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艺媒体学:高科技时代的文艺存在形态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和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愈来愈多、愈来愈先进的科技传媒工具,如照相术、电影、电视、音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多媒体电脑的出现与运用,一种以科技为其生产手段和传播媒介的"后工业文化"、"后审美文化"、"视听文化",正逐渐取代以"文字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结构的基本成份和大众文化消费的主体。传统文化形态。
作者
章国锋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1997年第1期8-12,共5页
关键词
文艺媒体
存在形态
文学艺术
传播媒介
文字文化
文化形态
媒介手段
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
艺术形式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8
1
盛宁.
对“理论热”消退后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
.文艺研究,2002(6):5-14.
被引量:32
2
黄发有.
模糊审美:90年代小说的叙事风格[J]
.文艺评论,1999(6):27-36.
被引量:8
3
殷克勤.
简论《小说月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之二续)[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56-59.
被引量:2
4
公刘.
让希望之星重新升起——序梁小斌诗集《少女军鼓队》[J]
.文艺争鸣,1988(4):32-35.
被引量:2
5
杨扬.
五四时期及2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2004(4):5-16.
被引量:1
6
王蕾.
博客现象与传统出版[J]
.中国出版,2004(8):51-53.
被引量:5
7
金惠敏.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67-178.
被引量:53
8
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4
9
J·希利斯·米勒,国荣.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
.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5
10
旷新年.
山重水复疑无路[J]
.读书,2001(12):30-3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黄发有.
传媒趣味与文学症候[J]
.天津社会科学,2006(2):95-100.
被引量:2
2
刘茂华.
媒介化时代的超现实文学镜像[J]
.理论与创作,2009(6):4-10.
被引量:2
3
余礼凤.
大众传媒对现代文学俗体化趋势的影响[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59-65.
被引量:6
4
王咏梅.
媒介技术演进与文学形态变革[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1-14.
被引量:1
5
周述波.
形式还原与媒介自觉——关于“新媒介批评”的构想[J]
.南方文坛,2012(3):68-71.
被引量:1
6
单永军.
媒介间性:艺术存在的一种属性[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01-105.
7
李光辉.
从媒介融合视角看文学形态变迁——以小说为例[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38-141.
被引量:1
8
李光辉.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青春文学的“大文本”创作——以“九把刀”的创作为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95-100.
被引量:1
9
张玲.
文学及其场域:《小说月报》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J]
.文艺评论,2016(9):21-32.
被引量:2
10
李保森.
新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暖文”类散文的生产与传播[J]
.出版参考,2018(7):22-2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黄发有.
潮流化仿写与原创性缺失--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片面反思[J]
.当代作家评论,2008(5):125-134.
被引量:14
2
刘茂华.
媒介化时代的超现实文学镜像[J]
.理论与创作,2009(6):4-10.
被引量:2
3
李秋香.
略论传统文化形式当代复兴的意义——兼及民俗学的体验式学习[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61-64.
被引量:1
4
张广奎,黄素因.
反射与折射:在介质中穿梭的文学经典——论经典译介的流变[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71-74.
被引量:2
5
华金余.
赵树理与赵本山民间文化审美情趣比较[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60-65.
6
宫照敏.
新大众文学生产的立体化建构[J]
.芒种,2014(3):63-64.
7
张瑞雪.
鲁迅文学经典的研究——从现代传媒视角研究鲁迅文学经典的创作[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83-184.
8
李雪芳.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J]
.出版广角,2016(9):72-74.
被引量:2
9
窦雅娟.
媒介融合下对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思考——以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16(7):84-85.
10
宫照敏.
新媒介化时代对文学的影响[J]
.才智,2013(33):242-242.
1
冷述美.
关于影响文化精神的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2):71-74.
2
尹珂.
新媒体环境下舞蹈与影像艺术结合的表现力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5):139-140.
被引量:4
3
张帆.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0):44-44.
4
何新刚.
叙事与形式的变革——试论高科技时代的电影艺术[J]
.戏剧丛刊,2012(4):108-109.
5
赵娟.
在高校普及舞蹈课的必要性[J]
.长治学院学报,2005,22(4):82-83.
6
夏江源.
21世纪舞美设计新观照[J]
.剧作家,2008(3):86-86.
被引量:1
7
金毓镇.
MIDI漫谈(八)[J]
.乐器,2002(2).
8
李海鸥.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高科技音像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5):80-81.
被引量:13
9
李慧.
关于电影艺术的雅俗共赏[J]
.电影评介,2013(1):13-14.
10
刘守敏.
最好别用方言[J]
.大众电影,2005,0(14):63-63.
外国文学动态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