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构建少数民族非遗长效传承保护机制,讨论少数民族非遗价值实现路径,是"后申遗"时代不可回避的现实议题,其根本在于是否能够激活非遗传承的内在活力。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大多数少数民族非遗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根本动力在于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资源化保护与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等既有路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其特别强调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性,因而有助于少数民族非遗的多元价值真正得以彰显,从而为探索长效保护机制奠定现实基础。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8,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鄂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化研究”(2019GMD06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