胞凋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胡黄连苷组和丹参素钠组大鼠Bederson′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Caspase-3和PARP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数量较阴性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胡黄连苷组与丹参素钠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和PARP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PARP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20
作者 施标 董世娟 +2 位作者 朱于敏 于瑞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362-4369,共8页
2010—2011年中国境内的猪流行性腹泻(PED)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疫苗免疫无法控制疫病流行,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出现了新的变种。论文综合分析了这个时期国内学者PE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又对国... 2010—2011年中国境内的猪流行性腹泻(PED)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疫苗免疫无法控制疫病流行,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出现了新的变种。论文综合分析了这个时期国内学者PE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又对国内新近分离的PEDV的11个毒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国内暴发流行的PEDV毒株已远离中国86年分离的毒株和欧洲毒株CV777,成为了一个新的基因型。毒株基因变异应该是造成免疫失败和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毒株的全长基因序列和棘突蛋白(S)基因序列长度有差异,其他基因长度保守性强。S基因的变异率高于其他基因,特别是短期内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S基因。综合分析认为国内变异毒株虽与韩国毒株遗传关系较近,但从境内毒株衍生和进化而来的可能性更大。因2006年已经观察到PEDV的免疫失效和PED流行,2010—2011年PED集中暴发可能是病原长期突变和适应性积累的结果,提示今后应充分发挥全国动物疫病预警网络的作用,加强毒株进化检测和疫病预警,优化疫病的防控手段,降低疫病发生频次和规模,减小疫病发生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