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 被引量:665
1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李立明 +19 位作者 梁晓峰 姜庆五 汪华 王波 杨维中 王充 刘霞 吴凡 张志杰 陈峰 赵杨 魏永越 沈思鹏 郝元涛 杜志成 唐金陵 任军 毕振强 邓瑛 王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病毒最初的来源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穿山甲为潜在的动物宿主。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病毒最初的来源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穿山甲为潜在的动物宿主。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潜伏期5.2 d,流行初期基本再生数(R0)为2.2。患者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病死率为2.38%,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病死率较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要点包括完善疫情信息监测、隔离诊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诊断、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重视聚集性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防控、关注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加强社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冠状病毒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80
2
作者 郑莹 吴春晓 吴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描述2004-200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及1973-200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发展趋势. 方法 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库中抽取乳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共调查女性69 690 241人年.对死亡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并结... 目的 描述2004-200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及1973-200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发展趋势. 方法 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库中抽取乳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共调查女性69 690 241人年.对死亡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并结合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资料对女性乳腺癌死亡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乳腺癌是我国第6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2004-2005年,全国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是5.90/10万(4112/69 690 241),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5.90%(4112/69 667).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东部为6.86/10万(1777/25 900 856)、中部为5.91/10万(1431/24 225 738),西部为4.62/10万(904/19 563 647);城市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4.91/10万(死亡1899例)是农村(3.42/10万,死亡2213例)的1.44倍.1973-2005年全国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增长了99.99%(1973-1975年为2.95/10万,绝对数值增长了2.95/10万),中标率增长了37.85%(从1973-1975年的2.88/10万到2004-2005年的3.97/10万,绝对数值增长了1.09/10万). 结论 2004-2005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地区分布呈现沿东部、中部和西部顺序依次降低的态势,我国乳腺癌死亡率自1973年以来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死亡率 人口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 被引量:157
3
作者 李立明 吕筠 +7 位作者 郭彧 Rory Collins 陈君石 Richard Peto 吴凡 陈铮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 目的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2008年对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第一次重复调查。通过常规和定向监测对队列成员进行长期全死因监测和四类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监测,并从全民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个体全病种入院诊疗信息。结果基线调查共人选30~79(平均51.5)岁512891名对象。其中男性占41.0%,农村人群占55.9%。队列人群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61.3%和2.4%;男性过去一年中每周至少一次饮酒率为33.4%,女性为2.1%;超重肥胖(BMI≥24.0kg/m2)率,男性为41.8%,女性为45.3%;调查时SBP≥140mmHg或DBP≥90mmHg(1mmHg=1.33kPa)的比例男性为32.2%,女性为30.2%。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各主要调查指标均有差异。结论中国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出生年代人群具有不同的慢性病暴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队列研究 生物样本库
原文传递
气体渗流特征及启动压力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4
4
作者 吴凡 孙黎娟 +2 位作者 乔国安 赵晓林 陈冬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4,共3页
实际气藏的生产特征反映出气体渗流与液体一样存在启动压力现象 ,而气体的“滑脱效应”似乎与气体的启动压力现象相矛盾 ,所以极有必要通过试验来研究气体二者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变化规律。文章利用天然岩心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探讨和研究... 实际气藏的生产特征反映出气体渗流与液体一样存在启动压力现象 ,而气体的“滑脱效应”似乎与气体的启动压力现象相矛盾 ,所以极有必要通过试验来研究气体二者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变化规律。文章利用天然岩心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探讨和研究了不同压差条件下的气体流量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气体的滑脱效应是有条件的 ,在更低速条件下 ,气体的渗流具有启动压力现象 ,并建立了室内统计规律 ,即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的渗透率呈反比。并简单地介绍了利用该规律确定气藏合理井距的计算方法以及该规律在气井稳定试井解释中的实际应用。气体启动压力规律的存在使气井的无阻流量变小、气藏的废弃压力提高 ,造成了气藏采收率的降低。利用气藏启动压力规律可更好地指导气藏的开发设计和动态分析 ,为气藏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启动压力 气体渗流特征 稳定试井 滑脱效应 气藏动态分析
下载PDF
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9
5
作者 林凤平 任开明 +2 位作者 宋恩峰 胡家才 吴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2-845,共4页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苯溴马隆治疗组、小、中和大剂量威灵仙治疗组,用腺嘌呤造模,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苯溴马隆治疗组、小、中和大剂量威灵仙治疗组,用腺嘌呤造模,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尿尿酸、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6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威灵仙治疗组大鼠的血UA、BUN、Cr和尿NAG活性明显降低,尿UA增加(P<0.05),肾组织内尿酸盐结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尿酸性肾病 腺嘌呤 大鼠
下载PDF
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 被引量:103
6
作者 李德錄 吴春晓 +2 位作者 郑莹 仲伟鉴 吴凡 《中国肿瘤》 CAS 2011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上海市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为大肠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大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统计和分析大肠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上海市2...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上海市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为大肠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大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统计和分析大肠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5/10万和22.42/10万,其中结肠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55/10万和12.75/10万,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80/10万和9.66/10万。大肠癌的发病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大肠癌的死亡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无论市区还是郊区,男、女性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上海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颇高,居全国之前列,应着力加强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上海
原文传递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95
7
作者 姜勇 李晓燕 +2 位作者 胡楠 黄正京 吴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了142660482人年。根据...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了142660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932例,其中男性108414例,女性86518例;城市63397例,农村131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712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599/5967274),85岁以上组最高,为4051.4/10万(25430/627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最大,为98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147、105766、48305、13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意外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5年18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调查 被引量:82
8
作者 张普洪 焦淑芳 +8 位作者 周滢 李刚 时颖 李红 任振勇 吴凡 姜勇 郭秀花 刘泽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方法于2005年9—10月份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8岁以上16 658名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目的了解北京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方法于2005年9—10月份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8岁以上16 658名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高血压分别为29.1%、49.3%、42.3%和10.6%,糖尿病分别为8.8%、56.7%、50.0%和15.0%,血脂异常分别为33.2%、31.1%、13.0%和4.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2.9%;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8.1‰和18.4‰。除糖尿病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都是郊区县人群高于城区。18~50岁人群上述慢性病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的患病水平逐渐赶上甚至超过男性。结论北京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调查资料,郊区人群患病水平已超过市区人群。应根据新的流行特点,调整和加强北京市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急性心肌梗死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交通行业生产率变动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数分析(1980—2005) 被引量:81
9
作者 王亚华 吴凡 王争 《经济学(季刊)》 2008年第2期891-912,共22页
交通行业是一个资本高投入、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尽管中国改革以来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还鲜有从生产率视角对该行业的研究。本文应用Malmquist-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交通全行业及四个主要部门1980-2005年间的生产率变... 交通行业是一个资本高投入、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尽管中国改革以来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还鲜有从生产率视角对该行业的研究。本文应用Malmquist-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交通全行业及四个主要部门1980-2005年间的生产率变动,并引入Bootstrap—DEA方法估计了技术效率变化及其置信区间,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效率测度的准确性。测评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交通行业TFP增速有所下降,技术效率显著下降;2000年之后,交通各部门的技术进步率大幅度上升,技术效率继续下降。中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MALMQUIST指数 BOOTSTRAP方法
原文传递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2
10
作者 段蕾蕾 邓晓 +3 位作者 吴春眉 李思杰 蒋炜 吴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0-884,共5页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医院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 被引量:82
11
作者 郑州 吕艳萍 +1 位作者 王杰 吴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3-207,共5页
提出一种不受行波波速和线路长度变化影响的双端测距新方法。通过对电压、电流突变量进行相模变换,采用二进小波变换求出模极大值;利用两侧的模极大值对应点确定行波到达母线的时刻,并且采用极性对照法很好地解决了故障点和相邻母线反... 提出一种不受行波波速和线路长度变化影响的双端测距新方法。通过对电压、电流突变量进行相模变换,采用二进小波变换求出模极大值;利用两侧的模极大值对应点确定行波到达母线的时刻,并且采用极性对照法很好地解决了故障点和相邻母线反射波的识别问题,用初始行波与故障点反射行波到达两端母线的时间之比计算故障距离与线路全长之比;最后采用杆塔定位的方法确定故障点位置。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有效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波速 二进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杆塔定位
下载PDF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改革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80
12
作者 吴凡 陈勇 +3 位作者 付晨 袁政安 宋耀君 陈昕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90,294,共7页
在201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福利保障界开展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凸显的痼疾,深度分析研究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今后一个时期进一... 在201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福利保障界开展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凸显的痼疾,深度分析研究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四大方面15项具体建议,包括: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投入保障;优化体系架构,合理能级分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锤炼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提升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 应急响应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下载PDF
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刘训理 王超 +2 位作者 吴凡 薛东红 陈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2-557,共6页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的烟区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rDNA部分序列分析等,对根际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主要结果为:土壤肥...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的烟区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rDNA部分序列分析等,对根际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主要结果为:土壤肥沃的烟区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贫瘠的烟区数量最少;土壤贫瘠烟区根际真菌的数量较多,中等和肥沃烟区的较少;根际放线菌的数量随土壤肥力的降低而依次减小。从不同肥力烟区分离的根际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属于10个属。土壤的肥沃程度对根际3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影响,总体上看,土壤肥沃和中等的条件下,细菌类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大,而贫瘠土壤细菌类群的优势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油藏启动压力的规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7
14
作者 孙黎娟 吴凡 +1 位作者 赵卫华 赵良君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5期30-33,共4页
目的:低渗油藏具有启动压力现象而使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研究油藏启动压力规律,能更好地进行油藏开发设计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渗流理论进行研究和推导,同时结合室内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研究表明,油藏的启动压力梯... 目的:低渗油藏具有启动压力现象而使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研究油藏启动压力规律,能更好地进行油藏开发设计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渗流理论进行研究和推导,同时结合室内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研究表明,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其液体的流度呈双曲反比例关系,二者的乘积为一常数,该常数仅与油层及通过的液体有关;建立了相应的表达式,并简单介绍了在油藏中的具体应用。结论:该规律为进行油藏开发层系的划分、井网部署及已开发油藏层间动用状况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启动压力 油水渗流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貌多尺度表达与自动综合 被引量:50
15
作者 吴凡 祝国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 ,给出了一种尺度依赖的地表形态抽象与表达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了多尺度的地貌自动综合 ,提出了利用小波系数的范数比作为衡量相应尺度综合程度的数量化指标 。
关键词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多尺度处理 DEM 自动综合 小波变换 空间数据库 GIS 遥感图像处理
下载PDF
孔隙度、渗透率与净覆压的规律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54
16
作者 吴凡 孙黎娟 何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研究油层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与其净覆盖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与调整。利用新引进的80 年代末期发展的研究高压孔、渗的新仪器CMS-300 岩心自动分析仪,对中原油田的天然岩心测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 研究油层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与其净覆盖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与调整。利用新引进的80 年代末期发展的研究高压孔、渗的新仪器CMS-300 岩心自动分析仪,对中原油田的天然岩心测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油层孔隙度、渗透率与净覆压的关系以一元二次方程最为密切;孔隙度与净覆压间按指数规律拟合时,代表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既能满足精度的要求,又能自动得出岩石的压缩系数。并提出了岩石的压缩系数与岩石的平均水力半径间呈幂律关系;净覆压下油层的渗透率与地面渗透率之比,仅与净覆压的大小有关,与地面渗透率的大小无关等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中原油田 净覆压 流体静力压缩仪
下载PDF
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5
17
作者 任秀梅 曹锦瑾 +4 位作者 沈雪勇 王丽祯 赵玲 吴凡 张海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46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艾灸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60
18
作者 李媛 吴凡 +2 位作者 程珂 沈雪勇 劳力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67-475,共9页
针刺尤其是电针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针刺介导的外周和中枢镇痛机制仍处于不断研究中。对相关研究及时进行综述,有利于更好地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本文从外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 针刺尤其是电针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针刺介导的外周和中枢镇痛机制仍处于不断研究中。对相关研究及时进行综述,有利于更好地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本文从外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阐述针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机制,主要包括外周炎性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伤害性感受器上的受体之间的神经免疫交互作用,脊髓神经递质、神经调质、胶质细胞、信号通路及其他相关活性分子等相互作用机制,和针刺对脊髓上水平痛感觉和痛情绪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炎性疼痛 机制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发展 被引量:60
19
作者 段蕾蕾 吴凡 +4 位作者 杨功焕 邓晓 蒋炜 汪媛 吴春眉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减少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而非"意外",而开展伤害预防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伤害发生的数量、原因的分布[2]。因...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减少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而非"意外",而开展伤害预防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伤害发生的数量、原因的分布[2]。因此,开展伤害监测,收集伤害相关信息,是伤害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伤害监测系统,能够了解伤害的流行状况与特征,为制定和评估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系统 伤害监测
下载PDF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 被引量:55
20
作者 周脉耕 姜勇 +1 位作者 黄正京 吴凡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在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s)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并评价其代表性。方法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全国市县调查数据,对1989年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代表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分别对D... 目的在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s)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并评价其代表性。方法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全国市县调查数据,对1989年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代表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分别对DSPs所有县(区)、城市部分、农村部分及东、中、西部城市农村部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比重、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0~14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65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标使用u检验与全国相应地区进行比较,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具体步骤为按照东、中、西部的经济指标和县(区)人口数,将全国所有县(区)分成54层,对照全国各层中县(区)的实际数,确定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相应各层的县(区)理论数,然后对目前监测系统各层中监测点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整。进而对调整之后的系统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全国、全国农村、全国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以及西部农村,与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的相应地区之间均有一个或多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共161个县(区),其中包含63个区和98个县(县级市)。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显示,DSPs中除城乡合计外,农村、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农村,与全国相应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对全国城市和全国农村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对全国合计的估计需要校正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方可代表全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 系统调整 代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