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4期46-48,共3页
Ecologic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39
-
1刘剑彤,方涛,敖鸿毅,丘昌强.生态工程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68-70. 被引量:8
-
2王德深.海南省文明生态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教论坛,2005,21(29):63-64. 被引量:1
-
3詹玉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2):70-73. 被引量:8
-
4刘沛林.传统村落选址的意象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1):119-128. 被引量:42
-
5范涡河,史进,王法尧,梁太芹,傅培璟.安徽淮北平原建设“生态村”途径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7(3):30-32. 被引量:1
-
6顾益康.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J].浙江经济,2004(11):12-15. 被引量:1
-
7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3):12-14. 被引量:96
-
8赵文耕.建筑节能与太阳能热水应用[J].给水排水,2004,30(8):114-114. 被引量:2
-
9粟驰,吴文良,于兴海.北京郊区北宅生态村规划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4):51-54. 被引量:5
-
10马文广.浅论翁牛特旗生态村建设模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22(6):44-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8
-
1粟驰,吴文良,于兴海.北京郊区北宅生态村规划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4):51-54. 被引量:5
-
2刘鬯,张军连,吴文良.发达国家城郊生态村发展模式分析[J].生态经济,2005,21(2):43-46. 被引量:15
-
3姜志德,唐学玉.小康生态村建设问题的思考[J].乡镇经济,2005,21(7):16-18. 被引量:6
-
4薛鹏丽,舒廷飞,张丹华,陆雍森.蒋巷村建设新型和谐生态村的构想——基于国内外生态村实践的经验和总结[J].四川环境,2006,25(3):35-38. 被引量:9
-
5邱栩文,王莉红,王卫军.生态工程在山区生态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以安吉县高坞岭村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28(5):200-203. 被引量:2
-
6何晓芳,王莉红,邱栩文,王卫军.生态村建设规划研究初探——以安吉县禹山坞村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28(4):9-11. 被引量:5
-
7陈蔚镇,杨学军.崇明陈家镇新型农村生态社区发展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8,32(8):31-35. 被引量:4
-
8王旭,李红刚,李绍鹏.国外生态村建设经验对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37-440. 被引量:7
-
9张蔚,罗杰威.可持续生活模式的探索——生态村(Eco-village)运动及其特征浅述[J].工业建筑,2010,40(S1):9-12.
-
10尚嫣然.大都市近郊山区村庄生态规划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27(4):17-21.
二级引证文献180
-
1李甜甜.生态文明观下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以九间棚为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4):180-181. 被引量:1
-
2王伟武,王智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规划师》论丛,2020(1):281-287. 被引量:1
-
3张鲸,刘克锋,张克,马亮.北京平谷区北四道岭村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S1):181-184.
-
4程前昌.乡村(农村)、城镇(城市)与区域(空间)之间的内涵关系辨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3):15-20. 被引量:2
-
5胡仪元.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学的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45-50. 被引量:7
-
6周伟,李祥妹.略论目标规划及交互方法在小康示范村规划中的实践——以西藏贡嘎县沃拉村为例[J].山地学报,2003,21(B12):108-112. 被引量:1
-
7陈勇,陈国阶.对高寒牧区定居聚落生态系统的初步探讨[J].四川环境,2005,24(1):10-13. 被引量:4
-
8陈勇,陈国阶,刘邵权,王青.川西南山地民族聚落生态研究——以米易县麦地村为例[J].山地学报,2005,23(1):108-114. 被引量:10
-
9刘洪鹄,刘宪春,赵晓辉.东北漫岗区村落的分布特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1):15-19. 被引量:17
-
10曹明贵.以旅游资源为龙头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11):174-176. 被引量:3
-
1熊云旦.初析上海第一生态村[J].环境科学动态,1996(3):25-27. 被引量:1
-
2费立冬.浅析建设生态村环境规划的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4,34(5):238-239.
-
3王少山,徐明德.建设生态村环境规划的现实意义分析及实施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7):158-158.
-
4脱贫致富奔小康 努力建设生态村[J].金陵瞭望,2008(13):96-96.
-
5高叙景.“党建+”助生态建设[J].村委主任,2016,0(22):12-12.
-
6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海南生态省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0(10):34-36.
-
7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0(14):25-32.
-
8建设生态萧山 守护绿色末来——萧山区环保局[J].杭州,2011(8):88-90.
-
9高吉喜.生态省建设是一种发展模式[J].绿色视野,2008,0(12):18-19.
-
10郑秀亮.惠州:生态创建结硕果[J].环境,2017,0(4):44-4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