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 被引量:47
1
作者 蔡慧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报告全国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探讨LESS在妇科微创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57岁女性,因绝经后阴道流血5年入院,诊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行LESS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取脐轮上方弧形切口约2.5 cm,置入单孔多... 目的报告全国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并探讨LESS在妇科微创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57岁女性,因绝经后阴道流血5年入院,诊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腺癌。行LESS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取脐轮上方弧形切口约2.5 cm,置入单孔多通道套管(Tri-port)建立手术通路。结果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总时间4.5 h,LESS部分4.0 h,其中建立手术通路部分1.0 h。术中没有增加其它通道,没有中转开腹。术中出血约100 ml。术后2 d即恢复肠蠕动,拔除尿管后即恢复排尿功能。术后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无阴道流血。脐部切口呈II/甲愈合,与脐轮完美融合一体。结论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更为微创化的LESS有望成为治疗妇科良恶性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脐 妇科恶性肿瘤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潘颖 盛华芳 +4 位作者 康玲 马啸 郑慧敏 周宏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内抑素的表达 被引量:29
3
作者 何援利 彭冬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ENS)在内异症血管生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I~Ⅱ期26例、Ⅲ~Ⅳ期24例)和42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VEGF和ENS...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ENS)在内异症血管生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I~Ⅱ期26例、Ⅲ~Ⅳ期24例)和42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VEGF和ENS的含量,分析二者浓度及其比值与内异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内异症组腹腔液VEGF、ENS浓度和VEGF/EN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患者中Ⅲ~Ⅳ期VEGF和ENS含量均高于I~Ⅱ期(P<0.01),而VEGF/ENS比值前者则低于后者(P<0.01)。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除内异症组VEGF水平前者高于后者外(P<0.05),对照组VEGF和两组ENS水平两期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VEGF和ENS同时参与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调控,而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才是内异症发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抑素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后及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桂玉 +3 位作者 何援利 彭冬先 王雪峰 陈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 宫颈锥形切除术
下载PDF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1
5
作者 潘颖 余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7-118,121,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培训基地经过系统的住院医师培训的一种制度,本文系统分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中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差异和我国现阶段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医学 对策
下载PDF
术前应用GnRH-a对腹腔镜手术治疗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何援利 +2 位作者 彭冬先 王雪峰 陈燕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先在腹腔镜下以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评分法(r-AFS)评分诊断,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先在腹腔镜下以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评分法(r-AFS)评分诊断,均〉40分,临床分期为Ⅳ期,其中28例诊断为Ⅳ期的患者随即手术治疗为A组,另外30例术前曾使用过GnRH-a 3.75mg,每月肌肉注射1次,共3个周期,作为B组。对二者围手术期情况和远期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8±23)min和(79±26)min;出血量分别为(400±55)ml和(180±60)ml。术后随访2-5年,其妊娠率分别为25%和46.7%;复发率分别为32.1%和10.0%;盆腔疼痛缓解率分别为42.8%和7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前应用GnRH-a药物,既有助于手术的实施,又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腹腔镜
下载PDF
178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援利 +3 位作者 张凌云 杨进 潘石蕾 彭冬先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1期79-81,共3页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经验和教训 ,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6月该科对 1788例妇科疾病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 ,对手术指征、术式和并发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镜下手术成功 1771...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经验和教训 ,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6月该科对 1788例妇科疾病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 ,对手术指征、术式和并发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镜下手术成功 1771例 ,中转开腹 17例 ,占 0 .95 %。手术指征包括盆腔、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等各种良性疾患以及早期恶性肿瘤。小、中、大及特大型妇科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36 .3± 12 .4 )min ,(5 5 .6± 2 0 .9)min ,(80 .2± 2 0 .5 )min和 (310 .5± 6 6 .9)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2 5 .5± 15 .0 )ml,(5 1.6±30 .2 )ml,(116 .5± 4 1.2 )ml和 (810 .2± 2 13.5 )ml。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 1.5 1% ,全组病例无电损伤及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的治疗 ,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殖器疾病 女性 微创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Illumina测序16S 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苏容 宗利丽 +3 位作者 何彦 黄雪梅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2-677,共6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健康育龄期女性和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临床Amsel标准及Nugent评分筛选的37例BV患者及37例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穹窿分泌物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6区基因进行扩增,所有扩增的PCR产物经IIlumina测序后,通过BIPES、UCHIME、TSC、GAST最终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结果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占95%以上,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其它菌属;30例BV患者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明显增加(P<0.001),Beta多样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其相对比例从45%到1%(24例),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部分患者(6例)甚至未检出,同时加德纳氏菌属,普氏菌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厌氧球菌,微单胞菌属,Peptoniphilus.harei-消化链球菌属,戴阿李斯特杆菌属等相对丰富度增加,不同于既往研究的是7例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约占75%~50%。结论健康育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单独以惰性乳酸杆菌或卷曲乳酸杆菌为主,或者两者相当,并与多种微生物并存;大部分BV患者阴道菌群表现为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甚至缺失,小部分BV患者以少见的格氏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测序 BIPES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菌群 16S RRNA
下载PDF
BrdU,CFSE和GFP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霞霏 何援利 +2 位作者 杨芳 彭冬先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BrdU,CFSE和GFP作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上述三种标记物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即时、15和30d的标记率,通过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和描绘生长曲线,来明确标记物对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 目的:研究BrdU,CFSE和GFP作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上述三种标记物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即时、15和30d的标记率,通过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和描绘生长曲线,来明确标记物对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物对细胞表面标志(CD29,CD34,CD44,CD45)表达的影响.结果:BrdU,CFSE,GFP的即时标记率为77.0%,99.4%,89.7%,1mo后分别下降至51.9%,77.5%,82.9%.三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GFP,BrdU和CFSE均可以作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荧光染料CFSE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长时间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援利 张凌云 +5 位作者 杨进 潘石蕾 卢靖荣 彭冬先 王雪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长时间的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可为今后开展腹腔镜下高难度手术积累经验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手术时间在 2 10min以上的 3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分为良性组 19例、恶性组 2 0例... 目的 探讨长时间的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可为今后开展腹腔镜下高难度手术积累经验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手术时间在 2 10min以上的 3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分为良性组 19例、恶性组 2 0例。随机抽取同期手术时间少于 2 10min者 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研究组中 ,恶性组比良性组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出血量、较高的输血率、较多的CO2 使用量、体温较晚恢复正常、尿管拔除时间晚、术后住院时间较长 ,但在术后排气时间、WBC数及可能出院时间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良性组仅在CO2 使用量、术后WBC数值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方面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时间的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机体及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 ,其中恶性组的影响大于良性组 ,尽快提高腹腔镜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可减少患者的创伤 ,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机体影响 良性 恶性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彭冬先 何援利 +1 位作者 王雪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55-37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行LESS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单孔组)...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行LESS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单孔组),30例行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由单孔改多孔手术病例。术中均无肠道及泌尿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单孔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单孔组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LESS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具有微创、美容的优势。现阶段筛选合适的病例开展LES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子宫骶韧带-阴道悬吊预防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洁媚 蔡慧华 +2 位作者 陈建国 文思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比较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与同时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骶韧带-阴道悬吊术患者的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状况,以探讨骶韧带-阴道悬吊术预防子宫切除术后PF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 目的比较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与同时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骶韧带-阴道悬吊术患者的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状况,以探讨骶韧带-阴道悬吊术预防子宫切除术后PF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3例患者,根据有无同时行子宫骶韧带-阴道悬吊手术分为对照组41例及悬吊组42例,术后随访9~14个月,应用专科检查、妇科超声、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PFD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悬吊组术后发生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便秘、阴道脱垂以及首次性生活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同时施行子宫骶韧带-阴道悬吊术可以有效减少子宫切除术后PFD尤其下尿路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 骶韧带-阴道悬吊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付霞霏 何援利 +2 位作者 王雪峰 彭冬先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化疗所致大鼠卵巢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及移植组。同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移植组在建模结束后...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化疗所致大鼠卵巢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及移植组。同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移植组在建模结束后每侧卵巢注射绿色荧光标记约1×10^6个MSCs。于移植后1、15、30、45天及60天,留取各组血标本,并于后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留取卵巢标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及其分布情况。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以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E2)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浓度;计数各级卵泡数。结果:移植MSCs后15天,移植组卵巢组织内可见到明亮的绿色荧光,持续至移植后2月。绿色荧光分布在卵巢间质组织。移植组30%(6/20)的大鼠在移植后15~30天内恢复正常的动情周期,在移植后30~60天内又有4只大鼠恢复正常的动情周期。移植后15、30、45天和60天时,移植组E2浓度高于实验对照组相应时间点E2浓度,而FSH浓度则低于实验对照组相应时间点FSH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移植45、60天时,移植组各级卵泡数目均高于模型组和实验对照组,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环磷酰胺损伤的大鼠卵巢组织中存活、迁移,但其分化为卵泡组分的可能性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修复环磷酰胺损伤的卵巢组织,部分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干细胞 卵巢损伤 环磷酰胺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规范化处理及随访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静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1-604,共4页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是一种继发于急性HPV感染的组织学改变,总体预后良好。在排除更严重病变的前提下,LSIL的处理原则以随访为主。但对于既往细胞学结果为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高级别鳞状...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是一种继发于急性HPV感染的组织学改变,总体预后良好。在排除更严重病变的前提下,LSIL的处理原则以随访为主。但对于既往细胞学结果为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LSIL,需注意排除隐匿性HSIL,必要时诊断性锥切以减少误诊。持续性或反复性LSIL的处理应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处理 随访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三种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援利 杨进 +4 位作者 苏继东 王丽莉 彭冬先 丁晓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32-33,35,共3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三种方法的效果 ,总结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2 19例病人分为 3组 ,输卵管切除术 94例 (切除组 ) ,输卵管保留性手术 6 8例 (保留组 ) ,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MTX杀胚术 5 7例(药物组 )。结果 :切除组...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三种方法的效果 ,总结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2 19例病人分为 3组 ,输卵管切除术 94例 (切除组 ) ,输卵管保留性手术 6 8例 (保留组 ) ,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MTX杀胚术 5 7例(药物组 )。结果 :切除组与保留组的治愈率均为 10 0 % ,hCG转阴率分别为 5 .41及 6 .5 0d ,与药物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 ;手术时间 :保留组最长 ,其次是切除组 ,与手术方法的难易、止血程度、盆腔粘连及对侧输卵管的通畅与否有关。术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 ,药物组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最差。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仍是标准手术 ,保留性手术在手术技巧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手术同时要处理好盆腔和对侧附件周围的粘连 ,输卵管局部注药杀胚术后的通畅率较低 ,适于经济困难、已有子女的患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妊娠 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援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电切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价值。方法对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的26例EAH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术后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平均手术时间(24....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电切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价值。方法对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的26例EAH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术后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平均手术时间(24.7±10.3)min;平均术中出血(43.1±11.7)mL。无死亡、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及电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7(a1~7a),术后闭经21例(80.8%),少量月经2例(7.7%),闭经4个月后再次周期性子宫出血3例(11.5%),但月经量均少于平常正常量。2例TCRE术后先后行子宫切除术,剖视宫腔无内膜残留。诊刮与电切之间诊断EAH的符合率为65.4%。结论对没有生育要求,能够坚持随访的患者,子宫内膜电切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治疗EAH,并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卵巢功能和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电外科手术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和TNF-β的测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敏 何援利 +2 位作者 彭冬先 陈燕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水平以及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68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及49例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TNFα和TNF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表达量随病情加重有上升趋势(P<0.05)。手术后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Ⅰ~Ⅳ期患者血清TNFβ的含量随着内异灶的清除逐渐下降。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对术后随访、监测及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Β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VVC与RVVC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桂娥 +1 位作者 黄宜娥 周宏伟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临床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差异,了解临床治疗与阴道微生态多样...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临床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差异,了解临床治疗与阴道微生态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VVC患者(VVC组,3例)及RVVC患者(RVVC组,3例)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基因,以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用于对比研究。结果 VVC组和RVVC组两组阴道菌群未见显著差异,而以个体为特点区分聚类。用药后,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变,但菌群结构改变显著,体现在乳酸菌比例增加,加德纳菌和变异菌属比例降低。用药后R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和菌群构成均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VVC组和RVVC组阴道菌群无显著差异。用药后,VVC组菌群结构改变较RVVC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菌群
下载PDF
宫腔镜下刮匙刮除及电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援利 陈燕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 (D&C)与电切除术 (HE)两种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 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 86例分为两组 ,其中 32例行D&C术 ,5 4例行HE术 ,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息肉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的...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 (D&C)与电切除术 (HE)两种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 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 86例分为两组 ,其中 32例行D&C术 ,5 4例行HE术 ,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息肉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8 5± 4 2 )min、(9 0± 3 1)min ,差异无显著性 (t=0 6 32 ,P =0 5 2 9) ;息肉复发例数分别为 9例 (36 0 % )、3例 (7 5 % ) ;复发时间分别是 (5 3± 3 5 )月、(11 2± 4 8)月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χ2 =6 5 16 ,P =0 0 11;t=6 0 5 8,P =0 0 0 0 )。 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较息肉刮除术的复发率低 ,复发时间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电切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手术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梅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5期613-621,共9页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和病毒学筛查方法的应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出现了可喜变化,但我国宫颈癌整体的发病率却暂未下降,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子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和病毒学筛查方法的应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出现了可喜变化,但我国宫颈癌整体的发病率却暂未下降,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子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对于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方法中,宫颈锥形切除手术具有重要地位,并且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宫颈锥切术式,本文就此手术的相关问题及未来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术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