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120
1
作者 新文 国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1,共9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乡村管理模式显现出基层政权"悬浮化"、乡村管理&q...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乡村管理模式显现出基层政权"悬浮化"、乡村管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村支"两委""不在场"与农民态度"冷漠化",使得城乡二元制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局面。因此,应通过乡村治理转型来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政府下沉衔接乡村治理事务;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自治组织的乡村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第一书记"的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新乡贤"来激活内生型乡村治理力量,由此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合作共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被引量:76
2
作者 杜春林 新文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9,110,共11页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本文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碎片化的特征,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分为制度隔离型、资源匮乏型和府际竞争型。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存在三大问题,即缺乏协作...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本文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碎片化的特征,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分为制度隔离型、资源匮乏型和府际竞争型。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存在三大问题,即缺乏协作导致的效率低下、疏于规范导致的胡乱摊派和政绩导向导致的供需不符。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框架,确定各个主体的行为边界,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公共服务 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 行为边界
原文传递
制度嵌入、精英下沉与基层社会治理——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68
3
作者 国磊 新文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3,共10页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归纳-演绎-实证"的分析框架,对桂南Q市"联镇包村"研究发现:驻村干部不完全局限于完成"包发展、包党建、包稳定"任务,也包括落...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归纳-演绎-实证"的分析框架,对桂南Q市"联镇包村"研究发现:驻村干部不完全局限于完成"包发展、包党建、包稳定"任务,也包括落实地方政府的各项制度安排;由高度组织化动员所形成资源吸纳作用,使得"条块"部门主动跟进,形成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态势;"坐班式"驻村突破了传统的"运动式"治理困境,尤其在绩效考核、晋升激励与委派单位协助下,精英治村的效果超越以往。但由于基层社会环境的异质性,各村庄的治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的底层实践,使联镇包村制度可持续化。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以制度嵌入与精英下沉两个维度诠释地方政府如何依赖科层制路径,体制内精英如何反科层化运作,推动联镇包村制度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嵌入 精英下沉 基层社会治理 联镇包村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3
4
作者 朱永宏 贾国良 +5 位作者 周妙 朱遵平 袁战军 周小欧 新文 夏天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应用替格瑞洛的41例ACS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应用替格瑞洛的41例ACS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期间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出现1例主要出血事件(主要原因为股动脉穿刺处处理欠妥,可能与替格瑞洛无关),1例次要出血;3例呼吸困难,继续用药症状缓解;1例因心动过缓停用β阻滞剂。结论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项目制的生存逻辑与两难处境 被引量:61
5
作者 杜春林 新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8,126,共7页
20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以调节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关系的项目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的同时,项目制亦能有效地将科层制体系内外的资源集中动员起来。本文试图分析项目制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的过程,认... 20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以调节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关系的项目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的同时,项目制亦能有效地将科层制体系内外的资源集中动员起来。本文试图分析项目制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的过程,认为项目制是依附在科层制体系上的另一套政府运行机制,正是由于依附的特征,使各级政府的政策意图都能融入项目制当中,形成项目制运行过程中的府际互动,推动项目资源在科层制体系中的有序流动。但即便如此,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项目制所表现出的依附、互动特征在保证项目制生存的同时,也把项目制推向两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制度安排 生存逻辑
下载PDF
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经验透视与创新路径——基于江苏“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乡村建设经验 被引量:55
6
作者 新文 杜永康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7,共10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基于江苏“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样本考察,先行实践中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农旅融合型、飞地抱团型、生产服务型、联企共建型及电子商务...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基于江苏“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样本考察,先行实践中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农旅融合型、飞地抱团型、生产服务型、联企共建型及电子商务型五类实践样态。通过多类型的横向比较发现,政府政策支持、基层组织引领、复合产业建立、治理结构优化及主体利益联结是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变量和共性特征。鉴于此,本文从政策、组织、产业、结构和机制等方面提出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以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目标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困境及进路 被引量:48
7
作者 新文 杜永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下载PDF
行政考核、任务压力与农村基层治理减负——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43
8
作者 国磊 新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0,162,163,共8页
在科层制体系中,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在增强任务压力的同时,也催生出基层多样化的减负回应方式.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框架对农村基层治理考察发现:以精细化管理为特征的行政考核不仅加剧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压力,也塑造出上级部门常... 在科层制体系中,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在增强任务压力的同时,也催生出基层多样化的减负回应方式.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框架对农村基层治理考察发现:以精细化管理为特征的行政考核不仅加剧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压力,也塑造出上级部门常态化考核与基层淘汰式回应、上级领导不定期督查与基层拼凑式应对、上级政府签订责任状与基层选择性消解的治理样态.以靶向式的底层回应过程,在降低被督查和问责风险的同时,也显现出从“条块分割”走向“合作互动”的跨部门共谋,从“刚性约束”走向“弹性结合”的策略性变通,从“痕迹管理”走向“分类治理”的责任转移现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强政策供给的有效性,使政策执行的刚性约束与考核目标的弹性机制相结合,在拓宽基层自治空间的基础上,提升各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使中央减负政令真正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考核 任务压力 农村基层治理 减负 压力-回应
下载PDF
典型治理与项目治理:地方政府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新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1,共9页
"树典型"、"跑项目"是建国以来地方政府比较有代表性的运动式治理实践,这两种治理实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基于此,考察建国以来地方政府运动式治理实践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其呈现的时代特征,同时解释典型治理与项目... "树典型"、"跑项目"是建国以来地方政府比较有代表性的运动式治理实践,这两种治理实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基于此,考察建国以来地方政府运动式治理实践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其呈现的时代特征,同时解释典型治理与项目治理的蕴意、运作过程及其利弊所在。从典型治理到项目治理再到今天的复杂性治理,实际上顺应了政府职能由控制到引导、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地方政府的治理环境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相关联,同时也契合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治理 项目治理 运动式治理 复杂性治理
下载PDF
环保约谈、环保督查与地方环境治理约束力 被引量:42
10
作者 新文 国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6,共8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和,致使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在实行环保垂直管理体制的背景下,环保约谈能够督促地方政府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给予污染企业一定的震慑压力,但却存在行政干预的衍生风险、刚性不...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和,致使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在实行环保垂直管理体制的背景下,环保约谈能够督促地方政府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给予污染企业一定的震慑压力,但却存在行政干预的衍生风险、刚性不足而难以落实、运动式治理的短期行为等困境。环保督查能够规避属地管理带来的执法困境,突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干预,但也存在职能的有限性、层级的局限性等问题,难以保证督查到位等实践困境。因此,应促使环保约谈和环保督查有效衔接,在环保约谈中发挥环保督查的刚性约束力实效,在环保督查中加大环保约谈的软约束力的作用,使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的主导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约谈 环保督查 环境治理约束力
下载PDF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1
11
作者 新文 郝永强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发展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指向和战略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而有效治理的核心在于建构一核多元的治理共同体,新时代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具有重要的...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发展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指向和战略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而有效治理的核心在于建构一核多元的治理共同体,新时代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行动逻辑层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遵循的是整合碎片化乡村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培育乡村社会自治能力的逻辑;在实践路径方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核心在于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引领、政治吸纳与嵌入动员相结合的组织建设,以及民主决策与执行监督相统一的行动统筹。通过凝聚治理共识、增强治理合力,从而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共同体 行动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社互动取向:共建、共治与共享 被引量:39
12
作者 国磊 新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建。传统社会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单一治理主体依赖科层制运作而造成行政执行僵化,部门碎片化的运作方式引发资源内耗与动员失灵,权威管控与社会维稳的治理目标加剧了国家与社会之间... 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建。传统社会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单一治理主体依赖科层制运作而造成行政执行僵化,部门碎片化的运作方式引发资源内耗与动员失灵,权威管控与社会维稳的治理目标加剧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割裂等。一系列困境使得基层社会陷入"分利失序"的状态。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与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从政府主导到社会组织嵌入合作共建;加强治理方式协作化,在科层组织内部形成跨部门合作与反科层化共治的机制;实现治理目标共赢化,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增进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提升各主体的共享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政社互动 共建 共治 共享
下载PDF
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融入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记忆与社区融入的二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39
13
作者 新文 杜春林 赵婕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6期88-95,共8页
随迁老人的产生与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迁老人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乡村,随子女寄居于"陌生的"城市,其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事关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社会记忆功能与社区融入维... 随迁老人的产生与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迁老人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乡村,随子女寄居于"陌生的"城市,其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事关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社会记忆功能与社区融入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根据对南京市三个社区的随迁老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深度访谈,着重分析随迁老人所保留的传统乡村社会记忆对其逐步融入城市社区所存在的诸多障碍。社会记忆的可建构特征为其整合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传承功能以及批判功能的发挥,并推动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区提供了理论支撑;社区融入的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与身份认同四个维度的划分为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老人 社会记忆 社区融入
下载PDF
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与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基于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34
14
作者 新文 戴芬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74,共10页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础。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村庄"的双向分析框架对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村全科网格一方面以权力下沉为建构动力,从层级结构、...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础。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村庄"的双向分析框架对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村全科网格一方面以权力下沉为建构动力,从层级结构、人财物资源、技术手段三方面强化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机制,使全科网格成为乡镇政府自村向下延伸的一级结构,并扮演着"公共服务代理人"角色;另一方面,以公共服务流程再造重塑运行逻辑,依托于需求表达、问题处理、配套机制的再造,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格局,纵横交错间完善自下而上的村民诉求表达与流转处理,在双向互动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的实践,但仍存在一些实践性矛盾,如主体单一、经费不足、一元化一刀切、技术理性膨胀等。为此,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从"网格化供给"走向"网络化供给",其发展路径是在融合社会多元力量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明晰公私边界,同时规避碎片化、一刀切供给,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网格 权力下沉 流程再造 网格化供给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被引量:33
15
作者 新文 詹国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0,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关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供给的历史演变考察,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应然性。进而建构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治理框架,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的三大机制,探...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关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供给的历史演变考察,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应然性。进而建构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治理框架,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的三大机制,探求并分析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整体性治理机制的变量关系。借助于样本区域的调研数据,诠释了整体性治理机制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模型。同时结合非结构访谈的实践内容,厘清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的现实盲区,通过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路径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碎片化供给 整体性治理 治理机制
下载PDF
农村环境治理的策略变迁:从政府动员到政社互动 被引量:33
16
作者 国磊 新文 马丽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6,共7页
以政府动员为主的传统农村环境治理方式已难以调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弱支持的公共参与、即时性的政策执行、跟踪性的媒体宣传、定期的干部下村、以及不定期的宣讲教育已成为被动性政府动员的主要特征。动员主体单一、... 以政府动员为主的传统农村环境治理方式已难以调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弱支持的公共参与、即时性的政策执行、跟踪性的媒体宣传、定期的干部下村、以及不定期的宣讲教育已成为被动性政府动员的主要特征。动员主体单一、动员方式简化和社会自觉不足等因素导致政府动员陷入政策执行地方化、可持续性弱化和政令信息扭曲等困境。因此,基层政府应通过差序治理与协同共治、督查问责与购买服务、社会自觉与培育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政社互动格局的构建,进而规避政府动员失灵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政府动员 政社互动
原文传递
乡土文化认同、共同体行动与乡村文化振兴——基于鄂西北武村修复宗族文化事件的个案启示 被引量:30
17
作者 新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8,共10页
唤醒和培养村庄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并产生共意行为,需要从乡土性的文化认同以及以乡贤为主要行动者的共同体结构来思考我国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对鄂西北武村的个案研究,修复宗族文化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原子化村... 唤醒和培养村庄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并产生共意行为,需要从乡土性的文化认同以及以乡贤为主要行动者的共同体结构来思考我国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对鄂西北武村的个案研究,修复宗族文化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原子化村民的共意行为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而由不同类型行动者所组成的共同体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动员处于同一乡土文化网络中的村民,并由此形塑文化建设意义上的共同体行动。个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建设乡风文明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即政府主动融入乡村传统文化并获得村民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扩展村民对主流文化的感知有用性,通过村庄内与村庄外不同行动者的共意行为形成共同体行动,以推动社会治理所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意义上的乡风文明与村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文化认同 共同体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共同富裕:逻辑关联、实践过程与路径选择——基于“战旗道路”的经验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新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5,共9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共同富裕 党建引领
下载PDF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26
19
作者 新文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93-99,共7页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者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以嵌入性要素来理解我国农村社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这方面,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在反贫困战略中提供了可让我们选择的嵌入性要素。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反贫困战略 社会政策转型
下载PDF
过密治理与去过密化:基层治理减负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新文 杜永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7,M0005,共12页
后税费时代,随着国家正式权力对基层社会直接、主动且密集性的介入,基层逐步从“无为而治”的简约型治理向“应接不暇”的过密化治理转变。治理模式的变革在引致边际治理效能日趋递减的同时,也催生了基层的形式主义、负担过重等弊端。... 后税费时代,随着国家正式权力对基层社会直接、主动且密集性的介入,基层逐步从“无为而治”的简约型治理向“应接不暇”的过密化治理转变。治理模式的变革在引致边际治理效能日趋递减的同时,也催生了基层的形式主义、负担过重等弊端。过密治理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事务过密、规则过密、督查考核过密和责任过密等现象。结合过密化理论,从任务结构、治理路线、考核取向和权责配置四个维度建构过密治理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政治任务泛化、政策刚性、无序督查考核及权责失衡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基层治理的过密化和负担过重。立足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推动基层减负,应通过强化政治任务话语的使用规制、提升县级政策的转化空间、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基层权责对等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治理的去过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减负 过密治理 去过密化 税费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