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0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0
1
作者 朱昌雄 白新盛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4-657,661,共5页
简单叙述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和意义,按细菌(主要是Bt)、病毒、农用抗生素、真菌、植物农药及转基因植物等不同生物 农药品种,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农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市场需求。就如何推进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 简单叙述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和意义,按细菌(主要是Bt)、病毒、农用抗生素、真菌、植物农药及转基因植物等不同生物 农药品种,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农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市场需求。就如何推进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 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发展 农药 转基因植物 细菌 农用抗生素 病毒类农药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胡承孝 +3 位作者 孙学成 刘金山 陈青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3-617,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et(蛋氨酸)、Zn、Mo、B、Gly(甘氨酸)的处理能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其中喷施Met、Zn、Mo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而各喷施处理都在一定...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et(蛋氨酸)、Zn、Mo、B、Gly(甘氨酸)的处理能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其中喷施Met、Zn、Mo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而各喷施处理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最高降幅达35.0%,其中喷施Mo、B、Zn、Met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喷施Gly、Pro(脯氨酸)、Se的处理能同时提高小白菜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或氨基酸是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微量元素 氨基酸 维生素C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魏于全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共6页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首先取得突破 ,实现产业化的技术领域 ,世纪之交的医药生物技术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美国在医药生物技术领...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首先取得突破 ,实现产业化的技术领域 ,世纪之交的医药生物技术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美国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各种生物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等行业 ,医药生物技术已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近年来 ,我国的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单抗导向药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生物芯片的研制 ,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体细胞克隆、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基因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组织工程、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 ,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产业化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60天释放期缓释尿素可实现早稻和晚稻的一次性基施 被引量:35
4
作者 唐拴虎 +2 位作者 发宝 黄巧义 黄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缓释肥料是一次性施肥及减量化施肥的重要载体,探讨缓释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新型肥料的研发以及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方法】早稻及晚稻的大田试验共设5个处理:1)不施氮(CK);2)普... 【目的】缓释肥料是一次性施肥及减量化施肥的重要载体,探讨缓释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新型肥料的研发以及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方法】早稻及晚稻的大田试验共设5个处理:1)不施氮(CK);2)普通尿素分次施用(PU1,基肥50%、返青肥20%、拔节肥30%);3)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PU2);4)60天型养分释放期的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PCU60);5)90天型养分释放期的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PCU90)。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氮肥用量均为N 150 kg/hm^2,所有处理磷钾的用量分别为P_2O_5 55 kg/hm^2、K_2O 130 kg/hm^2,肥源分别为过磷酸钙及氯化钾。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重复4次。在早稻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及灌浆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在灌浆期采集剑叶及籽粒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并测定灌浆期伤流液中氮的含量以及灌浆期剑叶SPAD值的变化;在早稻及晚稻采收后记录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早稻产量以60天型缓释尿素处理及分次施肥处理最高,其次为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及90天型缓释尿素处理,不施氮对照产量最低;而在晚稻上90天型缓释尿素处理、60天型缓释尿素处理与分次施肥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90天型缓释尿素养分释放期过长,导致了灌浆期氮素供应过剩,水稻贪青导致灌浆不足,降低了千粒重。90天及60天型缓释尿素的处理提高了早稻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及灌浆期地上部及地下部氮、磷的含量,其中以90天型缓释尿素处理最高。在早稻灌浆期,90天及60天型缓释尿素的处理水稻剑叶及籽粒氮含量、茎导管伤流氮含量以及剑叶SPA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次性施用60天及90天缓释尿素还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的含量。【结论】缓释尿素可以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但在水稻上90天型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期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尿素 养分释放期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发宝 黄旭 黄建凤 李苹 付弘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尿素氮占25%一次性施用(25%CRU)和配施控释尿素氮占50%一次性施用(50%CRU)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不同施氮处理的每兜分蘖数基本一致,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略有提高。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当施氮量为156 kg(N)·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等氮条件下,25%CRU、50%CRU和C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基本一致;不同施氮处理的稻谷和稻草氮素吸收累积量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逐渐降低。等氮条件下,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27)0.05),两地平均增幅分别为14.99%、17.23%和98.22%、57.44%。当施氮量为195 kg(N)·hm^(-2)时,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F)提高6.99%和6.69%,其中台山试验点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27)0.05)。117 kg(N)·hm^(-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P(27)0.05)。25%控释氮肥掺混一次性施用施氮量为156 kg(N)·hm^(-2)的施肥处理,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在台山和翁源两个试验点均较高,在广东省双季稻区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并维持土壤肥力,是一种较优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一次性掺混 减氮 氮肥利用效率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唐拴虎 +2 位作者 黄旭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效果,进而明确水稻一次性施肥是否能达到传统分次施肥的增产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以传统分次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常规速效肥、硝化抑制剂DCD型稳定肥、硝化抑制剂DMPP型稳定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效果,进而明确水稻一次性施肥是否能达到传统分次施肥的增产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以传统分次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常规速效肥、硝化抑制剂DCD型稳定肥、硝化抑制剂DMPP型稳定肥以及树脂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分蘖动态、灌浆期光合速率以及主要生长节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别一次性施用各种类缓/控释肥均可以满足水稻各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增强水稻光合速率和碳氮代谢水平,提高或保持了水稻正常产量。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较传统分次施肥对水稻具有稳产或增产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在整个生育期内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在不降低千粒重及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或是保持水稻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养分吸收 光合速率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比例对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发宝 黄旭 逄玉万 李苹 付弘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9号开展田间... 【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9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CK);施尿素N 360 kg/hm^2(U1);减施尿素30%(252 kg/hm^2,U2);4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40%CRU1);40%控释尿素,减氮50%(180 kg/hm^2,40%CRU2);6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60%CRU1);60%控释尿素,减氮50%(N 180 kg/hm^2,60%CRU2)。乳熟期采集甜玉米植株样品进行养分分析,每小区单独采收后记录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P<0.05)。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玉米鲜苞产量逐渐提高。U1处理的鲜苞产量最高,其次是60%CRU1处理,40%CRU2处理的鲜苞产量显著降低。60%CRU1处理的甜玉米鲜苞产量与U1基本持平。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鲜苞产量表现为60%CRU>40%CRU>U,两地结果一致。施氮主要提高甜玉米穗长、穗粗和行粒数,显著提高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P<0.05),秸秆和籽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55.1%和24.2%,95.0%和43.4%,秸秆增幅更大。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60%CRU>40%CRU>U,以6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次是40%CRU处理,U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没有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玉米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没有影响。【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随着控释尿素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甜玉米生产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控释尿素 氮肥利用率 掺混比例
下载PDF
硒对水稻光合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钟松臻 宝军 +2 位作者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39,共6页
硒是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是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有着促进作用。通过研究硒对水稻光合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为硒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硒浓度(0~5 mg/kg)对水稻产量、硒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 硒是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是适量的硒对植物生长有着促进作用。通过研究硒对水稻光合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为硒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硒浓度(0~5 mg/kg)对水稻产量、硒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在1.0和5.0 mg/kg施硒水平较对照(不施硒)分别增产20.8%和28.8%。施硒提高了水稻谷壳、大米、秸秆及根中硒的含量。施硒对水稻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影响不大,但在5.0 mg/kg施硒水平上显著增加了水稻类胡萝卜素含量。施硒显著增加了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6.1%及25.0%。施硒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离子渗漏量及相对电导膜透性。施硒显著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最高增幅分别为101.2%、23.4%和64.3%。试验结果表明,硒能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从而达到了促进水稻生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氮肥及施用方式对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唐拴虎 +3 位作者 逄玉万 易琼 黄旭 黄巧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5,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及其施用方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稳定尿素及缓释尿素的处理之间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差别不大,施肥结束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均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分次施肥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及其施用方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稳定尿素及缓释尿素的处理之间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差别不大,施肥结束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均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分次施肥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随追肥次数呈现出周期性的升高降低过程;一次性施用缓释尿素可以提高土壤中碱解氮及植株氮的含量,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也均有提升作用,对水稻具有稳产作用。一次性施用缓释尿素可以促进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可以促进灌浆期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因此能达到与分次施肥相同的稳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一次性施肥 缓释尿素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巧义 +6 位作者 黄旭 唐拴虎 发宝 逄玉万 易琼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96-4006,共11页
【目的】研究聚脲甲醛缓释肥在华南双季稻上的肥料效应,探讨基于聚脲甲醛缓释肥的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可行性,为华南双季稻轻简化、增效减氮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常规稻品种金香丝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早、晚稻两季作物大... 【目的】研究聚脲甲醛缓释肥在华南双季稻上的肥料效应,探讨基于聚脲甲醛缓释肥的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可行性,为华南双季稻轻简化、增效减氮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常规稻品种金香丝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早、晚稻两季作物大田试验,在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平下,依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0、1.3、1.6和1.9倍,设定聚脲甲醛缓释氮肥减氮0、23%、38%、47%(UF1、UF2、UF3、UF4)一次性基施,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肥50%、返青肥20%、拔节肥30%)和不施氮处理(CK),所有处理磷钾的用量分别为P2O5 55 kg·hm^(-2)、K_2O 130 kg·hm^(-2),肥源分别为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研究聚脲甲醛一次性基施及减氮处理对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1)在等氮条件下,聚脲甲醛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UF1)的早、晚稻籽粒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本持平;聚脲甲醛减氮23%一次性基施处理(UF2)对早、晚稻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聚脲甲醛减氮38%一次性基施(UF3处理的早稻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较CF处理减产7.52%;聚脲甲醛减氮47%一次性基施处理(UF4)的早、晚稻产量均显著低于CF处理,其降幅分别为9.84%和9.75%。(2)UF4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较CF处理每兜少了0.80和0.39个有效穗,其中早稻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UF1、UF2和UF3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3)与常规施肥相比,UF1和UF2处理的早、晚稻氮、磷、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均无显著差异,UF3处理的晚稻秸秆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降低了30.73%、23.60%(P<0.05),UF4处理的晚稻稻草和籽粒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早、晚稻的氮素累积量分别降低22.82%、26.82%(P<0.05)。(4)UF2、UF3、UF4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于CF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聚脲甲醛缓释肥 一次性施肥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缓释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对双季稻养分的供应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拴虎 +5 位作者 黄巧义 逄玉万 易琼 黄旭 李苹 付弘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85-3995,共11页
【目的】缓释尿素作为轻简施肥及减量施肥的新型肥料产品,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匹配度是作物高产的保证。论文主要探讨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施用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为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提供理... 【目的】缓释尿素作为轻简施肥及减量施肥的新型肥料产品,其养分释放特性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匹配度是作物高产的保证。论文主要探讨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施用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为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早稻及晚稻的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1)不施氮(CK);(2)100%缓释尿素(100%SRU);(3)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75%SRU+25%CU);(4)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50%SRU+50%CU);(5)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25%SRU+75%CU);(6)100%普通尿素(100%CU)。氮肥用量为150 kg N·hm^(-2),磷、钾肥的用量分别为55 kg P2O5·hm^(-2)、130 kg K2O·hm^(-2),采用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在早稻生育期内多次采集植株样品进行氮、磷、钾分析。在灌浆期采集不同部位叶片及籽粒样品进行氮、磷、钾分析,并测定灌浆期剑叶SPAD值的变化,在水稻采收后测算产量和产量构成。【结果】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的处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均最高,100%缓释尿素、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以及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3个处理间在早、晚稻产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程度上均优于100%普通尿素的处理。相对于100%普通尿素处理,添加缓释尿素的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占相对优势,特别是在早稻上更为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100%缓释尿素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及氮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并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递减。植株地上部(灌浆期不含籽粒)氮含量以100%缓释尿素处理最高,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灌浆过程中籽粒、剑叶、倒二位叶及倒三位叶氮含量,以及剑叶SPAD均以100%缓释尿素处理最高,同样随着普通尿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结论】100%缓释尿素的处理水稻氮素供应过旺,水稻出现贪青且在晚稻上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尿素 养分吸收动态 养分累积 产量
下载PDF
氮肥施用水平及种类对生菜产量及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易琼 黄旭 +3 位作者 黄巧义 逄玉万 唐拴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19-2025,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及种类对生菜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N0),施氮112.5 kg N·hm^(-2)(N1),施氮225 kg N·hm^(-2)(N2),施氮337.5 kg N·hm^(-2)(N3),控释氮肥(CRU-N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氮肥施用水平及种类对生菜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N0),施氮112.5 kg N·hm^(-2)(N1),施氮225 kg N·hm^(-2)(N2),施氮337.5 kg N·hm^(-2)(N3),控释氮肥(CRU-N2),稳定性氮肥(SN-N2),有机无机氮肥配施(MN-N2)。对比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等氮量不同氮种类处理对N_2O排放特征和生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_2O排放通量增加。在试验条件下,生菜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25 kg N·hm^(-2),适量降低生菜施氮水平能有效降低N_2O气体累积排放量。相同氮水平下,SN-N2与MN-N2处理较N2处理分别增产达13.3%和17.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SN-N2处理N_2O排放总量和N_2O排放系数仅为0.80 kg N·hm^(-2)和0.36%,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84.8%和1.97个百分点。综上,在不降低生菜产量的前提下,优化氮肥施用水平并采用稳定性氮肥技术是菜地N_2O减排和减少蔬菜种植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氧化亚氮 施氮量 减排措施 排放系数
下载PDF
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亚 +2 位作者 李翔 赵晓宁 杨帆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针对新型的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发展需求,介绍了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现状,分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的主要特点,剖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面临的问题,并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启示和发展建议可为未来的水下预置装备建设提... 针对新型的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发展需求,介绍了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现状,分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的主要特点,剖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面临的问题,并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启示和发展建议可为未来的水下预置装备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预置 无人作战 装备
原文传递
国内外生物制药的现状及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永春 +1 位作者 侯爱军 刘育新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3-196,共4页
目的 :为促进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及政策建议。方法 :1997年对全国452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1999年又对30个已有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上市的企业进行跟踪问卷调查 ,并实地考察部分生物... 目的 :为促进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及政策建议。方法 :1997年对全国452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1999年又对30个已有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上市的企业进行跟踪问卷调查 ,并实地考察部分生物制药企业。结果 :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制药的现状及特点 ,分析了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结论 :较之国外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差距很大 ,奋起直追 ,一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 ;另一方面亟待规范国内医药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 基因工程 产业 对策
下载PDF
工业生物催化过程的发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晨宇 李春 +1 位作者 曹竹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工业生物催化过程的发展 ,提出按照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过程的特点将工业生物催化分成生长耦联型催化和生长非耦联型催化 ,通过这两类生物催化成功的范例以及研究进展讨论生物催化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综述了近年来工业生物催化过程的发展 ,提出按照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过程的特点将工业生物催化分成生长耦联型催化和生长非耦联型催化 ,通过这两类生物催化成功的范例以及研究进展讨论生物催化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剂 催化过程 生长耦联型 生长非耦联型
下载PDF
钼硒互作对小白菜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承孝 +2 位作者 赵小虎 孙学成 谭启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钼、硒互作对小白菜产量、钼硒含量累积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硒互作能提高小白菜的产量、钼硒含量累积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试验结果说明钼、硒互作对促进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钼、硒互作对小白菜产量、钼硒含量累积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硒互作能提高小白菜的产量、钼硒含量累积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试验结果说明钼、硒互作对促进小白菜钼硒养分吸收以及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均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在大田生产中可以通过钼、硒配施的方式来提高小白菜的钼、硒含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小白菜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巧义 +3 位作者 李苹 付弘婷 黄旭 唐拴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针对田间多变光照强度给水稻冠层图像分割带来的难题,探讨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相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算法。首先,从不同光强条件下的水稻冠层图像中采集代表性水稻和背景像元构建训练图像S1和S2,通过... 针对田间多变光照强度给水稻冠层图像分割带来的难题,探讨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相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算法。首先,从不同光强条件下的水稻冠层图像中采集代表性水稻和背景像元构建训练图像S1和S2,通过分析水稻S1和背景S2两类图像在RGB色彩空间中R、G、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rgb(标准化RGB)色彩空间中r、g、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CIE L*a*b*色彩空间中L*、a*、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以及HSV色彩空间中H、S、V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筛选出具有明显双峰特征的g、a*、b*和S作为关键色彩特征;然后,在由g、a*、b*和S色彩特征构成的多维色彩空间中采用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获得分隔水稻和背景像元的优化超平面Z(Z=0.421g+0.753 a*+0.152 b*+0.051S+0.085);最后,计算水稻冠层图像中每一像元的Z值,并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分割阈值Z_t,从而实现水稻冠层图像分割。为了评价该分割方法,以90幅不同光强(阴天、多云和晴天)条件下采集到的田间水稻冠层图像作为测试图像,并以常用的ExG&OTSU分割方法作为对比,分析该分割方法的分割精度和光强稳健性。结果表明,Ex G&OTSU方法的精确度显著受光强条件影响,随着光强强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光强稳健性差;该研究所提分割方法对阴天、多云和晴天条件下水稻冠层图像的分割误差为7.30%、8.72%和8.98%,分割精确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光强稳健性。因此,该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相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和光强稳健性,可为田间多变光照条件下水稻冠层图像精准分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最大类间方差法 色彩空间 水稻 光照强度 图像分割
原文传递
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柑橘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苹 付弘婷 +2 位作者 逄玉万 唐拴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5,共7页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柑橘果实具有稳产增产的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9.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满足树体对氮、磷、...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柑橘果实具有稳产增产的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9.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满足树体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增加柑橘树体对部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两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7.7%、12.4%。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脱氢酶活力均有显著提升。本研究中,连续2年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但降低了30%的化学肥料用量,而且对柑橘还具有稳产增产作用以及对土壤肥力具有提升作用。综合效果来看,以有机肥替代30%化肥的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有机肥 化肥 养分吸收 土壤酶活
下载PDF
包膜材料γ-聚谷氨酸对菜心的农学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李苹 付弘婷 黄旭 易琼 发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考察施用γ-聚谷氨酸(γ-PGA)对菜心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γ-PGA的农学施用效应。【方法】在酸性土壤(p H 5.89)和强酸性土壤(p H 4.85)以菜心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常规施肥(施N 1.33 g/kg土,分5次施入... 【目的】考察施用γ-聚谷氨酸(γ-PGA)对菜心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γ-PGA的农学施用效应。【方法】在酸性土壤(p H 5.89)和强酸性土壤(p H 4.85)以菜心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常规施肥(施N 1.33 g/kg土,分5次施入土壤)的基础上,设不施γ-PGA包裹型肥料(T1)、分5次施用γ-PGA 0.53mg/kg土(T2)和1.06 mg/kg(T3)、在定苗一周后一次性淋施γ-PGA 0.53 mg/kg土(T4)和1.06 mg/kg土(T5)5个处理。调查了菜心根系活力、养分含量、养分吸收累积量、叶片抗氧化系统、菜心产量及品质。【结果】酸性、强酸性土壤上,γ-PGA处理(T2、T3、T4、T5)的伤流强度均高于T1,且T3、T4、T5的伤流液氨基酸输出强度显著高于T1,平均增幅分别达到38.1%、33.2%、44.2%(P<0.05)。酸性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钙、镁含量显著高于T1(P<0.05),菜心钙的增幅分别为29.6%、21.8%、26.4%、22.7%,镁的增幅分别为11.7%、8.3%、22.2%、16.7%,锌、锰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强酸性土壤上不同处理的菜心养分含量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氮、磷、钾、钙、镁、铜、锌、铁、锰累积量均显著高于T1;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T1(P<0.05),T2、T3、T4、T5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P<0.05);而酸性土壤上,仅T3处理的菜心叶片CAT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P<0.05)。酸性、强酸性土壤上,T3、T4处理的菜心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T1(P<0.05);不同处理的菜心叶片POD活性没有差异;T2、T3、T4、T5处理的菜心产量均显著高于T1(P<0.05),在酸性土壤上增幅分别为4.4%、7.3%、12.2%、12.3%,强酸性土壤上分别为9.7%、14.2%、12.2%、12.39%。两种类型土壤上,T2、T3、T4、T5处理的菜心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P<0.05)。T4、T5处理的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1(P<0.05),T2、T3、T4、T5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T1(P<0.05)。γ-PGA淋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菜心 产量 品质 养分
下载PDF
腐秆剂用量、含水量及初始碳氮比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雅琪 王珊 +8 位作者 柳勇 陈应龙 KARIMAN Khalil 梁金明 温元明 周定志 陈展豪 易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C_(22)、C_(25))等初始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pH、种子发芽指数(GI)、C/N比、腐解率(DR)、水溶性有机碳(DOC)及紫外光谱参数(SUVA_(280)、E_2/E_3和A_(226-400))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确定这些初始条件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腐解过程中,所有处理GI和DR值均随着腐解的进行逐渐升高;A_0B_(70)C_(25)和A_(0.5)B_(70)C_(22)处理C/N比持续下降,其他处理先升高后下降;A_0B_(50)C_(20)和A_(1.0)B_(70)C_(20)处理DO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他处理持续升高,紫外光谱参数的变化反映了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性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变化情况。(2)腐解结束时,未腐熟完全的A_(0)B_(50)C_(20)处理pH、GI和DR值(分别为7.05、34.9%和30.7%)明显较低,其C/N比(25.7)则明显较高,而大多数处理pH值符合腐熟堆肥标准(8.00-9.00),GI值符合毒性较低(≥50%)或完全腐熟状态(≥80%);A_0B_(70)C_(25)、A_(0.5)B_(70)C_(22)和A_(1.0)B_(60)C_(25)处理C/N比(分别为13.1、14.4、16.4)基本符合腐解产物最佳C/N比标准(15.0);A_(0.5)B_(70)C_(22)处理DR值(47.1%)最高。通过紫外光谱参数测定来预测GI值大小,为判断秸秆是否腐熟完全提供了一种替代性评价方法。直观分析法表明,水稻秸秆腐解最佳初始条件为"金葵子"腐秆剂0.5%、含水量70%、初始C/N比25;腐秆剂用量对DOC含量影响最大,含水量对C/N比、DR、SUVA280、E_2/E_3和A_(226-400)值影响最大,初始C/N比对pH和GI值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秆剂用量 含水量 初始C/N比 水稻秸秆 腐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