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感性”范畴的两个起源——青年马克思感性思想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感性"内涵着"能动性"和"受动性"两大张力,是"逻各斯"和"努斯"的统一。其中,能动性起源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或"能动性"思想,而受动性则起源于费尔巴哈的"受动性"思想。
作者
彭小伟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感性
能动性
受动性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6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2
[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被引量:350
3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5
[德]费尔巴哈 荣震华 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21
6
[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蔡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69
1
董学文.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10-116.
被引量:5
2
马忠红.
双重视角下的侦查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122-128.
被引量:3
3
谢晖.
古典中国法律解释的哲学智慧[J]
.法律科学,2004,22(6):17-26.
被引量:5
4
徐志远.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化的必要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5-17.
被引量:1
5
柳祥美.
论人文科学认识的客观性[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1):5-9.
被引量:2
6
周丽昀.
绝对的科学观可能吗?[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4):5-10.
7
宋振武.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的适用[J]
.政法论坛,2005,23(2):184-188.
被引量:3
8
梅珍生.
论礼数与礼意的统一[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85-89.
被引量:4
9
周丽昀.
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及其特征[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7-10.
10
种海峰.
哲学何为[J]
.学术论坛,2005,28(8):7-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邓晓芒.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58,359.
被引量:4
2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71
3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3.
被引量:22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6
崔唯航.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存在论阐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彭小伟.
论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27-28.
1
彭小伟.
论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27-28.
2
辛世俊.
论人的受动性──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中州学刊,1996(2):42-47.
3
陈仕伟.
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45-49.
被引量:4
4
兰文华.
西方主客二分理性精神的源流分合——从古希腊理性二分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统一[J]
.前沿,2009(4):21-24.
被引量:1
5
綦玉帅.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人的受动性[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79-81.
6
郑慧仙.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J]
.传承,2008(12):18-19.
7
王娟.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J]
.科教文汇,2013(23):55-56.
被引量:2
8
李跃利,朱慧.
马克思主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6):393-393.
9
任钟印.
《巴黎手稿》与教育观的萌芽(续)[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1):81-85.
10
陈仕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谐思想初探——从人与自然的视角[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23-27.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