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综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饲、经及加工原料作物,以掖单13、农大108、豫玉22为代表的第五次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单株生产力虽高,但群体产量有限;二是对种植方式要求严格,适宜密度范围较窄,不适宜玉米简化栽培的发展要求;三是制种产量相对较低,加大了品种推广应用的成本。因此,培育增产潜力大、株型紧凑、
作者
马巧云
张明友
王金召
机构地区
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9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优质高产
品种推广应用
农大108
单株生产力
加工原料
掖单13
玉米生产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李维岳等主编..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61.
2
刘忠山,王奎森.
C8605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1):33-34.
被引量:7
3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田曾元.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J]
.玉米科学,1999,7(1):1-8.
被引量:124
4
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
玉米大粒自交系选育与灌浆速率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6,4(2):30-32.
被引量:3
5
杨先文,徐连岗,赵斌,王新勤.
探析高产玉米不同单株成穗率对产量的构成[J]
.种子,2003,22(3):74-74.
被引量:2
6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J]
.玉米科学,2004,12(z1):46-47.
被引量:24
7
柳家友,柏志安,吴伟华,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豫玉31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1):52-53.
被引量:19
8
于明彦,许明学,代秀云,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吉单137综合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1):149-149.
被引量:5
9
堵纯信,曹春景,曹青,毕蒙蒙,董战鲲,张发林.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6):43-45.
被引量:67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J]
.玉米科学,2004,12(z1):46-47.
被引量:24
2
郭还威,王黄英.
玉米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4):17-18.
被引量:14
3
崔震海,马兴林,张立军,陈杰,凌碧莹.
苗期干旱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2):79-81.
被引量:25
4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81
5
刘忠山,王奎森.
C8605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1):33-34.
被引量:7
6
张永恩,赵亚丽,王群,李潮海.
多雨寡照年份不同玉米杂交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J]
.玉米科学,2005,13(3):65-68.
被引量:13
7
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
玉米大粒自交系选育与灌浆速率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6,4(2):30-32.
被引量:3
8
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
被引量:126
9
王懿波.玉米主要种质遗传类群划分与利用[J].华北农学报,1991,6:12-17.
被引量:16
10
堵纯信.国家和河南省夏玉米区试、生产试验六连冠新品种豫玉33号[J].河南农业科学,2001,(4):11-1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26
1
孟静娇,陈百翠,李琰聪,刘婷婷,杨纪明.
区域试验中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与评判[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1-18.
被引量:11
2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z1):20-21.
被引量:17
3
ZHENG Da-hao, LI Yan-ru, JIN Feng-xue and JIANG Ji-jian(Department of Agronomy, Agricultural College, Yanbian University, Jilin 133400, P.R.China).
Pedigree and Germplasm Base of Inbreds of the Lancaster Heterotic Group of Maize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6):595-604.
被引量:2
4
晏庆九,张健,许明陆,霍仕平,张兴端.
三峡库区72份玉米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1,3(1):12-17.
被引量:9
5
赵军华,卢华兵,郭章贤.
甜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z1):37-38.
被引量:5
6
邹超英,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3个不同玉米基础群体及其改良后代遗传变异的SSR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17-22.
被引量:4
7
黎裕,王天宇.
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玉米科学,2010,18(5):1-8.
被引量:107
8
田圣忠,李小敏,田圣保,杨开枝,周昌华,李友华.
几个玉米品种在宜昌市夷陵区的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4995-4997.
被引量:2
9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10
夏九成,杨克诚,张怀渝.
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墨白964的改良效应[J]
.作物学报,2004,30(10):980-989.
被引量:14
1
宋淑敏.
亚麻新品种双亚13号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9(6):55-56.
2
王洋,刘峰,王凤,姜亚杰.
吉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15(1):32-33.
被引量:3
3
吕东升.
啤酒大麦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化农业,2009(7):13-14.
被引量:1
4
孙炳玲.
大麦/高粱带型试验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3,23(5):26-26.
5
冉冰华.
石柱县悦崃镇马铃薯产业的现状及优势分析[J]
.现代园艺,2012,35(19):17-17.
6
张佳.
亚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5):24-24.
7
许志斌,杨国虎,李新,罗湘宁,王承莲,王平,吴瑞.
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简介[J]
.宁夏农林科技,2007,48(6):14-14.
被引量:1
8
吴文炜.
烤烟后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1(8):9-9.
被引量:1
9
唐海涛,张彪,陈洁,叶国成.
四川盆地丘陵区玉米高产施肥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92-94.
被引量:12
10
杨恩琼.
中国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之路[J]
.种子,2007,26(10):90-92.
被引量:21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