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垄作耕法技术特点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垄作本是我省的传统耕法,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具而被平翻平作取代了20多年。随着深松,少耕法的推广带动了垄作机具的研制。现代垄作与传统垄作主要不同在于它增加了深松、深施肥、垄上精量点播,使垄作耕法更趋于完善。
作者
张喜久
机构地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镇环湖小区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16期255-255,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垄作耕法
技术特点
分析
分类号
S34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王悦,杨敦启,张玉发.垄作耕法的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1988(10).
被引量:1
2
自立超.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和田间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被引量:1
3
候海鹏.垄作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季若庸.
玉米收获机与玉米行距的关系[J]
.农业机械,2007(08B):97-98.
被引量:6
2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冯波,张宾.
垄作栽培条件下小麦群体特征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4):638-643.
被引量:4
3
高传昌,李兴敏,汪顺生.
垄作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11,30(4):10-12.
被引量:19
4
赵久然,王荣焕.
30年来我国玉米主要栽培技术发展[J]
.玉米科学,2012,20(1):146-152.
被引量:67
5
张文彦,李小强,田庄志,付军侠.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54-256.
被引量:8
6
杨东学,王少杰,高会杰,宁国安.
夏玉米1穴3株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3(5):79-80.
被引量:1
7
张胜爱,郝秀钗,王志辉,崔爱珍,陈素英.
夏玉米行距与株距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51-56.
被引量:16
8
刘世明,刘师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以宁夏隆德县海拔1700m地区为例[J]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9):33-34.
被引量:1
9
章建新,赵明,图尔贡,卡地尔亚.
南疆灌区冬小麦/夏玉米改良模式增产潜力与机理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6):15-21.
被引量:1
10
高传昌,史尚,王兴,汪顺生,刘慧,孟鹏涛.
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沟灌对冬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4(3):16-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姚文燕,刁培松,张银平,陈美舟,李晓冉,王博.
两熟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对机械化作业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21,43(4):255-26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文龙.
山东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1(2):20-20.
2
刘英楠,衣淑娟,李衣菲,陶桂香,毛欣,张东明.
玉米气吸式精密排种器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21,43(10):172-177.
被引量:5
3
刁培松,赵殿报,姚文燕,逄焕晓,王文君,姜超.
玉米播种机滴灌带浅埋铺设装置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2):88-97.
被引量:3
4
单世领.
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高产可持续性分析[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19-21.
被引量:1
5
王金宝.
浅谈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23,41(2):66-68.
被引量:1
6
常佳悦,马小龙,吴故燃,李广毅,李建明.
基质栽培下行距和灌水量对塑料大棚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3):111-120.
被引量:3
7
赵培民.
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应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3):42-43.
被引量:1
8
张尊福.
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技术应用[J]
.中国农机装备,2024(6):81-83.
1
周鸿凯,陈嘉文.
甘蔗栽培旱农法技术在特旱区的增产效果分析[J]
.湛江农专学报,1989,7(2):12-21.
2
唐庆刚,张曦辉,曲明伟,史春雨.
浅谈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J]
.新农村(黑龙江),2012(3):22-22.
3
盖志佳,张伟,刘婧琦,蔡丽君,王谦玉,赵桂范,张敬涛,李彩凤,王玉波.
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5,5(8):23-26.
被引量:2
4
刘秀艳,吕金庆,林君堂,刘国平.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9,31(7):26-29.
被引量:1
5
黄大珉.
“甘蔗栽培旱农法技术”的基本特点与推广问题[J]
.湛江农专学报,1989,7(2):4-11.
6
邢春秋.
寒地水稻“三促法”技术总结[J]
.垦殖与稻作,2003(6):21-22.
7
印保林.
“两次施药法”防治棉铃虫[J]
.农家顾问,2001(6):24-25.
8
刘贵申,鞠正春,柴兰高.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技术要点[J]
.农业知识,1996(12):26-27.
9
孙宇哲,吴江.
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品种京单28产量差异分析[J]
.天津农林科技,2012(1):11-13.
10
张树远,杨克军,姜军,蔡鑫鑫,施臣,王岭.
“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21(5):5-9.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