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录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规划上要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地位,宣传上要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把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当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以校企精神文化互动为重点,营造职业素养培育氛围,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打造品牌学生社团,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作者
张琼
机构地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1
马斌.
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4.
被引量:39
2
黎光明.
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8):125-127.
被引量:48
3
王保成.浅析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J].寰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被引量:1
4
冼季夏,王运东,沈燕清,付宜玲.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30-132.
被引量:11
5
陆小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马斌.
高职毕业生“跳槽”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51-52.
被引量:4
2
冯国森.
学生社团营造幸福感功能刍议[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1):43-47.
被引量:2
3
王占军.
建设大学创新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社团自治及其价值[J]
.高校教育管理,2007,1(2):66-71.
被引量:9
4
祝玉芳.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调查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68-69.
被引量:10
5
王雯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4-25.
被引量:6
6
周鸿主编.教育社会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3
1
朱冰.
基于企业探索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111-112.
被引量:5
2
王嫚.
青海大学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研究——对青海大学本部学生社团的实证研究[J]
.大家,2010(17):233-233.
3
张海清,赵科.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特征与功能分析——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8):100-102.
被引量:1
4
沈小平,陈长生.
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0):16-17.
被引量:7
5
毛建梁.
在自我管理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1):36-37.
被引量:6
6
沈文英.
论高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6):27-28.
被引量:21
7
魏景荣.
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85-87.
被引量:14
8
白雪枫,何华.
新时期高校社团建设评估体系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80-182.
被引量:7
9
丁常文,蒋龙余.
浅论高职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9(4):24-25.
被引量:19
10
周国明.
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8):61-62.
被引量:48
同被引文献
52
1
闵会玲.
双语幼教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被引量:1
2
陈世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
.思想教育研究,2005(2):28-29.
被引量:26
3
罗忠实.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2(7):93-94.
被引量:27
4
王卫平,陆立颖.
以就业为导向办高等职业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88-89.
被引量:9
5
杨千朴.职业基本素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6
李逸凡.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36-40.
被引量:35
7
沈文英.
论高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6):27-28.
被引量:21
8
刘春生,马振华,张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4.
被引量:6
9
章颖,张斯为,吕建林.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之辨析——兼谈其社会背景及本质特征[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29-38.
被引量:17
10
曹立波.
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7):48-4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3
1
陈功文,宗怡,何雅琴.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14(3):10-11.
被引量:3
2
葛锦林.
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问题与对策[J]
.机械职业教育,2014(11):10-13.
被引量:9
3
袁霞.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J]
.职教通讯,2016(17):24-25.
被引量:1
4
徐燕,姜晖,程涛.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探索[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83-85.
被引量:5
5
何建武.
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7(1):105-106.
被引量:2
6
覃涛涛.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立体模式[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7):179-181.
被引量:1
7
张翠英,罗伟.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8,0(6):27-28.
8
张玲.
以“四文化”为载体的中职生的“准职业人”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6):124-126.
9
范婵娟.
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构建[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2):54-58.
被引量:3
10
高国志.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协会为例[J]
.时代人物,2019,0(10):98-99.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杨超,张超.
新高考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J]
.浙江考试,2022(11):3-5.
2
唐瑾.
从“能力”到“素养”:就业难背景下人才培养导向转型[J]
.求索,2014(8):183-187.
被引量:3
3
彭锡明.
对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5,0(24):18-18.
4
欧阳斌,陈媛.
校企合作下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77-78.
5
周景勤.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与职业素养[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4):29-35.
6
任军,邹坪,朱凯怡.
基于职业能力观的职业素养概念辨析[J]
.广东教育(职教),2016,0(7):18-20.
被引量:8
7
袁江.
高职院校开放式汽车实训中心的建设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17(2):204-206.
被引量:1
8
张丽,谭千蓉.
“职业人主导式”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探析——以攀枝花学院为例[J]
.机械职业教育,2017(5):41-43.
9
徐英.
探讨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J]
.新校园(中旬刊),2017,0(3):47-48.
被引量:3
10
严茂辉,李智.
构建校园竞赛长效机制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J]
.知识经济,2017(19):125-126.
1
费越.
体育在调节青少年逆反心理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2011(10):263-263.
被引量:1
2
李革.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概论”课程改革[J]
.广西教育,2016,0(7):41-42.
3
张新文,张新悦.
谈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培育[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86-88.
被引量:6
4
杨叔子,王筠.
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1-3.
被引量:79
5
储建明.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互动[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3(11S):6-7.
被引量:2
6
朱学翠.
浅议班级心理辅导中教师素质对师生文化互动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2):151-153.
被引量:1
7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尹后庆:构建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体系[J]
.上海教育,2014,0(28):48-48.
8
王宏哲,汪德智,刘经纬.
积极构建大中小学协调一致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J]
.才智,2009,0(35):141-142.
9
粟俊江,郑小蓉,张洪冲.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的构建[J]
.中国西部科技,2007,6(7):37-37.
被引量:3
10
易娇艳.
职业素养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J]
.俪人(教师),2015,0(15):171-171.
中国成人教育
2012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