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2
1
作者 乌兰娜 吴瑞芳 +4 位作者 周艳 刘志红 张礼婕 黄秀浓 杜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癌前病变者感染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研究对象系35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检测13种HPV-H,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癌前病变者感染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研究对象系35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检测13种HPV-H,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组。①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9例、CINⅢ57例、CINⅡ53例;②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CINⅠ112例、HPV感染52例;③正常或炎症组:宫颈细胞与组织学正常或炎症者73例。通过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HPV-H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本组高度病变以上患者中HPV-H阳性率达98·4%;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H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在正常与炎症组、LSIL组与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H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13·7%、17·7%和36·6%,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组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32·9%)、58(18·8%)、52(16·9%)、18(9·0%)、33(8·2%)、68(7·3%)、11(低危型,6·5%)、31(6·2%)、53(5·6%)、39(5·3%)、CP8304(5·1%)、66(3·9%)、6(2·5%)和51、56、45、35、59、43、44、82等少见型;HPV-16、58、33、52与18型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中感染率分别为56·4%、19·3%、16·0%、12·6%和8·4%,说明这些亚型致癌性更强;两种HPV-DNA检测技术所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本组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8、33较为多见,HPV-16、58、33、52与18型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临床诊断与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HPV感染 HPV-DNA 宫颈癌前病变 HPV-16 细胞学检测 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57
2
作者 吴瑞芳 刘植华 +12 位作者 周庆芝 乌兰娜 王倩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李瑞珍 张长淮 周艳 刘彬 翁雷明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V'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筛查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瑞珍 石菊芳 +8 位作者 周庆芝 吴瑞芳 李霓 乌兰娜 周艳 王倩 刘志红 刘彬 乔友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7-311,共5页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社区内15~59岁有性生活妇女中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社区内15~59岁有性生活妇女中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HPV的检测,同时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1E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 共取组织标本122例。病理学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HPV总检出率在HC2法为14.0%,基因芯片法为9.8%,HC2法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基因芯片法(P〈0.001),二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98);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两种检测方法HPV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1和P〈0.005)。HC2法检测高危HPV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7和0.000;HPV分型基因芯片法以上各指标分别为78.6%、91.1%、90.9%、9.9%、99.7%、8.8和0.235。结论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高危型HPV检测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较好的方法,基因芯片HPV分型检测除灵敏度尚需提高外,其余各指标均可与HC2法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朱亚莎 周艳 +6 位作者 张薇 汤惠茹 李瑞珍 乌兰娜 刘志红 李鹃 吴瑞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3年5月-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宫颈癌的1961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和Ⅱ级(轻、中度宫颈病变组)827例和393例,宫...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3年5月-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宫颈癌的1961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和Ⅱ级(轻、中度宫颈病变组)827例和39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高度宫颈病变组)483例和宫颈癌258例;以接受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1125例,经阴道镜检查正常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证实无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者为对照组,共计调查3086例。患者均于诊断时建立专科门诊病历,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月经史和宫颈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健康体检无宫颈病变者为对照组,在体检前以同样方法做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研究组中宫颈癌组与高度宫颈病变组具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变量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性伴侣人数、文化程度和户籍情况。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宫颈癌组及高度宫颈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与发病明显相关性的变量有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产次、初次性生活年龄、户籍情况;将轻、中度宫颈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与发病明显相关性的变量有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产次、户籍情况、文化程度。结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产次、性伴侣人数、户籍情况具有相关性。因此,宫颈癌的防治重点,一是建立宫颈癌筛查系统和加强人群的宣教工作,二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153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建新 张长淮 +1 位作者 周艳 吴瑞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对15 393例做 SurePath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依次做 Hybrid Capture-Ⅱ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 检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并拍照、阴道镜检查及宫...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对15 393例做 SurePath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依次做 Hybrid Capture-Ⅱ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 检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并拍照、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 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本组细胞学阳性病例有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并对两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15 393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显示:7例鳞状细胞癌(SCC)均符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93.6%(103/11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2.0%(443/540)。HPV-DAN 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 TBS 分级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正相关。结论应用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准确掌握 TBS的诊断标准可确保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细胞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区块链发展态势、安全风险防范与顶层制度设计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蕾 周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7,共14页
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的能力,安全有序地助力我国网络强国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区块链发展的动能与势能高速释放之际,需要顶层制度的同步"减震"来助推区块链的安全有序发展。把握... 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的能力,安全有序地助力我国网络强国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区块链发展的动能与势能高速释放之际,需要顶层制度的同步"减震"来助推区块链的安全有序发展。把握区块链国际与国内发展态势,识别区块链内部与外部安全风险,是探索区块链顶层制度设计思路的重要前提。"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确立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有机相融的立法理念,建立激励与规制耦合驱动的市场有效竞争机制,实现政府规划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的管理协同。通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进产业创新进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布局,是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的根本之举;通过适时推进立法、完善市场机制、优化治理体系,强化区块链顶层制度设计,是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的保障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安全风险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下载PDF
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转归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莹 荣晅 +5 位作者 周艳 乌兰娜 刘志红 李鹃 王纯 吴瑞芳 《中国肿瘤》 CAS 2010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研究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自然转归、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自然清除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5月到2006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名患者,定期随访4~6年。以宫颈液基细胞... [目的]研究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自然转归、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自然清除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5月到2006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名患者,定期随访4~6年。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HC-Ⅱ)作为随访的监测方法,每6~12月随访一次。对于随访中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及/或HR-HPV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随访48个月时共失访27人,剔除34人,继续随访487人,累积未完全随访率为11.13%。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时进展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百分率分别为0.55%、1.65%、3.10%、4.05%、4.11%;病变持续存在的百分率分别为70.25%、45.77%、23.79%、11.54%、7.19%;病变逆转为正常的百分率分别为29.20%、52.57%、73.11%、84.41%、88.71%。随访48个月时,35岁以上组和35岁以下组的病变进展率和逆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开始时HR-HPV阳性的患者462例,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时病毒自然清除率分别为24.26%、48.69%、70.05%、81.54%、86.36%,HPV清除与CINⅠ病变逆转趋势一致。24个月内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在48个月内进展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率为18.9%,显著高于HPV阴转组和HPV持续阴性组。[结论]2年内超过2/3的CINⅠ病变会自然逆转,HPV也会自然清除,但对于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其进展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随访 疾病转归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种类 被引量:23
8
作者 汤惠茹 吴瑞芳 +2 位作者 周艳 乌兰娜 刘志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种类以及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上可见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85例、CIN263例、CIN348例、浸...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种类以及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上可见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85例、CIN263例、CIN348例、浸润性宫颈癌20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在子宫颈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7种HPV亚型,其中14种高危型,分别是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3种低危型,分别是HPV-6、11、43;在不同程度CIN中的高危型和低危型HPV亚型种类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升高,其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升高,HPV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与子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2.9%、12.6%和30.0%,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在不同程度CIN中HPV亚型种类无区别。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患病调查 被引量:26
9
作者 杜辉 吴瑞芳 +9 位作者 汤惠茹 乌兰娜 张礼婕 刘志红 李鹃 李瑞珍 王国萍 周艳 王纯 翁雷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9-802,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病情况。方法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和保安区20-59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受筛查妇女均行宫颈脱落... 目的了解深圳市成年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患病情况。方法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和保安区20-59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受筛查妇女均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或者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HPV阳性,且细胞学≥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T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或宫颈癌。结果共筛查10210名妇女,其中10017人检验结果完整,高危型HPV-DNA的总检出率为16.29%,其中20~、30~、35~、40~、45~和50~59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7.37%、15.59%、16.33%、14.74%、17.16%和17.98%。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w”形。25~和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χ^2=4.50,P=0.03);CINI、CINⅡ/Ⅲ、宫颈癌的现患率分别为5.32%、2.21%和0.12%,CINⅠ明显高于CINⅡ/Ⅲ(χ^2=134.15,P〈0.001),45~岁组宫颈癌现患率最高,为0.12%。深圳市各区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3),其中福田区和罗湖区HPV感染率高于南山、宝安和龙岗区;宝安区CIN现患率最低,其他各区CIN现患率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4,P=0.18)。结论深圳市成年女性宫颈癌患病率较低,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重点应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文传递
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瑞珍 乌兰娜 +12 位作者 刘植华 王倩 李俊华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张长淮 周艳 刘彬 翁雷明 吴瑞芳 乔友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 目的:了解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hrid capture 2,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hased cytologytest,LCT)检测宫颈脱落细胞、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VIA)和阴道镜检查4种方法对2004年11月~2004年12月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区域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共1137例进行盲法同步宫颈癌筛查。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妇女再次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4种检查方法的金标准。结果:共取病理122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lial neoplasia。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4.0%;LCT阳性率为12.6%;VIA阳性率为12.5%;阴道镜阳性率为13,6%。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5);VIA和阴道镜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宫颈病变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高危HPV对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6%和0;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9%、88.4%、88.5%、9.1%、99.9%、8.0%和8.0%;VIA以上各指标分别为35.7%、96.0%、95.3%、10.0%、99.2%、8.9%和67.0%;阴道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醋酸肉眼检查 阴道镜
下载PDF
HPV L1壳蛋白与hTERC基因检测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斌 李瑞珍 +7 位作者 吴瑞芳 汤惠茹 刘志红 乌兰娜 李鹃 王纯 周艳 翁雷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4-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和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随着组织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272,P<0.01);而hTERC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05,P<0.01)。②4种HPV L1/hTERC表达类型的构成与宫颈病变的级别有关。L1(-)/hTERC(+)表达类型在CIN2以上病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CIN1中(P<0.01);L1(+)/hTERC(-)及L1(-)/hTERC(-)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负相关(P<0.01),L1(-)/hTERC(+)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1);从L1(-)/hTERC(-)、L1(+)/hTERC(-)、L1(+)/hTERC(+)到L1(-)/hTERC(+)在各级病变中的构成比有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的趋势(P<0.01)。③HPVL1和hTERC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用HPV L1或hTERC(P<0.05),但三者对宫颈癌筛查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和hTERC基因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测宫颈病变的标志物。从L1(-)/hTERC(-)、L1(+)/hTERC(-)、L1(+)/hTERC(+)到L1(-)/hTERC(+),这种表达时序可能反映了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壳蛋白 人端粒酶RNA基因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汤惠茹 乌兰娜 +3 位作者 刘志红 周艳 吴瑞芳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4-566,共3页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宫颈癌的筛查手段及方法的改进,使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宫颈癌的筛查手段及方法的改进,使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能够被发现、诊断和治疗,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初次性交年龄、妊娠、分娩和避孕方式与CIN的关系,旨在了解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生殖和避孕方面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因素 宫颈癌前病变 发病年龄 避孕方式 恶性肿瘤 妇女健康 筛查手段
原文传递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斌 李瑞珍 +6 位作者 刘志红 乌兰娜 李鹃 王纯 周艳 翁立明 吴瑞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其中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其中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4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或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SCC中,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9/33)、66.7%(112/168)、25.0%(21/84)、0%(0/24)。其中CINⅠ组、SCC组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组与CINⅡ/Ⅲ组比较,CINⅠ、CINⅡ/Ⅲ组与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30岁和40岁为界分组,不同年龄组间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1 000 RLU/PC组HPV L1壳蛋白表达率为73.1%,与负荷量<1 000 RLU/PC的各组相比,其表达率明显增加(均P<0.05)。HPV L1壳蛋白检测CINⅡ/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60.2%、52.1%和85.2%。结论HPV L1壳蛋白在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鳞状细胞癌 液基细胞学
下载PDF
年龄与HPV载量对细胞学阴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凌 杜辉 +4 位作者 刘志红 李鹃 王纯 周艳 吴瑞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与高危型HPV载量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C2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906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高危...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与高危型HPV载量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C2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906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高危型HPV检测的RLU/CO值〈10、10~99.99之间和≥100划分为病毒低、中、高载量,分析年龄和高危型HPV载量与宫颈癌及CIN的关系。结果 906例女性中,病理诊断宫颈癌4例(其中浸润性鳞癌3例、腺癌1例),CIN3 29例,CIN2 50例,CIN1 155例,VAIN1 2例;无CIN妇女666例。30~49岁年龄段≥CIN3的患病风险是〈30岁妇女的3.4(1.02~11.40)倍;HPV检测的RLU/CO值≥100的患病风险是RLU/CO〈10者的12.44(2.89~53.5)倍。30~49岁组HPV病毒低、中、高载量者≥CIN3的患病率分别为1.0%、4.0%和8.8%(χ2=14.978,P=0.001);≥CIN2的患病率分别为4.3%、7.5%和19.1%(χ2=27.270,P=0.000)。无CIN女性中,年龄〈30岁者HPV DNA载量高于较高年龄段女性,HPV平均载量RLU/CO值分别为244.04±547.20和149.59±328.39(P〈0.05)。结论宫颈癌及CIN的高发年龄段女性HPV病毒载量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高发年龄段,感染HPV病毒而细胞学检查正常者,HPV病毒载量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协助确定是否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有利于减少宫颈癌与CIN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年龄 HPV载量 液基细胞学
下载PDF
上海市2015-2017年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雅旭 陈健 +6 位作者 孔德川 潘浩 周艳 陈明亮 滕峥 吴寰宇 袁政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1-916,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地区≥15岁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在2015-2017年期间选取2家监测点医院(二级、三级医院各1家),对每名≥15岁的SARI呼吸道病例采集2份标本,其中1份进行22种呼吸道病原体PCR...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地区≥15岁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在2015-2017年期间选取2家监测点医院(二级、三级医院各1家),对每名≥15岁的SARI呼吸道病例采集2份标本,其中1份进行22种呼吸道病原体PCR检测,另1份进行6种常见呼吸道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共对287例SARI病例开展了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其中≥60岁老年人占70.73%。287例病例中119例病例检出≥1种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41.46%。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7.77%(51/287),其次为人鼻病毒/肠道病毒和冠状病毒,均为7.32%(21/287),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57%(16/287),副流感病毒、博卡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检出率均<5%。细菌培养阳性7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119例阳性病例中,40例检出≥2种病原体,占33.61%,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0例)。流感病毒存在冬、春季流行高峰和夏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存在冬、春季流行高峰,与流感病毒有重叠。15~与≥60岁组的SARI病例病原体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5岁SARI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检出种类较多,流感病毒是主要病原体,流感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病原学特征 住院病例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艳 朱小珍 +1 位作者 高洁 王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11期53-54,共2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及发现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1995—2... 目的分析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静安区1995—2009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及发现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9年累计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3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例,死亡人数为3例;71.40%的感染者为上海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16.5∶1;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58.3±8.5)岁;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45.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2例,占62.9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4.30%,2009年同性性传播达到41.70%。2007—2009年,有20.00%的病例经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门诊发现。结论老年人艾滋病病例不断增加,同性传播已占据重要地位,VCT门诊在发现病例中逐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静安区 老年人 艾滋病流行 特点分析 AIDS 艾滋病病人 异性性传播 传播途径 病例 自愿咨询检测 艾滋病感染者 离退休人员 疫情报告 文化程度 同性传播 死亡人数 平均年龄 男女比例 门诊 流行特点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与液基细胞学观察及其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瑞珍 吴瑞芳 +3 位作者 乌兰娜 刘志红 周艳 张长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测试(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献报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 背景与目的: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测试(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两种主要方法,文献报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筛查效率。选择经济有效的筛查手段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对HC-ⅡHPV和LCT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期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案的选择。方法:采用HC-Ⅱ技术和LCT两种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中心就诊妇女共2471例进行了同步盲法检测。对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temined sign,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阴性,但LCT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以上病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本次筛查共取病理287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18例,CINⅡ级39例,CINⅠ级98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126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ASCUS)为11.8%;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HPV与LCT联合检测(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05)。高危HPV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4%,85.3%,85.6%,14.9%,100%,6.7和0.02;LCT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2.1%,90.3%,90.3%,19.9%,100.0%,9.5和0.09;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颁肿瘤 乳头榴病毒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筛查
下载PDF
深圳女性人乳头瘤病毒自取样宫颈癌筛查认知与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艳 胡启彩 +2 位作者 杨智敬 李安群 吴瑞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7期2426-2430,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 HPV 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7月—2015年6月采用自编设计调查表对544名参加我院组织的现场及网络HPV 自取样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项目的深圳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 目的:了解深圳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 HPV 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7月—2015年6月采用自编设计调查表对544名参加我院组织的现场及网络HPV 自取样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项目的深圳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流行病学资料,HPV 和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HPV 自取样筛查宫颈癌认知、对 HPV 自取样筛查宫颈癌的态度和意愿、接受度,分析 HPV自取样认知状况对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44名女性中,47.1%知道 HPV,22.8%知道 HPV 引起什么疾病,12.5%听说过、操作过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仅6.3%听说过、参与过网络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企业/公司白领/自主企业管理者、月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女性对 HPV 自取样的知晓率低于其他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12.626;P <0.05)。81.6%的女性更倾向于医生取样,仅有7.0%的女性认为自取样筛查的可信度高于80%,对网络自取样的最大顾虑主要是标本运输过程中变质、污染等。结论深圳女性对 HPV 及 HPV 自取样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程度较低,应在自取样结果可信度、取样不适程度、难易程度、样本保存、运输及结果反馈方面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自取样 宫颈癌筛查 认知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乌兰娜 张礼婕 +3 位作者 刘志红 周艳 黄秀浓 吴瑞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DNA。HPVDNA检测阳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DNA。HPVDNA检测阳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以上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结果HPV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非典型鳞状细胞者中HPV检测阳性为31.4%,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中51.1%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结论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细胞学结果为轻度异常患者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患者的追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筛查 病毒检测 非典型鳞状细胞 宫颈上皮内瘤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细胞学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 DNA检测 HPV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涂片法 HPV感染 诊断准确性 阴道镜检查 检测结果 上升趋势 病变程度 追踪随访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杂交捕获二代HPV检测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斌 李瑞珍 +9 位作者 乌兰娜 刘志红 李鹃 汤惠茹 杜辉 王国萍 周艳 王纯 翁立明 吴瑞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杂交捕获二代(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CT和HC-ⅡHPV两种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深圳市25~59岁群体妇女共5217例进行同步宫颈癌筛...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杂交捕获二代(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CT和HC-ⅡHPV两种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深圳市25~59岁群体妇女共5217例进行同步宫颈癌筛查,对两种检查方法任一项有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5)。比较六种方案对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的价值:HC-ⅡHPV比LCT敏感性高,HPV-LCT平行实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以HPV为基础的筛查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HPV-LCT系列实验可减少阴道镜检查的数目,以LCT为基础的筛查可减少筛查实验的数目。结论LCT和HC-ⅡHPV检测均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杂交捕获 薄层液基细胞学 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