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载金的原因和特征 被引量:73
1
作者 高振敏 杨竹森 +3 位作者 红阳 罗泰义 姚林波 饶文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过程中对金离子具还原效应。成核因素表现在自然金成核常选择原子排布与之最接近的黄铁矿表面为衬底 ,以降低成核能。电化学因素表现在黄铁矿的热电性导致金离子在其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沉淀结晶。对黄铁矿载金能力的分析表明 ,细粒、它形、裂隙发育程度高、As和Sb含量高以及P型的黄铁矿载金能力高 ,自形黄铁矿中的 { 2 10 }、S面 { 10 0 }及其聚形晶的载金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载金矿物 载金原因 晶体生长
下载PDF
中国西南特提斯构造演化──幔柱构造控制 被引量:52
2
作者 侯增谦 卢记仁 +2 位作者 红阳 王登红 吕庆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4期439-453,共15页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二叠纪末期出现于昌都-思茅-印支中央陆块下的冷幔柱导致了两大洋向该陆块下俯冲消减,陆块两缘发育沟-弧-盆体系,构成冷幔柱的洋壳板片在200Ma时期堆积沉落,诱发板块后继俯冲,产生滞后型孤火山-岩浆岩。发育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德干热幔柱在株罗纪导致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相继打开,在白垩纪末期(66Ma)形成德干玄武岩省。发育于劳亚大陆南缘的峨眉热幔柱在二叠纪,导致峨眉火成岩省的形成,在早中三叠世使甘孜-理塘断裂带扩张成洋。冷幔柱的持续发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洋和甘孜-理塘向昌都-思茅陆块方向的俯冲消减,以及来自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陆块分别向昌都-思茅陆块南北两侧拚贴和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南特提斯 巨型造山系 幔柱构造 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的识别 被引量:56
3
作者 英杰 王金芳 +4 位作者 红阳 董培培 刘玉翠 刘德武 白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2-1290,共9页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位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中部。通过对迪彦庙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迪彦庙蛇绿岩由孬来可吐和白音布拉格两个蛇绿岩带组成,...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蛇绿岩位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中部。通过对迪彦庙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迪彦庙蛇绿岩由孬来可吐和白音布拉格两个蛇绿岩带组成,各带宽约3km,延伸约3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齐全。岩性由下到上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斜长岩、细碧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硅质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稀土配分模式具SSZ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特征;枕状玄武岩具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特征;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比值显示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岛弧拉斑玄武岩 迪彦庙 内蒙古
下载PDF
试论幔柱构造与成矿系统——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 被引量:45
4
作者 侯增谦 红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113,共17页
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简述了幔柱构造特征,提出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新观点。研究表明,热幔柱发育演化,导致大陆岩石圈向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伴随大陆活化、减薄、去根、张裂、解体和成洋诸事件;冷幔柱形成演变,导致大... 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简述了幔柱构造特征,提出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新观点。研究表明,热幔柱发育演化,导致大陆岩石圈向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伴随大陆活化、减薄、去根、张裂、解体和成洋诸事件;冷幔柱形成演变,导致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变,并引发俯冲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过程。在幔柱构造制约下,一系列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产出不同地质环境、具有不同成矿体制、不同序次组合和不同成矿类型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矿床成矿谱系,共同构成统一的成矿体系。热幔柱成矿体系包括热幔柱热点和热幔柱-扩张脊2大次级成矿系统,冷幔柱成矿体系包括冷幔柱-俯冲造山、冷幔柱-碰撞造山和冷幔柱-陆内造山3大次级成矿系统。最后,按成矿体系,成矿系列和矿床三级体制对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主要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全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柱构造 成矿系统 特提斯成矿域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内蒙古迪彦庙蛇绿岩带达哈特前弧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4
5
作者 英杰 王金芳 +2 位作者 王根厚 红阳 董培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9-482,共14页
内蒙古SSZ型迪彦庙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部的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笔者最近在迪彦庙蛇绿岩带西侧达哈特一带新发现前弧枕状玄武岩。该玄武岩岩性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发育球颗结构和枕状构造。通过LA-ICP-MS U-Pb测年,获得玄武岩中... 内蒙古SSZ型迪彦庙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部的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笔者最近在迪彦庙蛇绿岩带西侧达哈特一带新发现前弧枕状玄武岩。该玄武岩岩性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发育球颗结构和枕状构造。通过LA-ICP-MS U-Pb测年,获得玄武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3.4±8.5Ma。岩石SiO_2 42.97%~50.9%,较低的TiO_2 0.59%~0.94%,富Na_2O(1.58%~4.26%)而贫K_2O(0.04%~0.44%),Na_2O/K_2O为9.59~47.3;岩石具有亏损型稀土配分模式,类似N-MORB,但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等比N-MORB稍低,相容元素Cr、N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U比N-MORB稍高,与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达哈特枕状玄武岩兼有洋中脊与岛弧双重特性,而更像洋中脊,与马里亚纳前弧玄武岩(FAB)相一致。这一发现为明确二连-贺根山蛇绿岩带早石炭世存在前弧玄武岩提供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佐证,表明二连-贺根山洋早石炭世发生了洋内初始俯冲和洋陆转化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弧玄武岩 初始俯冲 早石炭世 迪彦庙SSZ型蛇绿岩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识别 被引量:52
6
作者 英杰 王金芳 +1 位作者 红阳 董培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1470,共10页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北部,从空间展布看,为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的东延部分,通过对梅劳特乌拉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发现...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北部,从空间展布看,为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的东延部分,通过对梅劳特乌拉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发现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呈ENE-NE向展布,宽约6~11km,延伸约24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辉绿岩脉(墙)、枕状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及硅质岩。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具有低SiO 2、高MgO,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宽缓的U型,具SSZ(supra-subduction zone)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特征。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具低K2O(平均0.82%)和TiO2(0.8%~1.2%)的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显示LREE弱亏损的平坦型;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的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和Ba含量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h、Ta、Zr、Ti明显亏损,为典型的SSZ构造背景成因的熔岩特征。获得块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8.5±2.2Ma,据此确定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为约束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SSZ型 梅劳特乌拉 内蒙古
下载PDF
峨眉火成岩省:结构、成因与特色 被引量:51
7
作者 侯增谦 卢记仁 +3 位作者 汪云亮 夏林圻 红阳 国连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85-891,共7页
峨眉火成岩省既有其它大火成岩省(如印度德干火成岩省)的一般特征,更独具中国特色:其形成于全球性重大地质变革——大陆敛合与解体的大背景之下,和板块构造体制向大陆构造体制转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与西部古特提斯... 峨眉火成岩省既有其它大火成岩省(如印度德干火成岩省)的一般特征,更独具中国特色:其形成于全球性重大地质变革——大陆敛合与解体的大背景之下,和板块构造体制向大陆构造体制转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与西部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汇、叠加与枢纽部位;显示清楚完好的地幔热柱"头冠"与"尾柱"轮廓;火成岩省岩石圈存在异常显著的地幔热—侵蚀作用;火成岩省西部发育三套各具特色的成矿系统。深入研究峨眉火成岩省,不仅可提供中国境内地幔热柱岩浆作用典型实例,而且可深刻理解大陆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程式,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深部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火成岩省 地幔 热柱 CFB成因 火成岩省特色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红阳 朱耀武 易继承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8-71,共4页
基于地质学和热力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引起地温异常影响因素,为淮南矿区矿井热害控制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对淮南矿区采取经济合理的降温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矿井热害 地温 地温异常
下载PDF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4
9
作者 倪鹏 红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35-37,49,共4页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56例行...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56例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患者对切口瘢痕满意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一年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切口瘢痕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和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率,因此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 甲状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冀北地区中生代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深部过程探讨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宝德 牛树银 +1 位作者 孙爱群 红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9-386,共8页
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指太行山北段、冀东和张家口—宣化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内生矿产近千个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 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指太行山北段、冀东和张家口—宣化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内生矿产近千个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其同位素基本规律为:40个矿床的559个硫同位素数据中绝大部分值域为-5‰~5‰,均一化程度高,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硫;37个矿床200个铅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34个矿床96个氧、氢、碳同位素数据统计表明,成矿流体应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其他来源的水加入;地层不具有成矿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中生代 金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深部过程 成矿作用 印支期 燕山期 内生矿床 幔枝构造
下载PDF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以冀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9
11
作者 牛树银 红阳 +3 位作者 孙爱群 罗殿文 叶东虎 王金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8-307,共10页
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外,主要来自深源。幔枝构造是重要的热源释放体系,控制着深源含矿流体的迁移、聚集和成矿,从而构成了以幔枝构造为中心,内带为金、外带为银多金属的构... 冀北地区金、银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金、银等成矿元素除部分萃取自含矿围岩外,主要来自深源。幔枝构造是重要的热源释放体系,控制着深源含矿流体的迁移、聚集和成矿,从而构成了以幔枝构造为中心,内带为金、外带为银多金属的构造-岩浆成矿系列,并据此归纳出幔枝构造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多级演化
下载PDF
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40
12
作者 红阳 王立峰 +2 位作者 高永丰 牛树银 刘荣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4,共4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选择,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人力保障,科学管理和开放式运行机制是...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选择,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人力保障,科学管理和开放式运行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 被引量:40
13
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9 位作者 吕庆田 曾普胜 谢玉玲 蒙义峰 田世洪 徐文艺 红阳 姜章平 王训成 姚孝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9-686,共28页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矽卡岩发育在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铜矽卡岩透镜体。冬瓜山矿床80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δ34S组成介于0.5‰~8.8‰之间,伴生的硬石膏δ34S介于14.8‰~20.5‰之间,暗示两者的热液S有不同的来源:弱变质的细粒层纹状硬石膏,硫同位素δ34S为20.5‰,表明S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δ34S变化于1.3‰~5.5‰之间,反映了热液S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热变质的晶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铜成矿作用 SEDEX型块状硫化物 热液叠加 扬子成矿带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竹森 侯增谦 +7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红阳 徐文艺 田世洪 王训诚 姚孝德 姜章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97,共17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 ,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_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 ,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 3个喷流沉积旋回 ,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 ,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_硫化物脉体群 ,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 ,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 ,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 ,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 ,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 ,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 ,显示区内存在 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 ,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块状硫化物 区域蚀变铜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甘肃大水闪长岩型金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7
15
作者 红阳 英杰 +3 位作者 袁万明 杨秋荣 康桂玲 曹积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5,共5页
大水金矿氧化带下部,发育大量的微细粒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并出现砷黝铜矿。地表氧化矿中的赤铁矿,是黄铁矿等原生硫化物氧化所致;在矿石矿物成分上,黄铁矿、黄铜矿和砷黝铜矿的Au含量普遍较高。黄铁矿中的Co/N i比值多大于2... 大水金矿氧化带下部,发育大量的微细粒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和黄铜矿,并出现砷黝铜矿。地表氧化矿中的赤铁矿,是黄铁矿等原生硫化物氧化所致;在矿石矿物成分上,黄铁矿、黄铜矿和砷黝铜矿的Au含量普遍较高。黄铁矿中的Co/N i比值多大于2,与岩浆成因黄铁矿相吻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400℃。3δ4S=-1.8‰~+4.1‰,1δ3C=-2.7‰~+4.3‰,1δ8O=6.63‰~19.42‰,δD=-101‰~-75‰。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闪长岩体,为富硫化物的闪长岩型金矿床。砷黝铜矿对找矿与勘探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型金矿床 矿物地球化学 甘肃大水
下载PDF
中国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俊喜 成晓松 +6 位作者 宋益民 王伟 仇彩云 周加春 红阳 顾慧玲 孙星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4-240,共7页
稻曲病的发生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本文综述了中国建国以来稻曲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主要影响因素、防治技术及国内研究报道情况,提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二是防... 稻曲病的发生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本文综述了中国建国以来稻曲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主要影响因素、防治技术及国内研究报道情况,提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二是防治稻曲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及其关键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彭国平 吴盘华 +1 位作者 红阳 袁永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63-565,共3页
从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中分得八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异补骨脂素(Ⅰ),补骨脂素(Ⅱ),补骨脂定(Ⅲ),补骨脂宁(Ⅳ),补骨脂色烯素(Ⅴ),补骨脂查耳酮(Ⅵ),对羟基苯甲醛(Ⅶ),补骨脂乙素(Ⅷ)。对羟基苯甲醛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补骨脂 对羟基苯甲醛 补骨脂定 补骨脂宁
下载PDF
内蒙西乌旗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8
作者 英杰 王金芳 +4 位作者 红阳 董培培 贺秋利 张红晨 宋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19-2730,共12页
内蒙古西乌旗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带是新发现的内蒙古西乌旗迪彦庙蛇绿岩带的北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斜长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白音布拉格蛇绿岩中的熔岩按照地球化学特... 内蒙古西乌旗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带是新发现的内蒙古西乌旗迪彦庙蛇绿岩带的北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斜长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白音布拉格蛇绿岩中的熔岩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分为三组:第1组属于玻安岩系,以富Si(SiO2=52.71%、61.22%)、Mg(MgO=6.81%和10.88%)和贫Ti(TiO2=0.49%、0.51%)、HREE及HFSE为特征;第2组具有低Ti(TiO2=0.62%~0.78%)、高Mg(MgO=5.20%~11.30%)的特征,LREE弱亏损、类似N-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但相对N-MORB,又具有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第3组表现为:岩石具有高Ti(TiO2=1.86%、1.91%)、高Mg(MgO=5.25%和5.46%)及高P(P2O5=0.23%、0.27%),LREE和HREE分异较为明显((La/Yb)N=2.32、2.53)等特征,类似OIB。根据玻安岩与IAT的存在,推测白音布拉格蛇绿岩产于岛弧和弧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玻安岩 IAT OIB 弧前环境 岛弧 内蒙古白音布拉格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俊喜 王凯 +7 位作者 红阳 顾慧玲 孙星星 高波 周加春 仇彩云 成晓松 吴韦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6-168,共3页
根据21世纪以来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及防治实际,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思路。分析指出,重点和难点均在农药的选择和使用上,并提供了1套简易可行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雏形,其要点为播前防苗瘟、干... 根据21世纪以来水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及防治实际,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思路。分析指出,重点和难点均在农药的选择和使用上,并提供了1套简易可行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雏形,其要点为播前防苗瘟、干尖线虫病、恶苗病,苗期防病毒病,分蘖期控纹枯病,穗期防稻瘟病、稻曲病,兼控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该技术体系体现了保蛛控虫、精准防病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绿色防控 药剂选择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被引量:27
20
作者 徐文艺 杨竹森 +4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史大年 田世洪 红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 ;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属喷流_沉积型 (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 ,海水...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 ;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属喷流_沉积型 (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 ;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 ,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 ,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 ;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 ,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EDEX型矿床 成因模型 流体动力学 铜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