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与电影叙事的比较,从媒体实践、视听关系、叙事和叙述者等四个方面考察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现象和叙事特征。着重说明,与主流电影首先作为叙事的表现相比,电视媒体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与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与电影自我讲述和以叙事为目的不同,电视是以叙事作为修辞手段之一,非虚构电视节目的叙事表现为一种他者讲述。
作者
刘云舟
机构地区
福建电影制片厂
出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Journalism Research
关键词
电视传播
电影叙事
叙事学
叙述者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皮埃尔.索尔兰,刘云舟.
视听美学新问题[J]
.世界电影,2004(3):49-72.
被引量:4
2
张军华.
电视叙事与影像化说书人模式[J]
.当代传播,2007(5):27-28.
被引量:2
3
黄昌林.
论电视的叙事本质及其交流模式[J]
.社会科学研究,2003(4):68-71.
被引量:15
4
天华茶园观外洋戏法归述所见[N].游戏报(上海).1897 08 16(第54号).
被引量:1
5
丹尼尔·达扬.古典电影的引导代码[A].李幼蒸编译.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C].北京:三联书店,2002:225-245.
被引量:1
6
桑蒂·弗里特曼-路易斯.心理分析、电影、电视[A].罗伯特·艾伦主编,牟岭译.重组话语频道[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9-206.
被引量:1
7
莎拉·考兹洛夫.叙述理论与电视[A].罗伯特·艾伦主编,牟岭译.重组话语频道[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8-90.
被引量:2
8
雅克·奥蒙 阿兰·贝尔卡拉 米歇尔·马利 马克·韦尔内著 崔君衍译.影片美学(第二章).电影艺术,1987,(4).
被引量:1
9
雅.奥蒙,阿.贝尔卡拉,米.马利,玛.维尔奈,崔君衍.
影片美学(六)[J]
.电影艺术,1987(7):60-64.
被引量:1
10
雅.奥蒙,阿.贝尔卡拉,米.马利,玛.维尔奈,崔君衍.
影片美学(五)[J]
.电影艺术,1987(6):60-6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叶志良.
“叙述”与“展示”的合谋[J]
.当代戏剧,2003(1):16-18.
被引量:1
2
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三联书店,1989.157.
被引量:19
3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24-325.
被引量:25
4
兹维坦·托多罗夫.文学作品的分析[A].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71.
被引量:2
5
W·C·布思.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6
罗伯特·艾伦编著.《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17页,第214页,第217页,第105页,第106页,第107页,第115页.
被引量:3
7
C.M.爱森斯坦,于培才.
电影杂耍蒙太奇[J]
.世界电影,1990,0(2):142-16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2
1
陈晓云.
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J]
.当代电影,1993(6):22-29.
被引量:7
2
周星,周清平.
众语喧哗中的理论脉络——2004年中国大陆电影美学新象探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1):99-103.
3
陈晓云.
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5):54-60.
被引量:53
4
关峥.
文本与粉丝:中国网络美剧“粉都”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0):158-159.
被引量:2
5
刘小燕.
电视“影像化”叙事模式之反思[J]
.新闻传播,2014(2):64-65.
6
徐立虹.
从Cinema 3.0到VR时代的影像叙事理论[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5):41-48.
被引量:7
7
杨晓茹.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升级之路——基于《上新了·故宫》的创新分析[J]
.电影评介,2019(23):181-184.
被引量:6
8
胡易容,任洪增.
新纪录电影身份的符号学考察[J]
.东岳论丛,2020(7):31-39.
9
范玉明,杨晓茹.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J]
.电影评介,2020(21):97-100.
被引量:7
10
潘源.
《典籍里的中国》:沉浸式电视文化节目的叙事特征与空间呈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8):49-51.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6
1
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杜,2006:56.
被引量:4
2
《谁来一起午餐》,http:/Polog.sina.com.cn/shuilaiyiqiwucan.
被引量:1
3
刘力军.
电视职场节目的哲学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4):31-33.
被引量:7
4
张芹.
电视传播的人本化回归[J]
.新闻采编,2009(5):12-14.
被引量:2
5
李翔.
表演理论框架下的真人秀文本特征分析[J]
.现代视听,2011,0(1):71-73.
被引量:1
6
申丹.
叙事学[J]
.外国文学,2003(3):60-65.
被引量:105
引证文献
1
1
罗昶.
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人本化传播——以《谁来一起午餐》为例[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6):27-28.
1
李荣荣.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
.东南传播,2011(12):33-34.
被引量:39
2
石磊.
论电视的节目性对电视电影叙事的影响[J]
.传播与版权,2014(3):67-67.
3
王瑶.
文化差异对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88-89.
4
许婧.
“全球化视野下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产业发展学术探讨会”述评[J]
.电影艺术,2008(1):152-153.
被引量:4
5
卜速.
试论微电影叙事的特征与效果[J]
.电影文学,2013(9):17-18.
被引量:3
6
崔晴.
营销性微电影叙事节拍探究——以2016年金瞳奖获奖作品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17,3(1):49-51.
被引量:1
7
石群山.
跨界融合:微电影叙事的生存之道[J]
.电影文学,2014(11):20-21.
8
李强.
简单故事 流畅叙事——《在路上》剧本探讨[J]
.当代电影,2010(5):88-90.
9
韩业庭,李慧.
文化价值与娱乐元素怎样协调[J]
.精神文明导刊,2014,0(12):15-15.
10
田野.
中美主流电影对比分析[J]
.当代传播,2010(2):107-109.
被引量:2
新闻大学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