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吴福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7,共13页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吴福辉海派小说刚刚挣脱了乡土梦境,是具有别一种意义的都会文学。所谓“海派”,其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包括1934年那次有名的京海派论争,把这个概念大大...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吴福辉海派小说刚刚挣脱了乡土梦境,是具有别一种意义的都会文学。所谓“海派”,其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包括1934年那次有名的京海派论争,把这个概念大大推广开去,但从来没有真正说清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张爱玲 穆时英 刘呐鸥 中国土地 叶灵凤 《倾城之恋》 新感觉派 《公墓》 《变》
原文传递
新市民传奇:海派小说文体与大众文化姿态 被引量:34
2
作者 吴福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1-12,共12页
新市民传奇:海派小说文体与大众文化姿态吴福辉本篇是我关于海派文学研究的一个合理的延伸。海派的概念以及海派小说家的范围,可参见我几年前写的《为海派文学正名》,直至今年初发表的《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 新市民传奇:海派小说文体与大众文化姿态吴福辉本篇是我关于海派文学研究的一个合理的延伸。海派的概念以及海派小说家的范围,可参见我几年前写的《为海派文学正名》,直至今年初发表的《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等文①,这里不赘述了。所谓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海派文学 传奇文学 吴福辉 张资平 穆时英 施蛰存 主题研究 《金锁记》 施济美
下载PDF
“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三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叙述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的变动这一主题上来。在本期,吴先生提出了一种构建‘恰力型”文学史的设想,即寻找一种将文学人文精神和文学形式创新合为一体的文学史基本单位,以期形成对长期以来“主流型”文学史写作的突围态势;并寄希望于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文学史家能真正用中国的材料,经过借鉴、消化外国的理论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的现代概念,来解决我们中国文学自己的问题。这一见解的提出,无疑留给了研究者许多思考的空间。王彬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一文,不仅注意到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方面,而且指出在百年来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对历史研究的重视还能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把握,这对于人们更加准确、全面地梳理文学史现象应有着相当的现实针对性。此外,刘泽友一文还对于台港文学在整个文学版图中的忧心。也表露了一种对构建新型文学史的期盼与希望,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 历史研究 文学史书写 现实针对性 文学刊物
原文传递
“五四”白话之前的多元准备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白话文学史》 “五四”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 《新青年》 青年学生 新文化 书面语 胡适
下载PDF
关于都市、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福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文章就“都市”热点有感而发,指出中国已有的城市史知识系统不够完备,难于获取从全景出发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各方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中国都市的眼光,且不重视自下而上观看都市的角度。对于都市文化的个性,注意挖掘传统的地域意识和... 文章就“都市”热点有感而发,指出中国已有的城市史知识系统不够完备,难于获取从全景出发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各方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中国都市的眼光,且不重视自下而上观看都市的角度。对于都市文化的个性,注意挖掘传统的地域意识和乡土文化根系,对“现代调整”和都市如何面向现代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国经验”缺乏研究。至于都市文学,需厘清概念,借鉴现代文学与城的五种模式,理解城与人的关联,将都市的市民性、精英性、民众和知识分子及其都市管理者一并思索在内,触摸文学的都市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都市文学 市民性 精英性
下载PDF
作为文学(商品)生产的海派期刊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5,共15页
这是我由研究海派小说连类而及的题目。 海派向无明确的定义,就是要由我们后人来界定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已作得够多,从1989年写的《为海派文学正名》到去年、今年发表和将要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海派小说 小说文体 叶灵凤 青年作家 《万象》 新感觉派 《小说月报》 陈蝶衣 施济美
下载PDF
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京派小说选》前言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4期228-246,共19页
一每一个文化地域并非注定就能产生一种文学的流派。如果历史有幸让它产生了,那么,以这个地域来命名的流派,即便很难囊括产生于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
关键词 京派作家 小说选 文学形态 小说流派 文学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 林徽因 废名 凌叔华 汪曾祺
下载PDF
京派海派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福辉 《学术月刊》 1987年第7期45-50,共6页
将京派与海派同时嵌入三十年代文学的大格局中,你会猛地获得一种历史的“全景”感。在当时的左翼文学、右翼文学之间,本来就有一条宽阔地带,其间活跃着的大半是民主性的文学流派,如果无视它们的存在,便很难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质... 将京派与海派同时嵌入三十年代文学的大格局中,你会猛地获得一种历史的“全景”感。在当时的左翼文学、右翼文学之间,本来就有一条宽阔地带,其间活跃着的大半是民主性的文学流派,如果无视它们的存在,便很难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性质。京派、海派文学的一部分价值盖源于此。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发展并不完善,我主张对它取一种宽容态度。如果不承认那么多压抑了自己的流派意识,未曾结社的文学集团,显然对于探索现代文学思潮此消彼长的矛盾运动,对于认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十分不利。所谓京派小说家,当指其时在中国北方环绕《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文学杂志》(朱光潜主编)聚集起来的作者们,包括沈从文、凌淑华、废名、芦焚、林徽因、肖乾等。我认为一九四七年六月复刊的《文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小说 沈从文 三十年代 海派文学 穆时英 中国现代文学 小说比较研究 文学发展 林徽因 废名
原文传递
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福辉 邵宁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重写”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再“重写”中,这门学科本身也不断从年轻走向成熟。本访谈约请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从现代文学研究的性质、意义,8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的方向,该学科目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重写”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再“重写”中,这门学科本身也不断从年轻走向成熟。本访谈约请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从现代文学研究的性质、意义,8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的方向,该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等许多方面,结合个人经历,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独到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重写文学史” 吴福辉 中国 报道形式
下载PDF
莫言的“‘铸剑’笔意”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本刊和莫言曾有过一点关系,这是可以查实的。经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推知他与现代文学的某种瓜葛。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的文学想象力植根于他家乡的那块土地,又是被南美洲文学拍一猛掌惊醒过来,极其... 本刊和莫言曾有过一点关系,这是可以查实的。经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推知他与现代文学的某种瓜葛。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的文学想象力植根于他家乡的那块土地,又是被南美洲文学拍一猛掌惊醒过来,极其诡谲、多元、色彩斑斓的。如果我们来讲他和中国作家的相承相斥,就要有些分寸,毕竟有创造性的作家不是蹩脚的盲目膜拜者。1991年8月,莫言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这年的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短论《谁是复仇者——(铸剑)解读》。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投稿,却是我当年在北京各校兼课的自然结果。莫言此文和刘震云、雷建政、李平易、王连生各一文共计五篇都发在一个栏目上,他是首篇。栏目叫做“当代作家谈现代作家”,名称现在看似陈旧了:“现代”“当代”分得太清,但意思是明白的。我当时掌管《丛刊》编辑部,此期我又是责编,于是在第一次开辟的这栏目前特意加了《作家接受作为一种“读者效应”》的短文,权充编者按。开宗明义,便讲明这组稿件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莫言 笔意 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 文学想象力 现代作家 “现代”
原文传递
城乡、沪港夹缝间的生命回应——从徐(讠于)后期小说看一类中国现代作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福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45,共9页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给予他巨大的文化压力,加之上海,还有台北,中国沿海城市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徐(讠于)身上激发出的复杂文学品格,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 四十年代曾经写过《风萧萧》、《鬼恋》、《赌窟里的花魂》这些摄人心魄的都市作品的徐(讠于),仿佛任凭自己的乡村回忆在心中泛起.其时,他四十刚刚出头,本没到要靠回忆过活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小说 香港时期 《江湖行》 香港故事 乡村性 政治文化 沪港 沈从文 女性形象 宗教
下载PDF
寻找多个起点,何妨返回转折点——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一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58,共3页
自从王德威发了一声威,说出“投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后,晚清成了现代文学史家们众目所视的焦点。就是在晚清文学体内,追寻现代文学发生的缘由。这正是这一学术观点的深长意义。现在这种追寻有了积极的成果,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群... 自从王德威发了一声威,说出“投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后,晚清成了现代文学史家们众目所视的焦点。就是在晚清文学体内,追寻现代文学发生的缘由。这正是这一学术观点的深长意义。现在这种追寻有了积极的成果,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群体内的范伯群先生和他的弟子栾梅健先后在不同的论文里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晚清文学 通俗文学研究 文学史家 学术观点 苏州大学 王德威 五四
原文传递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福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8-63,共6页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与海派文化具有同构性的上海小报,其文学以饮食男女为基本主题,在趋新趋美、实用实利、琐屑媚俗之下,也不动声色地给市民们带来新的观念,一定程度增进着都市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报刊媒体 海派文学 先锋 流行 画报 小报
下载PDF
多棱镜下有关现代上海的想象——都市文学笔记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福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4,共8页
一、救火、消防水龙及其他 追溯现代上海这个城市的发生,俨然已成为热点.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去,晚清小说首当其冲会被摄入视野.单是所谓"四大谴责小说"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三... 一、救火、消防水龙及其他 追溯现代上海这个城市的发生,俨然已成为热点.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去,晚清小说首当其冲会被摄入视野.单是所谓"四大谴责小说"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三种,关于早期上海的描写,逛外滩,看跑马,吃大餐,打弹子,听戏园,林林总总就有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文学研究 小说 晚清时期 左翼都市文学 沈从文 近代 现代 新感觉派 海派文学
下载PDF
施蛰存对“新感觉派”身份的有限认同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福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3期91-93,共3页
这是施蛰存先生1982年复我的一封信。快30年过去了,今天由旧箧里翻检出来,好像是从尘封里泄出一段“秋”光。此信给“海派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点历史、一点思考,信不长也不算太短,兹照录如下: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施蛰存 有限 “海派文学”
下载PDF
大陆文学的京海冲突构造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福辉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71-77,共7页
三十年代中期发生的那场关于京派、海派的论争,虽然卷入的作家沈从文、杜衡、曹聚仁、鲁迅等皆赫赫有名,事后想来,仿佛只拿下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这样相互“攻击”一气的印象。其实不然。事情并不简单。... 三十年代中期发生的那场关于京派、海派的论争,虽然卷入的作家沈从文、杜衡、曹聚仁、鲁迅等皆赫赫有名,事后想来,仿佛只拿下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这样相互“攻击”一气的印象。其实不然。事情并不简单。京、海的名目由来已久。大约晚清、民国以降,在旧剧圈内兴起。沪地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向来被称为海派。但将当时集聚于北方的作家群和上海洋场的流行作家,以地域文化为标帜而两相区别的习惯,却是从这次论争留传下来的。并不十分明确,究竟谁是京派,谁是海派,含含混混。这一对概念可大可小,很富包容性,内含了深远的人文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文学 鸳鸯蝴蝶派小说 京派作家 作家群 文化性格 标帜 穆时英 乡村回忆 曹聚仁 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汪曾祺坦然欣然自认属于京派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福辉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今日,无论何种现代文学史几乎都会辟专章专节来纵论"京派",这已成常例。但假若时光倒转,退回去三十年,那情景可恰好相反。我也就不会如此幸运地收到这封如此珍贵的来信了。
关键词 京派 汪曾祺 自认 坦然 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
下载PDF
今日研究胡风与沈从文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91,共7页
关键词 胡风研究 沈从文研究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背负历史记忆而流离的中国人——白先勇小说新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1993年第3期16-21,共6页
白先勇的小说及据以改编的影视作品,80年代之后在大陆传布可谓广远。有关他的评论文字,在海峡两岸和全世界业已不少,怕要与他的创作“等身”了。我这样说,因为白先勇惜墨如金,写得少,写得精粹,加上评者蜂起,无形中更突现出他受赞誉的热... 白先勇的小说及据以改编的影视作品,80年代之后在大陆传布可谓广远。有关他的评论文字,在海峡两岸和全世界业已不少,怕要与他的创作“等身”了。我这样说,因为白先勇惜墨如金,写得少,写得精粹,加上评者蜂起,无形中更突现出他受赞誉的热况,加重了我这篇文章的难度。白先勇自己说过,文学题材无非是“生老病死,战争爱情,八个字,讲人事嘛,太阳底下无新事”难道文学评论反倒能扯不断地花样翻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现代主义 历史记忆 小说艺术 张爱玲 边缘文化 海峡两岸 文学评论 文学题材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赵树理的文学影响力何在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关键词 赵树理 会议安排 国际研讨会 学术研讨 文学影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