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十七世纪就开始西传,以后陆续出现了各种译本,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了一些外国诗人灵感的源泉。有趣的是,《诗经》最初的西译并不是作为一件文学艺术作品——诗集,而是作为经书,西译的目的是方便传教士学习儒家传...《诗经》在十七世纪就开始西传,以后陆续出现了各种译本,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了一些外国诗人灵感的源泉。有趣的是,《诗经》最初的西译并不是作为一件文学艺术作品——诗集,而是作为经书,西译的目的是方便传教士学习儒家传统,以便赢得中国居民的同情、支持和归宗。第一个把《诗经》译成西方语言的,是法国耶稣会士金民阁(N·Trigault)。他在1626年将用拉丁文译成的《诗经》在杭州刊印,附有简注,但此书未见流传。西方公认的,同时也是现存最早的西译本,是法国传教士孙璋(Alexader dela Charme)的拉丁文本。此书在成书后一百年,即1830年才由巴黎著名汉学家朱尔斯·莫尔编辑出版。展开更多
文摘《诗经》在十七世纪就开始西传,以后陆续出现了各种译本,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了一些外国诗人灵感的源泉。有趣的是,《诗经》最初的西译并不是作为一件文学艺术作品——诗集,而是作为经书,西译的目的是方便传教士学习儒家传统,以便赢得中国居民的同情、支持和归宗。第一个把《诗经》译成西方语言的,是法国耶稣会士金民阁(N·Trigault)。他在1626年将用拉丁文译成的《诗经》在杭州刊印,附有简注,但此书未见流传。西方公认的,同时也是现存最早的西译本,是法国传教士孙璋(Alexader dela Charme)的拉丁文本。此书在成书后一百年,即1830年才由巴黎著名汉学家朱尔斯·莫尔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