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其后Davis指出股白肿由DVT引起并与分娩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其后Davis指出股白肿由DVT引起并与分娩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年代,手术取栓、抗凝与溶栓治疗相继用于临床。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合理的动脉重建术,讨论动脉硬化 X 线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结果。方法全组107例患者经皮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 107例176侧患肢(双侧69例,单侧38例)...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合理的动脉重建术,讨论动脉硬化 X 线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结果。方法全组107例患者经皮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 107例176侧患肢(双侧69例,单侧38例)。单节段、2个动脉段、多节段动脉病变分别为38.6%、50%、11.4%。2个节段以上动脉病变的腘动脉远端病变率达72.7%。本组手术治疗72例,术后病死率4.2%,截肢率6.9%。各术式随访时间及通畅率分别为:内膜剥脱术3.8年,75%;主髂动脉旁路转流术3年,76.9%;自体大隐静脉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2.4年,71.4%;膝下吻合2.3年,72.7%;人工血管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1.2年,87.5%。膝下吻合2年,40%;多平面分段重建术1.8年,72.7%;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5例,2.8年,63.6%。结论动脉造影可明确动脉硬化病变范围,有利于选择不同的动脉重建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其后Davis指出股白肿由DVT引起并与分娩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年代,手术取栓、抗凝与溶栓治疗相继用于临床。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文摘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合理的动脉重建术,讨论动脉硬化 X 线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结果。方法全组107例患者经皮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 107例176侧患肢(双侧69例,单侧38例)。单节段、2个动脉段、多节段动脉病变分别为38.6%、50%、11.4%。2个节段以上动脉病变的腘动脉远端病变率达72.7%。本组手术治疗72例,术后病死率4.2%,截肢率6.9%。各术式随访时间及通畅率分别为:内膜剥脱术3.8年,75%;主髂动脉旁路转流术3年,76.9%;自体大隐静脉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2.4年,71.4%;膝下吻合2.3年,72.7%;人工血管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1.2年,87.5%。膝下吻合2年,40%;多平面分段重建术1.8年,72.7%;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5例,2.8年,63.6%。结论动脉造影可明确动脉硬化病变范围,有利于选择不同的动脉重建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