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飞行 汪春年 +6 位作者 石群立 周航波 马恒辉 李南云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9-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并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32-46岁...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并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32-46岁,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头痛、呕吐、昏睡、短期失去知觉等,女性常有月经不调。肿瘤均位于第三脑室附近,直径3-4cm。光镜下瘤细胞呈团簇状或条索状分布于空泡状黏液样基质中。瘤细胞圆形到多边形,胞质红染,未见核分裂,无坏死及血管内皮增殖。肿瘤周边间质内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少数瘤细胞表达S-100及EMA,2例中有灶性瘤细胞表达CKpan及CD34。结论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独特的、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电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第三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6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菊 +3 位作者 王璇 时珊珊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LDD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LDD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3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伴或不伴小脑体征等。MRI表现为特征性"虎斑征"。光镜下表现为局部小脑结构紊乱,颗粒细胞及浦肯野细胞减少并代以多量异常神经节细胞。随访2例5~8年复发,其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 LDD属于小脑的罕见原发性良性病变,诊断依靠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LHERMITTE-DUCLOS病 Cowden综合征 PTEN突变
下载PDF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6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管瑜 王璇 +3 位作者 陆珍凤 石群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结果60例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14~85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影像学均表现为与脑膜关系密切的占位性病变,部分可伴随坏死及脑膜"鼠尾征"。组织学表现为富含大量薄壁裂隙状血管的梭形细胞肿瘤,根据肿瘤级别不同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及坏死等组织学特征。100.0%(60/60)病例表达波形蛋白;98.3%(59/60)病例表达STAT6,其中1例为局部阳性表达;61.7%(37/60)病例弥漫表达CD34;Ki-67阳性指数在1%~50%;不同程度见CD99、bcl-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SSTR2表达。均不表达S-100蛋白、SOX10、E-cadher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40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6~82个月,平均40个月,存活30例,死亡10例。结论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发病率低,术前准确诊断有一定困难。STAT6对诊断本病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治疗多为手术切除并联合放化疗。预后与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Ki-67阳性指数、是否全切以及融合基因变异体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STAT6转录因子 预后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原文传递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樊祥山 +5 位作者 石群立 王益华 王焱 余波 陈浩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70岁;2例表现为淋巴结肿...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70岁;2例表现为淋巴结肿大,2例示多发性皮肤斑块或结节。活检组织形态学显示,淋巴结及真皮和皮下由弥漫浸润的小~中等大小幼稚肿瘤细胞浸润,细胞质稀少,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4、CD56、CD123、TCL-1和S-100(+)。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数病例发生于老年患者,常见皮肤累及;少量病例也可发生于年轻患者或无皮肤受累者。即使给予高强度化疗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预后仍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病理诊断报告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陆珍凤 夏秋媛 +5 位作者 夏春 印洪林 马捷 石群立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02,共2页
病理检查是医院病理科常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病理诊断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也较大。病理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病理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病理诊断报告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发出才算合理?哪些因素... 病理检查是医院病理科常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病理诊断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也较大。病理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病理医师经常面对的问题。病理诊断报告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发出才算合理?哪些因素会造成病理诊断报告延迟?本文统计33696份病理诊断报告,分析病理诊断报告的延迟原因,为病理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报告单 延迟原因 对策 医疗质量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上下气道炎症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江满杰 李泽卿 +5 位作者 周玫 王天友 张勇 王志颐 王秋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10期559-563,共5页
目的通过鼻致敏豚鼠模型抗原激发后上下气道炎症反应测定来研究上下气道的炎症一致性。方法 Hartley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制备鼻致敏豚鼠模型,OVA滴鼻激发。通过上下呼吸道行为学观察... 目的通过鼻致敏豚鼠模型抗原激发后上下气道炎症反应测定来研究上下气道的炎症一致性。方法 Hartley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制备鼻致敏豚鼠模型,OVA滴鼻激发。通过上下呼吸道行为学观察;鼻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及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的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NLF及BALF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OVA-SIgE)、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浓度;鼻黏膜及支气管黏膜病理组织HE染色,计算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程度。结果①实验动物滴鼻激发后,实验组均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及呼吸频率改变,实验组的行为学评分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②外周血、NLF和BALF中,实验组OVA-sIgE、ECP和IL-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实验组NLF和BALF中,OVA-SIgE和ECP含量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IL-5含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0)。③实验组NLF和BALF中淋巴细胞和Eos计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分别为0.000和0.002);实验组NLF和BALF的淋巴细胞和Eos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实验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内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黏膜Eos计数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且上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较下呼吸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嗜酸细胞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颅内脊索样脑膜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勇 周军 +5 位作者 余波 马恒辉 陆珍凤 周晓军 石群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0-413,417,共5页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2 ~54岁,中位年龄27岁...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2 ~54岁,中位年龄27岁;位于幕上6例,幕下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部分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嗜睡、视力下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与典型脑膜瘤相似.MRI显示肿瘤结节状,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均未发现骨质破坏.病理大体观察肿瘤呈结节样,直径2 ~8 cm,切面均呈灰白色,实性、质较软.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状或索状,间质为富含嗜碱性黏液的脊索样区,局部可见典型的上皮型脑膜瘤结构;脑膜上皮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缺乏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均(+),部分EMA(12/15)、D2-40 (6/13)、S-100 (5/15)和CK(2/15)(+);GFAP和brachyury(-).15例中10例获得随访,均存活,其中1例复发.结论 脊索样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上皮的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临床需与脊索瘤和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脊索样脑膜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海水浸泡对表皮屏障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少军 潘敏鸿 +2 位作者 刘晓红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浸泡0、3、6和12 h,标本分别经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在电镜下观察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层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皮经海水浸泡后,角质层结...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浸泡0、3、6和12 h,标本分别经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在电镜下观察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层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皮经海水浸泡后,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上部角质细胞间空腔形成,角质细胞剥脱;四氧化钌固定后的标本显示角质层脂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间隙中出现异常的排列紊乱的絮凝块状电子致密或透明物质,脂质膜状结构异常并在膜结构间形成腔隙,上述改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变化愈明显。结论:海水浸泡可引起表皮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表皮屏障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可为海战训练以及长期海上作业或渔业生产的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角质层脂质 超微结构 屏障功能 四氧化钌
下载PDF
电镜在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晓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10-213,共4页
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在光镜下表现较为相似且瘤细胞缺乏明显的分化方向,形态学上难以鉴别及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电镜作为临床病理诊断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为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条辅助通路。本文主要介绍... 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在光镜下表现较为相似且瘤细胞缺乏明显的分化方向,形态学上难以鉴别及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电镜作为临床病理诊断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为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条辅助通路。本文主要介绍电镜在各种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定量分析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中血管生成与肿瘤微血管结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发贵 +1 位作者 王清良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正常人脑组织、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 目的定量检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正常人脑组织、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的168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标记组织芯片中的VEGF及CD34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组织芯片上VEGF的表达强度以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包括血管数、血管平均周长)进行定量测试。结果星形细胞肿瘤各级别之间除VEGF阳性单位(positiveu nit,PU)值、血管平均周长在Ⅲ级与Ⅳ级之间没有差异外,其他级别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PU值与微血管结构参数可作为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和血管生成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组织芯片 定量分析 脑星形细胞肿瘤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1 位作者 樊友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PXA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显微镜下和术后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2...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PXA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显微镜下和术后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WHOⅡ级13例,Ⅲ级9例;免疫组化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D34(+++),Ki-67(灶状阳性),网状纤维(+)。19例术后随访1~8年,正常工作、生活10例,生活自理4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死亡3例。复查MRI显示,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7例;3例肿瘤呈多灶性复发,放弃进一步治疗死亡;其余9例随访期内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 PXA多表现为良性肿瘤,少数病例有恶变的可能。MRI对PXA的诊断、手术以及术后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病理诊断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肿瘤有残余、复发或间变型PXA,术后建议放、化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伴H3 K27M和BRAF V600E双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璇 +4 位作者 魏雪 章如松 石群立 李南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就诊。临床表现为双侧视敏感度减弱,视野无缺损;MRI呈鞍上T1WI等、低信号,T2WI... 目的探讨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就诊。临床表现为双侧视敏感度减弱,视野无缺损;MRI呈鞍上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占位,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术后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或椭圆形,较高或中等密度,呈束状、旋涡状排列,或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可见少量核分裂象、小灶性坏死及微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弥漫表达H3 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波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S-100蛋白、突触素、巢蛋白和P53,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0%~20%。全基因组测序存在H3 K27M和BRAF V600E双突变;整合病理诊断为鞍区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WHOⅣ级),患者于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是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中新增肿瘤分型(WHOⅣ级),组织学改变宽泛(WHOⅡ~Ⅳ级),极易误诊,诊断应以发病年龄(儿童为主)、发生部位(中线)、弥漫性生长及特征性H3 K27M突变作为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类 DNA突变分析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抗原长期刺激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满杰 李泽卿 +5 位作者 周玫 王天友 张勇 王志颐 王秋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8-222,共5页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的特点。方法:Hartley豚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实验组用卵清蛋白(OVA)激发(OVA2W组、OVA6W组和OVA12W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激发(Sal2W组、Sal6W组和Sal12W组)。OVA制备变...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的特点。方法:Hartley豚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实验组用卵清蛋白(OVA)激发(OVA2W组、OVA6W组和OVA12W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激发(Sal2W组、Sal6W组和Sal12W组)。OVA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W、6W和12W,在最后一次激发24h后行鼻腔灌洗、取鼻黏膜组织。ELISA法检测鼻腔灌洗液中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OVA-s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鼻黏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AB-PAS和MT法染色,计数鼻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测量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基膜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①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OVA-sIgE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CP含量在3个实验组中无明显差别;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OVA-sIgE、ECP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0级、1级上皮细胞损伤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0级、1级上皮损伤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鼻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和基膜胶原沉积,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杯状细胞数均较相应的实验组明显减少(均P<0.05);Sal6W、Sal12W组基膜胶原沉积均较相应的实验组明显减少(均P<0.05)。④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TGF-β1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TGF-β1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是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重塑的特点;在抗原激发早期,表现为上皮损伤,与重塑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随着抗原刺激延长,表现出腺体增生和胶原沉积的特征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鼻黏膜重塑
原文传递
FISH技术在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与良性疾病引起血尿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东 +3 位作者 程文 王璇 时姗姗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093,1097,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34例UUT-UC患者和3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异常,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UUT-UC患者血尿中25例(73.5%)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而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检测出2例发生染色体异常(6.1%)(P<0.001)。结论 FISH检测脱落细胞3、7、9、17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一种非创性方法用于鉴别UUT-UC和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肿瘤 尿道上皮癌 血尿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鼻致敏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满杰 张勇 +4 位作者 王志颐 王天友 周玫 王秋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长期慢性炎症导致鼻黏膜重塑特征表现为基膜内胶原沉积。文中探讨与胶原沉积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鼻致敏豚鼠模型鼻黏膜... 目的长期慢性炎症导致鼻黏膜重塑特征表现为基膜内胶原沉积。文中探讨与胶原沉积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鼻致敏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Hartley系豚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实验2w组、6w组、12w组和对照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w、6w和12w。鼻黏膜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计数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Ⅰ型胶原、MMP-9和TIMP-1含量。结果①实验2w组、实验6w组、实验12w组和对照组下鼻甲嗜酸粒细胞计数分别为:50.75±11.75、56.63±7.46、66.13±8.72和8.00±3.91(个/高倍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2w组、6w组、12w组鼻黏膜的Ⅰ型胶原、MMP-9和TIMP-1的吸光度随抗原刺激时间延长均有升高趋势;实验各组的MMP-9/TIMP-1吸光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尤其在实验12w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抗原刺激延长,鼻黏膜慢性炎症导致与重塑有关的MMP-9和TIMP-1免疫活性增强,MMP-9/TIMP-1的失衡,从而使得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细胞外基质 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下载PDF
胶质肉瘤1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2 位作者 樊友武 贾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肉瘤 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1 位作者 周晓军 姜少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70nm~320nm)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裸鼠经剂量为0.15J/cm2的UVB照射,取材后经多聚甲醛、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后分别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UVB照射后,表皮细胞...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70nm~320nm)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裸鼠经剂量为0.15J/cm2的UVB照射,取材后经多聚甲醛、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后分别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UVB照射后,表皮细胞发生改变,表现为表皮增厚并具有一定时间滞后性,即照射后24h和48h未见明显改变,而在72h可见明显增厚。电镜观察显示紫外线照射后72h角质层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性结构消失,呈现出排列紊乱的中等电子致密絮凝块状结构。照射后96h变化更为明显,可查见角质层角化不全,在其细胞间隙内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空泡和指纹样结构。结论:UVB照射可导致表皮角质层的形态学变化并有一定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角质层脂质 超微结构 皮肤屏障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腺癌和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8
作者 李惠 张珦 +4 位作者 王景美 谢玲 汤永峰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因测序检测2例MA中KRAS基因突变,运用NGS检测对2例ML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与卵巢、子宫体的MLA形态学相似,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实性结构、裂隙样和性索样结构,局灶小管腔内见均质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ER通常阴性或小灶阳性,PR阴性,5例均有TTF-1和GATA3反向染色现象。3例有KRAS基因突变,MLA可见CTNNB1、PTEN等基因突变。结论MA和MLA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侵袭性,发病部位和周围有无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是鉴别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中肾管腺癌 中肾样腺癌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松果体实质肿瘤25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李博 +4 位作者 余波 陆珍凤 马恒辉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510,514,共6页
目的 观察松果体实质肿瘤(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PP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PPTs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25例PPTs中,男... 目的 观察松果体实质肿瘤(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PP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PPTs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25例PPTs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3~63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13例为松果体细胞瘤(52%),4例为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 of intermediate differentiation,PPTID)(16%),8例为松果体母细胞瘤(32%)。结论 PPTs以松果体细胞瘤最常见,多见于成人,其次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PPTID最罕见。PPTs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和免疫表型,电镜检查对确诊有一定帮助。肿块完整切除是PPTs适宜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下载PDF
长期抗原刺激鼻致敏豚鼠模型的鼻黏膜细胞外基质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满杰 王志颐 +5 位作者 张勇 周玫 王天友 李泽卿 王秋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5-258,263,共5页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细胞外基质(ECM)变化的特征。方法:Hart-ley豚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实验2 w组、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和对照组。卵清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 w、6 w和1...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细胞外基质(ECM)变化的特征。方法:Hart-ley豚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实验2 w组、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和对照组。卵清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 w、6 w和12 w。在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处死动物取鼻黏膜组织。鼻黏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数量、测量鼻黏膜上皮厚度;三色胶原染色法染色测定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吸收度。结果:①各实验组鼻黏膜均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上皮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2 w组、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和对照组鼻黏膜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6±12.0)%、(22.9±9.3)%、(21.7±1.3)%和(15.6±4.0)%;实验6 w组、实验12 w组ECM胶原蓝染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实验2 w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同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TGF-β1吸收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胶原吸收度在各实验组都呈增加趋势。结论:随着抗原刺激延长,鼻黏膜慢性炎症导致与重塑相关的炎性因子表达增强,ECM胶原沉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细胞外基质 胶原 转移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