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评析历史试卷。以下略述我们近年来的主要作法,供同行参考。 一、做选择题——引导学生对答案质疑析疑。 选择题(单、多项)作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题量和份量上均接近全卷1/2,也是学生解答好坏及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答卷质量。我们在评析选择题时,不是让学生简单核对答案,而是让他们对答案提出质疑,并且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有关课文内容,努力找到答案如此设置的真正原因。 如试题: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产物。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答案:(A) 老师指导:①通过复习对照课文有关内容,B、C、D三点均切合题目要求,故正确。②答案A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它不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最鲜明的色彩是反封建,少数人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但未及组织实践。③因此,《资政新篇》有B、C、D三条长处,而缺少A,即与广大参加者的革命实践相脱节,正是它的致命弱点所在?
出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89-91,共3页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