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不同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凤琴 梁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5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延长留针时间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8.9%(其中虚证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65.0%(其... 目的:探讨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5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延长留针时间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8.9%(其中虚证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65.0%(其中虚证治愈率为53.3%)。经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延长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高。对于虚证患者,留针时间长、病程短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留针时间及病程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针时间 治疗 顽固性呃逆 临床观察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2
作者 孙华 +2 位作者 王道海 张云祥 王凤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偏瘫/针灸疗法 头针
下载PDF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 被引量:42
3
作者 吴志宏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0±9.23)岁,平均病程(9.85±8.17)年,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5±...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0±9.23)岁,平均病程(9.85±8.17)年,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5±6.75)岁,平均病程(8.60±6.89)年,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电针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与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疼痛度及交锁、膝软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刺疗法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孙华 赵慧 +4 位作者 张捷 魏镜 王道海 张云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颖 张晓阳 +1 位作者 孙爱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PI)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分析探索今后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Bio Med Central(BMC)数据库,纳入近6年针刺治疗PI并与镇静催眠药物比较临床疗效的41项前瞻性...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PI)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分析探索今后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Bio Med Central(BMC)数据库,纳入近6年针刺治疗PI并与镇静催眠药物比较临床疗效的41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从诊断标准、疗效标准、观察时间、对照药物、选穴特点及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刺治疗PI以头部取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显示出短期疗效和安全性优势,但在诊断标准、疗效评定、观察时间、对照药物等诸多方面欠规范完善。结论:目前证据显示针刺治疗PI有效,但有必要增加更多严谨的RCTs,并引入客观监测指标来加强证据强度和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针刺 数据库 临床疗效 综述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对软骨磁共振T2图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燕 +8 位作者 吴志宏 王燕 盛敏 胡娜 冯逢 王道海 张云祥 李涛 孙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60膝,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电针组和理疗组各15例30膝。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等,隔日1次;理疗组采用电脑中频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60膝,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电针组和理疗组各15例30膝。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等,隔日1次;理疗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KSS)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采用GE Signa EXCITE Twin Speed HD 1.5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胫股关节软骨10个亚区T2值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和理疗组都是除支撑一项外,LKSS总评分及各单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电针组治疗后对LKSS总评分和失稳感、肿胀方面的改善要优于理疗组(均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胫骨外侧前区(LTa)T2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治疗前后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治疗前后各区T2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物理疗法,是较佳的治疗骨关节炎的非手术疗法;电针对软骨磁共振T2值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可能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电针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T2图
原文传递
针刺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孙华 +2 位作者 吴志宏 王道海 张云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关节炎(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单侧后肢跟腱切除建立OA动物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大鼠"膝前"穴和"后三里"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关节炎(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单侧后肢跟腱切除建立OA动物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大鼠"膝前"穴和"后三里"穴,药物组采用膝关节处涂擦扶他林乳剂进行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予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4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的MMP-1、MMP-3和TIMP-1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上调(均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下调MMP-1和MMP-3,上调TIMP-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针刺组MMP-1和MMP-3的表达显著低于药物组(均P<0.01),而TIMP-1的表达则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对OA软骨细胞MMP-1、MMP-3、TIMP-1的表达具有影响作用,下调MMP-1、MMP-3,上调TIMP-1,作用优于扶他林乳剂,说明针刺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电针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电针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道海 +4 位作者 王凤琴 孙华 李兵 张云祥 吴志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膝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造模手术4周后分别对治疗组左膝和对照组右膝采用电针治疗2周。实验第7周收集每只动物左侧膝关节股骨端软骨,进行组织... 目的探讨电针对膝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造模手术4周后分别对治疗组左膝和对照组右膝采用电针治疗2周。实验第7周收集每只动物左侧膝关节股骨端软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软骨组织表达的特点。结果治疗组软骨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上调实验性OA大鼠膝关节软骨TGF-β1的表达,促进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亚敏 陈素辉 +4 位作者 孙华 徐虹 王道海 高扬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再灌注后时间分为12 h、24 h、48 ...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再灌注后时间分为12 h、24 h、48 h、72 h、96 h和144 h等6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IL-1β在针刺组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以24 h组和96 h组最显著(P<0.05);IL-6在针刺组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24 h和48 h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可抑制脑缺血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延缓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百会 足三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针刺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道海 +2 位作者 吴志宏 孙华 张云祥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骨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切除左后肢跟腱,分别采用电针和扶他林... 目的:探讨针刺对骨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切除左后肢跟腱,分别采用电针和扶他林乳剂对针刺组和对照组非手术侧(右后肢)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都较正常组上调(P<0.01);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两者在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下调OA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与扶他林乳剂作用相当,说明针刺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刺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华 +2 位作者 王道海 王凤琴 张云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599-600,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针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针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刺疗法 头针
下载PDF
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研究现状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慧娟 吴志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4期357-359,共3页
通过回顾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现状,并根据已明确的针灸普遍的作用原理,以及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治疗关节炎方面的研究,对针灸治疗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理加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探明方向。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道海 孙华 +3 位作者 吴志宏 王凤琴 张云祥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即:切除右侧后肢跟腱,建立左侧后肢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4周对治疗组非手术侧(...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即:切除右侧后肢跟腱,建立左侧后肢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4周对治疗组非手术侧(左侧)和对照组手术侧(右侧)膝关节采用电针治疗2周。实验第7周收集每只动物左侧膝关节股骨端软骨,组织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软骨组织中表达的特点。结果治疗组软骨bFGF的表达增强,较其他三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OA大鼠膝关节软骨bFGF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提示电针可能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关节炎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体针与头体针联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道海 +2 位作者 张云祥 王凤琴 孙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颅内动脉硬化/针灸疗法 头针 急性病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体针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凤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对髌骨软化症的非手术疗法现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并探讨进一步发挥非手术疗法作用的策略。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2000-01/2004-12与髌骨软化症相关的文献,检索词“chondromalaciaofpatella”,并限定文... 目的:对髌骨软化症的非手术疗法现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并探讨进一步发挥非手术疗法作用的策略。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2000-01/2004-12与髌骨软化症相关的文献,检索词“chondromalaciaofpatell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01/2004-12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关于髌骨软化症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髌骨软化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髌骨软化症相关文献112篇进行筛选,选择非手术疗法,并排除综述类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有58篇。资料提炼:对58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排除重复性文献,纳入27篇文献。资料综合:国内对髌骨软化症的非手术疗法是以局部治疗为主,方法主要有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中医疗法,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多数资料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和随访,尤其缺少临床分期诊断标准和客观监测指标,疗效机制也有待研究。结论:非手术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需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科学评价,并筛选较佳治疗方案;需尽快建立临床分期诊断标准,寻求客观监测指标以助于确定非手术疗法适应症,提高临床疗效,并对疗效机制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髌骨 综述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17-19,共3页
目的:验证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是否有效。方法:于2005-02/04选取上海市某校高中三年级的学生312人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考试焦虑水平的普测。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 目的:验证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是否有效。方法:于2005-02/04选取上海市某校高中三年级的学生312人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考试焦虑水平的普测。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90项内容,本调查只选取有关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的内容进行测试。参照症状自评量表常模躯体化(0.89~1.85),焦虑(0.89~1.82),抑郁(0.91~2.09)为评价标准。从焦虑因子评分>2.81(超过常模两个标准差)的同学中随机选取学生7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完全随机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其中实验组男16人,女19人;对照组男17人,女18人。运用生物反馈仪以及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中焦虑治疗程序对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6次,30min/次,2次/周。并于治疗后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对照组第2次测试于首次测试后21天进行。结果:在对调查对象312人的普测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的评分依次为2.210±0.580、3.204±0.412、2.125±0.324,超出常模两个标准差的人数比例为66.1%,77.2%,71.2%。其中焦虑因子评分高于2.81的调查对象人数高达241人。运用完全随机法抽取70人均完成全部测试,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经过治疗后,躯体化、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下降(P=0.000)。但平均焦虑水平仍然大于1.82。平均躯体化、抑郁水平处于常态内。对照组前后的焦虑、躯体化、抑郁水平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实验前两组学生3个因子评分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实验后实验组男生躯体化因子评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犤(1.181±0.219),(1.357±0.195),t=-2.518,P<0.05犦。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降低个体的躯体化、焦虑水平,同时也使抑郁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康复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慧 孙华 +5 位作者 张捷 魏镜 王道海 张云祥 何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电针观察组取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对照组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穴;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电针观察组取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对照组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穴;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20mg/次,每日1次。3组均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提示针刺百会、足三里穴有较好的疗效;血清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电针观察组和电针对照组血清中IL-2和IFN-γ升高(P<0.01,P<0.05),药物对照组也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药物对照组起效快;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血清中IL-2、IL-4和IFN-γ的水平,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但是3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疗法 细胞因子 百会 足三里穴
下载PDF
产银杏内酯B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樊明涛 贺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研究了银杏内生真菌与其宿主产生具生理活性物质银杏内酯B之间的关系,并对部分银杏内生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从银杏植株不同组织中共分离到109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有16株菌的... 研究了银杏内生真菌与其宿主产生具生理活性物质银杏内酯B之间的关系,并对部分银杏内生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从银杏植株不同组织中共分离到109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有16株菌的斑点和标品有相同的迁移率,用HPLC-UV方法对该16株菌发酵样品进行分析,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G10、Y30和Y40)的浓缩发酵液的保留时间和标品保留时间一致,确定菌株G10能产生银杏内酯B;菌株G10、Y30和Y40分别为卵形孢霉属(Oospora Wallr.)、枝链孢霉属(Sirodesmiumde Not)和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银杏内酯B 筛选
下载PDF
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苹果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贺江 樊明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11期35-38,共4页
以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材料,三角摇瓶作为发酵容器,研究了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在苹果醋酿造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苹果醋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阶段,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自然pH;醋酸发酵阶段,接种量10%,底... 以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材料,三角摇瓶作为发酵容器,研究了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在苹果醋酿造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苹果醋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阶段,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自然pH;醋酸发酵阶段,接种量10%,底物浓度5%,温度30℃,摇床转速180rpm,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酿造苹果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醋 多菌种固定化技术 工艺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腰围及体质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凤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肥胖女性针刺减肥效应,探寻针刺减肥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83例女性患者按肥胖类型分为2组:腹型肥胖组31例为腰围超标但体质指数(BMI)<25的腹型肥胖者,肥胖组52例为BMI≥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治...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肥胖女性针刺减肥效应,探寻针刺减肥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83例女性患者按肥胖类型分为2组:腹型肥胖组31例为腰围超标但体质指数(BMI)<25的腹型肥胖者,肥胖组52例为BMI≥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治疗1月。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腹型肥胖组治疗前后WC、WHR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呈非常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相关系数比较│rWC/BMI│>│rWHR/BMI│;肥胖组WC变化与BMI变化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WHR变化与BMI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对女性体重超重或者正常但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者和体重超标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都具有很好的减重、减腰围作用,适合于各型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针灸疗法 腰骶部/针灸效应 体重/针灸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