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新变化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业界出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又一个大发展时期,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资本市场的强劲介入,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舆论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另外,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在积累和叠加,互联网成为社会压力的"出气口",各种表达利益诉求者、维权者、爆料者都被逼上网"发声",以期引发大众关注和政府介入,呈现舆论压力超过法律威慑力的局面。
作者
祝华新
单学刚
胡江春
机构地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出处
《理论导报》
2012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传播方式
网络舆论
载体
互联网业
互联网公司
社会转型期
资本市场
社会压力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1
1
孙宜君.
论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媚俗现象及其治理[J]
.中国电视,2004(8):60-63.
被引量:18
2
王来华.
政府如何应对“舆情危机”[J]
.决策,2007(7):34-35.
被引量:32
3
周平.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J]
.政治学研究,2008(2):67-72.
被引量:116
4
朱力.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
.学海,2009(1):69-78.
被引量:153
5
周海英.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J]
.兰州学刊,2009(6):165-169.
被引量:29
6
李雯静,许鑫,陈正权.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
.情报科学,2009,27(7):986-991.
被引量:77
7
曾润喜,徐晓林.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J]
.情报杂志,2009,28(11):52-54.
被引量:185
8
卞冬磊.
再论媒介时间:电子媒介时间观之存在、影响与反思[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1):50-55.
被引量:29
9
赵月枝.
有钱的、下岗的、犯法的: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小报故事[J]
.开放时代,2010(7):109-125.
被引量:15
10
周笑.
从电视到视频媒体:新支点下的全面再造[J]
.视听界,2010(4):37-4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焦德武.
社会转型与网络舆论格局的形成[J]
.中华文化论坛,2014(1):149-156.
被引量:2
2
胡瑞娟.
面向大数据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7(5):13-16.
被引量:7
3
肖军.
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政治传播有效性[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3):38-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黄一芩.
网络化社会下边缘群体传播与社会治理——以新浪微博话题#同为爱发声#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15(10):163-164.
被引量:1
2
孙刚,陈怡彤,王健铮.
论我国舆论监督法制化[J]
.海外文摘,2018(3):25-28.
3
罗洪云,林向义,邵强,崔明欣.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情报探索,2019,0(7):128-134.
被引量:3
4
罗静.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研究——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事件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3):164-166.
5
印晓天,王九硕.
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技术的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12):167-170.
6
李金海,徐辉.
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系统的设计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20,0(1):30-34.
被引量:5
7
吕鹏.
基于预测视角的反社会行为谱系类型与研究述评[J]
.晋阳学刊,2020,0(2):104-114.
被引量:2
8
何为.
增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三维路径[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3):86-94.
被引量:3
9
宋欢迎.
大数据在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述评[J]
.情报探索,2020(9):93-100.
被引量:4
10
徐瑛,齐中祥.
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的社会风险智能感知系统[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5):57-62.
被引量:1
1
邢世伟.
中国农村人口30年后将减至4亿[J]
.党政干部参考,2010(4):27-27.
2
观点[J]
.国际广告,2007(7):146-146.
3
刘宝军,张平权.
中国互联网业,你惧不惧“入世”[J]
.乡音,2000,0(7):7-8.
4
周红玉.
新经济100家——2004年中国互联网TOP30[J]
.新经济导刊,2005(1):12-18.
5
王宏宇.
泡沫之夏[J]
.资治文摘,2011(7):50-53.
6
马婷玉.
值得中国互联网业关注的10家公司[J]
.中国新通信,2011(15):92-95.
7
张伟.
指点中国互联网业[J]
.网迷,2001(2):12-12.
8
周鸿祎.
中国互联网:现实与未来[J]
.瞭望,2013(37):38-39.
9
茹宏丽.
入世与我国互联网产业[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6):152-153.
10
姚玉洁,龚雯,冯璐,吴燕婷,张芽芽.
互联网业角逐O2O[J]
.中国名牌,2014(7):20-21.
理论导报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